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苹果花生间作是晋西黄土区主要的农林复合配置模式,但常常因为间作系统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间作系统内作物生长和产量受到影响。为了定量解析果农间作系统对小气候,进而对其间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本文深入研究果农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状况,为优化当地果农间作系统结构提供理论支持。以晋西黄土区吉县7年生苹果(Malus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系统及花生单作系统(对照)为研究对象,首先在果树与作物间布设根障,以消除果树地下部分对作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距树行不同距离处作物行的小气候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及作物生长进行监测,经数学模拟分析得出:(1)苹果+花生间作系统的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指数为49.39%~88.07%,大气温度相对指数为92.74%~97.32%,空气相对湿度相对指数为112.36%~123.72%,风速相对指数为70.58%~74.22%,且距树行越近小气候效应越显著;(2)果农间作系统对小气候的影响进而造成对间作系统中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负面影响,间作系统内花生的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低于对照的单作花生,且表现为距树行越近下降越多;(3)各小气候因子对花生生长的影响程度不同,光合有效辐射、大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花生净光合速率和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2.48%、20.71%、16.45%和53.48%、16.45%、30.07%。  相似文献   

2.
不同配置城市防护绿地中胡杨构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枝系构型理论,研究了胡杨在克拉玛依市防护林中的分枝构型的特征,并重点针对3种配置类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胡杨×银白杨(Populus alba L.)和胡杨×白榆(Ulmus pumila L.),分析了胡杨分枝构型在不同配置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防护绿地中胡杨不同部位(树冠)构型格局中,各级分枝长度数值和各级分枝角度数值从上到下均表现为逐渐变大的趋势;不同配置类型对胡杨构型特征(主要表现在分枝角度和分枝长度两个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力大小依次为胡杨×银白杨、胡杨×白榆、胡杨×沙枣。  相似文献   

3.
Microtopography may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sts through its effect on rain redistribution and soil water distribution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China.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topography on two shady slopes(slope A,5 hm2,uniform slope;slope B,5 hm2,microtopography slope) and surveyed the height,th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the location(x,y coordinates) of all selected individual trees(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Pyrus betulifolia Bunge,Populus hopeiensis Hu & Chow,Armeniaca sibirica Lam.,Populus simonii Carr.and Ulmus pumila Linn.) on slope A and slope B in the watersheds of Wuqi county,Shaanxi province.Subsequently,the effects of microtopography 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orest stands were analyzed using Ripley’s K(r) func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maximal aggregation radiuses of the tree species on the uniform slope(slope A) were larger than 40 m,whereas those of the tree species on the microtopography slope(slope B) were smaller than 30 m.(2) On slope B,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R.pseudoacacia with P.betulifolia,A.sibirica,P.simonii and U.pumila varied from being strongly negative to positive at microtopography scales.The spatial association of Populus hopeiensis Hu & Chow with U.pumila also varied from being strongly negative to positive at microtopography scales.However,there was no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P.betulifolia and P.hopeiensis,P.betulifolia and A.sibirica,P.betulifolia and P.simonii,P.betulifolia and U.pumila,P.hopeiensis and A.sibirica,P.hopeiensis and P.simonii,A.sibirica and P.simonii,A.sibirica and U.pumila,and P.simonii and U.pumila.On slope A,the spatial association between tree species were strongly negative.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microtopography may shape t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n the semi-arid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4.
赵冰梅  朱玉永  王林 《植物保护》2021,47(3):250-255
为明确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防除新疆覆膜棉田杂草的效果及其对棉花的安全性,在新疆南北疆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丙炔氟草胺WP 45~120 g/hm2+33%二甲戊灵EC 742.5/1 237.5 g/hm2对龙葵Solanum nigrum、藜Chenopodium album、灰绿藜C.glaucum、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等一年生杂草防除效果理想,持效期45~60 d,对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有一定的防效,但对其生长抑制作用不佳,对榆树Ulmus pumila 苗防效差。50%丙炔氟草胺WP+33%二甲戊灵EC高剂量处理或在持续低温多雨情况下,对棉花出苗和生长有一定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应重视完善和优化丙炔氟草胺与二甲戊灵混配使用的田间应用技术,避免和降低除草剂药害风险。  相似文献   

5.
新疆尉犁县防护林带内四种杨树苗期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尉犁县的防护林带内,乔木的主栽树种是4种杨树,包括中天杨(Populus×xiaozhuanica"Zhongtian")、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银新杨(Populus alba×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文中选择叶片脯氨酸含量、K+/Na+、Cl-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MDA(丙二醛)含量和δ13C值等6个生理生态指标,对4种杨树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尉犁县建立耐盐型防护林选择适宜树种提供依据。研究的初步结论是中天杨和胡杨的耐盐性较强,所受的土壤盐胁迫较轻,表现在叶片MDA含量较低,δ13C值较高。但是二者的耐盐机理不同,中天杨主要通过提高叶片的Cl-含量和SOD活性耐盐,而胡杨主要通过增加叶片脯氨酸含量和K+/Na+来耐盐。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量下幼龄枣树茎流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不同灌水量(W1,32 L;W2,48 L;W3,64 L以及W4,80 L)对4年生幼龄枣树茎流速率变化规律的影响以及茎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美国Dynamax公司生产的Flow~(-3)2包裹式茎流计进行茎流速率的测定,并在样地内安装HOBO小气候仪同步获取太阳辐射、温度、空气湿度以及风速等气象数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枣树茎流速率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形曲线,除W4外,枣树茎流速率平均值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W1、W2和W3处理的茎流速率的平均峰值分别为516.63、819.04 g·h~(-1)和974.86 g·h~(-1);枣树茎流日累积量变化过程曲线均呈现较为明显的"S"形,除W4外,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枣树茎流日累积量增加,W1、W2、W3和W4茎流日累积量分别为4.98、7.02、9.10 L和8.63 L;不同灌水量下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温度以及风速呈正相关,且茎流速率与太阳辐射和温度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与太阳辐射的相关性最高,W1、W2、W3和W4处理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944、0.959和0.939;而与空气湿度呈现出较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9、-0.815、-0.822和-0.730。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主要栽培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2-2006年,对吉林省现行推广的杨树品种烂皮病的发生原因、发病规律及抗性差异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品种的适生区域内,晚花杨(Populus×eurameicana‘Serotina’)、格尔里杨(Populus×curameicana‘Gelrica’)、西+加杨(Populus suaveolens+P.canadensis)、黄快杨(Populus simonii×P.pyramidalis ‘Huangkuai’)、白林2号杨(Populus‘Bailin-2’)及中延1号杨(Populus ‘Zhongyan’)高度抗病;中绥12号杨(Populus deltoides × P.cathayana ‘Zhongsui-12’)、大青杨优良无性系(Populus ussuriensis ‘ Jilin’)较抗病;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银中杨(Populus alba × P.berolinensis)中度感病;迎春5号杨(Populus nigra × P.simonii‘Zhonglin Sanbei-1’)、北京杨(Populus pyramidalis × P.cathayana)、小×黑杨(Populus pseudo-simonii×Populus nigra)、吉林杨(山地1号)(Populus deltoids ‘Jilinsis’)、长林1号杨(Populus×beijingensis‘Changlin-1’)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 ‘Neva’)、欧美杨108(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易感病。对发病率在50%以上的造林地,应采用苗木平茬处理措施;当杨树幼林地苗木发病率在50%以下时,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10%混合氨基酸铜络合物(1∶10)和50%多菌灵(1∶25)涂干防治可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以21%过氧乙酸水剂(1∶10)防治效果最好,为82%~95%。  相似文献   

8.
植被群丛的稳定对于群落演替乃至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发挥着关键作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梗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自然群丛退化严重,面积不断减少,亟需保护。本研究基于浑善达克沙地长梗扁桃群丛35个样方的数据,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usis,CCA)揭示了长梗扁桃群丛分布的驱动因子以及不同群丛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于立地条件的差异,长梗扁桃群丛可分为4种类型:群丛Ⅰ,长梗扁桃-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群丛Ⅱ,长梗扁桃-西北针茅(Stipa sareptana var. krylovii)-冷蒿(Artemisia frigida);群丛Ⅲ,长梗扁桃-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群丛Ⅳ,榆树(Ulmus pumila)-长梗扁桃-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大尺度上,温度和海拔是影响长梗扁桃群丛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贡献率分别为13.2%和11.4%。小尺度上,10~20 cm和20~30 cm土壤有机质和海拔是影响群丛结构特...  相似文献   

9.
于2019―2020年在黄土高原延安地区选择典型新造耕地,开展不同栽培措施和品种下马铃薯氮、磷和钾元素吸收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克新1号+NPK(氮磷钾无机肥)+平作(CK)、克新1号+NPK+起垄(T1)、克新1号+NPKM(氮磷钾无机肥+有机肥)+平作(T2)、克新1号+NPKM+起垄(T3)...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对菜心取食量变化的研究,得知小菜蛾幼虫在不同阶段的取食量以及变化规律,累计取食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害虫的某一发育阶段对寄主的危害程度。并根据小菜蛾幼虫取食量与时间关系使用SAS8.1和Matlab7.1软件进行曲线拟合。小菜蛾幼虫取食菜心的叶面积的拟合曲线为f(t)=a1*sin(a2*t+a3)+a4*sin(a5*t+a6)+a7*sin(a8*t+a9),(R2=0.8832);而小菜蛾幼虫取食菜心叶片累计取食量的拟合曲线的Logistic模型为y=429.6285/[1+exp(0.66963-0.51935t)](R2=0.9621,p<0.05)。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榆树疏林草原是温带典型草原地带、适应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隐域性沙地顶级植物群落 ,广泛分布于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 ,是防风固沙、保护沙区生态环境和周边土地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植物群落类型 ,也是耐旱沙生植物的重要物种基因库和草原野生动物的重要避难所和栖息地。然而 ,由于人类的干扰 (如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甚至片面地建立人工林群落等 ) ,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榆树疏林的生态环境 ,影响了其特有的生态作用。遥感监测结果表明 ,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榆树疏林草原总面积仅有 41 .4万 hm2 ,通常由乔木、草本或乔木、灌木、草本二个或三个层次构成 ,按疏林群落组成可分为白榆疏林草原、白榆疏林灌丛草原、大果榆疏林草原、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白榆 +大果榆疏林草原和白榆 +大果榆疏林灌丛草原六种类型。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 ,结构复杂 ,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 ,按照经营利用方向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 : 型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稀疏地散生于沙地草原上 ,有效地保护着牧草的生长 ,同时也可以为放牧牲畜提供良好的庇护 ,属于放牧型疏林草地 ; 型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 ,榆树多呈团块状分布 ,少则 3~ 5株 ,多则 1 0~ 2 0株构成一个团块 ,团块内榆树生长相对通直 ,可以成材利用 ,这种类型的草地具?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2.5%,半壁河山是以水分胁迫为主导限制因子的特殊生态区。为了提高这一地区的造林质量,选择旱生和抗旱性强的树种造林是主要造林技术之一。对于如何评价和比较林木的抗旱性,传统方法多采用对林木生态环境因子及对林木生  相似文献   

13.
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沙地榆种群生活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公顷级样地调查,对浑善达克沙地天然沙地榆群落进行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编制白榆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沙地榆的存活曲线、生存率估计曲线和累计死亡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沙地榆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沙地榆种群在幼体向成树发育过程中存在两个死亡高峰,沙地榆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Ⅰ型,从整体上反映了沙地榆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并坚定了沙地榆种群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浑善达克沙地榆种子扩散及成苗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浑善达克沙地榆为研究对象,以种子扩散规律及成苗率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平沙地、沙丘迎风坡、丘间草地、稀疏灌木地、灌木地5种不同地表类型下沙地榆种子数量.分析种子分布数量与母树距离、地表状况、植被种类、盖度和高度及成苗率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证明:影响种子分布数量的主要因子是母树的距离,其他因子对沙地榆种子...  相似文献   

15.
浑善达克沙地植物蒸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 L i-1 60 0型气孔仪测定了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建群乡土植物种不同季节的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的日进程 ,结果表明 :浑善达克沙地中榆树、黄柳、圆叶桦、砂杞柳、羊草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 ,而叉分蓼和楔叶茶子呈双峰曲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样地土壤水分条件下 ,蒸腾速率不同。各植物种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明显 ,7、8月份蒸腾速率高 ,6月份最低。各植物种中 ,黄柳为低蒸腾植物。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为光照强度 ,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 ;蒸腾速率与各因子呈线性相关 ,其关系可用方程 Tr=a+b RH+c T+d Q表示。通过蒸腾速率的比较 ,提出了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应以建立“人工疏林草原”为主。  相似文献   

16.
胡杨嫁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美旱、新疆杨、二白杨、柳树为砧木,采用“炮捻”劈接以及“T”字型、方块型、“舌”型芽接方式就嫁接繁殖胡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确定小美旱是胡杨嫁接繁殖的优良砧木,而“舌”型芽接是最佳的嫁接方式,其平均成活率可达86.3%。进一步在不同时期进行“舌”型芽接,证明8月中、下旬为胡杨芽接的适宜时期,适时嫁接成活率高达94%,一般可保证成活率在80%以上。有关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嫁接技术可以解决胡杨无性繁殖难题,从而使生长与形质俱佳的胡杨优良无性系应用于林业生产,这对于保护胡杨优良基因资源、改善西部生态环境以及开发与利用盐碱地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浑善达克沙地榆 ( Ulmuspumila var. sabulosa)是白榆的一个变种 ,天然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 ,在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 RAPD技术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地位进行了研究。在浑善达克沙地榆六个居群和对照白榆两个居群中 ,1 6个有效引物共获得了 1 1 5个位点 ,其中居群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49个 ,占 42 .6 ,高于 H amrick等的统计得出的平均多态位点比率 ( 3 4 ) ,表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居群内发生了较高的遗传变异 ,个体水平多态性位点为 89个 ,占 77.4。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得出 :居群水平上以 0 .1为阈值 ,浑善达克沙地榆和对照白榆聚为明显的两支 ,本实验结果支持浑善达克沙地榆作为白榆一个变种的结论 ;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 ,个体水平上浑善达克沙地榆各居群之间遗传距离有一定的差异 ,并与地理分布范围相关。浑善达克沙地榆由于各居群都存在相对较大的遗传变异 ,反映了在居群内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本实验结果也表明 ,RAPD可应用于浑善达克沙地榆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研究。文中还对浑善达克沙地榆的遗传变异与繁育系统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工绿洲防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防护林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的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结果表明:(1)研究区防护林林下植物共有33种,主要以农田杂草为主;(2)研究区防护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以紫穗槐林为最高,沙棘、沙枣林和柽柳林次之,杨树林和榆树林最小;(3)高郁闭度的乔木防护林对林下植物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林下植物多样性低,中等郁闭度的乔木防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最高,而灌木防护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均匀性都比较高,多样性在不同郁闭度下差异不大。文中旨在了解干旱区不同防护林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地区防护林建设和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准格尔丘陵区暖温型草原主要优势植物蒸腾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准格尔丘陵区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最西端 ,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区域。 2 0 0 2年 5~ 9月中下旬 ,在自然条件下 ,对准格尔丘陵区暖温型草原主要优势植物种本氏针茅、百里香、牛枝子、糙隐子草和主要生态建设种杨树、榆树、沙柳、中间锦鸡儿的蒸腾耗水特征应用 LI- 1 60 0稳态气孔计同时进行野外测定。结果表明 :八种植物的蒸腾速率在各个月份内并不相同 ,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可影响植物蒸腾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物候现象是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基于物候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木本植物物候的影响,对于林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开鲁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3—2012年小叶杨和榆树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Pearson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3—2012年,研究区增温明显,气候倾向率0.501℃·(10a)-1;日照时数平均每10 a增加109.65 d。(2)近30多年来,科尔沁沙地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先提前后推迟"特点明显,落叶末期相对稳定。生长季呈相对缩短趋势,平均生长季长度分别为198 d和209 d。(3)气温是影响小叶杨和榆树花芽开放期的关键气象因子;落叶末期对日照时数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