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确定宜春市肉牛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试验采用牛腹泻五联病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初步检验9头腹泻犊牛的粪便样品,对试剂盒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细菌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牛腹泻五联病原体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到有7份产气荚膜梭菌为阳性,2份大肠杆菌为阳性;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结果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的特性;青霉素、呋喃唑酮、多西环素和苯唑西林等药物能够明显抑制分离菌的生长。说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是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犀牛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然死亡的犀牛肠管中,分离到一株套氧菌,经鉴定为致病性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在血平皿套氧培养,产生双环溶血的菌落,用产毒培养基培养,其上清液静脉注射0.2ml可致死小白鼠。证明该菌是造成犀牛死亡的病原。血清中和试验结果中A型产气荚膜梭菌,该分离物鉴定为致病性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  相似文献   

3.
产气荚膜梭菌 (clostridiumperfringans)是一类G+ 产芽孢的厌氧梭菌 ,可引起人食物中毒、家畜气肿和突发死亡 ,其致病性很大程度取决于产生不同的外毒素。目前 ,至少已鉴定出 2 0余种不同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 ,其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饲料和健康动物的肠内容物中。近年来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猪、牛、羊发病死亡比率逐年升高 ,而且患畜死亡突然 ,易被怀疑为投毒死亡 ,严重危害现代养殖业的发展。因此 ,对产气荚膜梭菌引发家畜发病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提出防治措施 ,现报道如下。1 发病病例病例 1:2 0 0 2年 1~ 5月 ,江西…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甘肃省牛和羊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采集自甘肃省不同地区的229份牛、羊源肛拭子进行了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进行毒素基因检测、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及四环素耐药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29份样品中分离到53株A型产气荚膜梭菌,分离率达23.1%...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1例经诊断为产气荚膜梭菌病而死亡的阿尔巴斯种绒山羊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和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性,试验设计5对特异性毒素引物,采用PCR方法进行毒素型的鉴定,对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只有α毒素引物扩增出约475 bp长的目的条带,阿尔巴斯绒山羊梭菌性肠炎的致病菌毒素为α毒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天津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登录号为KP944160.1)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8.53%。说明此次阿尔巴斯绒山羊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是A型,且鉴定菌株与天津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登录号为KP944160.1)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小型屠宰场生产牛肉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消费风险及其生产链中的关键风险防控点,以北京市某小型肉牛屠宰场不同样品的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监测数据和调研数据为基础,构建了牛肉中产气荚膜梭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并通过@Risk软件模拟运行分析。通过模型模拟的屠宰后单头牛胴体表面产气荚膜梭菌污染量90%的可能分布在102.00~563.00 CFU,平均值为280.84 CFU,而实际监测数据拟合为291.17 CFU,说明模型可信。根据屠宰过程中各环节的模拟数据,构建了牛胴体表面携带产气荚膜梭菌消长变化图,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携带量从剥皮后的122.31 CFU/头上升至屠宰后的280.00 CFU/头,屠宰环节携带量为0.11 CFU/100 g,而销售环节升至4.95 CFU/100 g。通过模型对各变量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发现胴体表面产气荚膜梭菌污染对牛肉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风险贡献最大(R=0.69),其次是空气中的带菌量,而销售环节100 g牛肉携带产气荚膜梭菌的风险主要与从屠宰到销售过程中牛肉带菌量变化有关(R=0.96)。可见,屠宰过程中肉牛的本底携带、空气中带菌量以及储运销售过程中的交叉污染是牛肉中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关键控制点。结合剂量-反应关系和膳食数据,模型评估的本屠宰场生产牛肉中产气荚膜梭菌引发的感染风险每年不足1例,风险极低。本研究构建了小型肉牛屠宰场屠宰过程中产气荚膜梭菌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可为牛屠宰场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华北、西北和西南3 个地区11 个牧场采集了351 头各阶段牛的粪便样品,采用生化快速检测法调查了产气荚膜梭菌的感染情况。同时,对11 头犊牛使用克洛生TM-R前后产气荚膜梭菌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牧场产气荚膜梭菌污染情况严重,尤其是在犊牛和泌乳牛阶段,重度感染率分别为49.35%和36.64%,综合感染率分别为79.22%和64.12%。其他阶段牛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使用克洛生TM-R后,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率明显下降,表明克洛生TM-R在控制梭菌类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苏州某梅花鹿场 1头猝死梅花鹿进行了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在死亡鹿体内分离到 1株G+ 、无芽孢、有荚膜、粗大正直的杆菌。通过肠内容物毒素中和试验和多重PCR方法证明所分离到的细菌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证实A型产气荚膜梭菌为引起此例梅花鹿猝死症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宁夏家畜产气荚膜梭菌病病原诊断和疫苗免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宁夏泾源县暴发了以牛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传染病,以后疫区逐年扩大,发病数与死亡数日趋增多,1997年镀流区扩大到10余个县,死亡牛2000多头,同时驴和骡也出现发病,死亡,这种病因不明的“猝死症”已给当地的畜牧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现已查明,引起以牛为主发生急性死亡的疫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经用产气荚膜梭菌抗毒素对小白鼠进行中和试验,鉴定出A,C和D型肠毒素。  相似文献   

10.
犬产气荚膜梭菌的分离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2头疑似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猝死警犬中分离获得了18株病原菌,经生化试验及毒素中和试验,确定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GenBank中登录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针对产气荚膜梭菌α、β、ε、ι、CPE和β2共6对分型毒素基因的引物,对以前昆明地区分离的1株产气荚膜梭菌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扩增出了与预期大小相同的6个基因片段,分别为233、196、324、446、567和665 bp。建立的PCR方法能同时用于产气荚膜梭菌鉴定和毒素分型,较细菌毒素检测方法快速,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1995年3月对平凉地区东五县,43个乡(镇)流行的一种不明原因,引起牛只大量急性死亡的疾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解剖学、细菌学检验、肠内容物毒素检验及产气荚膜梭菌A、B、C及D型多价菌苗的诊断性预防注射,初步确定该病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出血性肠毒血症。在发病区免疫注射2700余头牛,接种3个月后,经回访调查凡接种菌苗的牛未曾发病死亡,而未注射菌苗牛只继续呈散发性发病死亡,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我们研制的产气荚膜梭菌苗对防治该病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正产气荚膜梭菌为革兰阳性菌,可以产生芽孢,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鹅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偶见C型菌株。该菌可引起鹅肠道严重的出血和坏死,临床上又称为鹅出血性肠炎或坏死性肠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之间,清远市太平、山塘和横荷等乡镇,多个养殖场出现种鹅散发死亡现象,经剖检和实验室诊断,分离鉴定为产气荚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对宁夏一绵羊场疑似大肠杆菌与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确诊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采用产气荚膜梭菌显色培养基及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PCR检测,依据16S rRNA序列构建分离株分子进化树;之后对大肠杆菌分离株毒素因子进行PCR检测,对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进行毒素分型鉴定。结果显示,分离株PCR检测获得了16S rRNA特异性条带;分子进化树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菌株NXDC001与大肠杆菌在同一分支,产气荚膜梭菌分离菌株NXSJ001与产气荚膜梭菌在同一分支。大肠杆菌分离株检测出毒素因子HPI (irp2)及LEE (eae);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携带毒素因子cpa,证明分离株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分离鉴定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各一株,证明病死羊为大肠杆菌及A型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死于出血性肠炎的圈养鹿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研制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单价和多价疫苗奠定基础。采集山西省内不同地区鹿场因出血性肠炎而死亡鹿的病料32例,经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分离得到C型产气荚膜梭菌,并测定分离菌所产毒素对小鼠的最小致死量。PCR扩增C型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J28-C,进行酶切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 32株分离菌中有6株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占18.7%;其余均为A型,占81.3%。筛选出毒力最强的菌株J28-C,最小致死量(MLD)为5.0×105CFU/m L。PCR扩增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经PCR得到了特异性的β毒素基因片段。表明造成山西省鹿出血性肠炎的病原菌为A型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以A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病又称为猝死症。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但一般认为是由牛A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临床上以病牛突然死亡,消化道和实质器官出血为特征。大、小奶牛都可发病,但以犊牛、孕牛和高产牛多发,死亡率70%~100%。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两季高发。目前该病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呈全球流行态势,严重危害各国畜禽业发展,对奶牛生产也造成了很大危害。笔者现将一奶牛场发生奶牛产气荚膜梭菌病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动物园有2只梅花鹿及1只毛冠鹿突然相继死亡,无明显临床症状,经微生物学鉴定,确诊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致死。  相似文献   

17.
产气荚膜梭菌cpe~+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相关资料,针对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cpe)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对34株贵州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PCR和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和分析。结果在34株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中有1株C型菌株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目的片段,经克隆测序后,该片段大小为233 bp,其与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肠毒素基因序列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100%,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8.7%~100%,表明所扩增产物为产气荚膜梭菌的肠毒素基因片段。本试验筛选鉴定出1株产气荚膜梭菌cpe+菌株,为今后进一步探讨产气荚膜梭菌性食物中毒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滨州某兔场送检的病料中分离到1株兔产气荚膜梭菌,经细菌培养、形态学检查、生化特性鉴定、毒素中和试验鉴定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易感试验兔接种试验能够复制出典型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某大型奶牛场接种产气荚膜梭菌-巴氏杆菌二联苗将近2个月后,相继出现五头奶牛突发致死的病例.奶牛发病当天无任何征兆,突然倒地,两眼呆直,受到刺激后发生抽搐,而后很快死亡.根据临床症状初步怀疑为产气荚膜梭菌所导致的猝死病例.取死亡奶牛肺脏组织和一段肠道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细菌培养,运用多重PCR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均为A...  相似文献   

20.
牛沙门氏菌病又称为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牛发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肠炎、腹泻、败血症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而产气荚膜梭菌属于厌氧型杆菌,和沙门氏菌产生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这2种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环境中。沙门氏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会加重牛病情,常常在短时间内导致牛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