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40%多硫悬浮剂1500、3000、4500g/hm2和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hm2防治水稻稻瘟病,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87.13%、87.79%、87.12%和88.86%。  相似文献   

2.
用50%消菌灵600、750、900g/hm2、和20%三环唑1500g/hm2防治水稻稻瘟病,药后14天调查防效分别为88.73%、86.67%、89.93%、88.57%。  相似文献   

3.
45%硫磺·三环唑WP防治水稻稻瘟病,施药后20天平均防效58.1%~68.2%,基本能控制病情的发展。推荐剂量为1500g/hm2。此剂量的防效与20%三环唑1500g/hm2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4.
1997年在九三科研所试验,用25%施保克乳油1200g/hm^2叶喷3次,对甜菜叶片病斑防效为87.3%,增产17.1%,增糖22.4%。  相似文献   

5.
赵家明  肖满开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3):238-238,245
试验表明,吡虫啉+甲胺磷用药1次,药后15天内,防效一直维持在98%以上;药后45 ̄70天防效仍达95% ̄97%,整个苗期的蚜害能得到有效控制。用量为吡虫啉225g/hm^2+甲胺磷1500ml/hm^2。  相似文献   

6.
“黑小麦-76”为春性品种,生育期98d,株高87~103cm,穗粒数34~36粒,行粒重39.5g,高抗“三锈”白粉病,抗黄矮病,在密度为420万株/hm^2,施纯氮180kg/hm^2时产量可达5066.7kg/hm^2。  相似文献   

7.
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对间伐后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的动态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生态系统生物量由对照的180.05t/hm^2减少至156.58t/hm^2,减少13.04%。系统生物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乔木层林木株数、生物量减少所致,乔木层生物量由对照的173.87t/hm^2减少至142.74t/hm^2减少17.90%;但单株木的生物量增加了64.07%,尤以枝、叶和根增长迅速;林下植被生物量、死地被物生物  相似文献   

8.
50%多硫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50% 多硫可湿性粉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结果表明:50% 多硫可湿性粉剂1800g/hm 2,平均防效可达90.8% ;用剂量为1500g/hm 2,平均防效为82.3% ;用剂量1200g/hm 2,平均防效为82.1% ,均高于对照药剂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1.5% )的防效。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年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小麦穗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375ml/hm^2、450ml/hm^2、50%辟蚜雾微胶囊剂150mg/hm^2、25%辟蚜雾可湿性粉375g/hm^2、10%赛波凯乳油375ml/hm^2防治小麦穗蚜(成、若蚜),施药后3d效果均大92.2%以上,与40%氧化乐果乳油750ml/hm^2效果相当,对麦蚜天敌昆虫杀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小麦追肥中,每公顷施沸石300kg(碳铵:沸石=2:1),增产小麦660.0kg,增产率13.77%,秋播小麦镀肥碳铵中掺入沸石1500 ̄2250kg/hm^2,当季增产492.8 ̄1435.5kg/hm^2,增产率9.66% ̄32.99%,第二年持续增产10% ̄20%,第三年持续增产4% ̄20%,三年共增产小麦1734 ̄3679kg/hm^2,实验表明沸石具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11.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天然赤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500-2000株/hm^2时,赤松林总生物量为127.389t/hm^2,接近最大值。 木层为127.043t/hm^2,灌木层为0.178t/hm^2;草本层为0.168t/hm^2。此时,乔木层净生产量为17.117t/(hm^2.a)。随着密度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灌木怪、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量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锐劲特拌种处理防治晚稻早期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1996年在福建省晚稻田利用25%锐劲特胶悬剂拌种进行防治晚稻早期害虫的试验。结果表明,秧田期播种后14d,锐劲特40ml/hm^2,100ml/hm^2,200ml/hm^23种剂量拌种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均达98.8%以上。药后38d200ml/hm2处理的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达87.3%。本田期药后61d锐劲特200ml/hm^2,100mhm^2两种剂量拌种处理对二化螟防铲达61  相似文献   

13.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甲黄隆用15-30g/hm^2、绿黄隆30g/hm^2在甘蔗苗前作土壤处理对杂草的防效达83-92%,对甘蔗安全;在甘蔗苗后作茎叶处理防效低(61-77%),甘蔗有轻度药害。环嗪酮用562.5-750mL/hm^2在甘蔗前作土壤处理和苗后作茎叶处理防效均达100%,但前处理对甘蔗安全,后处理对甘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绿黄隆15-45g/hm^2在甘蔗苗后作茎叶处  相似文献   

14.
75%螟虱灵及复配剂防治中籼稻中后期病虫害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75%螟虱灵750g/hm2+20%三唑酮750g/hm2防治中籼稻中后期病虫害效果显著。药后15天对稻飞虱(含白背飞虱、褐飞虱)防效达100%;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虫口减退率达95.2%、91.0%;对稻叶尖枯病防效达87.0%。  相似文献   

15.
民和县灌区1991-1995年实施春小麦套种黄豆7769.3hm^2,套田五年平均单位面积产小麦4291.5kg/hm^2,黄豆1582.5kg/hm^2混合5874kg/hm^2,比小麦单种五年平均单产4200kg/hm^2增产小麦2.2%,混合增产39.9%。  相似文献   

16.
协优57肥东县3a制种,平均产量3.25t/hm^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每穗总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可提高产量。栽插过密、穗数太多会导致减产。单产3.0t/hm^2的产量结构应该是:母本有效穗300万 ̄360万/hm^2,总颖花数2.25亿 ̄3.00亿/hm^2,结实率45% ̄55%,千粒重27.0g。主要栽培措施:(1)适时播种并安排好播差期;(2)培育多蘖装秧;(3)加强大田管理,搭好  相似文献   

17.
旱地麦后复种玉类糜子荞麦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a旱地麦后复种不同作物后效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麦后复种豆类与不复种处理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83~1.22g/kg,全氮增加0.12~0.16g/kg,速效磷增加1.1~4.5mg/kg,容重降低0.05~0.08Mg/m^3,而且多收一季豆类作物,其中豆类籽粒产量1578kg/hm^2,绿肥鲜草产量18750kg/hm^2,后茬作物小麦增产率6.7%~10.6%。  相似文献   

18.
柴春901是格尔木农场育成的高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经1997~1999年在乌兰希赛灌区试种,能正常生长。在每m^2穗数523~575情况下,敏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为:45.7个~48.3个,49.3g~50.6g,11.34t/hm^2~12.09t/hm^,比对照品种柴春018的每m^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产分别高-3.3%~2%,16.7%~32.7%,4.7%~4.8%,33.3%^  相似文献   

19.
在油松人工幼林地进行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化学除草剂除草试验表明,草甘膦对杂草的杀除效果优于森草净,而对灌木的杀灭效果低于森草净。化学除草后,林下可燃物干重由1019g/m2降低到292.8g/m2,活地被物基本消失。草甘膦除草最佳浓度为1500g/hm2,森草净灭灌适宜浓度为1200g/hm2,喷药时问以6月中下旬最佳,费用比人工除草低63.9%和44.4%。  相似文献   

20.
在甘肃省不同地区进行的冬,春小麦和玉米叶面喷施液体复合肥“绿迪乐”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平均增产量590.1kg/hm^2,增产量12.45,增产值530.6元/hm^2,产投比为10.7:1;春小麦平均增产量727.4kg/hm^2,增产率15.1%,增产值654.7元/hm^2,产投比为13.2:1,玉米平均增产量1202.0kg/hm^2,增产率12.8%,增产值841.4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