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大气CO2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的外观与加工品质。为探明其下降机制并予以缓解,【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平台、两种栽培品种及其三种不同的基因调控遗传材料(中花11及其蒸腾调节材料ZmK2.1-15、ZmK2.1-20、OsKAT3-26、OsKAT3-30;中花11及其促冠根生长材料ERF3-7和ERF3-12;日本晴及其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研究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稻米外观品质与加工品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因品种不同而异。CO2浓度升高下,中花11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9.2%和4.4%,整精米率降低5.3%;而日本晴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11.1%和7.9%,整精米率提升9.8%。蒸腾调节材料显著改善了CO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外观与外观品质的负面效应,与当前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升高,ZmK2.1-15、ZmK2.1-20、OsKAT3-26、OsKAT3-30的垩白粒率相对变化量为?2.7%、?16.3%、?14.8%,+7.4%,垩白度为?8.7%、?22.3%、?15.1%、?3.0%,整精米率为+2.1%、+6.4%、+3.6%、?7.0%。促冠根生长材料加大了CO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号外观与加工品质的负面效应,ERF3-7、ERF3-12的垩白粒率在CO2浓度升高下分别增加17.7%和11.5%,垩白度增加34.4%和19.1%,整精米率分别降低10.1%和0.8%。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CO2浓度升高下无明显变化,整精米率下降4.2%。NIL的外观品质较日本晴明显改善,CO2浓度升高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16.5%和17.9%,当前CO2浓度条件下分别下降26.3%和28.9%。【结论】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通过基因改良促进水稻蒸腾作用和硝酸盐吸收是提升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大气CO2浓度升高会降低水稻的外观与加工品质。为探明其下降机制并予以缓解,【方法】采用开放式大气CO2浓度升高(FACE)平台、两种栽培品种及其三种不同的基因调控遗传材料 (中花11及其蒸腾调节材料ZmK2.1-15、ZmK2.1-20、OsKAT3-26、OsKAT3-30; 中花11及其促冠根生长材料ERF3-7和ERF3-12; 日本晴及其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研究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结果】稻米外观品质与加工品质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因品种不同而异。CO2浓度升高下,中花11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9.2%和4.4%,整精米率降低5.3%;而日本晴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11.1%和7.9%,整精米率提升9.8%。蒸腾调节材料显著改善了CO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外观与外观品质的负面效应,与当前CO2浓度相比,CO2浓度升高,ZmK2.1-15、 ZmK2.1-20、OsKAT3-26、OsKAT3-30的垩白粒率相对变化量为−2.7%、−16.3%、−14.8%,+7.4%,垩白度为−8.7%、−22.3%、−15.1%、−3.0%,整精米率为+2.1%、+6.4%、+3.6%、−7.0%。促冠根生长材料加大了CO2浓度升高对中花11号外观与加工品质的负面效应,ERF3-7、ERF3-12的垩白粒率在CO2浓度升高下分别增加17.7%和11.5%,垩白度增加34.4%和19.1%,整精米率分别降低10.1%和0.8%。促硝酸盐吸收材料(NIL)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CO2浓度升高下无明显变化,整精米率下降4.2%。NIL的外观品质较日本晴明显改善,CO2浓度升高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下降16.5%和17.9%,当前CO2浓度条件下分别下降26.3%和28.9%。【结论】未来CO2浓度升高条件下,通过基因改良促进水稻蒸腾作用和硝酸盐吸收是提升稻米外观与加工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籼型杂交水稻组合加工与外观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127个籼型杂交稻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7个组合的加工和外观品质性状中差异程度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最小的是糙米率;优质达标率最高的是糙米率为100%,其次是整精米率为81.89%,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仅为4.72%和7.87%;整精米率与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高、垩白度大是提升籼型杂交稻组合米质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议从提高整精米率和增大长宽比来降低或减少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同时加强高密度、无裂纹和宽厚比小的米粒选择,增强稻米的耐碾磨能力,使所选育材料和组合在加工和外观品质上得以同步改良。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最佳氮肥运筹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分别提高7.50%(2018年)和11.63%(2019年);随基肥氮占比的下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以基肥:蘖肥:穗肥为6:3:1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和喷施叶面肥对两优培九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双龙 《中国稻米》2005,11(5):39-40
开展施氯量和喷施叶面肥对两优培九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纯氮施用量的增加,精米率、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提高,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垩白率、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与喷清水比较,后期喷施叶面肥,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下降,稻米加工和外观品质均有改善,蛋白质含量也育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C815S衍生的8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505S、614S、706S、711S、712S、714S、715S和718S)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采用8个不育系和2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案配制的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宽比、垩白粒率和垩白度8个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不育系×恢复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糙米率、粒长、粒宽的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不育系,整精米率、长宽比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恢复系,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育系和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方差相当。所有性状广义遗传力均在83%以上,狭义遗传力总体上表现为粒宽粒长糙米率长宽比垩白粒率整精米率精米率垩白度,其中粒长和粒宽的狭义遗传力大于80%,垩白度的狭义遗传力仅35.99%。614S、712S和715S的整精米率和长宽比一般配合力均表现为微弱的负效应或正效应,而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现出较大的负向一般配合力,可望配制出整精米率高、长宽比大、垩白度低的优质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7.
陈双龙 《杂交水稻》2005,20(6):37-39
安排了插植规格、氮肥运筹方式、施用有机肥和后期水浆管理等不同栽培措施对两优2186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插植密度增大,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后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多,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胶稠度变小,但后期氮肥施用量偏多,整精米率反而下降,垩白粒率、垩白度增加;施用有机肥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率和垩白度下降,胶稠度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水稻籽粒灌浆期间,实行间歇灌溉,整精米率提高,胶稠度变软,稻米品质有所改善,实行断水管理,整精米率显著下降,垩白率、垩白度显著提高,米质外观变劣.  相似文献   

8.
2014年国家北方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4年北方稻区国家区试参试品种的品质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年度北方区试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较好,整精米率较高,直链淀粉含量较适中;外观品质欠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培育低垩白粒率和低垩白度品种应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7个米质性状的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9,(2):63-68
以10个杂交水稻组合为材料,通过重庆(璧山、沙坪坝)和海南(陵水)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的2 a6点(次)种植,分析了7个品质性状的变异和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组合在不同点(次)之间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糙米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不同杂交组合之间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变异系数较小,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50%。经主成分分析,垩白度因子、糙米率因子和垩白粒率因子为影响稻米品质的3个主成分因子,三者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达90.307%。相关分析表明,精米率与糙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度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大小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大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参试的10个杂交组合被分为4类,不同类别杂交组合间品质性状的差异与亲本的亲缘关系有关。为提升稻米品质,首先应侧重于垩白性状的改良,其次可通过提高糙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实现稻米品质的整体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不同海拔高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个杂交稻组合在同一生态区5个不同海拔高度12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相对稳定,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仅为0.75%,0.60%和3.16%;而垩白度、垩白粒率波动较大,各组合平均变异系数高达92.28%和66.54%.通过聚类分析,可根据稻米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系数大小划分为3种类型,第1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最敏感的生态敏感型,如垩白度、垩白粒率,第2种是对气候条件变化反应迟钝的生态迟钝型,如糙米率、精米率、粒长,第3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随海拔升高,灌浆结实时间延长,整精米率增大,垩白度、垩白粒率变小,说明高海拔有利于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1.
了解中国杂交籼稻品种的品质改良现状,对准确把握未来杂交水稻育种方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2001—2018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971个(次)南方稻区杂交籼稻品种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5项主要品质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2016—2018年4个不同时期杂交籼稻优质率分别为22.4%、39.2%、36.1%和50.1%,优质化提升明显。18a来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率提升最明显,分别由"十五"期间的37.1%和38.5%提升到2016—2018年间的81.9%和72.1%,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国优1级优质率仍然很低,2016—2018年间两系杂交籼稻分别仅为17.7%和6.0%,三系杂交籼稻分别仅为14.8%和8.2%,外观品质仍是杂交籼稻品质提升的瓶颈。杂交籼稻的"软米化"改良趋势明显,直链淀粉含量由"十五"期间的21.76%降低到2016—2018年间的16.52%。穗粒结构与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大穗对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利,降低千粒重有利于全面改善稻米品质,尤其是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  相似文献   

12.
东北三省水稻品质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002-2007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水稻区域试验参试材料为试材,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品质性状的省份间差异、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水稻碾磨品质普遍较高,其中吉林省参试品种糙米率和精米率最高,辽宁省参试品种整精米率最高;对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辽宁省与吉林省相差不大,但都显著高于黑龙江省;长宽比吉林辽宁黑龙江;蛋白质含量辽宁吉林黑龙江,直链淀粉含量则相反,但辽宁与吉林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胶稠度辽宁黑龙江吉林。近年来黑龙江和吉林水稻整精米率、黑龙江糙米率有所降低。粒长、长宽比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精米率、整精米率和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水稻育种和栽培中,辽宁和吉林应主攻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黑龙江和吉林应注意防止整精米率降低,黑龙江还要注重提高糙米率。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25个水稻品种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各性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今后水稻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的改良;提高糙米率有利于整精米率、稻米食味的提高;延长胶稠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使米饭有弹性不回生;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有利于糙米率、整精米率的提高,进而促进稻米品质的提高。影响稻米品质的第一主成分因子是整精米率因子,其次为垩白度因子、直链淀粉含量因子、垩白粒率因子、食味评分因子、胶稠度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产量和稻谷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激 《杂交水稻》2008,23(2):1-4
以2001—2002年国家和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38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杂交水稻和常规稻在区域试验中的平均产量和主要稻谷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籼稻平均产量为7.720 t/hm^2,比常规籼稻高11.72%,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平均产量为8.991 t/hm^2,比常规粳稻高6.91%,达显著水平。籼、粳杂交稻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均高于常规稻,但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优质达标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籼、粳杂交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杂交籼稻还应加强胶稠度的改良;垩白度、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为籼、粳常规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中常规籼稻还应注重直链淀粉含量的改良。  相似文献   

15.
试论杂交水稻的品质育种目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大多数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良的蒸煮品质和营养品质,但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尚需进一步改良。今后,应把提高稻谷的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减少垩白度,提高胚乳的透明度作为选育杂交稻新组合的品质育种目标,同时,还应适当降低直链淀粉含量,进一步改善杂交稻米饭的柔软性,改进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6.
对辽宁省稻米的主栽品种进行了调查,从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等方面分析了我省目前稻米品质的现状及影响我省稻米品质的关键因子,提出了提高稻米品质应该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注意垩白度、垩白率、长宽比、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整精米率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41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适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高于头季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再生季稻的粗蛋白含量在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头季稻。因此,同等控温条件下,与头季稻相比,再生季稻的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要好,但营养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比较各水稻品种在有机及常规栽培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筛选适宜靖江市推广栽培的优良食味水稻品种.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品种在常规栽培下整精米率较高,加工品质较好;在有机栽培条件下,稻米外观品质较好,垩白粒率较低,垩白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对2012年四川省水稻区试的86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籼型杂交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86个组合的品质性状中差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变异系数为33.22%;其次是垩白粒率,变异系数为23.32%;差异最小的是糙米率,变异系数为1.01%。按优质稻米标准衡量单个品质性状,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达标率较高的是胶稠度和整精米率,达3级优质米以上标准的品种比例为94.19%和86.05%;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3级优质米的品种比例仅为3.49%和4.65%。在86个组合中仅有2个组合综合品质性状指标达3级优质米标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中等直链淀粉含量(15%~24%)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极显著正相关;胶稠度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长宽比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垩白粒率极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极显著负相关。在改良稻米品质的选择上必须以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为主攻目标,并注意耐碾磨力强的粒型选择。  相似文献   

20.
对通过四川省审定的13个川香29A所配三系杂交稻中籼迟熟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3个组合的整精米率平均为58.5%,其中有12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长宽比平均为2.8,有5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粒率平均为38.2%,有7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垩白度平均为7.6%,有6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胶稠度平均为63mm,有11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直链淀粉含量平均为22.4%,有9个组合达到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以上。在13个组合中只有3个组合的综合米质指标达国颁优质稻谷3级标准,制约综合米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在各项品质指标中,长宽比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呈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升川香29A所配组合的稻米品质,应注重选用粒型细长、垩白粒率低和垩白度小的恢复系来进行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