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面覆草对生姜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田地面覆草 ,可使生姜叶片较传统插草变厚 ,叶绿素含量降低 ,增强生姜叶片适应强光的能力。裸地生姜叶片也发生适应性变化 ,但由于受到较为严重的逆境胁迫 ,其光合速率均低于覆草及插草姜田。而覆草与插草处理生姜叶片的光合速率大小及变化规律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2.
从栽培措施角度研究了生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不同生姜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莱芜大姜周年高效栽培模式比普通栽培模式产量提高60%,莱芜小姜提高40%。地温24℃和在地温24℃下加热层与姜种距离5 cm处理的生姜生长均优于其他间距(15 cm和10 cm)和不同地温,该条件下生姜产量高,且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品质良好,生姜株高、有效叶数、根茎鲜质量、茎粗、分枝数等农艺性状明显增加;周年3茬次栽培的产量最高。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主要是为生姜提供适宜的生长因子尤其是地温条件,从而打破生姜自然休眠障碍,提高长势,实现周年生产,且对不同品种增产效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有机土基质栽培对生姜产量及氮磷钾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的肥料利用效率,设土壤栽培不施肥(CK1)和常规土壤栽培(CK2)两个对照,研究了有机土基质栽培不施肥(T1)、有机土基质栽培与土壤栽培等量施肥(T2)、有机土基质栽培与按目标产量需肥量施肥(T3)对生姜生长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生长量以T2、T3较高,T1较低,CK2居中,T1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分别比CK2降低27.63%、23.01%,而T2、T3则分别比CK2提高17.46%、15.36%和11.05%、13.04%|T2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T3,但经济产量则与T3无显著差异。生姜对氮(N)、磷(P2O5)、钾(K2O)利用率以T3较高,分别达35.11%、22.81%和46.25%,较CK2分别高7.31个百分点、3.65个百分点和14.98个百分点|T3的氮、钾利用率也显著高于T2,但二者对磷的利用率无显著差异。生姜肥料农学效率及偏生产力均以T3较高,分别达14.46 kg?kg-1和45.34 kg?kg-1,而T2和CK2仅分别为10.26、30.86 kg?kg-1和11.25、26.75 kg?kg-1。表明生姜有机土基质栽培适量施用速效化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面覆草对姜田小气候及生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坤 《中国蔬菜》1999,1(2):6-0
姜田地面覆草可显著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地温,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但使气温稍升。尽管地面覆草未改变光强,但生姜长势与传统插草相似,因而最终产量未表现显著差异。地面覆草与插草的生姜长势及产量均极显著高于裸地  相似文献   

5.
在日光温室内,以干制辣椒为试材,用NaCl溶液浇灌栽培基质以模拟创造盐胁迫环境,设3个盐胁迫梯度((2.0±0.2)、(3.0±0.2)、(4.0±0.2)mS/cm),以无NaCl胁迫的相同基质栽培的植株为对照,测定了盐胁迫对4个干制辣椒品系植株干鲜重、含水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抗坏血酸的含量和前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制辣椒植株鲜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盐处理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植株干重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盐浓度处理中显著增加,高盐浓度明显降低的趋势;干制辣椒前期产量随盐浓度增加显著下降。供试干制辣椒品系的适宜栽培环境EC范围为:1.2~2.0mS/cm。4个辣椒品系对盐胁迫的响应差异显著,其中品系‘14038’植株形态和叶片生理指标受盐胁迫抑制程度最小,前期产量下降幅度最低,耐盐性最好;品系‘14042’抗性生理指标表现出一定优势,前期产量下降幅度较小,耐盐性次之;‘14041’和‘14046’2个品系的生长量和产量随盐胁迫浓度增加均显著降低,表现为不耐盐。  相似文献   

6.
塑料大棚栽培生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棚和大棚加地膜覆盖对生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棚内地膜覆盖和大棚栽培生姜可提早播种和延后收获 ,具有早出苗 ,生长量大 ,叶面积扩展快 ,增加株高、茎粗和分枝数以及促进养分充分运输到根茎中的作用 ,产量大幅度提高 ,大棚内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遮光措施对几种芽苗菜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选用遮光率分别为90%、65%、50%的常规遮阳网对豌豆、萝卜和向日葵3种芽苗菜进行遮光处理,以不遮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栽培盘内温、湿度变化及芽苗菜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对栽培盘内温度的影响具有时段性。在白天(06:00—18:00),遮光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栽培盘内的温度,且遮光率越高、光照越强,温度降低幅度越大,在15:00,90%、65%遮光率处理的温度分别较对照降低14.9%、11.4%;遮光处理栽培盘内湿度均较对照有所增加。遮光处理的3种芽苗菜百株地上部鲜质量、产量、VC含量和口感评定分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百株地上部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65%遮光率处理的萝卜苗百株地上部鲜质量、VC含量、口感评定分值均最高,产量居第2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27.6%、3.8%、52.6%和38.6%;65%遮光率处理的豌豆苗产量最高,较对照显著增加5.4%,90%遮光率处理的豌豆苗VC含量、口感评定分值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4.6%、169.2%,纤...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葱伴生栽培对日光温室连作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和光合参数的影响,以大葱和番茄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节间长、产量及光合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大葱伴生栽培不改变番茄植株叶片数,但能有效增加番茄株高、茎粗和节间长,且植株长势旺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处理,且大葱伴生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生姜是山东省安丘市区域传统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多年来,由于姜种无标准,栽培工艺落后,过量施用化肥、未腐熟的农家肥及含激素的肥料,盲目施用农药,放风、遮阴、浇水管理措施不及时等因素,致使露天小拱棚生姜产量较低。通过探索"三早(早整地、早催芽、早播种)一标(制定姜种标准)一施(施用甲壳素)",应用延长生姜生育期,配方施肥、合理施药、养根护根、防控病害等新技术,研究出了"二米膜生姜高效栽培模式",单产高达10 000 kg/667 m~2,使生姜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传统种植方法提高66.7%。该模式的创新点在于全程施用甲壳素,改善土壤,植株根系发达,叶面肥厚,光合利用率提高,抗逆性增强,无机化肥施用量减少,既提高了生姜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姜的安全优质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0.
以独角莲为试材,研究了覆盖不同遮光度的遮阳网,以及不同栽培密度对独角莲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独角莲大面积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覆盖遮阳网可显著提高独角莲的产量并防止早霜,同时还提高了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3针遮阳网(遮光度80%)覆盖的独角莲块茎的产量最高,增产幅度48.72%。种植密度为20cm×15cm的独角莲(球茎重6.6~8.6g)667m2产量最高,为744.444kg。  相似文献   

11.
遮荫对生姜叶片显微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张振贤  郭延奎  邹琦 《园艺学报》1999,26(2):96-100
生姜叶片的比叶重,厚度,细胞和叶绿体大小及其数据随生育期的进展有变小或减少的趋势,但叶绿体的比基粒片层数,淀粉粒数则呈增加趋势。遮荫可使生姜叶片的SLW,厚度,细胞和叶绿大小及其数量呈变小或减少的趋势,而遮荫后叶绿体的基粒生层,比基粒片层,淀粉粒则呈较大幅度的增加。这些变化可能是生姜对光强度变化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高生姜生产技术水平,对昌邑市生姜产业相关情况开展了调查,通过调查昌邑市生姜主栽品种、栽培方式、合理密度、适时覆盖和撤掉遮阳网、适时适度覆土、合理生长期和生长状况等栽培情况,发现存在植株过高或过矮、分枝数偏少、块茎过长过短和过宽过窄、块茎及各姜球质量差距大、地上茎叶过旺或过弱、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不平衡等栽培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选择好良种和栽培方式、计划好种植密度、掌握好遮阳网的覆盖和撤掉时机、把握好覆土厚度和时间、做好生姜生长期综合统筹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强光胁迫下SOD对姜叶片光抑制破坏的防御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晴天条件下,田间姜叶片的光化学效率(Fv/Fm)和表观量子效率(AQY)上午随PFD升高而降低,12 ̄14时后随PFD的降低而升高,中午前后丙二醛(MDA)含量达到最高,而光全速率(Pn)出现低谷,表明午间强光使光合作用发生光抑制,甚至光氧化。超氧物岐化酶(SOD)14时以前呈增加趋势,之后逐渐降低。苗期遮荫60%,Fv/Fm与AQY明显提高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减弱,Pn降低且日变化曲线变为  相似文献   

14.
土壤容重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研究了容重分别为1.49(CK)、1.36(T1)、1.20(T2)g·cm-3的3种土壤对生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容重较小的土壤,其孔隙度较大,最大持水量较高,有利于生姜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生长末期T2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和叶片数分别比CK增加17.9%、14.0%、35.2%和36.1%,单株根、茎、叶、根茎鲜质量分别比CK提高43.3%、24.4%、28.1%和35.2%,收获时CK、T1、T2的产量分别为2534.1、3017.7和3326.8kg·(667m2)-1,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此外,生姜根茎干物质、淀粉及挥发油含量随土壤容重降低而降低,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则相反,粗纤维、可溶性糖及VC含量则基本不受土壤容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生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坤  徐峰 《中国蔬菜》1999,1(6):6-0
合理施氮量可促进生姜生长,提高叶片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速率,从而提高产量。但氮肥用量过多,可减少养分向根茎的分配率,而造成减产。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以600 kg·hm - 2 为最佳,生姜产量达45 330 kg·hm - 2 ,分别比对照和施氮量1 200 kg·hm - 2 处理增产61 .1 % 和23 .7 % 。  相似文献   

16.
张永征  李海东  李秀  肖静  徐坤 《园艺学报》2013,40(11):2255-2262
 为探讨根际供水状况与姜叶片需光特性的关系,通过模拟干旱与遮光(50%)交互处理,研 究了自然光照正常供水(T1)、遮光正常供水(T2)、自然光照干旱(T3)、遮光干旱(T4)等对姜叶片光 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处理过程中,T1、T2 姜叶片Pn 无显著变化,而T3、 T4 均持续降低,且降幅以T3 较大;随处理时间的延长,T1、T2 的Ci 及Ls 未发生显著变化,而T3、T4 分别在胁迫1 d、3 d 后,其Ci 即升高而Ls 降低,表明胁迫初期T3、T4 姜叶片Pn 的降低主要为气孔限制, 而后期则以非气孔限制为主;处理6 d 时,尽管各处理姜叶片Pn 在午间均显著降低,但降幅以T3、T4 较 大,尤其T3 在午后未出现第二峰值,而T1、T2、T4 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变化。试验处理过程中,T1、T3、 T4 姜叶片Fv/Fm 持续降低,NPQ 升高,但变幅以T3 较大,T4 次之,T1 较小,T2 则无显著变化;处理6 d 时,虽然各处理姜叶片Fv/Fm、ФPSⅡ、qP 均在午间显著降低,NPQ 显著升高,但变幅以T3 较大,T4、 T1 次之,T2 较小。表明干旱胁迫对姜叶片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大于自然光照胁迫,而遮光则可缓解干旱胁 迫。  相似文献   

17.
生姜光合效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生姜生长期间,午间强光使叶片光合速率(Pn)、表观量子效率(AQY)及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即表现为光抑制。苗期因光照强、温度高、AQY,Fv/Fm较低,光换制较重;随季节进展及光、温等条件的改善,光抑制减轻。对生姜遮荫可提高AQY和Fv/Fm,降低光抑制,但由于遮荫降低了羧化效率(CE),使Pn明显下降。据此,对有关遮荫理论及AQY等指标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革当前遮荫方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