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国昌  梁海燕  薛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2939-2939,2943
昆虫虽然没有完善的免疫防御体系,但却具有高效的无细胞免疫系统。昆虫抗菌肽是昆虫免疫后血淋巴中的一类抗菌多肽,它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水溶性好、无免疫特性、抗菌谱广和抑制肿瘤细胞等特点。对昆虫抗菌肽的结构、作用机理及存在的问题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昆虫生物群落大、种类多、富含蛋白质,昆虫蛋白具有含量高、易被吸收等特点.同时昆虫蛋白中还富含抗菌蛋白、抗菌肽、溶菌蛋白、外源性凝集素、防御素等,是人类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和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昆虫蛋白在食品、农业、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开发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为昆虫蛋白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昆虫抗菌肽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抗菌肽(AMPs)是昆虫在受到刺激或感染之后,在其血淋巴中会产生的一种抗菌类物质,具有分子量小、稳定性好、广谱抗菌、无毒副作用等特点。随着抗菌肽家族的不断扩大,其各方面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昆虫抗菌肽作为一种新型短肽以其独特的特性已成为食品、农业、医药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简要综述了昆虫抗菌肽的生物特性、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抗菌肽是在生物体中表现出具有抗菌活性的肽类物质的总称,是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在农业、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抗菌肽的来源、分类和结构特征,着重阐述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其在柑橘黄龙病等重要植物病害控制中的应用,展望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及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抗菌肽分子是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在防止病原菌入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索先天免疫系统中抗菌肽分子的多样性以及分子结构之间的关联,本文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对其penaeidin 3a抗菌肽基因进行了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enaeidin 3a分子具有经典的对虾素结构域,而且存在着一个由8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的球状实体结构,尤其是分子中存在富含脯氨残基的结构基序,对于分子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下一步对虾素分子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哺乳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保留的先天免疫系统或原生宿主防卫机制中重要的活性分子。其在生物界广泛分布,目前已从细菌、昆虫、植物以及动物中分离到多种抗菌肽。抗菌肽的抗菌谱广泛,可以抗细菌、真菌、被膜病毒等多种微生物,还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及一些恶性肿瘤和艾滋病毒具有杀伤作用;但不破坏动物及人体正常的体细胞,是吞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中防御系统的重要活性物质。由于抗菌肽的选择性效应和分子量小、无抗原性等特点,在面临抗药性和筛选新的抗生素较为困难的今天,有望成为新一代的抗菌、抗癌药物。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带有正电荷的两亲性多肽物质,具有强碱性、热稳定性以及广谱抗菌等特点。随着传统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及其耐药菌株的出现,迫使人们去寻找新型的抗微生物制剂,而具有抗微生物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抗菌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昆虫抗菌肽数量难以估量,而双翅目昆虫的抗菌肽近年来被广泛研究报道。本文就双翅目昆虫抗菌肽的特点和种类、作用机制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抗菌肽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菌肽(Antibacterialpeptide)是昆虫体内经诱导而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的碱性多肽物质,它有A、B、C、D、E等多种结构。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它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水溶性好,以及材料来源丰富等优点。更为重要的是抗菌肽对正常的真核细胞几乎没有作用,仅仅作用于原核细胞和发生病变的真核细胞,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不仅作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而且也作用于真菌、昆虫、某些病毒和肿瘤细胞,同时还能加速免疫和伤口的愈合过程。1抗菌肽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抗菌肽基因的化学合成方面在国内…  相似文献   

9.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煜  刘玮  丁汉凤  毕玉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33-434,471
具有广谱高效杀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抗菌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研究表明,抗菌肽对细菌、部分真菌、原虫、病毒、肿瘤细胞都具有杀伤作用。从目前国内外在抗菌肽研究热点着手,分析阐述了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理、抗菌肽基因工程,及抗菌肽在农业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抗菌肽的可能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抗菌肽是阳离子型活性肽,目前发现抗菌肽或类似抗菌肽的小分子肽类广泛存在于昆虫、两栖类、水产动物、哺乳动物及植物中,这种内源性抗菌肽经诱导而合成,在机体抵抗病原的入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分子量小、热稳定性好、无免疫原性、抗菌谱广等特点。从抗菌肽的分类、作用机理、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抗菌肽的研究状况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肽又称宿主防御肽,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小肽类物质,是生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抗菌肽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寄生虫、抗病毒、抗癌细胞和免疫调节等功能,与抗生素作用机制不同,不易产生耐药性,有望成为抗生素替代品,在畜禽生产中应用广泛。文章综述抗菌肽作用机制及其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初步探讨抗菌肽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虾抗菌肽Penaeidin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寄主先天性免疫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已经对其他节肢动物(包括昆虫和螯肢动物)体内的大量抗菌肽进行了研究鉴定,对甲壳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抗菌肽的研究报道却较少。Penaeidins是从南美白对虾血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组抗菌肽。本文介绍了Penaeidins的结构、抗菌属性、免疫功能以及受到微生物刺激时Penaeidin基因的表达和Penaeidins的分布,并且对Penaeidins以及其他抗菌肽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徐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91-12892
蚕桑生产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蚕病却给养蚕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产业发展的需要,家蚕的免疫防御机制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热点。家蚕虽然不具有人类高度专一的获得性免疫,但具有对病原微生物感染作出快速有效应答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家蚕受到微生物的感染后,体内会合成抗菌肽,然后抗菌肽被分泌到血淋巴中去消灭病原体。其中,模式识别受体、免疫信号传导途径以及抗菌肽在体液免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3种抗菌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即表达量均在前期下调,4 h后逐渐上调,在MC-LR处理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趋势。结果表明MC-LR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对虾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致使对虾抗病能力减弱;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发生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虾池对虾存活率下降,可能与微囊藻毒素影响对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天蚕素(Cecropin)是发现的第1个动物抗菌肽,具有抗细菌、真菌、病毒、肿瘤、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文章总结了天蚕素抗菌肽的性质、结构,重点综述了天蚕素基因工程重组表达系统、表达策略,生物活性及应用现状等研究,并对相关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作用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菌肽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御分子,是生物先天免疫的重要防御物质,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及抗肿瘤等生物活性,还具有随物种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结构多样性以及区别于传统抗生素杀菌机理的独特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一类极具潜力的肽类抗生素。抗菌肽对靶细胞表现出选择性,有助于设计出活性更高的新型肽类抗生素。从抗菌肽的作用机制、结构特点、新型抗菌肽分子设计、抗菌肽基因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抗菌肽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抗菌肽是存在于生物细胞中的一类具有强抗菌作用的天然小分子多肽,它们在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认为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本文通过RT-PCR法从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肝脏中分离到抗菌肽-2(LEAP-2)基因,该基因编码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氨基端的信号肽由28个残基组成,成熟肽含有41个残基;对于鱼类和哺乳动物显示高度保守的4个半胱氨酸残基位于多肽的羧基端区域.通过对LEAP-2基因添加EcoR Ⅰ和Hind Ⅲ酶切位点和对pET32a进行双酶切处理,成功构建了"pET32a-IpL-2"重组表达质粒,并转化工程茵E.coli BL21(DE3).在工程菌对数生长后期加入诱导剂IPTG、经25℃培养后,可溶性的"trxA-IpL-2"融合蛋白得到高程度的表达.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获得了高纯度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8.
人防御素(HNP)是一类广谱抗菌阳离子小肽的总称,一般具有3个分子内二硫键。防御素对于细菌、真菌乃至某些被膜病毒有广谱杀伤作用,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分。实验根据已发表的HNP-1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以HL-60细胞总R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并克隆到pUC18载体上,经筛选获得阳性重组子pUC18-HNP-1(pDFS1)。测序分析证实,扩增片段即为HNP-1cDNA。pDFS1再经SmaI与SalI酶切、插入pGEX-6p-1质粒构建HNP-1表达载体。利用PCR技术和酶切反应筛选转化子最终获得pGEX-6p-1-HNP-1(pDFS2)重组质粒。  相似文献   

19.
王艳  丁雪  赵晶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3):131-133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是能够抵抗病源微生物的小分子多肽,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菌、真菌等各种生物中,其在天然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两大生物信息学门户网站ExPASy和NCBI,对截至2013年4月27日NCBI上所有的哺乳动物抗菌肽条目的上述性质进行了详细分类,并对其氨基酸长度、平均疏水性、跨膜结构、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等特征进行预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