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温期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温度变化及葡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农科院吐鲁番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针对吐鲁番地区夏季极端高温,设置不同降温措施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温度变化及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期通过不同降温处理,使得处理1(在温室顶部安装遮阳网和室内微喷系统)每日平均降低温度3.51℃,处理2(仅安装遮阳网)每日平均降温1.74℃,各处理的葡萄萌芽率、结果系数等均高于CK;说明吐鲁番地区高温期采用遮阳网加喷水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温度,利于葡萄第2年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遮阳网覆盖对湿栽水芹品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雁  江解增  刘浩 《中国蔬菜》2010,1(6):70-73
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方式,研究遮阳网覆盖对湿栽水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遮阳网后,湿栽水芹小叶VC、可溶性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甘露醇及总黄酮含量均显著低于露地对照,但叶绿素含量却显著高于对照;叶柄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总膳食纤维含量基本相同,仅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为了抑制夏季高温造成的水培快菜细菌性病害的发生,以京研快菜4号为试材,采用在循环营养液中通入臭氧曝气的方式,研究不同频次臭氧消毒对快菜细菌性病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通入臭氧频次的增加,营养液中细菌含量显著降低,快菜软腐病发病率也逐渐降低;不同频次臭氧处理均明显降低了营养液中的微生物种类。向营养液中通入臭氧对快菜植株生长和品质改善有促进作用,其中T2(每3 d通1次,每次10 min)处理的综合效果最优,快菜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以小叶白子菜(富贵菜)为试验材料,采用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材料,对白子菜的产量、品质及环境因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遮阳网与白色防虫网、黑色防虫网和露地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设施内温度和光照强度,从而减少了硝酸盐含量,改善了白子菜品质,促进了白子菜植株生长。综合分析得出,遮阳网可在热带夏季白子菜设施栽培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川农泡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遮阳网+薄膜、遮阳网和露地3种栽培模式对川农泡椒1号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采用避雨栽培后,辣椒品质有所下降,其中VC、还原糖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在避雨栽培的两种模式中,遮阳网+薄膜模式比遮阳网模式VC含量高5.4%,差异显著;还原糖高10.8%,差异极显著;总糖高0.8%,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规范夏秋高温季节小白菜覆盖栽培技术,以2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采用露地栽培(T_(1))、防虫网覆盖栽培(T_(2))、大棚骨架覆盖顶膜+四周防虫网栽培(CK)、CK+银灰色(T_(3))或黑色遮阳网(T_(4))覆盖栽培,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夏秋高温季节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_(3)、T_(4)的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显著高于CK,T_(2)的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显著低于CK,T_(1)单位面积商品产量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T_(3)、T_(4)的小白菜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虽然遮阳网撤除9 d后T_(3)、T_(4)的粗纤维含量上升幅度大于其他3个处理,但仍低于其他处理;T_(3)、T_(4)的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遮阳网撤除9 d后,硝酸盐含量明显下降,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有所缩小。因此,小白菜在夏秋高温季节宜采用遮阳网覆盖栽培以提高产量、降低粗纤维含量,且在采收前5 d以上撤除遮阳网,以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7.
以辣椒品种“国禧109”为试材,采用田间温室大棚土壤栽培的方法,研究了有无遮阳网覆盖对温室小气候和辣椒植株蒸腾作用的影响,以及有无遮阳网覆盖对辣椒生长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设施遮阳降温措施的改进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太阳辐射强度及温室温度均得到显著降低,同时根据Penman-Monteith模型,通过计算得出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辣椒植株的蒸腾速率较无遮阳网覆盖的温室显著降低,从而降低了温室的蒸腾作用;与无遮阳网覆盖的温室相比,采用透光70%的黑色遮阳网进行覆盖的温室内的辣椒产量提高了39.3%,维生素C含量提高了21.2%,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54.7%。夏季温室大棚采用遮阳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辣椒果实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中微量元素肥对松花菜生长的影响,设置3个处理研究化肥减施条件下添加中微量元素肥松花菜生理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T3处理(30%化肥减施+中微量元素肥)松花菜的株幅、茎粗、SPAD值、产量都没有明显降低,但是可溶性糖、VC含量显著提高,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品质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9.
不同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辅助授粉是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重要环节,本试验比较、分析了生产中常用的熊蜂授粉、振动器授粉和激素蘸花等3种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的番茄坐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而畸形果率显著低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且减少人工投入,是日光温室番茄最佳的授粉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以1年生海姆维斯蒂栒子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遮荫处理对海姆维斯蒂栒子叶片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探讨其耐荫能力。结果表明:遮荫处理后的叶片面积极显著高于全光照条件下的叶片面积,且随遮荫程度的增加叶片面积显著增加,3层遮阳网处理下(透光率8%)的叶片面积最大;全光照处理的叶片厚度极显著高于2层遮阳网(透光率17%)和3层遮阳网处理,与1层(透光率46%)遮荫处理差异不显著;遮荫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全光照处理,而全光照处理下的叶绿素a/b的比值显著高于1层遮阳网处理,极显著高于2、3层遮阳网处理。全光照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遮荫处理,在遮荫处理中,随着遮荫程度增加,净光合速率明显减小;气孔导度逐渐降低,全光照条件下的气孔导度高于1、2层遮荫处理,但差异不显著,3层遮荫处理的气孔导度极显著低于全光照处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加,2、3层遮荫处理显著高于全光照和1层遮荫处理,1层遮荫处理高于全光照处理。综合各项指标及田间观察认为,海姆维斯蒂栒子喜光,但具有一定的耐荫能力,在光照强度22.864klx、透光率46%的环境下可以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4 号大白菜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土壤中氮、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大白菜对其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长期过量施肥可导致表层土中氮素的累积,增加氮素淋溶流失的风险,且未能有效提高大白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随着化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表层土中速效磷含量增加。各有机肥处理大白菜对磷素的吸收利用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大白菜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过量施肥处理。因此,减少氮肥投入,有机—无机肥料合理配施,控制磷肥的投入量是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菜薹播种后27d分别喷施高浓度(有效成分375g·hm-2)和低浓度(有效成分250g·hm-2)丙环唑溶液,研究丙环唑对广州地区秋季菜薹株高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在菜薹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喷施后7d,高、低浓度处理的菜薹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6.7%和18.8%;低浓度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而高浓度处理的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喷施后10d,高、低浓度处理的株高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18.0%和17.5%;而产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丙环唑在菜薹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方程,半衰期为1.7d。喷施丙环唑后3~7d,最终残留量在0.210~2.207mg·kg-1之间,残留膳食暴露风险熵在1.73%~18.16%之间,处于可接受范围。广州地区流通市场408份菜薹样品中丙环唑残留的膳食暴露风险熵为0.09%~0.58%,也在可接受范围;丙环唑检出率为50.5%~90.5%,2016年第2、3季度丙环唑的检出率、阳性样品平均检出值、最大检出值均明显高于2016年第4季度和2017年第1季度。  相似文献   

13.
 ‘暑绿’系白菜一代杂种,亲本为SW-13和SU-124(矮×苏)。该品种株型直立、束腰,叶片近圆形、翠绿色,叶柄半圆、绿白色。品质佳,株型美观,叶片与叶柄质量比值为0.67,单株质量0.40 kg。高抗炭疽病,抗TuMV、霜霉病和黑斑病。适宜在喜食青梗菜的地区作夏菜、秋菜和秋冬菜栽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大白菜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以20个大白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钙水平对大白菜不同生育期干烧心指数及植株生长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白菜干烧心指数差异较大,总体上均随钙水平的升高明显降低,而相同钙水平下则随生育期延长而升高;幼苗期钙水平0 mmol·L~(-1)和莲座期、结球期钙水平0.5mmol·L~(-1)处理的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的幼苗干烧心指数回归模型中,仅幼苗期0.5mmol·L~(-1)与4.0 mmol·L~(-1)钙水平下的植株鲜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入选,且以入选变量为参数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幼苗期干烧心指数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可将参试大白菜品种分成钙敏感型、钙迟钝型和中间型3类,说明幼苗期0.5mmol·L~(-1)和4.0 mmol·L~(-1)钙水平下的大白菜植株鲜质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相对值可作为大白菜品种钙敏感性鉴定的便捷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大白菜诱变育种的新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EMS 处理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其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 浓度范围内,随着EMS 浓度的增加,大白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逐渐降低,幼苗根尖和叶缘褐化程度逐渐加剧,成活率下降,种子浸出液电导率以及种子和幼苗的MDA 含量均逐渐增加;EMS 对种子及幼苗SOD、POD 活性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适宜大白菜种子诱变处理的EMS 浓度范围为0.4%~0.6%。  相似文献   

16.
BrVIN3.1 在春化过程中通过调控BrFLC1 的表观修饰状态,进而调控其表达控制大白菜花期。本试验以BrVIN3.1 (Bra020445)为诱饵,进行酵母cDNA 文库筛选,从中筛选到它的互作蛋白BrZAT12(Bra006691);进一步进行酵母双 杂一对一验证,证明BrZAT12 能够与BrVIN3.1 互作。采用低温处理不同花期的大白菜材料,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发现 BrZAT12 的表达模式在抽薹性状不同的大白菜材料中存在差异,在易抽薹材料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耐抽薹材料,且在耐抽薹 材料中变化幅度较小,同时BrZAT12 的表达模式与BrVIN3.1 相关。推测BrZAT12 可能在大白菜春化调控的开花途径中行使 功能。  相似文献   

17.
京春娃4号是由两个自交不亲和系07QX4B和0841杂交配制而成的小株型大白菜一代杂种。早熟,生长期55~60 d(天),株型较矮,外叶深绿色,中肋浅绿色,叶球筒形、叠抱,叶球高22~23 cm、直径13~14 cm,球内叶切面为均匀深黄色,单球质量约1.4 kg,每667 m~2净菜产量5 000 kg左右。耐抽薹性强,对黄萎病的田间抗性强于对照春月黄、玲珑黄012和耐寒金皇后,品质脆甜。适宜作大娃娃菜种植,每667 m~2可定植6 000株,适合北京、云南地区春、秋季露地种植,张家口坝上、甘肃、云南等高冷地区(海拔800~1 800 m)夏季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中白61 是由B80067 与B80032 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而成的秋播早熟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60 d(天)左右,
植株半直立,株型紧凑,外叶深绿,叶面稍皱、少毛。株高36.5 cm,开展度56.0 cm,叶球叠抱、短筒形,球叶浅绿,耐热、
高产。球高27.3 cm,球径15.4 cm,净球质量2.2 kg,净菜率72%,球形指数1.8。每667 m2 净菜产量5 500~6 000 kg。抗病
毒病、霜霉病和黑腐病。适宜辽宁、山东、河北、北京等省(市)夏末秋初种植。  相似文献   

19.
潍春白3号是以从福山二包头中选育出的BZ07-09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以从春宝黄白菜中选育出的BD05-272自交不亲和系为父本配制育成的大白菜一代杂种。生长期68 d(天),株高36 cm,开展度50 cm,外叶深绿色,帮白而薄,叶面稍皱,叶缘有少量刺毛。球叶合抱,叶球炮弹形,球高32 cm,球径23 cm。球内叶浅黄色,品质好。平均单球质量1.9kg,净菜率62.9%,软叶率41.1%,短缩茎5.2 cm,冬性较强。每667 m~2净菜产量5 500 kg左右。抗芜菁花叶病毒(Tu MV),中抗霜霉病,适宜在山东、北京周边、河北张家口、云南等地作春白菜种植。  相似文献   

20.
以芸薹属异源六倍体AABBCC 为母本,以大白菜品种金春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AABBCC×AA);再以大白菜品种义和5 号为母本,与F1 进行杂交,在多亲本杂交后代中获得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该不育系花瓣为黄色,花药浅黄色、退化、败育彻底,柱头正常,蜜腺发达。同时,利用北京新3 号的父本832172 与雄性不育系MS200712 进行回交,获得了转育的MS20071208-916 不育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