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微山湖红荷湿地16种植物间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差异.结果表明:SLA和LDMC在16种植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16种植物SLA和LDMC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62.3~532.5 cm2/g和0.12~0.35 g/g;SLA和LDMC在不同生活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一年生草本植物的SLA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P<0.001),而木本植物的LDMC显著高于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P<0.005);SLA和LDMC在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间差异均不显著;跨越16个物种,SLA和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2.
初步探讨了微山湖红荷湿地16种植物间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的差异。结果表明:SLA和LDMC在16种植物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16种植物SLA和LDMC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62.3~532.5 cm2/g和0.12~0.35 g/g; SLA和LDMC在不同生活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一年生草本植物的SLA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P<0.001),而木本植物的LDMC显著高于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P<0.005);SLA和LDMC在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间差异均不显著;跨越16个物种,SLA和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几种丛生竹叶的平均叶面积(MLA)、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沿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12种丛生竹不同冠层高度叶片MLA、SLA和LDMC进行调查,分析丛生竹不同冠层MLA、SLA和LDMC的垂直空间结构与差异。[结果]不同丛生竹的上、中、下冠层MLA与LDMC变化较小,SLA变化较大,MLA与LDMC均以唐竹最高(上、中、下冠层MLA均值分别为26.0、33.7、27.4 cm~2;LDMC分别为766.0、814.8、792.4 m~2/kg),LDMC以大黄苦竹最低(上、中、下冠层分别为528.4、548.5、479.0 mg/g);SLA均以高节竹最高(上、中、下冠层分别为629.0、284.9、440.7 m~2/kg);同竹种不同冠层间MLA差异不显著(P0.05);除白哺鸡竹外,其他11种竹种3个冠层间的SLA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光照、水分资源及养分在冠层不同高度的分配,共同导致MLA、SLA和LDMC沿冠层垂直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3种杨树比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综合反映了植物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也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防护林体系3种杨树(新疆杨、二白杨和小叶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叶饱和鲜重及干重,计算了SLA和LDMC,探讨了3种杨树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3种杨树叶面积和叶重之间均为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00 1),可用叶面积与叶重的关系式来推算叶面积。其中,用叶面积与叶饱和鲜重的关系式推算的叶面积数据准确度更高。3种杨树的SLA、LDMC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新疆杨、二白杨、小叶杨的SLA和LDMC分别为(9.955±2.574)m~2·kg~(-1)和(420.38±68.046)mg·g~(-1),(12.964±2.465)m~2·kg~(-1)和(301.017±32.647)mg·g~(-1),(16.462±6.286)m~2·kg~(-1)和(287.678±72.055)mg·g~(-1)。SLA和L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001),可用幂函数y=ax~(-b)来表述。SLA和LDMC较好地反映了3种杨树对乌兰布和沙漠贫瘠与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新疆杨的适应性优于二白杨和小叶杨,建议今后该区域防护林更新与重建过程中应适当加大新疆杨的数量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叶性状的变异特征及其与植物科类群、高度、生活型、繁殖性状、分布区的关系进行研究,揭示摩天岭北坡植物叶性状的种间分异特征及其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植物功能性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摩天岭北坡邱家坝保护站(海拔2338~2916 m)木本植物的植物功能性状进行研究,包括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氮含量(LNC)、叶碳含量(LCC)、叶磷含量(LPC)的变异特征及其与科类群、植物高度、生活型、花序、花色、果型和分布区的关系.【结果】摩天岭北坡邱家坝山地森林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共有木本植物37种,其中乔木21种,灌木和竹类16种.1)37种木本植物的SLA平均为14.22 m~2/kg、LDMC平均为0.43 g/g,LNC、LCC、LPC平均为23.69、458.94、36.30 g/kg;变异幅度依次为:SLA(103.45%)LDMC(61.61%)LPC(20.76%)LNC(20.38%)LCC(4.86%).2)相关分析显示,植物的高度与LC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LNC与LP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LCC与LDM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科类群的植物间LCC差异极显著(P0.01),LNC差异显著(P0.05),科类群能解释SLA、LDMC、LNC、LCC和LPC变异的42.4%、50%、63.3%、74.1%和32.4%;不同高度的植物间LDMC差异显著(P0.05),LCC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生活型的植物间LNC和LPC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花序类型植物之间的LDMC(P0.01)和LCC(P0.001)差异极显著.不同花色的植物LNC差异显著(P0.05).不同果实类型的植物间SLA(P0.001)和LCC(P0.01)差异极显著,其间LDMC差异显著(P0.05).植物的分布区对叶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植物功能性状并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其形态和功能性状的特征不仅受环境的影响,也可能受植物生活史和物种系统发育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综合反应了植物利用资源的能力,是植物适应环境所体现出的关键叶性状。为深入了解SLA和LDMC沿冠层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该文对云南省永仁县万马乡2株云南松(树高14.4 m,树龄29年;树高30.2 m,树龄138年)不同冠层高度叶片SLA和LDMC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不同年龄树木、不同叶龄SLA和LDMC的差异,初步探讨了SLA和LDMC在云南松冠层中的垂直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对于SLA,29年生云南松当年叶和1年叶比138年生云南松分别高27.66%和16.71%;对于LDMC,138年生比29年生分别高14.67%和5-10%;②SLA与LDMC成负相关;③各龄叶SLA随冠层高度的增加均具有对数递减趋势;④约在22 m高度以下,LDMC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22 m以上,当年叶LDMC呈现下降趋势,但1年叶变化不明显。研究结果指出,光照和水分资源在冠层不同高度的分配,共同导致SLA和LDMC沿冠层垂直方向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6,(1):38-42
农作物叶片性状特征反映了其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最主要的两种农作物(向日葵和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叶面积、叶饱和鲜重及干重,计算了比叶面积(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DMC)。结果表明:两种农作物叶面积和叶重的关系均为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001),因此用叶重推算叶面积是可行的。其中,通过叶饱和鲜重推算的叶面积值准确度更高、误差更小。两种农作物的SLA、LDMC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向日葵和玉米的SLA分别为(17.77±5.41)m2/kg、(11.29±2.22)m2/kg,LDMC分别为(170.93±31.15)mg/g、(266.85±43.91)mg/g。SLA和L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9005,P0.0001),可用幂函数y=ax-b来表述。SLA和LDMC较好地反映了农作物利用资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光照、营养、萌发时间下灰绿藜的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和叶干物质含量(leaf dry matter content,LDMC)的变化.结果表明,除营养对LDMC外,不同条件对SLA和LDMC都影响显著(P<0.01);早萌发对灰绿藜生长更有利;与许多研究结果一样,低营养下SLA小,高营养下SLA大;叶片的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典型草原14种植物叶片性状对模拟降雨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14种植物的叶片性状对模拟降雨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典型草原植物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与降水之间不存在简单线性关系,而叶片氮含量(LNC)与降雨量间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五大连池火山山杨叶功能性状特征,揭示植物对火山生境的适应,以及对不同坡向的生存策略,为特殊生境和微地形生境下植物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座火山共有植物山杨为对象,测定叶面积(LS)、叶厚度(LT)、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量(LDMC)、叶碳含量(LCC)、叶氮含量(LNC)、叶磷含量(LP...  相似文献   

11.
烤烟上部叶烤青问题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部烟叶烤后含青将大大地降低烟叶的质量、等级和价格,严重时会导致烟叶丧失可用性.应采取综合技术措施,确保上部叶充分变黄并及时定色,防止发生烤青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品种以及不同叶序枇杷叶之间抗氧化指标的变化,为枇杷叶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生长在同一地区的6个枇杷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自顶端向下采集树冠外围枝条上的第1、第3、第5、第7、第9叶序的叶片,检测总酚、黄酮、总三萜酸质量分数,并用FRAP法、ABTS法和DPPH法分析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6个抗氧化指标在供试枇杷品种枝条不同叶序叶片间存在差异。‘大五星’、‘马克’、‘佳伶’3个品种枇杷叶6个抗氧化指标均随叶序的增加而上升,但此趋势在其他3个品种枇杷叶中变化不明显。6个枇杷品种间各个抗氧化指标大小顺序一致,‘大五星’枇杷叶片最高,其次为‘马克’、‘佳伶’,‘白茂木’与‘麦后黄’相差不大,‘长崎早生’最小。枇杷叶FRAP值、ABTS值和DPPH值与总酚、黄酮和总三萜酸质量分数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进行枇杷叶抗氧化开发利用时,应考虑枇杷叶品种和采摘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春萝卜品种"韩国白玉"作为试验材料,以叶长、叶宽、叶干重、叶鲜重等作为指标,计算出叶面积与有关指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这些回归方程与指标的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为萝卜叶面积的测定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测定方法,特别是通过叶长、叶宽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可不破坏植株从而测出田间萝卜植株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茄子菌核病、棒孢叶斑病、拟黑斑病、赤星病、煤斑病和褐色圆星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指出防治这些病害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茄子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8000单位Bt10g/667m2药后10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为85.7%,20d后的保叶效果达到82.2%,对鱼无毒、安全,可作养鱼稻田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棉叶光补偿点与棉田最大叶面积系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a的研究表明,棉花叶片的种类,日龄,光补偿点及生衣期群体叶片组成不同,其平均光补偿点也不同。下层叶片获得的有效辐射量与群体上空的有效辐射总量及群体自身的叶面积大小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叶片形状系数(α)为测量作物的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然而,以往研究表明对作物叶片形状系数的选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统一标准,且通常将其视为常数,不考虑它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形状系数的时间和空间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生长季6个夏玉米品种,将玉米生育期划分为三叶、拔节、抽雄、开花、吐丝、成熟等6个不同生长阶段,每6天采样一次,测量叶片面积(LA)、叶片长度(L)和宽度(W),计算各个阶段的α值,同时对比α值在单个玉米植株不同叶位之间的差异。然后分别建立线性、二次、对数等3类共5个叶面积估算模型,以RMSE、RRMSE和ARE 3个统计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各叶片面积估算模型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对全生育期6个夏玉米品种的760个叶片的面积和长宽乘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夏玉米叶片形状系数均值约为0.78;在被验证的5种叶面积估算模型中,叶面积模型LA=α×L×W,其中α=0.78时精度最高,其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约为9.50%,绝对相对误差(ARE)约为6.96%。α值范围为0.72—0.87,并随玉米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自三叶期到开花期逐渐增大到全生育期最大值0.87,开花后缓慢下降至0.78,其中开花期叶片的α值与开花前各阶段的α值存在显著差异,而与开花后各阶段的α值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熟性的夏玉米品种之间叶片α值也只在开花、吐丝期表现显著差异。不同叶型叶片α值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三叶期到拔节前,短宽型叶片的α值大于细长型叶片,此后一直到成熟期,细长型叶片的α值则大于短宽型叶片。在单个植株不同叶位叶片之间,α值变异性明显,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均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规律,其中植株中部棒三叶位置α均值最为稳定,为0.78,对应的标准差在0.05以内,而植株上部和下部α均值约为0.84,对应的标准差在0.03—0.10。其中拔节、抽雄期不同叶位叶片的α值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开花、吐丝、成熟期则表现出显著差异。【结论】叶面积模型LA=0.78×L×W更适于估算田间夏玉米叶片面积,较一般采用叶片性状系数0.75时提高模拟精度(ARE)3.86%。应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叶位分别采用不同的叶片形状系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玉米叶面积估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叶面积是研究果树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正确与快速测量叶面积的方法对研究黑穗醋栗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在田间不破坏植株整体的前提下,快速测定叶面积的较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冠层图像分析技术在冬小麦长势监测中应用,6个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条件下,在冬小麦拔节期采集冠层图像,并同步测定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计算了冬小麦冠层覆盖度及红、绿、蓝亮度值等10种色彩指数,分析了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与色彩指数和冠层覆盖度的相关性,利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了叶面积指数及叶片SPAD值的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冬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与冠层覆盖度及几个色彩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叶片SPAD值与红光标准化值等几个色彩指数呈极显著相关;利用叶面积指数估算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771,相对均方根误差为25.181%;利用叶片SPAD值估算模型计算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644,相对均方根误差为6.734%.相关分析和估算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冠层图像分析的冬小麦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的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叶螨种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叶螨种类调查石庆宁,高占林,邵泽云,刘彦玲(河北省农科院植保所,保定071000)关键词叶螨;种类调查;寄主InvestigationofLeafMiteSpeciesInHebeiProvince¥ShiQingning;GaoZhanl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