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药方法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2.
给药方法     
《农业新技术》2008,(2):55-55
1.内服给药 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 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药物从肌肉、皮下注射部位吸收一般30min内达峰值,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3.
兽药新制剂——透皮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营 《动物保健》2006,(3):24-24
透皮剂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一种新型制剂。经皮给药系统(TTS)的药物与其他经消化系统或经静脉循环系统吸收的药物不同,具有其特殊优势: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内的PH值、食物和药物在肠道移动时间等复杂因素影响;避免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D对动物小肠无机磷吸收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维生素D对动物无机磷吸收的影响机制,维生素D对动物血清中Pi含量、肠道组织Na+-Pi流通速度、肠道刷状缘膜囊泡中Pi吸收速度、动物肠道Na+-Pi-IIb mRNA及Na+-Pi-IIb蛋白数量的影响.从生理和分子方面为无机磷的吸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透皮给药系统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药物吸收不受消化道复杂环境的影响。透皮贴剂作为透皮给药的主要剂型,它还具有药物释放持久、可随时终止给药,有效减少过量给药和过敏反应的发生。尤其随着伴侣动物和马产业的发展,兽药透皮贴剂逐渐成为现代兽药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论文阐述国内外兽用贴剂的发展现状以及透皮贴剂的给药优势,从透皮贴剂中药物分子穿过皮肤角质层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药物分子透过皮肤进入机体的因素以及相对应的促进吸收方法等方面对透皮贴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给药方法     
《农业新技术》2005,(2):26-26
(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相似文献   

7.
1透皮吸收剂透皮吸收是使抗寄生虫药物通过皮肤或黏膜吸收,进人血液循环,再分布到宿主全身与寄生虫接触。皮肤本身能吸收少量药物,但一般达不到驱杀体内和体外其他部位寄生虫的作用。透皮吸收剂系加入促进药物渗透吸收的促进剂而使药物能够较多被皮肤吸收而转入血液中。渗透促进剂有氮酮、二甲亚  相似文献   

8.
1抗微生物类药物的抗菌特性 1.1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分为肠道易吸收类、肠道难吸收类和外用类。其最大特点是抗菌谱较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主要表现抑菌作用,药效慢,因此适用于一般性感染,重症少用或不用。  相似文献   

9.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给药后药物在体内的位置、数量、疗效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目前已成为生物制药、临床药学、药理学、分子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饲用小肽产品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肽吸收机制与氨基酸不同,小肽的吸收主要依赖H^+浓度或Ca^2+离子浓度电导.是低能量消耗,逆浓度梯度转运过程,它不同于肠细胞游离氨基酸的主动运转过程,后者耗能高,易饱和,吸收速度慢。动物吸收蛋白质主要以小肽形式吸收,小分子活性多肽转运系统具有耗能低而不易饱和的特点,其吸收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1.
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日粮矿物质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钙在调控母猪的生产性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机体钙吸收的方式有3种,即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和囊泡运输,激素或者其他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大多是通过调控钙吸收方式进而影响日粮钙的利用率。母猪对日粮钙的利用率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一方面,适当的日粮钙水平可以促进母猪发挥最大的生产潜能,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当日粮钙水平不足或者钙利用率低时,首先,母猪的生产性能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如产仔数或活仔数低,仔猪的生长速度慢。其次,母猪由于钙利用不足而导致骨骼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最终使其淘汰率居高不下,这一系列的因素最终导致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大幅度降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影响母猪对日粮钙利用率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钙的饲喂时间、日粮钙磷比、维生素、激素和消化道pH均影响母猪对日粮钙的吸收利用。因此,研究母猪钙吸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者简述了机体钙吸收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了影响母猪钙吸收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母猪日粮钙的饲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用药方法,直接影响到兔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药物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3.
李旭涛 《蜜蜂杂志》2008,28(3):33-35
防治蜜蜂疾病,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有时需要以药物治疗.蜜蜂给药,不同的给药方法可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利用程度、药效出现时间及维持时间,甚至还可引起药物作用性质的改变.因此,应严格遵守用药的基本原则,注意休药期,以防止对产品产生污染,同时根据药物的特性和蜜蜂的病理状况,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4.
1.1 淀粉酶。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糖化酶。α-淀粉酶能将淀粉大分子分解为易被吸收的中、低分子物质。糖化酶能将α-淀粉酶分解的中、低分子物质进一步水分解为葡萄糖,被动物吸收。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是动物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是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在动物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迄今其吸收机制已经基本阐明并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和条件的限制,其调节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作者主要综述了葡萄糖在动物肠道中的吸收机理以及日粮、发育、激素等活性因子对葡萄糖吸收调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标准中,饲料中钙的测定方法是高锰酸钾滴定法。其方法原理是:将试样中有机物破坏,钙变成溶于水的离子,用草酸铵定量沉淀,用高锰酸钾法间接测定钙含量。此方法前处理较繁琐,前后需三天时间,检测周期较长。对于大批量的样品检测的速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原子吸收法测定比高锰酸钾滴定法更简便和直接,并且更精确。其方法原理为:样品经湿法消化,分解有机质后,将钙元素溶解在稀酸中,将溶液直接吸入空气-乙炔火焰中原子化,并在光路中测定钙原子对特定波长谱线的吸收。1 仪器和试剂1.1 仪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美国瓦里安公司,…  相似文献   

17.
单胃动物小肽的吸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王娟  王永才 《饲料研究》2006,(1):19-20,26
由于小肽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文中主要对小肽的提出、小肽的来源、小肽的吸收部位、小肽的吸收机制、小肽的吸收特点及影响小肽吸收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根据助溶原理,利用能与痢菌净形成分子复合物的辅料作为助溶剂,试制出了符合痢菌净注射液质量标准的样品,并对样品、原料药物、辅料在200~400nm范围内进行了图像扫描、样品含量测定和热稳定性试验。图像扫描结果表明:样品、原料药物在381±1nm处均有最大吸收,辅料对痢菌净最大吸收度无影响;样品在常温、40℃、60℃放置0~48h稳定性较好,而在80℃放置24~48h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9.
考察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及在大鼠肠内吸收行为,为研究高效快速吸收氟苯尼考制剂提供参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的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红浓度,以饱和法测定氟苯尼考的溶解度,在肠内循环模型考察氟苯尼考在大鼠体内吸收行为.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蒸馏水、乙醇、丙酮中的饱和溶解度分别为1.224、26.88、78.91 mg/mL.低、中、高浓度大鼠肠吸收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21 h-1、0.221 h-1、0.235 h-1,半衰期分别为3.135 7 h、3.135 7 h、2.961 5 h,2h吸收率分别为为35.75%、36%、36.6%.表明氟苯尼考的吸收为一级动力学吸收过程,以被动扩散为主;提示在进行氟苯尼考药物剂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药物的低溶解度、低吸收速度特性.  相似文献   

20.
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入胃肠道浆膜以外、腹膜以内,其吸收速度较快(2h左右),当猪只较小而难以寻找耳静脉时,或天冷皮肤血管收缩或猪处于贫血消瘦情况血管不明显时,可以通过腹腔注射、补液,以防脱水死亡,因下痢脱水1/3以上即有生命危险,但不是什么药都可以作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