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豆抗菌核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大豆菌核病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的第二大病害,近十几年在我国尤其是东北的黑龙江和吉林大豆主产区发病日趋严重.综述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领域的相关研究,即抗性鉴定方法、抗病种质资源、抗性遗传与QTL和抗性基因工程等4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大豆抗菌核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豆品种抗菌核病鉴定方法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省向日葵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致使菌核病菌在土壤中积累和蔓延,严重威胁我省大豆高产稳产。经调查表明,我省大豆菌核病的发生率在20~25%左右。由于过去对大豆品种菌核病抗病育种工作没有跟上,致使目前生产上种植的大豆品种均不同程度的感病。为了尽快地培育出抗菌核病的大豆新品种,研究大豆品种抗病性鉴定方法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抗菌核病育种的研究结果和笔者的工作经验,论述了菌核病的类型,菌核病抗性的遗传机制、抗菌核病育种的途径、方法以及抗菌核病育种的成就等。抗菌核病育种通过系谱、轮回和混合选择程序应在早期世代开始坚持代代鉴定,代代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大豆品种资源抗菌核病鉴定苗保河(山东省菏泽地区农科所)东北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也是大豆出口重要商品基地。自进入80年代,大豆菌核病[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日趋严重,发病率由1983年的5%左右上升到19...  相似文献   

5.
双桑  阮颖  彭冬平  刘春林 《作物研究》2006,20(Z1):552-556
综述了油菜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种生态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菌致病机理及油菜抗菌核病机理等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育种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油菜菌核病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油菜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种生态因子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侵染过程及侵染方式,菌核菌致病机理及油菜抗菌核病机理等方面,介绍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遗传及抗菌核病的育种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品种抗菌核病鉴定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5-1989年在向日葵开花期对烂盘型菌核病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从490份品种中筛选出抗菌核病材料3份,中抗材料25份。  相似文献   

8.
大豆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由于病原菌寄主范围较广,难于防治,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对于大豆菌核病抗性种质资源的鉴定是抗性机理研究、基因定位及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基础,文章对大豆菌核病资源鉴定中涉及的接种体(菌丝、孢子和菌核)的培养、植株不同部位的接种鉴定、草酸鉴定、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及田间鉴定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接种体的选择、环境条件对发病的影响及田间与温室鉴定结果不一致等问题展开讨论,为大豆菌核病抗性资源的筛选,菌核病发病机理及抗性基因的定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油菜抗菌核病、根肿病育种和抗病品种利用现状,采用人工接种辅以自然病圃诱发方式,连续7年对西南区(云、贵、川、渝)油菜新品种/育种材料和主栽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近7年共获得OM109、华油杂706R、南油1958R、川农油2251和川农油2252共5份高抗根肿病新品种。其中,2023年获得3份高抗根肿病新品种和16份育种材料,抗根肿病育种进展最为显著。油菜菌核病抗病新品种选育尚无明显突破,抗病类型主要以低抗菌核病为主,达到43.69%,中高抗菌核病品种抗性不稳定,连续两年鉴定显示无高抗菌核病品种。主栽品种根肿病、菌核病跟踪监测发现,抗病品种应用少,无兼抗根肿病、菌核病品种。本研究结果直观解析了油菜抗病育种成效,将为油菜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利用、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有效的向日葵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本研究以菌核病菌菌丝体悬浮液和高粱粒菌丝体作为接种物,分别对不同抗感向日葵品种在始花期和盛花期进行人工接种,从而筛选出最佳接菌物类型、浓度及接种时期,并用此方法对52个品种进行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接种物均可使向日葵感病品种产生盘腐症状。用菌丝体悬浮液接种时,7.5~15.0 g/L浓度即可区分出向日葵品种间抗感性差异。始花期接种较盛花期可获得更高的发病率及病情指数。同时筛选出5个对盘腐型菌核病表现抗病的向日葵品种。本研究所建立的田间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向日葵进行抗菌核病筛选和鉴定,可用于向日葵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11.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2.
李永刚  陈丽娜 《大豆科学》2011,30(2):281-284
采用单菌核分离法得到大豆菌核病菌,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株大豆菌核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多菌灵和腐霉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20℃,而菌核的产生则在15℃左右最多;大豆菌核病菌丝生长最适的环境为中性和偏酸性;不同菌核及病残体埋入土壤不同深度后越冬处理,病残体上菌丝不能越冬,而菌核能够越...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大豆菌核病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枯草芽孢杆菌ZH-2菌株的发酵菌剂,在桦南县进行了生防菌剂防治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生防菌剂100倍稀释液浸种和喷洒处理对大豆菌核病的田间防效达67.9%。  相似文献   

14.
从齐齐哈尔市大豆的生产现状、气象因素、菌核病的自身特点等方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大豆菌核病发病的原因认为: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大豆、向日葵种植面积加大及大豆重迎茬严重,为大豆菌核病发生提供了病源;多数年份降雨集中在7、8月份,形成了适合菌核萌发和菌核病孢子、菌丝侵染的条件,同时降雨偏多大豆生长繁茂也形成了有利于菌核病的发生而不利于机械或人工作业进行防治的条件,密植栽培措施与菌核病防治相背,以及没有抗病品种等。  相似文献   

15.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PDA培养法从黑龙江省黑河、绥化和佳木斯等3个地区大豆发病田中,共分离和纯化出135个菌核病病原菌分离物,并对菌落的形状、生长速率、菌核重量和子囊盘等形态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方面,不同地区的分离物群体间差异极显著,同一地区内各个分离物的表现一致性较好;在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方面,不同病原菌分离物产生的菌核的数量、大小、重量及子囊盘形态明显不同。不同采样地点的大豆菌核病病原菌菌落的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区域专化性,即3个采样地点的菌落形状和生长速率存在明显差异,而菌核重量和子囊盘形态特性不存在区域专化性。  相似文献   

17.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体叶柄接种法鉴定了200份栽培大豆高世代品系对大豆菌核病菌株Jia30和Jian29的抗感反应.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参鉴材料中没有发现免疫类型,但各品系间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供试200个品系中既表现抗Jia30菌株义表现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供试材料的2%;抗Jia30菌株的材料占3%;抗Jian29菌株的材料占5%,根据抗性资源筛选结果,这些抗性材料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并为大豆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菌核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茎中可溶性色素水平测定法,对来自不同省份的95份大豆新品种(系)菌核病耐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菌核病耐病性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共有11份大豆品种(系)表现为中等耐病性,占参试材料的11.58%,其中4份耐病强度(TI)>60%;11份中等耐性品种(系)中有8份来自东北地区,占所有中耐材料的...  相似文献   

19.
油菜菌核病分子诊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CR特异引物进行油菜菌核病的分子诊断,结果表明,在油菜初花至盛花期采集花瓣检测菌核病菌,人工接种由块采集5片干枯发白的花瓣作材料,可扩增出病原特异条带,而未接种田块材料的特异条带出现的频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