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武汉地区春甘蓝一般在8月中下旬播种,翌年3月中下旬上市,这一茬甘蓝不仅能缓解本地的蔬菜供应,而且该类型甘蓝大量北运,深受北方市场喜爱,经济效益很高。为了丰富春甘蓝的栽培品种,满足市民的需要,武汉华丰种业有限公司从广东、香港等地引进部分春甘蓝新品种,委托本所开展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移栽模式对甘蓝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移栽模式下甘蓝的生长发育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甘蓝生长过程中,相比CK和T2,T1在不影响甘蓝植株生长的情况下,既满足了甘蓝生产的667 m2种植株数,又提高了甘蓝的单株质量及产量,因此,认为该轻简化移栽模式可以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甘蓝新品种的需求,2021年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方智远院士甘蓝育种团队选育的12个扁球型和8个圆球型甘蓝品种,通过比较其丰产性、抗逆性、商品性、适应性等性状,并结合现场鉴定和综合评价,筛选适合衡阳地区种植的秋甘蓝新品种,为秋甘蓝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各参...  相似文献   

4.
早几年长沙市的春甘蓝主栽品种是“鸡心”和“京丰一号”。由于鸡心甘蓝产量低,京丰一号甘蓝上市偏迟,不能满足4、5月春淡市场的需要。因此,选择适宜的早春甘蓝品种已成为长沙市近几年的工作重点。1987年以来,长沙市蔬菜种子公司和市菜科所先后从昆明和江苏成功地引进了“昆甘一号”和  相似文献   

5.
正春甘蓝育种材料留种过程繁琐,若各环节管理不当易影响育种进程,甚至造成优良育种材料丢失。做好春选种株和秋播半成株的保存、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管理技术,可以确保春甘蓝种质材料安全越夏,种株存活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能充分满足授粉需求。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简称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适应性强、风味独特,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甘蓝年  相似文献   

6.
<正>甘蓝抗病性强、病虫害较轻、栽培简单、品质佳、上市早、耐贮运、供应期长、种植效益较高。近年来,吐鲁番地区利用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病虫害少等优越条件,大力发展大田甘蓝,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现将吐鲁番地区大田甘蓝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宜选择早熟,前期抗低温、后期耐高温,抗逆性强,商品性状好,不裂球,产量高的甘蓝品种,如中甘11号、8398、中甘12号等。2育苗2.1准备苗床  相似文献   

7.
结球甘蓝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郑伟 《西南园艺》2004,32(3):6-6,10
结球甘蓝简称甘蓝,又名包心菜、莲花白、洋白菜或椰菜。为了满足市场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筛选出适合黔中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的春甘蓝品种,笔者于2001年进行了本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付晓丽 《长江蔬菜》2021,(21):29-30
甘蓝也叫洋白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具有很好的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作用,能促进胃部细胞的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经常吃可增强免疫力,是人们喜爱的蔬菜.为了满足市场供应,引进绿球二十五甘蓝等多个品种在天津市蓟州区别山镇大官场进行推广种植,经对比发现,绿球二十五甘蓝株型紧凑,容易栽培,目前已经在蓟州区广泛种植,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总结了一套塑料大棚早春甘蓝的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以基质中不添加矮壮素的处理作为对照(CK),对甘蓝幼苗株高、茎粗、下胚轴长、SPAD值和植株生物量等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矮壮素对甘蓝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浓度为2.5 mg/kg处理下培育的甘蓝株高、下胚轴长均有显著降低,甘蓝幼苗茎粗随着基质中矮壮素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下胚轴长随着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从幼苗的各项生长指标得出,基质中添加矮壮素浓度为2.5 mg/kg的处理能有效地提高甘蓝幼苗的壮苗指数,有效抑制在温室穴盘育苗的条件下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的幼苗徒长,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从而大大满足工厂化育苗培育壮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两年的试种示范,甘蓝品种中甘21、中甘28、中甘628、中甘588、中甘602、中甘606表现为早熟,生长整齐,球形圆正、美观,叶质脆嫩,品质优良,每667m2产量可达3 000~4 000 kg,适宜在海南三亚地区推广种植。海南三亚地处热带区域,蔬菜产业以瓜菜类种植为主,甘蓝少有种植,为优化当地蔬菜品种结构,满足热带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需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与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自2019年开始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育种团队的甘蓝新品种在三亚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1.
摘要:为了提高全生物降解膜的降解可控性能及规模化应用性价比,通过技术验证和产品遴选,采用9种全生物降解膜及2种普通PE膜为材料,开展春甘蓝覆膜试验,分析了不同地膜对甘蓝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降解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解地膜覆盖效果与普通地膜基本一致,且对甘蓝生长和产量无不良影响,可满足甘蓝覆膜栽培需求;与不覆膜相比较,覆盖地膜可使甘蓝生育期提前3~6 d,其中结球紧实期均提前6 d,产量均显著提高,可增产38.92%~52.72%。全生物降解膜上海黑8(黑色,厚度8 μm)表现较为突出,具有适宜的降解期,增产效果(增产率47.47%)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上海市民都能吃到新鲜的甘蓝。甘蓝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目标已经达到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凝集了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副研究员施维钧和她的甘蓝育种课题组,为此奋斗了20余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70年代起她们相继育成了11月至翌年2月上市的寒光甘蓝;4至5月上市的争春甘蓝;6月上市的105×黄苗甘蓝;7至11月上市的夏光甘蓝,基本完成了甘蓝周年生产的杂优品种配套。1992年施维钧和她的甘蓝育种课题组又成功地选育出初春和超夏两个甘蓝新品种(已通过专家验收)。初春甘蓝耐寒性特强,2至3月份上市,比常规品种四月慢甘蓝增产40%以上;超夏甘蓝耐热性超过夏光甘蓝,增产效果极为显著,是夏光甘蓝的更新换代品种。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甘蓝圆球类型在南方市场面积逐年增加,扁球类型面积逐步减少;牛心类型作为南方甘蓝的特色类型,品质较好,未来有渗入北方市场的趋势和潜力。在原有高山及高原冷凉地越夏种植的基础上,华北及西北冷凉地种植面积呈增长趋势,主要外运至长江中下游地区,满足夏季消费。这些区域在品种选择上往往更重视供应目标消费区域的消费习惯,促进了南北方不同类型甘蓝品种的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4.
甘蓝近缘野生种又称野生甘蓝,与栽培甘蓝携带相同的C基因组(2n=18,CC),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的抗逆性。野生甘蓝的挖掘与利用对于栽培甘蓝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就野生甘蓝的种类、分布、与栽培甘蓝的关系及优良性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一年多茬栽培,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可缓解蔬菜淡季市场供需矛盾,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近年来,溧水县部分农户摸索总结出了夏甘蓝一冬春番茄一冬瓜高效栽培模式,667m2产夏甘蓝1500kg、冬春番茄4000kg、冬瓜2500kg,经济效益好,现将该模式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庆甘蓝分为浅丘平坝和高山种植两大区域,实现春、夏、秋、越冬甘蓝周年供应。其中春甘蓝以平头类型为主,牛心甘蓝为辅;夏甘蓝以进口品种为主;秋甘蓝以重庆自育品种为主;越冬甘蓝以日韩进口品种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专用型品种需求增加,叶球朝大型化和小型化两个方向发展,对品质的要求空前提高,特殊甘蓝品种需求增加。  相似文献   

17.
春甘蓝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按不同栽培季节主要分为春甘蓝、夏甘蓝、秋冬甘蓝和越冬甘蓝4大茬口,其中春甘蓝多选用尖头形或圆头形品种,一般熟性较早,要求冬性强,不易抽薹。武汉地区春甘蓝一般在10月上旬播种,小苗露地越冬,第2年4月中旬上市,此时正值蔬菜春淡季  相似文献   

18.
郭振海 《长江蔬菜》2005,(12):18-19
近年来,沙县农技站引进江苏正大公司春秋双丰二号甘蓝、迎春甘蓝、爱春甘蓝和大绿种苗科技有限公司爱夏甘蓝等多个甘蓝品种进行四季栽培试验,解决了我县以往夏季栽培没有较耐热的甘蓝品种和春季栽培没有耐抽薹的甘蓝品种问题.现将有关甘蓝新品种栽培配套措施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导读:近年来,我国甘蓝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年减少,促使甘蓝生产向机械化发展。甘蓝机械化生产具有节省资源、安全无污染、效率高的特点,但其对甘蓝品种以及栽培模式要求极其严格。因此研发适合我国各地甘蓝生产的机械以及开展甘蓝机械化栽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是蔬菜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通过对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从3方面对湖北省甘蓝产业概况展开介绍:甘蓝在湖北省的地位、湖北省甘蓝区域化优势、品牌优势对湖北省甘蓝带动作用,并对湖北甘蓝品种茬口格局、甘蓝病虫害发生情况、甘蓝采后贮运销售情况进行介绍,列出了目前湖北省甘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及建议:着眼于全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注重科技手段,提升育种能力;农机农艺结合,规模化高效种植;注重土壤管理,营造良好生长环境;加大科研力度,改善尾菜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