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唐兴  屠乃美 《玉米科学》2006,14(4):070-073
在进行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利用关联分析法对糯玉米的鲜穗产量与其相关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糯玉米鲜穗产量与其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依次为穗位高>株高>生育期>穗长>行粒数>棒三叶叶面积>穗粗>穗行数。明确了各相关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棒三叶叶面积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于穗粗、穗行数与鲜穗产量的关联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918母本适宜种植密度,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进行了母本4种种植密度(11.76万株、10.00万株、8.70万株和7.69万株/hm~2)对制种饲用甜高粱大马力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制种饲用甜高粱母本种植密度与株高和生长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茎粗、地上部鲜干重、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呈现负相关关系。随着母本种植密度梯度的增加,株高和生长速度在递增,但茎粗、地上部鲜干重、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在递减。种植密度10.00万株/hm~2,与11.76万株/hm~2、8.70万株/hm~2和7.69万株/hm~2比较,利润分别增收0.08万元/hm~2、0.73万元/hm~2和1.18万元/hm~2;投资效率分别增加0.19元/元、0.27元/元和0.44元/元。  相似文献   

3.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高梁品种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抗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长〉生育期〉穗柄长〉株高〉千粒重〉穗粒重〉穗重〉茎粗。  相似文献   

4.
甜、糯玉米杂交种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关联度对94份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苎麻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和有效株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6、0.71、0.60和0.28。苎麻地上部生物量与株高、茎粗、鲜皮厚度、分株数和有效株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7913、0.7933、0.8034、0.7158和0.7399,表现为鲜皮厚﹥茎粗﹥株高﹥有效株率﹥分株数。通过最优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10份与标准品种关联度较大的苎麻种质。  相似文献   

6.
在张家口坝上地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杂交谷子品种、种植密度、播种时期对杂交谷子饲用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个因素对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因素组合间穗、秸秆及整株的鲜、干物质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处理A1B2C2(张杂谷3号、密度33.7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的单位面积整株干物质量最大,可达到1416.67 g/m^2。另外,组合A1B1C2(张杂谷3号、密度22.5万株/hm^2、5月30日播种)能够达到最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每公顷13.90万株、12.30万株和11.10万株3个密度处理试验,以确定饲用甜高粱地标3号制种母本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饲用甜高粱地标3号制种母本种植密度与株高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茎粗、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母本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利润和投资效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母本适宜种植密度一般为12.30万株/hm2~13.90万株/hm2,最佳种植密度为12.3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分析在甜高粱育种数量性状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伊犁河谷2008年种植的甜高粱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甜高粱生物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排列顺序为:秆产量〉茎粗〉株高〉秆长〉穗粒重〉生育期〉节数〉锤度〉穗长〉千粒重。对甜高粱产糖量影响较大的性状排列顺序为:糖锤度〉千粒重〉秆产量〉秆长〉生物产量〉穗粒重〉株高〉茎粗〉节数〉生育期〉穗长。  相似文献   

9.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主要参试品种的产量、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轴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重>穗粗>出籽率>轴粗>茎粗>千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株高>穗位高>秃尖长。因此,在玉米组合鉴定试验中,要注重选择单株粒重高、穗比较粗、出籽率比较高和茎比较粗的品种,而对于株高、穗位高和秃尖长可适当放宽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理州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而指导育种实践,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理州29个玉米品种(系)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5、卓玉299、海玉92号的产量较其他玉米品种(系)相对要高;玉米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关联度大小为:百粒质量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秃尖生育期株高穗位;在育种实践中,在着重选择与产量紧密度高的农艺性状的同时,也要协调好各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免耕整秸秆半覆盖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丁玉川  王树楼  王笳 《玉米科学》1994,2(1):028-031
3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玉米采用免耕整秸秆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3年平均产量比传统耕作玉米增产57.7%,增产幅度23.8%~191.0%.由于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降低,玉米前期生长发育缓慢,进入拔节期后植株生长发育加快,抽雄前植株长势逐步赶上并超过对照.与传统耕作比较,免耕覆盖玉米具有根系发达、植株高、茎秆粗、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成穗率高、果穗大、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等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2.
鲜食玉米—青贮玉米复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一些地区种植作物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自然资源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即上茬种植鲜食玉米,下茬种植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青贮玉米。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筛选出垦粘1号为上茬鲜食玉米首选品种,郑单958为下茬青贮玉米首选品种。两茬可获得鲜穗16.34 t/hm2,鲜秸秆103.3 t/hm2。这种复种模式有利于解决畜牧业发展带来的饲草短缺的现实难题,是适应当前农业产前结构调整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玉米茎秆性状与抗折断力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一组双列杂交组合为试材,对9个茎秆性状与单位体积茎抗折断力(UVSRP)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雄穗主轴长与UVSRP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下生物鲜重、穗下茎秆长、茎秆鲜重、穗位高、茎秆长粗比与UVSRP呈极显著负相关;穗下平均节间长、株高与UVSRP呈显著负相关;茎粗与UVSRP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茎秆鲜重、穗下平均节间长、株高和雄穗主轴长对UVSRP的作用表现为较大的正向直接效应;穗下茎秆长、穗下生物鲜重、茎秆长粗比、茎粗和穗位高对UVSRP的作用表现为较大的负向直接效应。增加玉米的生物产量不能只增加穗下茎秆长或穗下平均节间长。适当的雄穗主轴长可作为选择抗茎折断力强的玉米品种的重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玉米秸秆苞叶和茎皮中的磨木木质素(MWL)和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LCC)的结构进行表征,明确玉米秸秆不同部位木质纤维素的结构。采用改良的Bj?rkman方法,分别从玉米秸秆苞叶与茎皮部位提取分离到MWL和LCC,并通过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部位中的MWL组成明显不同,茎皮木质素中的苯丙烷侧链上的支链结构以及苯环结构比重均高于苞叶木质素,而羟基、甲基和共轭羰基结构低于苞叶木质素。茎皮木质素结构中以紫丁香基结构单元为主,而苞叶木质素中主要以愈创木基结构单元为主。两个部位的LCC结构存在差异,苞叶LCC中的羟基含量高于茎皮LCC,甲基、亚甲基含量较茎皮LCC低;茎皮LCC中木质素与半纤维素连接强度明显高于苞叶LCC,因此可推断,茎皮中木质素与纤维素的分离难度大于苞叶。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秋季测产是一项较繁重的工作,沿用过去的测产方法既费工费时,又不能及时上报测产数据,已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们通过多次试验和实践验证,找出了玉米收获测产时的鲜穗重,鲜穗子实含水量,风干粒重及其它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子实含水量与干鲜比值(干粒重与鲜穗重的百分比)之间的函数关系,探索出一条既省工、省力、省时,又准确可靠的玉米田间测产路子。  相似文献   

16.
外源DNA浓度是影响玉米开苞导入技术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玉米开苞导入技术将玉米自交系13A的总DNA以不同浓度分别导入受体玉米自交系沈109和系599中,得到了广泛的变异。结果表明,供体DNA的浓度对导入后代的结实率和转化率都有影响,供体DNA的浓度在500~800 μg/mL为宜。  相似文献   

17.
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鲜食型超甜玉米组合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粗、穗长、行粒数与单穗净重、单穗鲜重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穗行数、穗长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脉数与株高、叶片数和行粒数极显著正相关。通经分析表明: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和叶脉数依次对单穗净重有直接影响;穗长、穗粗、秃尖长和叶片数依次对单穗鲜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播种期对糯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对3个糯玉米品种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后,从播种到抽雄天数、抽雄到成熟天数呈先缩短再延长的趋势,播种期越后延,从抽雄到成熟天数增加越明显;植株高度、穗位高度先增加,在第4播期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降低,3个品种平均株高及穗位高表现为金糯691>黔糯627>农科糯336;在第1~3播期内,穗长、穗粗、单穗重及鲜穗产量、鲜子粒产量逐渐增加,在第4播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播期延后逐渐降低。对单穗重、鲜穗产量、鲜子粒产量与播种期延后天数进行回归模拟,R2值在0.9372~0.9903,均达极显著水平。3个糯玉米品种在遵义地区露地栽培的最适宜播种期在3月底至5月中旬,最迟播种期为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茎生长与雌穗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3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研究玉米植株穗分化过程中雌幼穗和茎秆的生长动态与每穗小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与茎秆等各器官具有同伸关系。雌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缓慢,茎秆开始加速生长;性器官形成期幼穗生长加速,穗重、茎重与每穗小花分化数呈正相关,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也与每穗小花分化数呈正相关,且都随密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密度下施氮对甜玉米果穗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甜玉米甜单8号为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45 000、60 000和75 000株/hm2)及不同供氮水平(0、120和240 kg/hm2)下对果穗产量、穗粒结构、穗部性状形成过程及子粒灌浆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施氮可显著提高鲜穗产量与子粒产量;穗长、穗粗的形成贯穿整个果穗发育过程,可用Logistic曲线拟合,分别在吐丝与抽雄期达到最终穗长与穗粗的50%;穗粒数在抽雄期达到最高峰,随时间推进果穗败育粒增加;施氮对单穗重的提高在高密度下最明显。施氮能够促进玉米子粒的灌浆,但不同密度下施氮对灌浆动态的影响明显不同,在4~20 DAP子粒体积、百粒鲜重、灌浆速率均明显升高,且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