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表明,棉种发芽前采取相应的预处理措施,对其发芽率有一定的影响。同一品种、同一种子批种子采取脱绒包衣处理后可提高10.0个百分点以上;光籽(包衣种)采取种皮切割和烫种10min处理,发芽率比对照提高8.3~6.6个百分点,达极显著水平;毛籽采取种皮切割处理可比对照发芽率提高6.4个百分点,达显著水平;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先取部分新收获做好净度分析的棉种,浸入70℃的水中。水、种比例为2.5:1.0,并上下搅拌,使其受热浸泡均匀。待水温达30℃后浸4h使种皮完全软化,子叶形成,捞出控净多余水分。  相似文献   

3.
棉花种子具有坚厚的种皮,收获又是分批采收,成熟度参差不齐,种子休眠期长短也不一致.棉种播种后,田间往往出现缺苗断垄.2001年山东部分春播棉田造成翻种情况就是实例.然而,休眠棉种并非不发芽的种子,只要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曝晒等),也能做到一播全苗.因此,在短时间内判断一批棉种的真实发芽率,正确处理棉种,对棉花播种非常重要.多年实践证明:"棉种发芽速测法"是快速准确测定棉种发芽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阿月浑子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忠华  董源 《种子》2001,13(5):18-20,31
本文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阿月浑子的种子进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种子透水性较好;20℃恒温是种子萌发较为适宜的温度;蛭石是理想的发芽基质,在20℃恒温时,以其作发芽床发芽率可达60%;60℃温水处理和0.20g/L赤霉素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恒温时,种子发芽率分别达32%和33%,开裂种子的发芽率分别达48%和42%;浓硫酸浸泡30min对不裂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开裂种子的胚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油葵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冀川  徐雅丽  段黄金 《种子》2002,(3):33-34,36
在水、气等适宜的条件下,G101和新葵杂4号的发芽最低临界温度分别为3.2℃和3.7℃,出苗最低临界温度分别为4℃和5℃,两品种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30℃,出苗适宜温度为25-30℃。当≥发芽临界温度的有效积温达46-51℃时,种子发芽;≥出苗临界温度的有效积温达108-113℃时,种子出苗。  相似文献   

6.
关于快速测定棉种发芽力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汝国  王玉杰 《种子科技》2002,20(2):99-100
本文通过不同的试验,研究了快速测定棉种发芽能力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与种子的真实发芽能力的关系。以找出一条与标准方法相近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吸湿-回干处理对披碱草属种子萌发和耐高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老芒麦、披碱草两种禾本科披碱草属牧草种子的吸水特性,及在吸湿-回干处理下不同温度和不同处理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老芒麦和披碱草发芽率、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均在25℃下最高。老芒麦在吸水达最高吸水率50%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最高,披碱草在吸水达最高吸水率100%发芽速度最高,30%的发芽率最高,发芽的整齐度均为对照最高。经吸湿-回干处理后,种子在35℃和40-~25℃高温逆境下的活力表现有明显差异。表明老芒麦和披碱草种子经吸湿-回处理后有利于抗高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不同的试验,研究了棉种快速测定发芽能力的方法,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与种子的真实发芽能力的关系,以找出一条与标准方法相近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药剂处理对瓜尔豆种子低温萌发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药剂分别在20℃、15℃条件下浸泡瓜尔豆种子24h,放入15℃的发芽箱中发芽。结果表明:400ml/kg乙烯利、10mg/kgAMP、20mg/kg6-BAl5℃浸种显著或极显著的提高种子活力,促使种子低温萌发;而20℃浸种时对种子萌发没有显著影响。0.1%水杨酸钠在15℃条件下能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较长时间的维持种子活力。0.1%甲醛处理完全杀死种子。20mg/kgIAA20℃浸种、30mg/kg2,4-D15℃浸种抑制种子的萌发。200ml/kgCCC、500mg/kgGA3、0.1mol/LKNO3、25ml/kg肌醇15℃或20℃浸种效果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野生苋种子休眠特性及发芽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崔聪淑  卢新雄  陈辉  王鸿凤 《种子》2001,25(2):55-56,75
对3种野生苋种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新采收野生苋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在常温条件下,反枝苋(A.retroflexusL.)、凹头苋(A.lividus L.)、刺苋(AspinosusL.)种子的休眠期分别为11个月、28个月和18个月;种皮透水不完全、种子含有发芽抑制物质ABA是造成野生苋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改变发芽条件,采用变浊20℃/35℃,可使野生苋种子解除休眠而顺利发芽;低温(-18℃)贮存可使野生苋种子休眠期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