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代廷奎 《植物医生》1996,9(4):20-20
棉花盲蝽象的防治不容忽视代廷奎(安徽省利辛县农技中心236701)棉花盲蝽象,土名“臭鳖子”、“小臭虫”。近几年盲蝽象的发生日趋严重,是仅次于棉铃虫为害的又一棉花重大害虫。由于它的为害症状不易观察,常被农民所忽视,给棉花生产等造成极大为害。棉盲蝽象,...  相似文献   

2.
棉田盲蝽象种群发生,为害及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田盲蝽象种群发生、为害及生态分布的调查研究武穴市植保站(436400)戴少华,郭茂胜棉盲蝽象是棉花害虫之一,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近20年期间,下降为次要害虫而被兼治.1985年开始抬头,并急剧上升为主要害虫。我们就其种群发生、为害及其生态...  相似文献   

3.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盲蝽象的发生及防治我场地处洪湖市东南的长江之畔,常年种植棉花面积1700hm2。棉田危害的盲路象以绿盲蝽和中黑盲蝽为主。其成若虫刺吸棉株营养液,造成破头破叶和蕾铃脱落。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棉田中以前不被重视的盲蝽象,为害不断加重,目前已打...  相似文献   

4.
棉盲蝽为害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盲蝽是新疆北部棉区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重视不够,每年给棉花生产造成不小损失。为此,笔者通过田间定点调查,来了解并掌握棉盲蝽的种类、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以为防治提供依据,有效地防治棉盲蝽的为害,达到提高棉花产量的目的。1为害情况新疆北部棉盲蝽主要有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lineolatusGoeze)2种。苜蓿盲蝽为优势种,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棉盲蝽于6月上旬侵入棉田,8月中旬迁出,在棉田活动长达80d左右。盲蝽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棉株嫩头幼芽生长点和幼嫩花蕾果实的汁…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业结构调整,棉田用药次数用药量大幅减少,过去仅在仙桃市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盲蝽象,其种群数量逐年上升,近几年已成为仙桃市棉花发生最重、为害损失最大的害虫。为此,笔者近几年对仙桃市棉田盲蝽象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防治方法和防治药剂进行了摸索和试验,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控对策,为江汉平原地区棉花盲蝽象的防治提供参考。发生规律种群及寄主盲蝽象属半翅目,盲蝽科,有卵、若虫、成虫  相似文献   

6.
绿盲蝽严重危害葡萄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盲蝽严重危害葡萄树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果蔬技术站(315321)王勤海岑贵伍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ir)属半翅目,盲蝽科,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态结构的变化,绿盲蝽危害葡萄树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据调查,199...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田常见的音给有11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棉盲蝽主要有6种,即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言蝽、苜蓿盲蝽、牧草盲蝽和赣棉盲蝽。但对棉花构成威胁的,在我县则主要是中黑盲蝽和绿育蝽。近年来,由于栽培制度等原因,致使棉田育蝽种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有效地进行防治,笔者1991~1994年对棉田盲蝽的种群动态及生态分布进行了较详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种群发生动态1.优势种的变化自50年代末期,棉盲蝽开始上升为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当时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eyer—Dur)为棉田优势种,约占盲蝽混合种群的90%以上。80年代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戴小枫郭予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八五”期间,以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烂铃病、棉铃虫、红铃虫、棉蚜、盲蝽象、棉田玉米螟等病虫害为主要对象,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威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湖北省植保总站安排下,荆州市植保站按要求采集棉花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花中黑盲蝽,分别送往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进行抗药性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小结如下。1棉蚜  相似文献   

11.
棉红铃虫和卣蝽象(主要为中黑盲蝽象和绿盲蝽象)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前者通过蛀入铃内取食危害,后者则主要造成蕾铃脱落和不同程度的铃害,共同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在棉花中后期常常进行总体兼治。各地对单一害虫的发生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已作了较多的研究,但对二种害虫混合发生下的复合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的研究报道不多。1988年,我们对棉花中后期多种害虫的危害损失和防治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1989年,对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棉花盲蝽象的发生种类、发生面积、为害时间、为害程度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情况。据调查:大面积的为害都以绿盲蝽为主,部分地区中黑盲蝽已上升为主要种群,发生为害区域已由沿海棉区向通榆线和北部棉区扩展,为害时间不仅是六、七月份,从棉花现真叶至铃期均可造成为害,  相似文献   

13.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成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绿盲蝽在枣树上暴发成灾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盲蝽又称牧草盲蝽,能为害多种果树、蔬菜、棉花、苜蓿等经济作物。2001年绿盲蝽在沧州枣区大面积发生,而且严重为害果实,为历史罕见。据6月16~18日(第二代绿盲蝽发生盛期)在沧县黄递铺乡阳寺、刘庄子等地调查26块枣园,平均每棵枣树2688头,最高的1棵达4032头。沧县、献县等枣区均普遍发生,发生面积近66.7万hm2。1发生为害特点绿盲蝽以若虫和成虫刺吸枣树的幼芽、嫩叶。花蕾及幼果的汁液。被害叶芽先呈现失绿斑点,随着叶片的伸展,小点逐渐变为不规则的孔洞,俗称“破叶病”、“破天窗”。花蕾受害后,…  相似文献   

15.
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明确棉花叶片茸毛性状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于2008-2009年连续两年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测定了棉花中脉和叶片上茸毛的类型、密度和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且不同棉花品种(系)叶片各类型茸毛密度和茸毛长度分别表现显著差异(P<0.05);叶片茸毛密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负相关(y=3.5482-0.0007x1-0.0089x2,R2=0.5741,P=0.0007),叶片茸毛类型和茸毛长度与棉花对绿盲蝽的抗性没有显著相关性.选育叶片无毛或少毛的棉花品种(系)可用于棉花绿盲蝽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扶沟棉田盲椿象猖獗为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沟县棉花盲椿象常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然而像2001年严重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属历史罕见。2001年全县种植棉花5万hm2,盲椿象发生面积达3万hm2以上,有1万hm2的棉田造成20%的减产,个别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扶沟棉田内发生的盲椿象主要有苜蓿盲蝽、绿盲蝽和中黑盲蝽。据调查,苜蓿盲蝽5月下旬迁入棉田为害,绿盲蝽、中黑盲蝽6月上、中旬迁入棉田为害,7月下旬到8月中旬达到为害高峰。据8月9日调查,平均百株有虫215头,最高达457头,并且以抗虫棉发生较重。究其原因主要是:①由于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应…  相似文献   

17.
防治棉盲蝽蟓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防治棉花盲蝽蟓的有效药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农药(组合)对盲蝽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20mL)+毒死蜱40%乳油(50mL)商品量70mL/667m^2组合处理对棉盲蝽蟓的防治效果最为理想,且速效性、持效性较强,5d时防效达最高值95.1%,7d后防效仍在90%以上;保蕾效率85.8%。生产上可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系统研究了不同供试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并在室内采用香草醛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缩合单宁、黄酮类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的含量,以明确棉花主要抗虫次生物质与其对绿盲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期及不同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苗期顶叶中缩合单宁、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蕾期顶叶和棉蕾中芸香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具有显著正相关性,铃期棉铃中槲皮素、异槲皮苷含量与棉花对绿盲蝽抗性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田间缩合单宁、芸香苷、总萜烯类化合物和总杀实夜蛾素含量高的棉花品种(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抑制绿盲蝽的危害,而另外两种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则有利于绿盲蝽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及其机制,通过网室内抗性鉴定和室内生化物质测定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棉花品种(系)对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及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与抗绿盲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棉花品种对绿盲蝽抗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石亚系1号综合抗性指数为179.49,达高抗水平。不同棉花品种(系)不同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和蜡质含量及叶片厚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苗期和蕾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蕾期叶片中蜡质含量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花铃期棉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苗期和花铃期叶片中蜡质含量及不同时期叶片厚度与其对绿盲蝽的抗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防治棉盲蝽象的高毒农药替代产品.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甲氨基阿维菌素1%乳油、丁硫克百威20%乳油+高效氯氰菊酯4.5%乳油、啶虫脒3%乳油3组药剂对棉盲蝽象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以上几种药剂对棉盲蝽象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安全,是防治棉盲蝽象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