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一些地区网箱养鱼相继发生一种以烂尾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引起大批鱼种死亡。我们对该病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将初步掌握的情况介绍如下。一、流行情况烂尾病主要发生在网箱养殖的鲤鱼种,尤以6~15厘米长的鱼种为多发。发病季节一般在5~7月份,以6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50%左右,严重时整个网箱的鱼种皆可发生,并陆续死亡。常在清晨见到发病网箱水面浮满死于该病的鲤鱼种,有时一天之中可以见到几次死鱼。鱼种一旦发病后,多数发现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而该病已成为当前较严重危害网箱养鲤的鱼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17,(9)
羊传染性胸肺炎是由多种支原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死亡率高,是严重影响养羊业发展的疾病之一。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进行介绍,以期对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2002年8月以来,丹东地区发生了猪只以高热发绀、贫血、流产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面积之大,发病之多,损失之重实属罕见。因多数基层兽医人员对该病还不认识,开始误诊为弓形体、钩端螺旋体、流感、猪瘟、链球菌,副伤寒等疫病,用青链霉素、磺胺类药、退热解毒等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为此,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剖检、采样、诊断等一系列工作,结果确诊为猪的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该病于去年8月5日首先在东港市菩萨庙镇关海山村祝家沟组发现。该组有生猪389头,发病49头,接着宽甸、凤城、振安区、…  相似文献   

4.
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的一种斑点叉尾鮰的新型细菌性传染病,初步认为病原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该病发病突然,来势凶猛,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以发生严重的肠炎、肠套叠和脱肛为特征,已对斑点叉尾鮰养殖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比较详细介绍了该病发生的背景与危害、流行情况、病原及致病机理,症状与病理变化,并根据该病的特点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周辉 《畜禽业》2007,(11):40-41
<正>在我校教学养殖场,发生一种以断奶仔猪突然死亡,拉血液粪便和剖检以小肠出血坏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两次共有17头仔猪发病,死亡11头。通过对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治疗验证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怀疑是猪增生出血性肠病  相似文献   

6.
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和饲料的不断变化,养殖鱼类的疾病发生越来越频繁,疾病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新的疾病层出不穷,如近两年发生的以体表和肌肉发黄为典型症状的黄脂病就是以前很少发生的新型疾病.黄脂病是鱼类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该病很少造成鱼类的大批死亡,但对鱼类的商品价值影响较大,已成为常发疾病之一.为了有效缓解和控制该病的发生,笔者通过本文分析该病流行的特点及发病的原因,探讨该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吉传  王海涛 《畜禽业》2005,(10):55-55
2005年3月下旬,我市某养殖户饲养的2000只肉鸭,在9日龄时爆发了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前后病程共7d,先后发病800余只,死亡263只,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了40%和32.9%,经过笔者深入养殖户对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该病为霉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11)
猪水肿病由溶血型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以仔猪发病为主,成年猪耐过,发病急、病死率高是该病的主要特点;病原可分泌致水肿毒素和神经毒素,导致临床表现组织器官水肿和神经症状;疫苗免疫、药物预防和加强管理可有效预防该病,治疗该病需要及时,因该病和圆环病毒病发病日龄接近,临床需警惕二者同时感染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9.
云斑鮰,又称褐首鲶,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我区有许多农民引进养殖,2002年,暴发了出血性腐败症,损失很大,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为此笔者把该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措施整理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在生产中参考。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二、流行情况该病流行水温10~36℃,尤其在高温季节,水温28℃以上最为流行。该病发病快、疗程长、易复发,感染率高、死亡率更高。三、症状通过对病鱼的解剖观察,该病症状为:岸边观察鱼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无力,体表呈花斑状。捞取观察,主要表现充血症状,各鳍基部、下颌部充血严重,体表…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7,(3)
报道某场1 200多羽11日龄番鸭发生细小病毒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提出该病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胡应高 《科学养鱼》1997,(11):25-25
竖鳞病是鲤、鲫、金鱼的一种疾病。我国东北、华中、华东等地区常有此病出现。1996年4月贵州省铜仁市农校小网箱养鱼点鲤鱼发生该病。该病发生后,我们采取水体消毒、药浴病鱼、投喂药饵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蔓延流行。一、发病们况1.发病时间;1996年4月7日起,历时约半月。2.发病地点:铜仁市锦江河,农校小网箱养鱼点。3.病鱼情况:发病的均为1龄鲤鱼,体重在0.3~0·skg范围内。病鱼在网箱内游动缓慢,常游向一隅,稍有惊动,则游向网箱底部,见部分鳞片竖立。最初只有2~3尾发病,2~3天后,病鱼数量增多,随着病情…  相似文献   

12.
鱼类内脏疾病自1995年6月在我县发现以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至今笔者已诊治了36个病例,治愈22例,控制病情11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1.7%。现把对该病的诊治技术小结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发病特点鱼类内脏疾病常与寄生虫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等并发。若是急性突发,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若是慢性死亡,症状为几种病症混杂一起,难以断定具体属于哪一类型疾病。采用消毒剂消毒水体,口服抗生素或有关鱼药厂生产的内服药,一般都难以奏效。发病鱼类症状一般是鱼体离群独游,有时在水体中失去平衡,鱼体表背部两侧鳞片脱落、充血…  相似文献   

13.
鸭组织滴虫病也称黑头病或盲肠肝炎。目前对该病的报道不多,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该疾病,掌握该病诊治与防控要点对科学防治鸭组织滴虫病意义重大。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一起鸭组织滴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治情况进行介绍,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肠镶嵌是由于母猪经大挑花阉割以后一部分肠管没能完全纳入腹腔或臌气时导致部分肠管镶嵌在肌肉与腹膜之间的一种疾病。一般兽医都认为是母猪阉割后被细菌微生物感染所致并采取常规的抗生素疗法。结果怡误治疗时机,往往造成猪只报废或死亡,笔者近几年来共诊治该病近80例,治愈率达95%以上,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效果简单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发病情况在治疗的近80病例中,90%以上的猪在使用大挑花阉割后1~2d表现症状,如石潭镇叠福村栗某家饲养的6头小母猪,阉割以后有2头食欲减少,体温达41℃…  相似文献   

15.
母猪无乳综合征即母猪产后综合征,是指母猪产仔后12-48h少乳或无乳的一类普通疾病。该病是产后母猪常发病之一,发病母猪一般预后良好,但常因治疗方案欠佳,导致病程延长,仔猪因不能及时吃上初乳而使成活率降低,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直接损失;有的母猪还因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本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厌食或停食、精神沉郁,昏睡、发热、乏力、恶露,少数病例体温略有升高。为有效的诊治本病,我们连续三年对7个种猪场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对179头发病猪,根据不同的发病症状和发病类型,采取催产、强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6,(5)
近年来,疫病频发,控制难度不断加大,猪流行性腹泻病是经常发生的以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对该病病原体、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等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该病的病原、流行情况、发病原因、症状分别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8,(12)
猪棒状杆菌是一种主要危害母猪的泌尿系统疾病,患病母猪主要临床症状为外阴部位出现脓性分泌物以及血尿,该病的致病菌主要存在于公猪的包皮中,通过交配传染给母猪,令其发病,一旦有猪只患病,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抗生素对该病的治疗效果较好。此外,可以采取人工授精以及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主要分析了猪棒状杆菌病感染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防治措施等,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鸡腹水综合症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的疾病,发病症状不十分明显,容易耽误病情,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进行分析,提出防制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17,(Z1)
<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多种疾病引起的猪群呼吸道症状的总称。该病的发病原因复杂,临床上常常伴随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不便;另外,猪场中存在大量条件性致病菌(如支原体、猪副嗜血杆菌、链球菌),一旦外界环境变化或者猪抗病力下降便发病。所以,在猪场中呼吸道疾病较难预防。1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猪群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咳嗽、呼吸困难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稽留、皮肤发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