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陇东地区冬小麦和春玉米种植的干旱风险,为指导该区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地进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陇东主要农作物产量灾损角度出发,利用作物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历史干旱灾损情况(干旱分布、干旱发生强度和频率、干旱灾损分布)、受灾体种植面积比例和当地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干旱灾损风险评估模型,确立综合区划指标,并进行干旱灾损风险区划。【结果】陇东多数县(区)冬小麦、春玉米因旱减产率大于20%的年份分别超过20%和14%;冬小麦、春玉米生育期间各类干旱发生频率分别为53%~94%和34%~80%;环县是陇东地区干旱发生最多,重度、极重度干旱发生频率最高的地区,冬小麦、春玉米干旱灾损率最大值均在环县,分别大于30%和20%;根据标准化风险指数将陇东冬小麦、春玉米种植区域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风险区,对应的标准化风险指数(Ei)冬小麦分别为:Ei≤0.1,0.1Ei≤0.3,0.3Ei≤0.5,Ei0.5,春玉米分别为:Ei≤0.2,0.2Ei≤0.5,0.5Ei≤0.7,Ei0.7。【结论】陇东冬小麦和春玉米干旱风险分布自南向北逐渐增加,呈纬向分布;陇东北部是高风险区,中北部是较高风险区,中南部是中度风险区,东南部是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临夏地区干旱特征分析,根据干燥度的变化确定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特征,绘制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区划图,结果表明:临夏地区干旱的气候类型按季节可分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和冬旱,春末夏初旱出现的几率为13%~87%;其中,永靖县大部区域和东乡县北部地方出现春末夏初旱的几率最高,达87%;和政县出现的几率最低,为13%。出现干旱年份占68%,无旱年份占32%,出现区域性干旱几率多达60%;局部干旱的几率为27%,全州出现干旱的几率仅为13%;春旱和春末初夏旱出现的几率高,强度大;春旱几率达45%,初夏旱几率达30%,春旱和初夏旱是影响临夏地区夏秋作物产量的主导因素;临夏州干湿气候分布区划图总体上与临夏地区干旱气候特征分布相对应,永靖县大部区域和东乡县北部地方为干旱区;东乡县东北部的车家湾乡是临夏州的特旱区。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山东省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形成莱芜市春季、初夏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莱芜市春季及初夏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春季及初夏蒸发量加大。这是近年来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陇东1970-1998年15个站的春季降水,蒸发资料,计算机春季干旱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用EOF方法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其异常分布特征,进行了气候分片,建立了陇东各片春旱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山东省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的成因和干旱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形成莱芜市春季、初夏干旱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不平衡。环流背景、地形影响等原因,造成莱芜市春季及初夏降水量偏少,并且由于气温升高,春季及初夏蒸发量加大。这是近年来莱芜市春季及初夏干旱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龙巧娥 《甘肃农业》2005,(9):148-149
陇东为雨养农业区,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抽穗和玉米播种出苗的关键时期,一旦出现干旱,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减产。因此分析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建立准确的预测方法,这对党政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用1968~2002年15个站点的旬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季干湿指数,划分了春旱标准,分析了春旱的时、空分布特征,为预测春旱提供了科学依据。一、陇东春旱的气候特征分析1.陇东春季干湿指数的计算。春季的干旱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而且与气温也有密切关系,利用该时段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计算干湿指数,用下式表达:Dij=…  相似文献   

7.
呼伦贝尔地区春末至初夏干旱气候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呼伦贝尔地区1961-2000年短期气候资料,分析农、牧、林3个区域的5-6月连旱的干旱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应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春末至初夏干旱趋势预测客观定量的模型,业务应用中干旱预测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因为我国陇东地区的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持续的时间较长,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广,后延影响也非常大,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方面最为严重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本文中,笔者就对陇东地区长期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因为我国陇东地区的干旱发生频率较高,持续的时间较长,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广,后延影响也非常大,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方面最为严重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本文中,笔者就对陇东地区长期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陇东地区8个国家级气象站1969—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计算逐日SPEI干旱指数,统计干旱频率和干旱烈度,基于Copula函数等方法,分析了陇东黄土高原干旱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出现干旱次数较多的是正宁、宁县、庆城;特旱较多的是华池、镇原,重旱较多的是合水、宁县,中旱较多的是环县、庆城,轻旱较多的是庆城和正宁。极端干旱过程旱段期间各站降水量差异较大,表明干旱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有局地性特征。各站SPEI干旱指数的年月际变化基本为同位相波动特征,即大部分年份都是同时干旱或湿润,但是干旱和湿润的程度有一定时空差异。各站各年干旱出现次数差异较大,20世纪90年代和2004—2013年干旱多发。Copula模拟结果表明,正宁站的BB1模型拟合效果最好,Fischer-Hinzmann和Roch-Alegre模型次之,其次为镇原站Marshal-Olkin和庆城站的t模型,西峰站和合水站的模拟效果最差。分析发现,SPEI干旱指数使得干旱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可比性,但也有其局限性,难以反映不同气候背景条件下的干旱差异,区域内气候湿润度最大地区与最小地区的干旱指数无明显差异,导致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1.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运用1971—2010年甘肃省冬小麦主产区8县(区)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40 a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建立了干旱影响冬小麦产量的风险评估指数,对冬小麦在不同季节受不同等级干旱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春旱以陇东黄土高原出现频率最高,为0.35~0.39 次·a-1;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出现频率最少,为0.18 次·a-1;初夏旱出现频次最高的地区为环县,为0.35 次·a-1,最少为西峰、成县及秦安;伏旱出现频率最高地区为环县及麦积,最低为张家川;秋旱出现频率最高为环县,最低为武都。各地干旱均以轻旱为主,其次为中旱。40 a中,20世纪90年代干旱出现频次最多,80年代最少。进入21世纪,秋旱发生频次明显减少,春旱则有相对增多的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徽成盆地及两江流域受旱灾影响风险最小,种植保险率最高,为92%~93%;其次为关山区,种植保险率为91%,干旱风险较小;渭河流域及渭北旱区风险较大,种植保险率为88%~89%;陇东黄土高原种植保险率最低,为83%~85%,冬小麦生长受干旱胁迫最大。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庆阳市俗称陇东,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丘陵沟壑地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区内宜林荒山面积大,经过多年重点工程的实施,经实践发现刺槐已成为适合本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因此笔者从陇东地区概况以及刺槐的引进、分布和刺槐特征、育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于刺槐造林技术能在今后陇东地区的造林中得到更好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81-2013年西藏山南地区月降水、连续无雨日数等资料,分析山南地区不同季节干旱等级、年季变化及发生频率。结果表明,近30 a山南地区最长无雨日数春季和初夏沿江一线和西部呈增多趋势,而盛夏沿江一线和西部减少,南部增多;春季、初夏干旱20世纪80年代为高发期,21世纪春旱和初夏干旱明显减少,盛夏干旱在20世纪80-90年代中期及2005年后呈高发期;春季干旱一般集中出现在西部和沿江中段一带,初夏干旱出现在隆子、沿江一线南部和西部一带,盛夏干旱主要出现在沿江中西段、西部和南部措美一带,而山南地区南部错那等边缘地区基本没有出现干旱。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庆阳市俗称陇东,地处中纬度地带,深居内陆,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丘陵沟壑地貌,山、川、塬兼有,沟、峁、梁相间,区内宜林荒山面积大,经过多年重点工程的实施,经实践发现刺槐已成为适合本地区造林的重要树种,因此笔者从陇东地区概况以及刺槐的引进、分布和刺槐特征、育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以便于刺槐造林技术能在今后陇东地区的造林中得到更好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宝鸡地区的干旱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1960~2000年宝鸡地区各县的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了各县历年各月湿润指数(m),分析了该区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区干旱发生频繁,个别年份较严重.干旱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持续性特点,年际变化大体上有20a振荡周期.初夏旱和伏旱对我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影响云南水稻产量的灾害性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灾害性气候对云南水稻产量的影响。指出初夏干旱和八月低温是水稻的主要气象灾害。初夏干旱影响水稻的移栽期和面积,八氏温是造成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北部主要气象灾害变化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12年陕西省榆林市玉米生长期内干旱、冰雹、暴雨资料和玉米产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趋势产量分离、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三种气象灾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生长期干旱有逐年代上升趋势,西北县区较东南县出现干旱的频次高;生长期干旱可导致大部分县减产,遭遇重旱到特旱最大可造成玉米减产70%以上;初夏干旱最多,对玉米产量影响也最大,初夏发生特旱可导致玉米减产7%~40%,东南县区初夏干旱减产较西北县区减产幅度更大。冰雹在过去42 a呈现极显著的下降趋势,6月份出现冰雹最多,对产量影响不大。暴雨次数的年代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暴雨雨量变化不明显,暴雨次数、暴雨量与玉米产量均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三种灾害综合影响中,初夏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暴雨,冰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云南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初夏干旱,玉溪市峨山县、易门县、新平县受灾较重,峨山县雨季推迟到7月下旬,5月至7月中旬"高温少雨"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山地烤烟生长发育,对烟叶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在严重初夏干旱背景下山地烤烟生长的气象条件,为提高烤烟气象服务质量,提出干旱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干旱作为一种气象灾害,给人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以陇东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地区干旱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了干旱气象灾害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干旱气象灾害的预防、减缓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干旱是陇东地区小麦减产的主要因素,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是稳定陇东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microRNA基因对小麦进行遗传改良,不仅提高了小麦抗旱性,而且对于深度发掘小麦抗旱分子机理也有重要作用,对于陇东地区小麦抗旱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