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几种密植试验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妥善安排植株排列方式,掌握好茶树令体和群体发育的关系,是新茶园快速高产的关键。国内外试验结果,都肯定茶树密植可使新茶园提早投产,提早达到高产。但由于密度不同,植株排列方式不同,对密植茶园是否能长期高产意见不一。笔者于一九五三年开始结合生产,较大面积地采取单株双行、单株三行、六行和双株三行试验,与单行丛播茶园相比,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早产、高  相似文献   

2.
茶树不同排列方式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启庆  骆耀平 《茶叶》1990,16(3):7-11
我国从70年代起掀起了茶树矮化密植试验的热潮,事实证明,这种比常规茶园增加3~5倍密度的,以“密”为中心,配合相应其它措施的茶园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在这些试验中,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其排列方式也出现了多种多  相似文献   

3.
茶树合理的条栽密植是建立专业化高稳产茶园的五条标准之一,因此,茶树的种植方式与密度乃是培育丰产茶园的前提条件和不可忽视的环节。茶叶生产的实践证明:实现茶叶高稳产是采取综合性栽培管理措施的结果。只有在抓好土、肥、水的基础上,推行  相似文献   

4.
王登良 《中国茶叶》1989,(1):14-15,17
常规种植的茶园投资期长,成国慢,为此,很多地方进行了密植试验,认为密植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产量高的优点,但采用何种种植密度和方式才合理,目前尚未定论。笔者对大叶种地区不同种植密度和方式的茶园进行了调查,认为密植茶园能发挥群体的优势,比单行条植茶园光能利用率高,能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改善茶园的小气候条件,充分利用地上、下部的空间和地力,能达到成国快、投产早、高产年限提前到来的目的。但种植过密,会造成单株地上、下部生势衰退,枝条纤弱,茶园管理不便等弊端。同一种植密度,不同的种植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茶树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其所谓的“矮化”,就是以人为措施使茶树树冠高度比常规茶园树冠低1/3左右,也即树高控制在60~70cm;所谓“密植”,则是将单行条植改为多行条植,使每亩的株数比常规茶园多2~3倍。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土壤条件下,选用良种采取矮化密植栽培,并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可以达到茶树成园快、投产早和茶叶优质高产及经济效益提高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将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1975年以来,湖南省益阳地区一直在进行茶树密植速成栽培试验,经过九年多的摸索和示范,已初步收到了成效。茶树密植速成栽培法很受茶农的欢迎,密植速成茶园由少到多,逐步扩大,1984年止,全区先后共建成密植速成茶园近一万亩。一、密植速成茶园的优越性 1.成园快,投产早。密植速成茶园头年种,二年收,三年覆盖度可达90%以上,比常规茶园提早3年成  相似文献   

7.
茶园密植能速成、早高产,按货币的时间价值法则,早投产、早高产的利大,再结合采用短期经营方式,择茶树生产能力较强,盈利较多阶段进行生产,过后,更新重种,以充分发挥密植茶园速成、早高产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在一定范围内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急剧上升。基于这些观点,并参照各地实践,认为云南大叶茶用种子种植时,亩植1.5万株是可以的,会有较好的经效济益的。本文仅就本省华侨农场系统(大陆部份)云南大叶、凤凰水仙等用种籽直播时,亩植1.5万株(单株植)的可行性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茶树合理密植是快速成园早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相应的加强培育管理,则可获得早成园、早高产、达到早收益,少投资、短周期、高效益的目的。广东省国营新华农场从1980年起开始种茶,迄今发展面积达到2450亩,总产达30万公斤,其中投产茶园1600亩,平均亩产达150公斤。粤西垦区已有十六个农场17000亩茶园,应用茶树密植高产栽培技  相似文献   

9.
新建茶园和老茶园改植,对于如何提早成园投产,是栽培技术上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密植茶园获得早产高产的报导颇多,同时也认为常规茶园虽同样能获得高产,但早期成园慢,投产迟。其实并非尽然。根据笔者在福建宁化华侨茶场工作实践,采用表土回沟、大苗移植方法,常规茶园同样可以获得早产高产,现谨作简介,供参考。一、表土回沟种植沟是茶树根系生长的活动场所,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植茶园普遍采用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三分种,七分管”,如何管好新茶园,达到早成园,早高产,早收益的目的。具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认为应该抓好下面几个管理环节:一、土壤管理1.盖草:新植茶园盖草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栽培技术措施,可以起到保土、保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多,肥力较低,重施有机肥料一向是各地高产茶园的一项重要增产措施。为了早投产、早受益,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在新辟茶园或改造老茶园时,采用了密植速成栽培技术,但由于茶树种植密度增加,封行随之提早,而封行后便难以再多施有机肥。所以,在种植前及苗期,应该重视有机肥的施用。然而,据调查,有些地区在密植茶园种植初期,往往忽视有机肥的施用,有的甚至在播种或  相似文献   

12.
茶叶是我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从1980年开始种植,到1985年春止,共发展密植茶园(4000~18000株/亩)2178亩.收获于茶4218担,获得产值126万元,占农业降资回收率54.8%.为探索适应本地区茶树种植的最佳密度,获得"早成园、早高产,早收益"的目的,我场于1981年进行茶树栽培密度比较试验,1984年试验已告一段落,现将试验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场自1965年开始种茶400亩,十五年来已发展到1734亩,其中投产茶园980亩,1979年,全场茶叶平均亩产干茶212斤,65年种植的400亩,亩产干茶323.25斤,其中1.78亩高产茶园亩产干茶达到791斤,但全年茶叶单产、总产都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除78、79两年连续遭到长期干旱引起减产之外,在茶园建设上没有因地制宜,引起茶树严重缺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富阳县于1974年开始试种密植茶园,1978年全面推广,至1982年春全县已有48个公社(镇)、200多个大队(场),合计发展密植茶园5099亩,占同期发展常规新茶园面积的23.4%。试种和推广密植茶园的实践表明,它具有成园快、投产早、收益高等优点。我们在总结  相似文献   

15.
茶树快速丰产试验,多年来一直是各茶区探讨的重要课题,至于是采用优越的肥培管理还是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获得,一直争论不休。为了探索茶树快速丰产最佳种植方式,我们于1982年3月用槠叶种(种子直播)种植了五亩三行密植茶园,1984年10月茶树已封行,茶树枝盛叶茂,芽叶粗壮(见图1)。1984年平均亩产干茶225斤,预计1985年平均亩产可达400斤。现将该密植茶园的垦殖方法,三年来的管理工本、产量及经济效益分述如下。一、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茶树密植矮化栽培,是一种速成高产栽培法,江西省于七十年代边试验,边推广,各地的经验证明,密植矮化栽培能比常规(4.5×1.2市尺)栽培提早三年投产,产量高且增长快,经济效益显著。如江西省蚕茶研究所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于茶61.9斤,三足龄320.8斤,四足龄709.3斤;修水县黄沙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59.78斤,三足龄300.9斤,四足龄513.9斤;南昌县黄马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亩产81斤,三足龄223.3斤;安远县和务茶场密植茶园,二足龄50.6斤,三足龄150.8斤,四足龄227.4斤。以上各茶场种茶后第三年都收回了全部投资,第四年都开始盈利,如修水县黄沙乡茶场第四年每亩获纯利770元。实践证明,密植矮化栽培法是可行的,现将各地作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解决茶树栽培中“成园慢、投产迟、前期产量低、投资时间长”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所重视的一个课题,国外总的趋势是逐步增加栽植密度。但大多数还停留在试验阶段,只有日本把“计划密植法”应用于生产。国内不少茶区对茶树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的试验、示范、推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可喜成绩。普遍认为密植可以提早成园、提早高产,但后期单产会逐渐下降。但有三个问题:一是所有的密  相似文献   

18.
机采是茶叶生产的根本出路,如何培育出高产优质并适宜机采的茶园已成为现阶段茶叶工作者的中心工作之一。本试验就是根据叶面肥能促进芽叶生长等特点,将它应用于机采茶园,探讨其对机采茶园的效果。试验地设在浙江省金华县孝顺农场,土壤为红壤土,试验地为1981年3月种植的三行条栽密植茶园,茶树品种为本地群体种,树高70cm,树幅125cm,常年产量在250kg/亩以上。试验面积为1.08亩,共设4个处理:喷施宝区,每  相似文献   

19.
刘显庭 《中国茶叶》2000,22(3):17-17
谷城是一个山区县,80%是山地。为探索一种适应山区坡地种茶的新方法、新技术,加速山区茶园建设,从1988年起,笔者在该县五山镇进行了坡地植茶试验和实践,在现行种植技术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坡地茶园“反梯种植”技术,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1.现行茶园密植技术在坡地应用的局限性 密植茶园的兴起,是茶叶种植技术的革新。这种种植方式不仅能早成园、早投产,而且成国后能全部免耕,既节省了劳力,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但这种种植方法只适用于平坦地带,应用到山坡地,则只能通过修筑梯地,在梯面密植。这样,不仅在建园时需要投入…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了解我场茶叶生产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茶树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为今后茶叶获得高产、稳产及优质提供科学依据,我场于1981年以来对全场2600多亩茶园,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下面根据普查的结果,就茶园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加于简述浅析。一合成农场茶园现状合成农场位于鹤山、高明和新兴三县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