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高产夏玉米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9种元素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氮磷钾养分积累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产玉米田各肥料配施增产效果明显,增产幅度为7.0%~19.2%,施用氮肥增产12.4%,施用磷肥增产5.0%,其他元素肥料增产幅度为-1.9%~4.8%。施用氮、磷和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植株养分积累量,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提高了13.60、6.80和20.40 mg/L,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分别增加了19.18%、7.99%和13.68%。氮、磷和钾肥的当季回收率分别为12.28%、4.93%和17.56%。综合产量、土壤有效养分和养分积累等方面,氮是高产玉米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钾和磷。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油菜N、P减施增效途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传统施肥的基础上,减少20%化学N、P肥料,通过增施20%的有机N、P肥或缓释肥,以及分次施N等措施发现,土壤中的速效N、P、K和植株中的全量N、P、K均高于传统施肥处理,其值以80%传统施肥量加20%有机N肥处理最高,并且籽粒产量增加7.2%~35.9%。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及植株的全量养分逐渐降低,成熟后N、P养分大都储存在籽粒内,而K素营养则集中在茎杆内。  相似文献   

3.
在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土壤理化性质、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稻麦轮作生产提供合理的施肥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稻季施氮量为20 kg/hm~2时,相较于施氮量17 kg/hm~2处理,土壤全磷、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 60%、6. 25%、45. 54%、50. 00%,水稻产量提高3. 89%。麦季施氮量为17 kg/hm~2时,相较于施氮量14 kg/hm~2处理,土壤全钾、速效氮磷分别显著提高4. 38%、33. 43%、30. 03%,返青期、拔节期和成熟期株高均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增加2. 13%。随着基肥比例的增加,土壤养分、株高和产量均有显著增加。氮肥基追比例为7∶3和8∶2时,相较于常规5∶5处理,水稻和小麦产量的增幅分别为12. 95%—13. 08%和20. 97%—21. 77%。综上,稻季和麦季最佳施氮量分别为20 kg/hm~2和17 kg/hm~2,最佳氮肥基追比例为7∶3和8∶2。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摸清水稻—油菜轮作,油菜施用氮素肥料的效果和氮肥利用率,筛选出高产油菜合理施氮量,我们进行了油菜氮肥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点试验设在潢川县黄寺岗镇,土壤为水稻土,水稻与油菜轮作。试验前土壤养分测试结果:碱解氮141.47 mg/kg,速效磷66.72 mg/kg,速效钾103.17 mg/kg。(二)供试材料1.供试品种。甘蓝型双低油菜  相似文献   

5.
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不同土种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分析不同土种土壤氮素等养分与水稻基础产量的关系,研究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基础产量稻谷需氮量及土壤氮素当季利用率。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及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明显高于潮土类4个土种,速效磷含量两者较为接近;②同一土种不同农田土壤中全氮、有机质与碱解氮的含量相对稳定,空间变异相对较小;③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水稻基础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④8个土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对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起关键作用,且极显著大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所起的作用;⑤根据土壤养分测定及不施氮肥空白区试验结果,建立了不同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水稻基础产量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⑥潮土类4个土种不施氮肥空白区每100 kg稻谷平均需氮量为1.48 kg,水稻土类4个土种则为1.69 kg;⑦潮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6.4%,而水稻土类4个土种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41.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油烟轮作区不同土壤类型油菜对氮钾养分的利用效率、氮钾用量对产量的影响和不同类型土壤氮钾养分的供应能力,为油菜精准养分管理技术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在3种土壤类型上,以氮、钾不同用量为试验因素开展田间试验,对产量、养分利用效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方程,分析氮钾用量和土壤类型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利用情况。【结果】在山原红壤、水稻土、砂壤土上产量最高处理为施氮90 kg/hm~2、施氮180 kg/hm~2和施氮270 kg/hm~2,施氮对产量的增产效应为砂壤土水稻土山原红壤,土壤氮养分对产量的贡献为山原红壤水稻土砂壤土,施氮90、180和270 kg/hm~2的氮肥利用率在山原红壤上分别为为63.68%、31.53%和18.59%;在水稻土上分别为54.95%、42.5%和29.45%;在砂壤土上分别为为31.95%、37.14%和33.29%。山原红壤上施钾与不施钾处理产量无显著差异,水稻土和砂壤土上施钾50 kg/hm~2产量最高,施钾对产量的增产效应为水稻土砂壤土山原红壤,土壤钾养分对产量的贡献为山原红壤水稻土砂壤土,施钾50、100和150 kg/hm~2的钾肥利用率在山原红壤上分别为46.52%、30.2%和28.18%;在水稻土上分别为38.91%%、22.89%和19.61%;在砂壤土上分别为55.6%、31.29%和18.39%。【结论】罗平山原红壤上油菜氮钾用量应少施轻施;澄江水稻土保证氮肥供应的前提下应控施钾肥;腾冲砂壤土应适当增施氮肥和控施钾肥,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区域采取不同的养分管理策略对油菜化肥减量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鄂中地区油菜-水稻轮作条件下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在水稻土上进行油菜-水稻轮作中不同氮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碱解氮含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碱解氮为125mg/kg的中等肥力水稻土,施氮肥后的增产率油菜为3.9%~41.5%,水稻为7.3%~42.5%,全年8.3%~41.3%;氮肥最高施用量为水稻78.1kg/hm2,油菜62.3kg/hm2,全期72.4kg/hm2;氮肥最佳施用量为水稻75.8kg/hm2,油菜58.0kg/hm2,全期70.9kg/hm2。土壤碱解氮与油菜、水稻施氮增产率符合二次曲线关系,土壤施氮前后碱解氮增量与施氮量符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小麦—水稻、黑麦草—水稻和油菜—水稻3种种植模式下,研究土壤保护性耕作对太湖地区稻田水稻生育期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种植模式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及速效磷含量均比移栽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速效钾含量则呈下降趋势;水稻产量以油菜—水稻种植模式为最高,其次为小麦—水稻和黑麦草—水稻种植模式。保护性耕作(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Ⅱ(秸秆全量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较少耕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免耕、水稻2次旋耕和常规耕作Ⅰ(秸秆不还田、小麦或油菜旋耕、水稻耕翻加旋耕)处理更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和油菜—水稻种植模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也有利于提高黑麦草—稻种植模式下的全氮、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保护性耕作对麦—稻和黑麦草—稻种植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氮肥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作用下辽南地区的水稻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了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并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耕层土壤的碱解氮含量升高;有效磷含量在拔节期之前呈增加趋势,而在拔节期之后则呈波浪形变化;速效钾含量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追氮次数的增加,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先增加后降低,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生育期推进,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降低,而有效磷含量则呈无规律性变化。与其他施氮模式相比,3次追肥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整个生育期为水稻提供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3次追肥为辽南地区水稻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有机肥料用量对低产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3 a在中低产水稻土上进行有机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使水稻经济产量平均增产25%,而秸秆产量增加效果高达47%;在低量有机肥料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为6.3 kg,肥料养分利用率36.8%,高量处理中养分的农学效率只有1.7 kg/kg,肥料养分利用率仅为20.8%,有机肥料最佳施用量在15~30 t/hm~2。施用有机肥料可以快速培肥土壤,3 a后,土壤中的OM、全N、全P、有效N、有效P和有效K含量比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8.0%、9.6%、20.0%、8.2%、183.1%和21.5%。其中以增加土壤全P和有效P效果最为明显,有效P平均增加183%,土壤OM也增加8%,全N增加9.6%。有机肥料能够快速培肥稻田土壤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增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质量、保障水稻稳产增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于2021年在沿江平原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明确不同用量(3 000~6 000 kg/hm2)炭基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13.1%~24.4%;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19.9%;中、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13.1%和18.6%;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12.5%。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的提升效应优于炭基有机肥,与常规施肥相比,中、高用量生物有机肥处理分别使水稻产量显著增加16.1%和22.1%,高用量炭基有机肥处理水稻增产15.9%。  相似文献   

13.
为探寻黄泥田综合改良技术,在黔西县进行了为期2年的黄泥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硅钙肥和油菜壳配施对水稻产量有较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达10%以上,稻谷的粗蛋白也显著增加;硅钙肥和油菜壳配施可提高土壤pH,促进土壤有机质转化,有效氮增加。在施用硅钙肥和油菜壳的同时,应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秸秆还田对巢湖地区油菜-水稻两熟制农田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为源头控制巢湖流域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田间小区实验,设置无秸秆+无施肥(CK)、常规施肥(F)、秸秆还田+常规施肥(SF)和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减15%(SDF)4个处理。通过测定油菜-水稻轮作下农田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和流失量,油菜水稻作物收获时土壤养分、作物氮磷养分吸收和产量,探讨秸秆还田对农田径流养分流失规律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降低了农田径流中氮的质量浓度,增加了磷的质量浓度。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总氮(TN)平均质量浓度减少15.6%和26.0%,总磷(TP)增加12.5%和8.1%。SF、SDF处理降低了油菜-水稻轮作农田氮磷流失量。2017—2019年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径流TN、TP的流失量分别为11.9—26.7、1.3—2.8和15.6—27.0和0.8—2.0 kg·hm-2,较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TN显著降低18.4%—29.7%和21.9%—28.1%,TP流失量则降低1.3%—4.0%和1.0%—6.6%。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短期内均能够降低土壤pH值,与F相比,S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季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平均含量增幅分别6.2%、8.4%、27.3%、19.5%、5.0%和7.0%、10.9%、17.7%、7.5%、5.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提高作物地上部氮磷累积量。F处理的油菜和水稻地上部作物氮素、磷素累积量均值分别为105.0、20.4和134.3、36.7 kg·hm-2,SF较F处理油菜和水稻季氮素累积量增加28.9%和7.8%,磷素增加12.1%和5.9%。秸秆还田提高了油菜-水稻轮作的周年产量,其中SF较F处理显著提高7.8%(2017年)和6.4%(2019年)。【结论】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氮磷流失负荷。  相似文献   

15.
韩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15-7516
[目的]为了研究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在青海省河湟温暖灌区,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商品有机肥处理与氮磷肥配施对春油菜产量、非经济部分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与氮磷肥处理相比,增施商品有机肥油菜籽产量可提高5.4%~19.4%,增产184~665 kg/hm2;角壳产量增幅为7.2%~19.2%,增产168~449 kg/hm2;茎秆产量增幅为4.3%~22.1%,增产176~914 kg/hm2。施用商品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年增量为0.8~1.3 g/kg,部分土壤速效和全量养分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结论]施用商品有机肥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长期不同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 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 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速效磷提高较少, 施入的化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多, 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提高幅度较大。与有机肥相比,化肥提高土壤全磷30%,提高速效磷115%。【结论】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产和提升土壤肥力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复混水稻专用肥效果,2015年在晚稻上小区试验以不同用量处理基施,农民习惯用肥作对照;2016年在一季稻上小区试验以不同用量处理,按照处理750 kg/hm~2与等N量复合肥作对照,以基施和追施两种方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基施效果最好,施用量为750 kg/hm~2产量最高;追施效果较差,低于750 kg/hm~2用量会造成减产。施用复混专用肥后,土壤pH值提高,有机质增多,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量增加,缓效钾量减少。试验表明:施用复混专用肥能够满足水稻一生所需养分供求,养分释放平衡,生长稳健,落色好,能够起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鸡粪菌剂对复垦土壤上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垦土壤和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化肥为基肥,将鸡粪、菌剂配施。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和菌剂单独施用都能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油菜的养分。但总体来说,在油菜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改善和养分的提高方面,鸡粪和菌剂按一定比例配比施用,效果更显著。其中,处理11油菜产量、还原糖含量、全氮、全钾达到最高,分别比CK增加183%,76.3%,66.1%,77.1%;硝酸盐含量最低,比CK降低64%;其他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洱海流域油菜种植合理的施肥方式,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油菜产量的影响,在云南大理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进行油菜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化肥施用(CF);以CF氮素折纯计算,设30%固体、液体有机肥替代(T1、T4);70%固体、液体有机肥替代(T2、T5);100%固体、液体有机肥替代(T3、T6),共8个处理。结果表明:与试验前土壤相比,除CF和T6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提升2.66%和6.57%外,各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有下降趋势,T1、T2、T3土壤全磷含量与有机肥配施比例增加呈正相关,而T4、T5、T6呈负相关,施用液体有机肥使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除T4处理外,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提升作用,其中T5处理效果最好,提升了28.66%;T1、T2、T4处理均导致土壤容重较试验前土壤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15.84%、16.83%、17.82%;液体有机肥替代处理均导致土壤pH值较试验前土壤有所下降,单施液体有机肥下降幅度最大,降低5.17%;与CF处理相比,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增加,油菜株高、角果长度、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油菜产量均呈下降趋势,T1~T6处理油菜产量减少18.06%~76.65%,30%有机肥替代(T1、T4)与CF处理差异较小。综合考虑不同施肥处理对环境和油菜产量的影响,30%固体有机肥替代(T1)是较优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缓释肥施用比例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供氮量不变的情况下,将缓释肥与速效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施用,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过程中,每隔10d测试一次土壤速效氮的含量,60d后测油菜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与CK(不施肥)相比都能提高油菜生物量和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并且缓释肥在基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油菜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越高,凡是有缓释肥的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在前期都相对偏低,而在20d之后含量均上升,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与缓释肥添加量呈正相关。缓释肥养分释放速度具有先低后高再低的趋势,其释放高峰期正好可以满足油菜生长需求,因此既可以提高肥效,又可以提高油菜生物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