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暗纹东方鲀仔鱼的成活率,把已处理的池塘水、地下水混合成盐度为4—6的咸淡水,在咸淡水(试验池)中培育的暗纹东方鲀仔鱼比在淡水中(对照池)培育的仔鱼成活率高,平均成活率从31.82%提高到54.87%,差异显著。在试验中发现刚出膜3天的仔鱼能忍受从淡水至盐度6的突然变化,平均全长12mm的稚鱼能忍受从盐度6至淡水的突然变化,处理后的咸淡水对暗纹东方鲀仔鱼和稚鱼是无毒、安全的,并发现稚鱼间的相互残食习性推迟和减轻了。  相似文献   

2.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tigma)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漠斑牙鲆的苗种培育技术,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从美国引进漠斑牙鲆的初孵仔鱼进行鱼苗培育试验和淡化试验。试验获得了成功。2003年引进初孵仔鱼4.0万尾,培育出体长4~5cm的鱼苗2250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5.6%,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9.0%和62.5%。2004年引进初孵仔鱼4.5万尾,经培育共获得体长4~5cm的鱼苗2830尾,培育成活率为6.3%,其中前期和后期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11.8%和63.6%。经过逐步淡化的鱼苗在纯淡水中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幼敏 《科学养鱼》2005,(11):16-17
5.仔鱼前期暂养 暂养是为了确保带卵黄囊鱼苗由内源性营养安全过渡到外源性营养(主动摄食):如把刚破膜的鱼苗直接放入鱼苗池中培育就会造成大量死亡,暂养在专用暂养池、育苗框或网箱中均可。  相似文献   

4.
一、适时清水下塘。淡水白鲳鱼苗;在出现腰点的第二天下塘效果较好。鱼苗太嫩下池,成活率低。下塘时应避免雷雨天气,同时注意新旧环境的水温不能超过3℃,并预先淘汰体质较差的鱼苗。放苗时应细心操作,动作不宜过猛。一般密度为每公顷150~300万尾,水温25~30C,水质以弱酸性为宜。国淡水白鲳仔鱼前期鱼苗个体小,游泳缓慢,较激弱,易被水中划水蚤或其他大型浮游动物、野杂鱼类侵袭而死亡,所以应清水下塘。若鱼苗池的水太老,即大型浮动物过多,鱼苗不能下池,可先用水泥地或网箱暂养,投喂熟蛋黄或全脂奶粉等人工开口饵料,并将鱼…  相似文献   

5.
谢满华 《科学养鱼》2005,(11):12-13
一、材料和方法1.鱼苗培育鱼苗下塘前10天注水施肥,仔鱼在暂养网箱(网箱采用30~40目网布加工而成,规格为长方形5米×4米,深度为0.7米,采用微流水,以便水体交换及排除污物)集中饲养一周长到0.9~1.0厘米后,下塘培育。对孵化出的鱼苗,下塘前两天投喂蛋黄,后期在培育池捞取浮游生  相似文献   

6.
5.仔鱼前期暂养暂养是为了确保带卵黄囊鱼苗由内源性营养安全过渡到外源性营养(主动摄食);如把刚破膜的鱼苗直接放入鱼苗池中培育就会造成大量死亡,暂养在专用暂养池、育苗框或网箱中均可。(1)暂养池暂养:暂养池为水泥池,面积5~8米2、深50厘米,保持流水,进排水口用网目为0.4毫  相似文献   

7.
~~幼体为主,并保持水体中卤虫无节幼体密度2个/mL~3个/mL,同时增加投喂小型桡足类、端足类;经20日~25日的培育,稚鱼全长可达18mm以上,开始投喂死亡的成体卤虫、糠虾、鱼糜、配合饲料等进行驯化,直到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水温16℃~24℃条件下,从仔鱼产出至培育到全长25mm以上的幼鱼约需30日~40日。三、适时分池、筛选及出池为促进鱼苗快速生长,减少互残机会,应及时分池、筛选、出池。仔鱼全长10mm后,进行第一次分池;稚鱼全长18mm后,进行第二次分池;幼鱼全长25mm后可完全摄食配合饲料,进行第三次分池,此时最好结束室内培育,出池到室外用网…  相似文献   

8.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尾,经35d培育,获得4~5cm的鱼苗25·72万尾,成活率3·5%。池塘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仔鱼780万尾,放苗前,池塘中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密度超过200个/L,放养密度为每1/15hm2投放2·0~2·5万尾,开口仔鱼在土塘水温23~27℃、盐度25~28、pH7·8~8·5的条件下,经35d培育,鱼体全长达3·2cm,仔鱼变态完全,成为幼鱼,获得5cm以上的鱼苗21·6万尾,成活率2·8%;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661万尾,获得5cm以上的鱼苗41万尾,成活率6·2%。挑选76尾亲鱼单独喂养,在饲料中添加17a-甲基睾丸酮和多种维生素等,经过两个月的雄性化培育,有57尾转雄,且受挤压时有精液流出,转雄率为75%。  相似文献   

9.
二、建鲤苗种培育(一)鱼苗培育1、鱼苗池的选择和清整:鱼苗池的选择和清整与孵化池基本相同。鱼苗池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和整修,彻底清塘消毒。2、投施基肥:在鱼苗下池前3~5天,向池内加注新水50~70厘米(要严防野杂鱼及有害生物进入池  相似文献   

10.
斜带髭鲷室外水池仿生态系育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至2002年,就斜带髭鲷(Hapalogenys n itens)室内人工育苗周期长、需求活饵多等问题,进行室外水池人工设置模仿自然生态条件的仿生态系育苗技术研究。即1号试验池接入6种生物饵料;2号对照池接入2种生物饵料。2001年仔鱼经108d培育,1号池、2号池分别获得幼鱼5.55万尾和3.03万尾,平均全长31mm和29mm,平均体重0.9g和0.75g,成活率达18.5%和10.1%;2002年仔鱼经60d培育,分别获得幼鱼4.98万尾和2.76万尾,平均全长36.7mm和30.8mm,平均体重1.48g和0.95g,成活率达16.6%和9.2%。试验结果:1号池的成活率、全长、体重明显好于2号对照池。表明在仔鱼培育期间,多种生物饵料有利于生物饵料的多样性以及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有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淡水养鱼生产中,鱼苗培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目前,一般生产单位仍然采取传统的办法,用精饲料(即豆浆)喂养鱼苗。豆浆虽然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饲  相似文献   

12.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技术中仔、稚、幼鱼的培育是直接关系到育苗成败的关键。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近十年来的探讨总结出了全部技术过程,我们采用该技术使人工育苗获得稳产高产的优质苗种,满足了市场需求,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仔、稚、幼鱼培育1.仔鱼期仔鱼孵出后(初孵仔鱼全长2.5毫米),经分离计数转入培育池培育。培育池规格一般为20~30米3,根据仔鱼数量和密度要求选择大小合适的水泥池,仔鱼数量一次放足,不是同天孵出的仔鱼不放同一培育池,防止发育不齐,给后期培育造成不良影响。在仔鱼培育期间,一般…  相似文献   

13.
培育鲤鱼苗一般采取肥料与饲料相结合的方法。鱼苗的放养密度,水深0.65—1米的培育池,一般每亩放养12万尾左右,以稀养为宜,使鱼苗生长快,规格较均匀。在孵化孵出的鲤苗能取食时,就须立即饲喂,最好先用揉细的蛋黄带水泼喂1—2次,一般每10万尾鱼苗每次喂蛋黄一个。以后可用豆浆泼喂,一般每0.6亩孵化池每次喂豆浆12公斤左右(按3公斤黄豆出50公斤浆计算),泼浆要均匀,沿池边要多泼些浆,鱼苗在孵化池喂养2—4天,即可出苗计数后放入鱼苗池培  相似文献   

14.
正1.培育方式罗非鱼鱼苗的培育方式有两种,即原池培育和分池培育。原池培育是指在亲鱼池和亲鱼一起培育,一般不建议用这种方式,因为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有大鱼吞食鱼苗的现象。通常采用分池培育,分池培育是指将鱼苗和亲鱼分开培育,当发现池内有成群的鱼苗在沿岸游动时,用抄网将鱼苗捞出,移入鱼苗培育池培养。2.池塘的准备罗非鱼的鱼苗培育应在小水体中  相似文献   

15.
苗种培养 1.由繁殖池培育鱼苗。在繁殖池中放养半斤以上亲鱼300~400尾(雌雄比为3:1)。亲鱼在池中产卵、孵苗。鱼苗在繁殖池中培育20天左右,养成1寸左右夏花,牵捕出塘。繁殖后的亲鱼可留在池中继续繁殖鱼苗。在饲养管理中,注意合理投饵、施肥、改善水质、及时分苗,就能够定期获得大量夏花。 2.分池培育。鱼苗长到半寸左右后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斜带髭鲷鱼苗室外水泥池不同生态系的育苗试验。在育苗前的“养水"期间,1号池接入小球藻、微绿球藻、扁藻、金藻、轮虫、桡足类、枝角类等生物饵料;2号池仅接入小球藻、轮虫生物饵料。在水温19.1-23℃、比重1.019、pH值8.5的条件下。二池鱼苗经100d的培育后,平均全长各为31mm和29mm,平均体重各为0.90g和0.75g,成活率18.5%和10.1%。试验表明:在育苗前期,生物饵料的多样性有利于开口仔鱼的摄食和营养,也利于鱼苗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水温对淡水鲳鱼苗生长与成活率有直接影响。水温27.0℃的试验池鱼苗生长速度比对照池(23℃左右)快一倍左右,且成活率提高30%—100%。培育淡水鲳幼苗最适水温为27℃,一般不能低于24℃。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黄腊丁、黄鳍鱼等。黄颡鱼食性杂、饲料系数低、抗病力较强,无论是池塘主养,还是套养,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一、苗种培育1.夏花培育刚出膜的仔鱼长仅4.8~5.5毫米,鱼苗池最好用水泥池,水深0.3~0.5米即可,保持微流水,每立方米放苗1.5万~2万尾。黄颡鱼鱼苗卵黄囊较大,需要经过3~5天才能将卵黄囊消耗殆尽,卵黄囊消失后开始投  相似文献   

19.
乌鳢的人工繁殖及仔鱼摄食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黑龙江地区乌鳢的人工繁殖和仔鱼摄食生长研究,初步摸清了乌鳢的人工繁殖条件、催产方法、产卵和孵化等,并对受精卵和鱼苗的色彩变化进行了描述。仔苗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仔鱼不摄食人工鲟鱼开口饲料,这一阶段可进行鱼苗发塘,利用池中天然饵料喂养。仔鱼孵出4天卵黄囊吸收消失后,进行不同时间投喂活铒对鱼苗生长影响试验,在卵黄囊消失后1-3内天开始投喂活铒的鱼苗可快速生长,在4-7天内开始投喂的生长明显减慢,8天以后才开始投喂的已不能摄食活铒。  相似文献   

20.
周之武  万英杰 《水利渔业》1993,(6):25-26,54
989年8月下旬从广州引进淡水白鲳寸片鱼种,经两年零8个月的培育,于1992年4月8日第一次催产成功,继后又成功催产两批,下池鱼苗65万尾。该项研研究的成功,比常规繁殖提早3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