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梓潼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研究了梓潼县 1985、1990、1993、1996、1998、1999共 6年的农田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 :农田氮素平均盈余 4 1 2 3% ;磷素平均盈余 32 92 % ;钾素平均亏缺 5 6 2 9%。通过对 2 0 0 0年和 1983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养分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近 16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趋势 ,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并提出了实现农田养分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资中县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6年相关农业统计资料和土壤养分分析数据,研究了资中县1985~1999年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田氮素大量盈余,盈余率超过50%;磷素盈余率超出80%;钾素1998年前一直处于亏缺30%以上的状态,1998、1999年已趋于平衡.同时,通过对1983年和2000年土壤养分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近20年来土壤养分动态变化,阐述了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与土壤养分变化状况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1949-2005年江西省农田养分平衡动态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田养分平衡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分析1949~2005年江西省农田养分平衡状况,得出如下结论:①氮素在1965~1977年开始有10%左右低水平盈余,1978年以后江西农田氮素投入一直维持在20%以上的高盈余率,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1986~2005年)年平均氮素盈余率高达46.6%,每年平均盈余约3.85×105 t氮(为未扣除化肥氮素损失的理论值);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磷素的平衡盈亏率比前期大大增加,年平均盈余率高达43.4%,即每年平均盈余约1.74×105 t磷;③长期以来江西农田钾素亏缺状况比较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钾素的平衡亏缺率高达50%以上,此后钾素化肥用量逐年增加,直到21世纪初才基本实现了盈亏平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相关农业统计资料的分析 ,研究了犍为县 1985~ 1999年间农田养分平衡状况 ,结果表明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 ,农田氮素由基本持平转向盈余 2 0 %左右 ;磷素全面扭亏为盈 ,盈余率已超出 5 0 % ;钾素一直处于 5 0 %以上的大比例亏缺状态。并针对农田养分平衡状况提出了控施氮肥、改善磷肥施用技术、大力实施秸秆还田等改善农田肥料结构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秦岭北麓地区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北麓地区近30年农田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的演变趋势,为评价该区域土壤肥力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陕西秦岭北麓的周至、户县和长安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养分平衡法分析这一地区1980-2009年农田土壤养分的平衡状况。【结果】自1980年以来,研究地区农田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量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投入量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由1980年的47.2%增加到2009年的75.4%增幅较大;而有机肥投入量所占比例却由1980年的34.8%减少到2009年的18.8%。农田土壤中N一直处于盈余状态,P2O5则由亏缺转向明显盈余,K2O一直亏缺,但平衡率呈减小的趋势。【结论】陕西秦岭北麓地区应采取“减氮、控磷、增钾”的措施,以控制该区域农田土壤因N、P2O5盈余过量而可能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洱海流域北部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富营养化发展,以洱海流域北部8个乡(镇)为研究区域,采用现场调查与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洱海流域北部10种典型轮作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农田养分盈余量以及土壤养分残留状况,对不同轮作模式农田养分平衡及残留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水稻-大蒜轮作模式下有机肥和氮肥的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水稻-蔬菜作物轮作模式的磷肥投入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不同轮作模式间土壤养分残留差异性以硝态氮最为突出:水稻-大蒜轮作条件下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达43.4 mg·kg-1,明显高于其他轮作模式;10种轮作模式均处于养分盈余状态,以水稻-大蒜轮作模式养分盈余量最大,为1258.8 kgN·hm-2和1472.7 kgP2O5·hm-2;养分盈余量差异主要凸现在小春季作物上;土壤中易流失的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磷与氮磷肥的投入量和养分盈余均呈显著相关.表明水稻-大蒜和水稻-蔬菜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用环境污染风险较高的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7.
焦作市农田耕层土壤养分现状与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对焦作市农田耕层养分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市土壤养分含量整体上处于高肥力水平以上。其中,有机质含量16.5 g/kg,速效氮103.49 mg/kg,有效磷15.81 mg/kg,有效钾129.51mg/kg。与1990年监测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有较大提高,有机质增加16.31%,有效氮增加41.67%,有效磷增加65.52%,有效钾则下降11.92%。土壤养分随时间变异趋势与土壤养分平衡处于盈亏状况有关,一个轮作周期后,土壤—作物系统内,氮素盈余263.81 kg/hm2,磷素盈余38.9 kg/hm2,氮磷用量偏高未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而钾素亏缺71.88 kg/hm2,若土壤钾长期处于亏缺状态,会明显降低土壤供钾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南十家村为例,探讨了村级农田水稻精准土壤养分管理和平衡施肥技术。在对该村农田土壤N、P、K养分状况分析及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制作了农田土壤养分图,并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分级;结合多年的水稻OPT试验参数,根据水稻的目标产量和田块的养分水平,推荐水稻施肥量,合理平衡地使用肥料资源。结果表明,推荐施肥水稻的实际产量和预测产量误差小于10%,并略高于该村的水稻平均产量,推荐N肥平均用量较全村低32%,N、P、K养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土壤定位监测点养分变化规律及平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福建省4个国家级、12个省级耕地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7 a(1998-2004)监测,福建省主要耕地土壤的养分动态变化趋势为: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上升,有效磷上升较明显,碱解氮均有下降,水田土壤速效钾下降,旱地速效钾微升,所有升降都未达显著程度。通过对监测点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及养分平衡分析,认为农田氮磷投入盈余、钾亏缺,并提出今后稳氮、控磷、增钾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选择20世纪80年代第2次土壤普查取样点,通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原取样点再次进行取样分析,同时收集米易县有关农田养分收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农田养分来源主要以化学肥料为主,氮素化肥占80%,有机肥占20%;磷素化肥占77%,有机肥占23%;钾素化肥占60%,有机肥占40%;农田磷素、氮素有较大盈余,钾素则亏缺。30年间农田养分有增有减,其中速效钾下降15%,pH值略有下降。为此,米易县应调整化肥与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大力倡导施用有机肥,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增施农家肥和生态有机肥。同时调整化肥使用结构,协调氮磷钾施肥比例,进行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陕西省及典型农区农田生态系统中养分平衡的结果表明 ,1977年氮磷处于亏缺状态 ,80年代末达到平衡且略有盈余 ,到 1997年盈余较多 ,钾则一直赤字。 1997年 N∶ P2 O5 ∶ K2 O为 1∶ 0 .2 6∶ 0 .0 8,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 0 .42∶ 0 .42 )。预计到 2 0 0 7~ 2 0 12年全省农田年化肥需求量为 :氮肥 (N) 870 0 0 0 t,磷肥 (P2 O5 )36 5 0 0 0 t,钾肥 (K2 O) 1740 0 0 t。适宜的 N,P2 O5 ,K2 O养分比为 1∶ 0 .40~ 0 .42∶ 0 .15~ 0 .2 0。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3个典型绿洲农田土壤养分现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大量元素的趋同性较大,微量元素的差别较大;“增氮、稳磷、补钾,有针对性的补施微肥”是3县农业生产施肥的宏观指导方针;绿洲之间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差异分析研究,对于宏观上指导农业施肥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对云南省12个地州91个县的植烟土壤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较丰富,有25.4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了4%,78%的土壤速效氮含量在 100 mg/kg 以上;全省绝大部分土壤pH值在植烟的适宜范围,只有少数(约16.69%)的极酸或碱性土壤;土壤速效磷的含量从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植烟土壤较为适宜,但变异系数较大,均匀性较差,局部地区的磷含量过高或过低;土壤钾含量全省总的较丰富。在12个地州中,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老烟区的土壤养分较丰富,生产上施肥要适量控制;新烟区丽江和临沧的土壤养分也较高,应注意合理平衡施肥;土壤养分相对较贫乏的烟区如思茅在生产上需适量增加施肥量并注意各种肥料的合理搭配比例。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2~1995连续4年的夏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豫西旱地夏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需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本区夏玉米田多年水分变化有4个阶段;夏玉米的需水量为369mm,4年试验水分满足率平均83.4呢,常年(30年资料)水分满足率为99.4%,个另11年份及生育阶段水分亏缺严重,在豫西是否种植应根据降水年型,特别是根据当年的底墒情况及夏玉米生育期间降水预测量来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为例,研究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判别新增耕地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位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白水、蒲城和富平3县新增耕地为研究对象,每20 ha新增耕地作为一个采样单元,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共采集土样30个,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及土样质地等指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结果】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土壤质地均为粉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6.69 g/kg、0.67 g/kg、15.79 mg/kg和173.28 mg/kg;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白水县>富平县>蒲城县;全氮含量表现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有效磷含量表现为白水县>蒲城县>富平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有效磷含量与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除全氮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与砂粒含量呈正相关,与黏粒和粉粒含量呈负相关。参照黄土高原养分分级指标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新增耕地的土壤养分进行分级评价,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全氮含量较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结论】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采样县新增耕地土壤养分存在地区差异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潮土养分非匀衡化的土壤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施肥对不同处理的土壤修复作用。[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对长期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及生产力下降的土壤进行施肥修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快速修复土壤养分和提高生产力的最佳方法;NP、NPK是既均衡土壤肥力又提高作物产量的无机肥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氮极度缺乏的土壤,单施磷肥、氮肥效果极显著,其肥效在小麦上与NPK相同。[结论]长期施化肥的土壤对化肥的依赖性更强,停止施肥,玉米产量下降78.6%,小麦产量下降52.8%;而长期施NK和PK肥的土壤,停止施肥反而产量增加,NK处理玉米产量提高112%,小麦产量增加182%,PK处理中玉米产量增加15.1%,小麦产量增加59%;单施有机肥的当季效果不如化肥,但后效明显好于化肥。  相似文献   

17.
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防城港市防城区1980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98年配方施肥养分测定和2007年国家立项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耕地土壤养分测定结果分析,及对20多年来施肥量的比较,研究肥料施用和耕地土壤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防城区耕地土壤养分变化较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土壤养分含量极不平衡,必须重视用地养地,平衡施肥。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养分平衡与负荷状况,利用物质流分析中"输入=输出+盈余"的物质守恒原理,以氮素养分为介质建立农田生态系统氮素平衡模型.根据北京地区密云、房山2007年统计资料和文献查询获取的参数,估算了密云、房山氮养分输入、输出以及养分盈余,并分析了养分产生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2007年损失进入大气和水体环境中的养分总量分别为4 255.26 t和7 728.95 t,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养分总量分别为7 320.51t和14 566.64 t,通过损失途径进入环境和盈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单位面积耕地氮养分负荷高风险地区集中在密云、房山的东部地区.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氮养分损失态和盈余态负荷基本趋势,找到了污染潜势产生原因.提出了促进农出氮平衡与降低氮养分负荷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