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自行设计的间歇光照制度(光照1小时、黑暗3小时,即1L:3D)条件下,观测了不同低照度对2850只AA肉仔鸡生产性能各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勒克司的第一组饲料转换效率为2.19,光照强度3勒克司的第二组为2.27,光照强度5勒克司的第三组为2.70。试验期成活率:1勒克司组为95.57%,3勒克司组为93.57%.5勒克司组为91.89%。56日龄出栏时个体平均重1勒克司组为2.32kg,3勒克司组为2.40kg,5勒克司组为2.10kg。综上结果,从总经济效益上分析,AA肉仔鸡在间歇光照制度条件下,3周龄后实施光照强度3勒克司的效果最佳,1勒克司的次之,5勒克司的最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0~20周龄不同羽速太行鸡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之间的不同,试验选取健康的1日龄快、慢羽太行鸡母雏各100只,分为快羽组和慢羽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只鸡,试验期为20周,测定并比较分析两组鸡只的生长性能和主要免疫指标。结果表明:6周龄快羽组平均体重较慢羽组高6.51%(P0.01),平均胫长较慢羽组长2.76%(P0.05);1日龄、14周龄和20周龄时平均体重和平均胫长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0~6周龄快羽组平均日增重较慢羽组高7.38%(P0.01),快羽组平均日采食量较慢羽组高4.94%(P0.05),快、慢羽组的料重比在各阶段差异均不显著(P0.05);6周龄时快羽组胸腺指数较慢羽组高8.56%(P0.05);8周龄时快羽组血液中IgM水平较慢羽组高20.53%(P0.01),快羽组新城疫抗体水平较慢羽组高9.85%(P0.05)。说明0~6周龄快羽组太行鸡生长速度较快,7~14周龄慢羽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15~20周龄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0~8周龄快羽组主要免疫指标水平更高,免疫机能更强。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色氨酸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确定泰和乌骨鸡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选用28日龄泰和乌骨鸡81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鸡(公母各半),饲养至12周龄。在5~8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3%、0.165%和0.197%,在9~12周龄3个处理组日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30%、0.157%和0.184%。试验结果表明:在5~8周龄,各组间平均日采食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0.165%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133%和0.197%组(P<0.05),0.165%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0.197%组(P<0.05),但与0.133%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9~12周龄,日粮色氨酸水平对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泰和乌骨鸡在5~8周龄和9~12周龄日粮适宜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65%和0.130%。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黄羽鹌鹑、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品种母鹌鹑的体尺、体重是否存在差异,试验选择8周龄3个品种母鹌鹑各50只,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分别对8~15周龄时的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胫围、体斜长、体重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8~10周龄时,3个品种母鹌鹑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体斜长、胫围差异较大。在8周龄时,朝鲜鹌鹑的胫长、胸宽、胸深、体斜长均显著大于黄羽鹌鹑和白羽鹌鹑(P0.05),朝鲜鹌鹑和黄羽鹌鹑胸骨长和胫围显著大于白羽鹌鹑(P0.05)。在11~15周龄时,3个品种母鹌鹑体尺指标差异越来越小。在8~15周龄时,除了8周龄时黄羽鹌鹑胫长最小、15周龄时黄羽鹌鹑胸宽最大外,胫长、胸宽、胸深这3个性状表现为朝鲜鹌鹑黄羽鹌鹑白羽鹌鹑;胸骨长表现为黄羽鹌鹑朝鲜鹌鹑白羽鹌鹑;朝鲜鹌鹑和黄羽鹌鹑体斜长大于白羽鹌鹑;3个品种母鹌鹑胫围差异较小。在13周龄时,朝鲜鹌鹑体重与黄羽鹌鹑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朝鲜鹌鹑、黄羽鹌鹑体重均显著大于白羽鹌鹑(P0.05);在8~12周龄和14,15周龄时,3个品种母鹌鹑体重差异均显著(P0.05),且朝鲜鹌鹑黄羽鹌鹑白羽鹌鹑。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朝鲜鹌鹑的生长发育最快,黄羽鹌鹑次之,白羽鹌鹑生长发育最慢。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12~18w临武鸭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随机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84日龄雌性临武鸭210羽,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55%、0.65%、0.75%、0.85%、0.95%),每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7只鸭,试验全期为42d。结果显示:(1)12~18周龄雌性临武鸭增重较慢,且各组试鸭间平均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0.75%赖氨酸组有增加平均增重的趋势;(2)试验各组间试鸭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有增加绒毛高度的趋势。试验结果表明,以生长性能和肠道结构为评价指标,本试验条件下12~18w龄雌性临武鸭日粮赖氨酸水平以0.75%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铅染毒和新城疫疫苗免疫对鹌鹑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2×5因子设计,新城疫(ND)疫苗免疫分为免疫组和未免疫组,铅染毒按饮水中的醋酸铅浓度分为0、50、500、1 000和2 000 mg/L 5个组,将90只14日龄黄羽鹌鹑随机分组,实行自由饮水和采食,研究铅染毒和ND免疫对鹌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ND免疫在1~2周内能显著降低鹌鹑的体重(P<0.01);ND免疫可导致肝脏指数增大,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升高;2 000 mg/L醋酸铅能显著降低试验期鹌鹑的体重(P<0.01),至试验第5周(7周龄)所有铅染毒组的鹌鹑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铅能导致鹌鹑采食量下降、脱毛、性腺发育受阻和血清透明质酸含量升高.性腺发育不良是鹌鹑铅中毒的一个重要标志,透明质酸含量可作为检测鹌鹑群体是否经过ND疫苗免疫和遭受铅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蛋种鸡育成前期体重对其产蛋性能的影响,为该品系蛋种鸡的体重管理及选育分析提供科学数据和管理思路。本试验将10周龄京红1号蛋种鸡按体重分为4组,并记录和分析产蛋鸡的开产日龄及不同周龄下的体重、产蛋数以及蛋重指标。结果表明:10周龄不同体重对蛋种鸡的开产日龄、产蛋期体重、产蛋数、蛋重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体重越大开产日龄越小,A组开产日龄最大(P<0.05),D组最小(P<0.05),B组与C组的开产日龄处于A组与D组之间,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除56周龄各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外,28周龄和36周龄各组体重随10周龄体重增大而增大(P<0.05);产蛋后期(48周龄和56周龄),B组和C组的产蛋数显著高于A组和D组;A组的36周龄蛋重显著小于B、C、D组,而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本试验结果提示,10周龄体重处于平均体重的90%~110%范围内,京红1号蛋种鸡后期的综合产蛋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峪口褐壳蛋鸡B系开产日龄与体重、生产和蛋品性状的关系,指导蛋鸡纯系选育,试验以峪口褐壳蛋鸡B系11世代第二批次1 502只母鸡为研究对象,记录蛋鸡的开产日龄,根据蛋鸡开产日龄划分为1,2,3,4,5,6,7,8组,测定各组蛋鸡开产体重和蛋重;28,36,56周龄体重和蛋重;38,56周龄产蛋数和39~56周龄产蛋数;36,56周龄蛋壳厚度和蛋壳强度,分析各组鸡开产日龄对开产体重、开产~56周龄体重、蛋重、产蛋数、蛋壳强度、蛋壳强度等指标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开产日龄组别之间的开产体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5),随着开产日龄的增大,开产体重呈增加趋势;不同开产日龄组别之间的开产蛋重、28周龄至56周龄蛋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开产日龄的增大,蛋重呈增加趋势;不同开产日龄组别之间的38周龄和56周龄产蛋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随着开产日龄的增大,产蛋数呈降低趋势;不同开产日龄组别之间的56周龄蛋壳厚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但相关系数小。说明峪口褐壳蛋鸡开产日龄在127~154日龄之间的鸡只其开产体重、生产和蛋品质等性状指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将320只AA商品代肉鸡苗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稻谷替代40%玉米)和试验Ⅱ组(稻谷替代100%玉米),分别在21日龄、42日龄测定各组肉鸡的生产、屠宰性能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结果:1~21日龄,各组间生产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42日龄,试验Ⅱ组与试验Ⅰ组、对照组比较只均增重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比对照组间只均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42日龄腹脂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间各生长时期其他屠宰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试验Ⅰ组GPT、AKP含量较试验Ⅱ组、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各组间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BUN浓度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42日龄,试验Ⅱ组BUN浓度较其他两组显著增高(P<0.05),各组间其他各血液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用稻谷替代日粮中40%的玉米,对肉鸡各阶段生产、屠宰性能无影响;稻谷完全替代玉米,对肉仔鸡1~21日龄生产、屠宰性能影响不显著,22~42日龄只均增重、腹脂率显著降低,但42日龄体重基本符合AA肉鸡上市要求,对肉仔鸡血液生化指标特别是42日龄指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肉鸭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低聚木糖,研究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樱桃谷健康肉鸭200只,把试验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鸭,每个处理间肉鸭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设1个对照组和3个试验组。具体处理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4mg/kg黄霉素,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0.005%低聚木糖,试验Ⅱ组饲喂基础日粮+0.01%低聚木糖,试验Ⅲ组饲喂基础日粮+0.02%低聚木糖。饲养期42d。结果表明,在1~3周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肉鸭平均日增重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各处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试验Ⅱ组的料肉比降低,但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4~6周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增加,料肉比降低,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1~6周龄的饲养全期来看,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而料肉比低于对照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来看,试验Ⅱ组肉鸭的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光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光照周期对北京油鸡雏鸡采食行为与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日龄北京油鸡162只,随机分为三个处理(1、2、3),每处理54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1~3日龄均采用23L∶1D的光周期,4日龄起三个处理的光周期分别设置为8L∶16D、12L∶12D、16L∶8D,自雏鸡2周龄开始试验,6~7周龄观察记录各处理目标鸡的采食行为,并记录2~7周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采食频次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处理2、3比处理1呈增加趋势;采食行为的最大、最小与平均持续时间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处理1和处理2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食在所有观测行为中所占时间比例均表现为处理3显著大于处理1(P<0.05),3个处理分别为18.41%、21.5%和24.74%。5周龄后采食量均为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7周龄日增重处理3显著高于处理1、2(P<0.05),而料肉比则在第6~7周龄时处理1显著低于处理3(P<0.05),其它各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北京油鸡雏鸡(7周龄前)在16L∶8D光周期下比12L∶12D、8L∶16D的采食时间长,利于雏鸡的采食量和体重的增加,但8L∶16D时的饲料利用效率比16L∶8D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鹌鹑生产性能、羽毛评分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 380只36周龄健康的朝鲜鹌鹑,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笼)。A、B、C、D组每个重复(笼)鹌鹑的饲养量分别为65、60、55和50只/笼,每个重复(笼)的面积为0.734 5 m~2,每笼饲养量折算成饲养密度分别为89、82、75和68只/m2。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B、C、D组的产蛋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产蛋率最高。各组间平均蛋重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初期和试验末期各组间羽毛评分和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2)B、C、D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其中B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B、C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D组血清球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A组(P0.01)。各组间血清补体3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B、C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其中B组血清钙含量最高。各组间血清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饲养密度会对鹌鹑的产蛋率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产生影响,产蛋期鹌鹑适宜的饲养量为60只/笼,即饲养密度为82只/m2。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含类胡萝卜素的渣粕日粮对海兰褐雏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1日龄海兰褐雏鸡729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1只。Ⅰ组为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为胡萝卜渣组(基础日粮+2%胡萝卜渣),Ⅲ组为菊花粕组(基础日粮+2%菊花粕)。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整个试验期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1~3周龄和4~6周龄,平均日增重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7~8周龄阶段,胡萝卜渣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34%(P0.05);料重比整个试验期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各组间各阶段免疫器官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在生长性能方面,胡萝卜渣组优于菊花粕组;饲喂含类胡萝卜素的渣粕日粮对免疫器官指数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2~5周龄湘白鹅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7日龄雌性湘白鹅200羽,随机分为5个处理(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80%、0.90%、1.00%、1.10%和1.20%),每处理设5个重复,每重复8只鹅,试验全期为28 d。结果表明:(1)日粮不同赖氨酸水平对2~5周龄雌性湘白鹅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1.00%赖氨酸日粮组ADG及F/G较其他组更优;同时以ADG为应变量(Y),各组赖氨酸水平为自变量(x),以Y=ax2+bx+c的二次曲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YADG=-101.86x2+209.19x-48.44(R2=0.7787),由回归方程可得日粮赖氨酸水平为1.03%时,试鹅平均日增重最佳。(2)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和能量表观利用率均以1.00%赖氨酸日粮组最高。由此可见,以生长性能和养分表观利用率为评价指标,本试验条件下2~5周龄雌性湘白鹅日粮赖氨酸水平为1.00%左右时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究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哈萨克公、母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体尺差异不显著的1月龄健康哈萨克公、母羔羊共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只(公羔15只、母羔15只)。试验组按羔羊的体重将2×10~5个/kg UC-MSCs稀释至3 ml颈静脉注射至其体内,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定期空腹测量羔羊体重、体高、体斜长、管围和腰角宽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在3、4月龄和5月龄时,试验组羔羊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月龄和7月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极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5月龄时,试验组公羔平均体重显著高于母羔(P0.05),6~7月龄时极显著高于母羔(P0.01);在4、5、6月龄时,试验组羔羊平均体斜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极显著地加速试验羔羊的生长发育速度,提高其生长性能,且对雄性羔羊效果优于雌性羔羊。  相似文献   

16.
不同纤维源日粮对肉鹅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纤维源对肉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合理利用粗饲料资源,试验选择120只2周龄肉鹅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以玉米秸秆、花生秧、发酵玉米秸秆和苜蓿草粉为纤维源的日粮,饲养6周,测定鹅的体重、耗料量和料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及屠宰性能指标。结果表明:2~4周龄时玉米秸秆组日增重最高(P<0.05),料重比最低(P>0.05),5~8周龄和2~8周龄各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玉米秸秆组和苜蓿草粉组料重比极显著低于花生秧组(P<0.01);在屠宰性能方面除发酵玉米秸秆腹脂率极显著降低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以苜蓿草粉或发酵玉米秸秆为纤维源饲喂肉鹅的效果要好于花生秧和玉米秸秆。  相似文献   

17.
添加不同比例的青饲料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试验设计,将18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健康商品代朗德鹅,随机分成9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青饲料对朗德鹅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鹅期(0~21日龄)添加青饲料组与未添加组在平均日采食量(ADFI)方面差异显著(P<0.05),而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FCR)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青、精饲料比例为1∶2时,ADFI的效果最好;中鹅期(22~49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各组间存在差异,而各组青、精饲料比例在(1∶2)~(3∶4)之间时各项指标最合理;大鹅期(50~77日龄)可以在原有添加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青饲料的补给,一方面可保证生长阶段各项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为鹅的后期填喂做好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评估饲料限饲及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混合物作为天然生长促进剂对肉用鹌鹑生长性能、饮水量、死亡率和胴体性状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未交配鹌鹑25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做任何处理),T1组饲喂基础日粮(限饲4h/d),T2组饲喂基础日粮+0.1g/kg复合益生菌(限饲4h),T3组饲喂基础日粮(限饲8h),T4组饲喂基础日粮+0.1g/kg复合益生菌(限饲8h)。试验从0~14d时开始饲喂试验料,然后从14~28d时开始限饲。结果显示:对照组鹌鹑比其他处理组消耗更多的饲料和水(P 0.05),但其体重与其他处理组无显著差异(P 0.05)。与其他组相比,添加益生菌的T3和T4组鹌鹑料重比最低(P 0.05)。饲喂益生菌对鹌鹑健康有积极作用,降低了死亡率。此外,无论是否补充益生菌,限饲均可显著降低死亡率(P 0.05)。试验处理对鹌鹑胴体参数无显著影响(P 0.05)。结果表明,每天限饲4~8h的情况下,在鹌鹑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9.
将52000只一日龄肉用仔鸡,随机分成八个只数相等的组,饲养在可控制环境条件的鸡舍中,1~7日龄全部连续光照。7~53日龄期间,四组连续光照,另外四组在24小时内采取7.5L:4.5D:7.5L:4.5D光照模式。光照期5~12.30和17~0.30时,在垫草上方15cm处,数点测量白炽灯的光照强度,平均值为12勒克司。1~35日龄,每周随机从每组选出600只鸡,测定每只鸡的体重。42和49日龄时,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干粉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水分对生长期蓝狐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3.33±0.30)kg的约12周龄的健康蓝狐30只,随机分为3组,饲喂干粉饲料不同料水比1∶2.5(Ⅰ)组、1∶3.5(Ⅱ)组和1∶4.5(Ⅲ)组,每组10只。预试期7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蓝狐各周龄平均日采食量及总采食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消化率和脂肪消化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表观消化率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与Ⅰ、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的粪氮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与Ⅰ、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尿液量Ⅲ组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Ⅱ组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各组间尿氮差异不显著(P>0.05),但Ⅰ组的尿氮略低于Ⅱ组,Ⅱ组略低于Ⅲ组。食入氮、氮沉积、氮表观消化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1415周龄Ⅰ组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Ⅲ组(P<0.05);蓝狐其他周龄平均日增重、各周龄的体重及总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和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生长期蓝狐干粉饲料料水比以1∶(2.515周龄Ⅰ组和Ⅱ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Ⅲ组(P<0.05);蓝狐其他周龄平均日增重、各周龄的体重及总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蓝狐Ⅰ组和Ⅱ组料重比显著低于Ⅲ组(P<0.05)。由此得出,生长期蓝狐干粉饲料料水比以1∶(2.53.5)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