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优良丛生笋用竹及杂种竹竹笋品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报道对同一栽培条件下的10种优良丛生笋用竹及4种杂种竹竹笋品质评价的研究结果.通过对各种竹笋的鲜食品质、加工性能及营养成份含量的综合评价,评选出三类优良竹种:第一类为优良鲜食型笋用竹种,包括版纳甜竹、云南甜竹、麻版1号竹,其鲜笋鲜食品质最好,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笋期长,产量高,但加工成干笋色泽欠佳;第二类为优良加工型笋用竹种,包括麻竹、毛麻1号竹、毛笋竹,其竹笋加工成干笋色泽最佳,笋体大,易加工,产量高,但鲜食品质较差,营养成分含量一般或较差;第三类为鲜食和加工兼用的优良竹种,包括撑篙竹、大头典竹、绿竹、吊丝竹、吊麻5号竹、撑麻7号竹,其竹笋鲜食品质及加工性状均较好,营养成分含量一般或较好,这些竹种的竹材材质较好,生长适应性较强、较抗寒,作为笋材两用竹在粤北以北的地区推广种植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笋用竹良种选育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育优良的笋用竹,以提高竹笋的营养价值,改善其风味,进行了笋用竹良种选育研究.其方法是:引进优良的品种,并与本地的竹种杂交,从中选择其优良的无性系,结果表明:(1)麻竹与版纳甜龙竹、清甜竹杂交,已获得成功,其笋味不苦;(2)撑篙竹×麻竹7号,其竹笋的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他种的竹笋,且产量高,加工性能好;(3)实生苗在试管内培养植株间生长差异大,其芽丛经生根诱导,生根率达60%;(4)人工促进萌发的次生枝扦插繁殖成活率达60%.并详细介绍了营建采萌圃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3.
采收期对3种笋用竹竹笋营养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采笋期对竹笋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对红哺鸡竹(Phylostachys 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和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aureocaulis')3种笋用竹不同采笋期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含量和氨基酸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笋用竹竹笋蛋白质干基含量均在310 g/kg以上,红哺鸡竹还原糖干基含量为107.0—188.1 g/kg,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还原糖含量分别为66.1—117.2,72.1—121.0 g/kg.3种笋用竹竹笋中粗纤维含量为43.0—84.2 g/kg,脂肪为26.0—36.0 g/kg.采收期异同不仅影响竹笋的粗纤维和灰分含量,也会影响到竹笋中蛋白质、脂肪、还原糖,但不同竹种的含量变化有所不同.红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推后含量递减,但还原糖含量递增,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中脂肪、蛋白质含量随采集时间的变化不明显.3种笋用竹竹笋氨基酸总量(T)变化在13.06—35.4 g/kg,E/T值均在33.0以上.红哺鸡竹竹笋的T值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增加,而白哺鸡竹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T值则呈现出随采收期的延后含量递减,儿童必需氨基酸总量(CE)呈现类似的变化.竹笋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时令变化对于指导竹笋采集和竹林经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竹笋口感、出笋期、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含量)、出笋持续时间、笋产量和可食率等指标建立了优良笋用竹种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指标体系对福建华安竹种园的竹种进行了评价,筛选出了20种适宜于闽南地区的优良笋用竹种;提出了闽南地区周年供笋的优良竹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5.
粽粑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粽粑竹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出笋数、退笋数和幼竹高生长的测定,研究了粽粑竹的出笋、退笋和幼竹高生长规律.粽粑竹出笋时间始于2月初,结束于5月底,3月中下旬为出笋盛期,出笋呈正态分布.不同出笋时间的竹笋-幼竹高生长的数学模型表明,粽粑竹竹笋-幼竹高生长呈慢-快-慢的规律,符合Logistic曲线.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临安太湖源竹种园引种的石竹、甜笋竹、雷竹、红竹、黄甜竹、高节竹、角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水桂竹、黄皮刚竹、桂竹、四季竹等13个中小径笋用竹种的出笋成竹规律及其竹笋的营养成分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出笋时间和昼夜生长节律不一致,雷竹和石竹笋期较早,黄甜竹、乌哺鸡竹、白哺鸡竹等笋期居中,黄皮刚竹和桂竹的笋期最晚;多表现出白天累计生长量大于夜间累计生长量的规律,而甜笋竹、红竹、水桂竹及乌哺鸡竹的昼夜节律却与之相反。不同竹种的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不同,但均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较低,氨基酸种类齐全。本研究可为优良中小径散生笋用竹的引种扩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Logistic曲线经验式拟合橄榄竹的出笋规律,并对不同时期、立竹年龄、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出笋量日进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慢一快一慢”规律。由此其出笋期可划分为3个时期。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时期、不同立竹年龄、不同土层的出笋、退笋、成竹存在明显差异。橄榄竹适宜留笋的时期为出笋中期。适宜留笋养竹的立竹年龄以1、2年生为好。橄榄竹不同竹龄发笋能力,与毛竹差别甚大。橄榄竹发笋早,1年生竹连着的鞭可孕笋成竹,竹寿命较短。这就要求在经营管理上要有别于毛竹。橄榄竹适宜留笋养竹的土层深度16~30cm。本研究为橄榄竹制定留笋养竹保育技术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调查分析了武汉地区引种雷竹2年生竹林出笋期、竹笋高生长、出笋量以及幼竹高生长、地径生长变化等指标.结果表明,竹笋高度连日生长量平均最大值为24.16 cm,单株平均出笋量为18株,竹秆高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高生长量为12.47 cm.表明在武汉地区引种雷竹,竹笋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雷竹笋食用价值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雷竹笋的食用价值 雷竹是刚竹属早竹的变种,为小型散生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经济竹种。其笋肉白嫩鲜美、味甜不涩、营养丰富、食用方法多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蔬菜中的佳品。笋期在惊蛰前后。  相似文献   

10.
竹笋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我国人民食用历史悠久.竹笋及笋制品国内外市场需要量很大.江苏人口稠密,竹类资源丰富,随着竹材供应矛盾的缓和,发展竹笋生产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其技术策略应是:立足于材用竹林的疏笋,重点建设笋材两用林,恢复并扩大培育挖笋专用林,推广发展优良笋用竹种笋用林.在基础上,开辟笋制品加工行业,拓宽本省竹类资源利用途径,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一、人们喜食竹笋多数竹种的竹笋滋味鲜美,清脆爽口,并具有丰富的营养,是优良的副食品.据分析,新鲜的竹笋中含有糖类2.0—4.0%、脂肪类0.2—0.4%、蛋白质类2.5—3.0%,以及磷、铁、钙、镁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竹笋蛋白质类物质中,至少含有16—18种氨基酸,其中不少是人体所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竹笋与肉类、鱼类及各种蔬菜调配烹食体道更佳.各种笋干、笋衣、笋罐头更为烹调菜肴配料之上品.  相似文献   

11.
以常见食用竹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石竹(Ph.nuda)笋为参照,对红哺鸡竹(Ph.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乌哺鸡竹(Ph.vivax)、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f.aureocaulis)和早哺鸡竹(Ph.violascens)5种哺鸡竹竹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灰分)和矿质元素(P、K、Ca、Na、Mg、Cu、Fe、Zn和M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哺鸡竹竹笋的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毛竹笋和石竹笋(p<0.05);而在测定的其他营养成分方面,5种哺鸡竹竹笋与毛竹笋、石竹笋相当;黄秆乌哺鸡竹笋和乌哺鸡竹笋在粗蛋白、不溶性膳食纤维、P、Ca、Mg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哺鸡竹笋(p<0.05);而白哺鸡竹笋的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最新的国际标准方法测定了刚竹属8种笋用竹种鲜竹笋蛋白质、粗纤维、还原糖、灰分等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8种笋用竹种竹笋还原糖含量普遍为1.20~1.50 g·100 g~(-1),蛋白质含量为2.65~3.62 g·100 g~(-1)。以白哺鸡竹笋和红哺鸡竹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含量在1.40 g·100 g~(-1)以上;毛竹和花哺鸡竹为2种高蛋白竹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62 g·100 g~(-1)和3.61 g·100 g~(-1)。红哺鸡竹口感较优,且粗纤维、灰分含量不高,是食用佳品。8种笋用竹种竹笋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除了色氨酸外,16种常见的氨基酸均被检出,氨基酸总量(T)均高于大白菜、蒜苗、韭菜、芫荽、空心菜等常见蔬菜。白哺鸡竹竹笋和黄秆乌哺鸡竹竹笋的人体必需氨基酸(E)含量较高,E/T分别为37.704、36.029,超过了一般的蔬菜。甜竹、毛竹和高节竹竹笋中儿童必需氨基酸含量(CE)均在0.191 g·100 g~(-1)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角竹(Phyllostachys fimbriligula Wen.)是1982年在浙江省上虞县新发现的笋、材两用竹,1983年正式定名为角竹。角竹材质好,用途广,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并且是在毛竹笋下市后鲜笋上市,解决了这时市场上缺笋的问题。角竹笋、竹产量均高,集约经营的竹林,每亩年产笋量可达3,000多公斤,产竹1,200多公斤,笋、竹合计年产值可达2,000余元。  相似文献   

14.
少穗竹和四季竹竹笋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华安竹种园2种少穗竹属笋用竹少穗竹和四季竹竹笋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季竹竹笋的含水量、灰分、脂肪含量高于少穗竹,但蛋白质含量低于少穗竹;而少穗竹竹笋氨基酸、必需及半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含量高于四季竹。  相似文献   

15.
刚竹属优良笋用竹引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目前江西省各地引种食用笋竹(主要为刖竹属优良笋用竹种)存在的实际问题,介绍了几种优良笋用竹的形态特征及适生条件,提出了一套引种技术措施,最后对江西省发展食用竹笋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绿竹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优良笋用丛生竹种 ,产笋期 5~ 10月 ,时值夏秋季节鲜笋供应的空白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本文根据绿竹笋的发展优势 ,从开发和发展绿竹笋资源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绿竹笋用林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撑绿竹出笋成竹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撑绿竹是采用"撑嵩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为母本、"大绿竹"(Dendrocalamopsis daii Keng f.)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速生优良竹种。撑绿竹笋期大致可划分为初期、盛期、弱期和末期四个阶段。出笋率,初期占35.8%,盛期占37.3%,弱期占22.2%,末期占4.7%。竹笋高生长是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加快,出笋初期日均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9.7%,盛期占10.5%,弱期占21.8%,末期占58.0%。竹笋平均地径5.1厘米,小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54.8%,等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34.0%,大于平均地径的竹株占11.2%。抽枝发叶历程约120天。总退笋率为21.2%,并随时间的推移而上升,随笋高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雷竹,又名早竹、早元竹,是以生产竹笋为主的竹种.雷竹出笋早、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发展雷竹栽培应把握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石竹笋长成幼竹的生长规律及后期的生长特征,对福建省上杭县天然石竹林竹笋的日高生长量、成竹高度、产笋量、地径、高度和节间长度等进行连续33 d的观测。结果表明:竹笋长成幼竹的高生长模式方程为:H=100/(1+17.53556 e-0.18864 t)。最大生长速度的生长期为15.18 d。产笋前期笋地径大,高度大,单株竹重,但笋期短,数量少;产笋中期笋地径中等,冠层低,但笋期长,数量多。节间长与节数关系类似抛物线,拟合方程为:y=-0.0789 x2+2.9004 x-3.0825。分析节间生长和笋期规律,合理确定竹笋留养时期:培育速生丰产林以中期留养为好,而培育大径竹则以前期留养为好。  相似文献   

20.
天然高锌蔬菜资源——竹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对安吉竹种园80种竹子的竹笋取样分析,发现竹笋的锌含量普通较高,80种鲜笋的平均锌含量为(11.22±0.18)mg.kg-1,是普通蔬菜锌平均含量的2倍以上,其中88%的样品锌含量在7.00~13.99 mg.kg-1FW区间。黄甜竹、乌芽竹、五月季竹、河竹、金镶玉竹、杭州苦竹、茶杆竹等4月下旬至5月中旬出笋的竹种,锌含量也在所有的竹笋中名列前茅。丛生竹竹笋的锌含量低于单轴散生和复轴混生竹种的竹笋。竹笋的高锌含量对其快速长高有重要的适应意义。竹笋种类多、分布广,着力开发竹笋这一大类群天然高锌的生态蔬菜资源,对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甚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