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短枝板栗源于1981年在莒南县选出的实生短枝型优株。在日照市于1989~1990年建成的2620m2丰产试验园,1990年嫁接的幼树第二年已开始结果,1994、1995、1996年,666.7m2产量分别达到568.2kg、582.6kg、6672kg,创造了国内板栗栽培史上高产稳产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沂蒙短枝板栗 ,是我地林业工作者 ,经过 2 0余年的不懈努力 ,精心培养选育的北方短枝型板栗 ,被中国果树研究所和山东果树研究所板栗专家确认为短枝类板栗的标准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特征、性状及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沂蒙短枝板栗的生物学特性该品种短枝遗传性状十分明显 ,  相似文献   

3.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选育短枝型板栗,2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燕山早丰、燕魁、早熟大红等一批短枝型板栗新品种被选育出来,其单位面积产量远远超过优良乔化品种。作者就短枝型板栗的选育概况,植物学特征栽培性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对大面积推广这一新品系提出了建议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沂蒙短枝板栗粗放经营,容易导致空蓬多、栗实小、产量低,但采用科学合理的集约管理措施可有效地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现将其集约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沂蒙短枝板栗 ,是我市林业工作者 ,经过2 0余年的不懈努力 ,从当地品种中精心培养选育的短枝型板栗 ,被中国果树研究所和山东果树研究所板栗专家 ,确立为北方短枝类板栗的标准品种。其短枝遗传性况特别明显 ,早期丰产性、抗性和适应性都非常强 ,特别适合高密度栽培。在山东日照建园 3年可投产 ,5年即达盛产 ,每公顷产值可达 750 0 kg以上。本文根据该品种的一些特点 ,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 ,对改变中国炒食栗乔化稀植 ,粗放经营的现状 ,改革传统栽培制度 ,实现板栗生产的园艺化、集约化栽培和早期丰产起到积极的作用。1 …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进的 18个板栗品种进行生长结果及栗实品质等方面的对比试验 ,筛选燕山短枝、后 84 - 3、达 1- 3、燕红 4个优质、丰产且抗性强的品种 ,嫁接后第 5年单位投影面积栗实产量在 0 78kg以上 ,综合性状优于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石丰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短枝型板栗资源在当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对新种质创制的意义,以‘沂蒙短枝’、‘燕山短枝’和‘超短枝1号’为试材,研究比较了3个短枝型矮化板栗资源的植物学特性、生长结果习性、坚果性状、丰产性和抗逆性等主要栽培性状。结果表明:‘超短枝1号’树体最矮,结果枝长度最短(13.2 cm)且数量最多(2.25条),但坚果最小,仅为6.9 g,外观品质较差,产量介于另2个资源之间,树势易衰,抗逆性差,受立地条件影响明显。‘沂蒙短枝’树势中庸,短枝性状介于‘超短枝1号’与‘燕山短枝’之间,耐短截,产量最高,坚果单粒质量7.3 g,较小,外观品质不佳,同时抗逆性不强,受肥水影响明显。‘燕山短枝’树势强旺,枝条粗壮,结果枝比例最高,达到75.7%,抗逆性强,坚果最大,单粒质量8.8 g,外形美观,但产量不及以上2个资源,且易产生二次果。  相似文献   

8.
分别2、3、4年生银杏苗木进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1、3年生叶苗两用园的合理密度为10000株/667m^2,干叶产量可达209.83和533.68kg/667m^2,4年生的合理密度为8000株/677m^2,干叶产量可达583.65kg/667m^2,苗木高径生长量也较大。  相似文献   

9.
引种南方果树菠萝、芒果、龙眼、荔枝等至山东郯城,通过实施保护地栽培,获得成功。菠萝1a定植,2a结果并丰产,667m^2产量达到4061kg;芒果3a见果,5a丰产,667m^2产量达到1506.5k;龙眼2a见果,3a丰产,667m^2产量达到172.9k。菠萝营养成分(Ca,Fe,Mg,Vc、蛋白质、核黄素等)明显高于南方,纤维素、有机酸则低于南方。喷施植物激素对果实发育作用明显。引种树生长发育的极限低温为5℃,最适温度、湿度分别为25~30℃、75%~85%。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盐源县玉米需肥规律,进行了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生长性状之间基本存在正相关关系,玉米的实际产量与氮、磷、钾的施入量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效益最好时产量为646.3kg/667m^2,最佳施肥量纯氮31.965kg/667m^2、P2O317.502kg/667m^2、K2O2.788kg/667m^2,投入产出比达到了5.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