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杂交水稻的推广,是我省发展水稻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1976年开始试种,1977年进行多点示范,截至1978年全省累计推广面积1340余万亩;比种植常规稻增产17.7亿多公斤。1987年全省杂交稻推广面积240万亩,比1986年增加70万亩,是1980年以来年际间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2.
“六五”期间全国杂交稻推广累计面积3844万亩,增产58亿斤,增值6.38亿元,1986年杂交稻新组合可推广3590万亩。 一、在“五五”期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出威优64推广累计面积1400万亩,成优35推广累计面积410万亩;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汕优桂8推广累计面积20万亩,这些早熟组合成功地解决了“早而不优和优而不早”难题,使长江流域的杂交晚稻  相似文献   

3.
提高杂交稻秧苗素质的配套技术贾明清,樊和清,唐士香(江苏省洪泽县农业局223100)(江苏省洪泽县岔河乡农技站223111)我县常年种植水稻40万亩左右,以杂交中籼稻为主占36万亩。1985年以来杂交水稻连续4年亩产徘徊在470公斤上下。经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近5亿亩,总产量约17500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3%。“六五”期间水稻生产发展很快,1985年,在播种面积下降到4.8亿亩,比1980年减少2700万亩的情况下,总产仍达16855万吨,比1980年增产2866万吨,增长20.5%。杂交稻在提高单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六五”期间杂交稻播种面积累计5.2亿亩,按亩产比  相似文献   

5.
推广和发展杂交水稻,是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的重要措施。随着近几年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技术的逐步提高,湖南省全省制种平均单产从1977年的25公斤增加到1986年的153公斤,制种面积由82.6万亩减少到29.9万亩,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近几年自发制种面积有增无减,给杂交稻的种子生产和推广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本镇是稳、麦轮作产粮区,每年种植水稻面积5万余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4.6万多亩,占水稻总面积的90%以上。可是近几年来,杂交稻的产量不理想,产量下降。通过对28个村168个组户3626产21212亩杂交稻的调查与分析,找出产量下降的原因有如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14世界种子大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具有"绝对优势"。袁隆平介绍,中国杂交水稻海外的播种面积在2012年就达到520万公顷,在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与国外品种相比,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可谓"超级稻"。在越南,由于中国杂交水稻的单产(亩)产达到420公斤,比当地品种高出120公斤,杂交稻种植面积近66.7万公顷;在美国,杂交稻种植面积有40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制种产业衰落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焕银 《种子科技》2008,26(3):31-32
杂交水稻制种是介于杂交水稻育种和杂交水稻粮食生产之间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提供充足种源,它已成为种植业中一项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产业。我国每年需要杂交稻种子2.3亿公斤,全国每年制种面积约150万亩。新沂市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展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至今已有近30年的制种历史,制种面积由当初的几百亩发展到后来的万余亩,制种组合10多个,年产种200万公斤,销往全国10多个省份,成为江苏省小有名气的制种基地。然而,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新沂市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开始走下坡路。笔者对其原因作简要分析,仅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9.
发展杂交水稻生产,是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要保证杂交稻的顺利发展,种子是基础。为此,自杂交稻问世以来,我们就组织专门班子,狠抓了杂交稻的种子生产。1976~1986年全省累计繁殖不育系种子1221万公斤,生产杂交一代种子33600万公斤,为各个时期杂交稻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0.
自杂交水稻问世以来,湖南省就把推广杂交稻作为增产粮食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级种子公司的科技人员.认真研究和推广杂交稻繁殖、制种的高产技术,使产量不断提高。1976年至1991年,全省各级种子公司共进行不育系繁殖34.48万亩,生产种子2095.7万  相似文献   

11.
段爱娜 《种子》1995,(6):49-51
杂交水稻在我国发展二十年来,对粮食增产起了重大作用。全国杂交水稻面积已发展到2.5亿亩左右,其中99%以上在南方。每年生产杂交稻种子3亿公斤即可满足大田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一、杂交稻种子生产现状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提高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几年,随着提高粮食产量任务的日益迫切,各地都十分重视杂交稻种的生产,规模型专业化生产正迅速发展。但由于一些认识与管理手段上的原因,杂交稻种生产的计划性及科学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1.制种技术进步较快,生产体系亟待建立。杂交  相似文献   

13.
<正>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推广面积208万亩,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袁隆平成为世界上将水稻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第一人。他一门心思研究水稻,研究杂交稻、超级杂交水稻,动机和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吃饱饭;他不仅为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更为世界和平与  相似文献   

14.
我省中高海拔地区,一般海拔在1000米以上,年均温约14摄氏度、稻田面积为300多万亩,不适于推广中迟熟杂交水稻。1984年我省引进 V 优64获得成功,中高海拔地区杂交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 V 优64种植多年后,抗病性下降,易感恶苗病和稻瘟病。1990年我站承担全国农推总站的“杂交水稻新组合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项目后,把汕优64作为中高海拔地区主推新组合,三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项目县  相似文献   

15.
万育麟 《种子》1995,(2):44-45
1当前贵州省杂交水稻生产中的主要问题1.1推广面积停止增长自1985年左右以汕优63为主的一批优良组合推向生产后,全省杂交稻种植面积从1987年开始迅速增长,1992年全省种植面积达56.6万公顷。从1986年至1992年的7年中,杂交水稻的面积由11.4万公顷发展到566万公顷。这7年的年  相似文献   

16.
<正>据农业部统计,2014年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可供种数量充足,能够满足2014年用种需求。杂交玉米、杂交稻种子积压态势有所缓解。杂交玉米和杂交稻种子总量供过于求。2014年杂交玉米制种面积215万亩,产种约10.1亿kg;加上有效库存约10亿kg,2015年可供种约20.1亿kg,需种约12亿kg。年度产种量近10年首次少于年度需种量,近年库存连续增加局面得到扭转,但由于积压量大,总量仍供过于求。2014年杂交稻制种  相似文献   

17.
<正>1两系不育系的育性特征两系杂交水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杂交组合,以其高产、优质、高效获得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据农业部统计资料显示,近3年全国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面积,每年以66.7万hm2的增速递增,2008年全国两系杂交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8.
籼型杂交水稻,自从在全国各地推广以来,较之常规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产量优势。全国到1988年止,累计种植杂交水稻面积12.56亿亩,增产稻谷1534.5亿公斤,增加产值为295.53亿元。杂交稻由于生长势不同,生态条件互异,因而导致病虫的种群数量和消长也有较大变化。现就杂交水稻、常规水稻中的几种主要生态条件,与病虫发生、危害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杂交水稻制种不仅产量高,而且种子质量好。主要特点是: 1.制种产量高。据统计,全省杂交水稻制种,1986年为12.83万亩,平均亩产156.4公斤;1987年为15.67万亩,制种期间多数地方虽遭受台风暴雨袭击,平均亩产仍达142公斤;两年制种亩产分别居全国各省、市、区的第2和第3位。 2.种子质量好。全省有80%以上的制  相似文献   

20.
曹中 《种子科技》2019,(1):24-24
当前,在杂交品种资源和遗传育种方面,我国仍保持领先优势,但在杂交稻种子生产、杂交种子经营管理、大面积生产方面与美国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如何让杂交水稻走出困境?调整杂交水稻的育种目标,培育出综合抗性好、资源利用效率高、一级稻米品质、优良的杂交稻组合,再通过轻简化和机械化栽培技术降低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成本和种子价格,便能有效地使杂交水稻走出困境。基于此,对转型时期杂交水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探讨了转型时期杂交水稻走出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