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秸秆资源能否被合理消化和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围绕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结合简化粮作农艺这个问题,我站从2005年稻季开始进行了麦套稻、稻套麦秸秆连茬还田技术研究,该技术集全免耕、套直播和秸秆全量还田于一体,通过两年3季稻麦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措施及在本地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严重危害水稻的一种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人侵生物之一,也是我国对内、对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1988年在河北唐山首次发现,目前已蔓延到全国15个省、市,发生面积达1500万亩,经济损失3亿元。四川省虽尚未发现稻水象甲,但笔者通过亲临稻水象甲发生区陕西汉中考察,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监测及防控技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水稻直播技术的重视,直播稻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为探明直播稻的最适需氮量。笔者进行了直播稻氮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直播稻氮肥用量以18kg/667m^2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的农艺效果分析和技术要点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扬中市多年应用稻鸭共作技术的生产实践,对稻鸭共作的农艺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改进,以供各地在推广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2012年在习水县寨坝镇发现稻水象甲疫情后,对稻水象甲在本县的发生特点和防控技术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初步掌握了稻水象甲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喷两撒"的化学防控方法,并结合农业、物理等防控措施在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区和阻截防控区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田小龙虾养殖模式可分为虾稻轮作和虾稻共作.其中虾稻轮作由于技术要求低及易于推广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与虾稻共作模式相比.虾稻轮作模式由于少一茬小龙虾的养殖.且出产的水稻品质一般.所以经济效益要比虾稻共作模式低.因此.研究和推广虾稻共作技术对于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详细叙述了超高茬麦(油)套稻示范技术,总结了麦(油)稻套稻高产经验和技术要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稻农禀赋对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基于对浙江省水稻主产区稻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稻农禀赋对其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个体禀赋中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村干部对其低碳技术采用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而稻农年龄则呈显著负向影响;稻农生产禀赋中是科技示范户、参加培训次数越多、水稻种植规模越大的稻农采用低碳农业技术的概率越高。建议从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升稻农资源禀赋和提升低碳技术精准性三个方面促进稻农低碳农业技术采用。  相似文献   

10.
稻蟹(扣蟹)共生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在江苏省太仓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特在太仓市浮桥镇丁泾村开展了稻蟹(扣蟹)共生技术的示范。示范结果表明,稻蟹(扣蟹)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示范田块的利润比传统的水稻单作田块每667 m2增加6 005元,实现了生态大米和优质蟹苗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在常规粳稻的繁育过程中,自生稻越来越成为困惑种子生产者的问题。总结了自生稻的特征特性,介绍了自生稻与其他杂株类型的区别,在分析自生稻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自生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水稻直播是一项减轻劳动强度的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由于直播稻具有减少劳动力投入量和减轻劳动强度等特点,直播稻栽培呈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尤其目前国家政策鼓励实行土地流转政策,农田逐渐被合作社或家庭农场所承包,因直播稻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省成本等优点,这项技术被不少大户所采用。1直播稻在池州市的生产现状1.1面积规模据调查统计,直播稻技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便在我市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市小麦茬直播稻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已达到25万亩,约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1/3。直播稻在我市种植仅2~3年历史,一般农户对直播稻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尚不清楚,防治技术关键也未能掌握,导致近两年部分地区直播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危害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为此,我站于2006年进行了小麦茬直播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稻鸭共作系统的理论与技术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总结分析稻鸭共作的发展历史、系统特点和技术规程的基础上,对稻鸭共作效应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详细讨论了稻鸭共作在基础理论和种养技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并针对示范推广中出现的问题,从发展机制与配套措施上,提出了稻鸭共作系统的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稻田杂草稻发生规律及其防除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免耕套(直)播稻成为江苏省农业重点推广技术,该项技术因能减少劳力和避开灰飞虱危害高峰期而被逐渐采用.然而伴随直播稻的增加,杂草稻也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余杭区持续大发生,严重影响余杭区的水稻产量。2004年我们在余杭区良渚进行了多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及其应用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充分调研泰兴市机插稻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就机插稻品种选择、播期、育秧、麦秸秆还田、机插、肥水运筹等多方面进行了技术探讨总结,以期为生产者及其它稻作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涛 《乡村科技》2020,(5):108-109
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一些新技术都能被有效应用在种植业中。当前,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许多地区需要采用共作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如比较常见的稻虾共作技术在沿淮地区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沿淮地区稻虾共作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殖在水稻生产中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效益,更有利于生态效益。“稻鸭共作”技术是稻田养殖中比较容易掌握也是综合效益较高的一项技术,正在被优质米生产广泛利用,尤其在北方的盐碱地,稻田养鸭效益更是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深入调查安徽省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现状,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技术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