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粳9538是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本县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优质、味香、抗条纹叶枯病等优点。根据本县3年试验试种情况将扬粳9538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扬粳9538特征特性1.1综合性状优该  相似文献   

2.
扬粳9538是江苏里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粳稻新品种,200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我县引进试种,表现出高产、优质、味香、抗条纹叶枯病等优点.根据我县三年试验试种情况将扬粳9538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和不同播种量对扬辐粳8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辐粳8号耐迟播,是苏中地区理想的直播稻品种;明确用种量以67.5 kg/hm2为宜。秸秆还田优化了直播稻产量结构,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强了直播稻的生理功能,增加结实期物质生产。讨论了高产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扬辐粳8号高产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苏粳815(试验名迟815)是江苏中江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选育成功的迟熟中粳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高产、优质、稳产、抗病等特点,介绍苏粳815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8优 6 8 2 (890 8A 376 82 )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4年以该所选育的早中熟中粳不育系 890 8A为母本 ,中粳恢复系 376 8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并且母本 890 8A同时通过审定。1 产量表现8优 6 82在 199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中平均产量 8.96t hm2 ,比CK19优 138增产 5 .6 2 % ,比CK2武育粳 3号增产 5 .14 % ,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8年省区试平均 9.84t hm2 ,比CK1、CK2 分别增产 8.4 8%和 8.2 3% ,增产极显著 ,居首位。 1999年江苏省杂交中粳…  相似文献   

6.
扬辐糯1号(原3401)系我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IR_(29)选育而成,具有高产、优质、早熟、多抗的特性,为中籼糯新品种,1990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省的29个县试种,累计面积达50多万亩。 根据几年的试验试种,扬辐糯1号的产量及其主要特征特性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扬辐粳 7号(扬辐粳 492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育成的优质常规迟熟中粳新品种。它集优质、高产、抗病于一体,是生产无公害优质稻米及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理想品种, 2004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主要特征特性1. 1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业科学》2008,(1):39-39
扬粳4038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0807),并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号:CNA003943E)。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一、特征特性(1)产量高。2006~2007年江苏省早  相似文献   

9.
"镇稻18"是由江苏省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大华种业南通分公司于2013年引进试种,表现为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适应性好等特点,为促进该品种的种植推广,总结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苏审稻200505。该品种2006年被江苏省确定为省水稻良种补贴品种。华粳5号在我省种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抗倒等特点。泗阳县2004年引进试种,平均产量9694.5kg/hm2;2005年特殊的自然灾害(秧田期灰飞虱大发生,拔节孕穗后低温连阴雨)平均产量8275.5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增加10%。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8886kg/hm2,与对照镇稻88相当;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87.5kg/hm2,比…  相似文献   

11.
扬粳4227水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粳4227系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根据近4年来该品种在沿江高产稻区示范种植情况,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扬粳4227系江苏里下河农科所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根据近4年来该品种在沿江高产稻区示范种植情况,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连粳 3号 (原名连 97- 1 )是 1 994年连云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豫粳 6号变异单株中 ,经系统选育而成的 1个水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病为一体 ,1 999年参加江苏省水稻品种淮北区域试验 ,因品质表现突出 ,破格参加 2 0 0 0年淮北水稻生产试验。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并定名。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及淮安市示范种植 ,综合表现较好 ,尤其适宜作为优质米开发应用。1 特征特性1 .1 产量1 999~ 2 0 0 0年在江苏省中粳稻淮北组区域试验中 ,两年平均亩产 6 2 7.5kg,产量变幅为 536 .3~ 6 99.5kg,比泗稻 9号…  相似文献   

14.
苏南地区水稻栽培传统是应用早(中)熟晚粳品种,虽然稻麦种植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由于天气及其他因素的干扰,水稻腾茬时间大面积在11月初,造成小麦迟播,成为苏南地区产量不稳的主要因素.常州市武进区从2010年秋开始引进扬麦18,经2年试验和示范,重点研究了扬麦18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生育特性和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以期在迟播条件下,获得较理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苏麦188系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扬辐麦2号系统选育育成的春性中筋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12005),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湖北、上海等省(市)示范表现良好的早熟、矮秆、大穗、高产、优质、抗倒、耐寒等特性。根据国家区试中苏麦188的特征特性,总结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邗江区试种示范高产田栽培技术,提出苏麦188在大面积9 000 kg/hm~2条件下的产量构成和群体控制指标等关键技术,旨在为大面积苏麦188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苏种 《农家致富》2015,(7):22-23
一、扬育粳3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1410。由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稻种植。1.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11~2012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94.2公斤,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8.3%,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0.6公斤,比  相似文献   

17.
扬麦13号(原名97—65)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路线育成的优质弱筋专用小麦.2002年11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姜堰市于2002年秋播引进试种,经2年的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力强的优点,适宜淮河以南小麦区种植。现将该品种特征特性及调优栽培技术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秀水04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晚粳品种,1983年引进我省,1987年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地区东南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主要特征特性 秀水04作单季稻,5月21~22日播种,10月27~29日成熟,全生育期约160天,与早单八相仿。在6月初播7月初栽的情况下,则11月初成熟,全生育期约150天。 据1985年6处品种比较试验考查资料,秀水04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韧,叶片窄厚硬挺,叶色淡绿。一般株高95~100厘米,在适时播栽和足肥条件下,株高可达105厘米左右,迟播迟栽时,株高90厘米上下。  相似文献   

19.
淮香粳15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2年江苏省水稻晚粳迟播区域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法,分别对淮香粳15号及对照品种(南粳44、武运粳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淮香粳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阙金华 《农家致富》2007,(12):26-26
淮稻10号审定编号:苏审稻200708。来源与类型:原名“淮9836”,属迟熟中粳稻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984180/武运粳8号杂交.于2002年育成。适应范围: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1)产量水平。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593.1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