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1—6月份,对298头母猪的体况与其仔猪黄、白痢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体质较好,膘情适中的母猪161头,共产仔1317头.发生下痢239头,发病率18.1%;体质较差,过瘦或过肥的母猪137头,共产仔1094头,发生下痢616头,发病率56.3%。可见,养好母猪是防止仔猪黄、白痢的重要措施之一。母猪妊娠期过瘦,则胎儿初生重小,体质弱;过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6,(5)
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完成免疫注射、体况良好的大白后备母猪82头,每天进行2次发情鉴定,将第2~3个发情期发情的试验母猪根据发情时间随机分为深部输精组和常规输精组,每组41头。输精精液来源于3头优秀大白公猪,每头母猪均输精2次。结果表明,深部输精组和常规输精组受胎率分别为82.93%和90.24%,分娩率分别为80.49%和87.80%,窝产仔数分别为9.73头和11.08头,窝产活仔数分别为9.33头和10.44头,淘汰率分别为14.63%和9.76%。在后备母猪深部输精技术、输精器械及精液稀释剂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麦达兴 《中国猪业》2022,17(2):56-59
摘要:本文对母猪深部输精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观察试验。临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母猪深部输精、常规输精、本交配种的受胎率分别为83.33%、78.13%和82.14%,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1.2头、9.72头和11.04头,表明深部输精的配种受胎率、窝均产仔数显著优于常规输精(P<0.05),与本交配种相当,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输精量对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输精量分别为20 mL/次、40 mL/次、60 mL/次、80 mL/次的配种受胎率分别为75.58%、82.14%、81.48%和82.50%,窝均产仔数分别为8.58头、10.57头、10.82头和10.95头;表明深部输精的理想剂量为40 mL/次(有效精子数为15亿个),与输精量为20 mL/次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输精量为60 mL/次、80 mL/次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深部输精技术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影响试验发现,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母猪子宫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78%和5.88%;母猪发情率分别为94.44%和89.47%;情期受胎率分别为94.12%和89.47%。由此表明,深部输精造成母猪子宫损伤的概率极低(2%~5%),一般不影响母猪的再次发情和排卵,是成熟的输精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猪三毛滴虫病的发病规律,对福建省内100个不同规模的自繁自养猪场抽取400份不同日龄猪的腹泻粪样进行三毛滴虫检查。结果显示:20头以内母猪组、21~50头母猪组、51~100头母猪组、101~200头母猪组、201~500头母猪组以及501头及以上母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3.3%、12.5%、11.7%、10.0%、6.3%以及0;哺乳仔猪组、保育猪组、中猪组及大猪组的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2%、36%、6%和0;以山泉水、河水、井水和自来水为饮水水源的猪场三毛滴虫检出率分别为11.9%、9.1%、11.5%和6.3%。调查结果可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应用FSH (促卵泡生成素)等药物对后备母猪和乏情母猪进行疗效试验。结果发现,后备母猪的FSH组和PMSG (孕马血清)组发情率分别为65.39%和66.67%,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种受胎率分别为82.35%和78.5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0.94头和9.14头,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均不理想。对断奶30 d不发情的乏情母猪,FSH组和PMSG组发情率分别为85.71%和86.9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配种率受胎分别为86.67%和8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1.46头和10.06头,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母猪的发情率、配种受胎率和窝均产仔数均不理想。表明FSH组和PMSG组对后备母猪、乏情母猪疗效显著,且FSH组优于PMSG组。  相似文献   

6.
二元母猪一个发情期仅输精1次,受胎率为79.83%,输精2次和3次受胎率分别为88.75%和89.26%,比输精1次分别提高8.92%和9.43%,差异显著(P﹤0.05);二元母猪一个发情期仅输精1次,窝均产仔数为10.76头,输精2次和3次窝均产仔数分别为12.95头和13.16头,比输精1次提高2.19和2.40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重复输精可以显著提高二元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7.
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和增重内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饲喂水平对初产母猪妊娠期增重和增重内容的影响。选择血缘、年龄、体重(98.73kg)相近的长白×梅山小母猪21头,采用自然交配方式配种后随机分为4个处理(高、NRC、中、低营养水平),每个处理6个重复(高水平3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试验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含消化能13.39MJ/kg,粗蛋白质13.70%),各处理组母猪妊娠期按规定喂量饲喂,妊娠前期分别饲以2.0、1.2、1.0、0.6倍的维持能量需要,妊娠中期和后期分别在妊娠前期基础上提高20%和50%。结果表明,高、NRC、中和低营养水平饲喂,母猪妊娠期总增重分别为86.16、53.23、48.34、26.23kg,妊娠期母体增重(含子宫)分别为61.20、31.10、30.00、9.66kg,仔猪初生窝重分别为11.25、13.38、10.53、9.48kg,子宫附属物重分别为13.71、8.75、7.81、7.09kg,说明饲喂水平显著影响母猪妊娠期增重及增重内容。随饲喂水平提高,母猪分娩前、后体重,妊娠期总增重,妊娠前、中、后期增重,妊娠期母体增重(含子宫)和子宫附属物重显著或极显著增加。高水平饲喂导致母猪分娩后体重过大,体况过肥;低水平饲喂导致母猪分娩后体重过低,体况过瘦;与NRC水平相比,高、中、低水平饲喂均降低仔猪初生窝重。综合考虑,NRC水平饲喂母猪妊娠期增重及增重内容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培育优良的地方猪品种和了解苏梅猪前期培育效果,通过观察分析梅山猪(M)、苏梅猪零世代(BM0)和一世代(BM1)后备母猪和初产母猪的繁殖性状,为后期选育提供基础和依据。结果表明:M、BM0和BM1后备母猪平均乳头数分别为17.45、16.41和15.90个,初情日龄分别为92.35、134.35和136.66 d,发情周期分别为20.63、20.76和20.72 d,情期受胎率分别为92%、86.79%和82%;初产母猪的产仔日龄分别为273.27、303.70和315.46 d,总窝产仔数分别为12.53、11.46和11.32头,21日龄窝育成仔数分别为10.40、10.35和10.12头,窝重分别为32.76、34.15和33.91 kg,育成率分别为91.76%、91.01%和97.19%。综合分析表明:BM0和BM1世代苏梅猪很好地传承了梅山猪繁殖特性。  相似文献   

9.
集约化猪场每年母猪淘汰率 2 0 %~ 3 0 % ,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淘汰率还要高 ,为了维持生产母猪合理的胎次结构 ,每年要补充大量的后备母猪。据台湾养猪研究院研究表明 ,一个理想的猪场 ,0胎母猪占 1 6%~ 2 0 % ,1~ 3胎母猪各占 1 0 %~ 1 4 % ,4~ 8胎各占 9%。一个万头年出栏量的猪场 ,每年补充后备母猪至少1 2 0~ 1 80头 ,而 1头后备母猪饲养到配种期 ,要花费 1 50 0~ 2 0 0 0新台币。如果由于培育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造成过肥、过瘦、不发情或配种成功率低而被迫淘汰 ,则不但经济损失很大 ,也影响繁殖母猪群胎次结构。如何培育好后备…  相似文献   

10.
沙塘镇养猪专业户吴某自繁自养猪场,存栏猪560头(含母猪45头),已对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进行了常规免疫.2009年10月上旬,猪群中出现零星发病和突然死亡,截止12月底控制疫情时,共发病98头,死亡32头(其中种公猪1头,母猪5头),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5%、5.71%和3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