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靖 《作物杂志》1994,10(6):33
玉米新杂交种──陕单891陕单891(组合为U8112×K13,其中K13是自选系),由陕西省农科院粮作所育成。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92年12月审定推广。特征特性陕单891是大穗大粒、紧凑耐密植的中早熟玉米新品种。其生育期97~102天,株……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产量和穗粒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分析了河南省1977~1986年参加玉米区试的93个杂交种和辽宁省1980~1986年参加玉米区试的86个杂交种.结果表明:(1)两省参试的玉米杂交种的平均产量基本相同,但辽宁省参试玉米的穗长、穗粗、千粒重、穗行数和秃尖长等5个性状的平均值都高于河南参试玉米10%以上,出籽率低于河南1.55%.(2)河南省玉米高产杂交种的穗粒结构特征是果穗较粗、穗行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的中穗型;辽宁省玉米高产杂交种的穗粒结构特征是果穗较长、穗行数较多、结实性好、出籽率高的大穗型.(3)两省玉米杂交种穗粒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气象因素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甘肃省玉米育种工作者通过育种攻关选育出了一些适应不同生态区种植的稀植大穗品种,与目前我国大面积推广的耐密、广适型玉米新品种有很大差距,跟不上我省玉米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适宜密植的玉米新杂交种选育,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在我省玉米主产区种植的耐密、广适、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杂交种陇单10号,对我省玉米生产发展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姜军 《作物杂志》2005,21(4):50-50
绥玉13(原代号绥323)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玉米育种研究室于1998年采用绥系603为母本、绥系70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优质、高产、大穗、平展型玉米新品种。2005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绥玉13。1特征特性1.1植物学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120天,需活动积温2320℃,在绥化生育日数115天,属中早熟春玉米杂交种。幼苗第一叶鞘淡紫色,第一叶尖端匙形,株高260cm,穗位高95cm,株型平展,叶色浓绿,花丝黄色,雄穗分枝中等,生育后期持绿性好,活秆成熟,果穗圆柱型,穗长23~27cm,穗粗5.3cm,穗行数14~20行,行粒数45~48粒,穗轴粉红色;黑龙  相似文献   

5.
铜玉1号是贵州省铜仁地区农科所以自选系TR309为母本,自选系TR2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3年贵州省的各类试验表明,所有试验点全部增产,丰产性好,属于典型的大穗、大粒型品种,该品种早生快发,植株生长健壮,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杂交种──浙单9号张赞飞,蒋炳松浙单9号是浙江省东阳县玉米研究所于1986年选配育成的中迟熟玉米杂交种,1994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浙单9号生长势强,成株茎秆粗壮,株高220~230厘米,穗位高70~87厘米,全株……  相似文献   

7.
杂交玉米正大61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大619系襄樊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28 d,株高259.2 m,穗住高104.5 m,穗长21.8m,穗行数13.6行,行粒数42.4粒,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硬粒型,青杆黄熟,株型平展.上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2800株/667 m2,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为3000株/667 m2.下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3300株/667 m2.正大619是适宜贵州低热河谷区域坡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耐热、抗病的黄粒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名玉20(原参试代号高雨6号)是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用自选系G156和自选系G068杂交于2007年选育而成。该品种是根据陕西省夏玉米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耐密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为玉米杂交种选育目标.并通过引进国外及热带种质资源,扩大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进一步挖掘杂种优势的增产潜力.增强杂交种耐密性和多抗性.  相似文献   

9.
成单18玉米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四川省安岳县种子公司(642350)刘永德屈能成单1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系698与外引系齐205组配而成的高产、抗逆、大穗型杂交玉米新品种。该杂交种于1992年组配,1997年5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  相似文献   

10.
高产抗逆大穗型玉米杂交种成单18成单1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系698-3与外引系齐205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广适应性的大穗型中熟玉米杂交种,是一个集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于一体的玉米新杂交种。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史新海  宋再华 《种子》1994,(6):56-59
山东省80~90年代推广的主要玉米杂交种的系谱是以黄早4、M_(017)、8112、330和E_(28)等骨干自交系及其衍生系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玉米杂交种对玉米生产起了很大推动作用。系谱分析还表明美国种质对山东省的玉米育种效果影响较大。今后要改进育种方法,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推广紧凑大穗型玉米杂交种,进一步加大密度,使玉米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华北夏玉米区域试验材料,应用回归系数和性状相关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7个农艺性状对其籽粒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农艺性状与杂交种稳产性呈负相关,以穗行数和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穗位高、穗长、株高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在育种实践中,可加强对杂交种稳产性影响小而对籽粒产量影响大的性状进行选择,适当降低穗位高,增加穗粒数,有利于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分析了16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各农艺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单位面积粒数>灌浆期(d)>灌浆期占总生育期的比>千粒重>穗粒数>生育期(d)>株高>叶片数>成熟时绿叶数>单位面积穗数>单位面积根条数>最长根.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单位面积粒数较多、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在植株形态性状适合程度上首先表现在有一定的株高和叶片数、根条数;在生育期上灌浆时间的长短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因此获得高产应选用生育期较长、灌浆时间占全生育期50%以上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史新海  王广明 《作物学报》1996,22(6):750-756
通过对山东省1976 ̄1995年中熟玉米高产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提高,主要由于选育了紧凑型品种而增加了密度(公顷株数和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提高了籽粒千粒重;1976 ̄1995年中熟高产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公顷产量、公顷株数、公顷穗数、公顷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呈上升趋势,穗长呈下降趋势,穗行数、穗粒数、株高、穗位高、大斑病、小斑病和生育期等性状则变化  相似文献   

15.
咏丰1号是山西省农科院高粱所育成的玉米杂交种,2004年1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选育经过 1999年以早48为母本、晋K9703为父本杂交育成,母本早48引自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父本晋K9703是我所从Mo17自交系粒色突变粒套袋自交、采用系圃法、经4个世代选育而成.育种目标是培育适应山西省北部早熟区和中部中早熟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瘠、抗倒伏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龙輻玉1号     
“龙辐玉1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原子能所于1984年,以甸骨11A为母本,与辐746突变系为父本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该杂交种生育日数11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46~2400℃。幼苗健壮,株高232~240厘米,穗位72~90厘米,粒行12~14行,  相似文献   

17.
郑单958在吉林省的引种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单958是1996年春以自选系郑58为母本、外引系昌7-2(选)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抗病抗逆性强的中晚熟品种.2000年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四平分公司接到吉林省农委下达的引种高产、稳产、耐密、优质玉米杂交种任务后,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引进玉米新品种郑单958.  相似文献   

18.
陇单4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自选系LY2209为母本,外引系87-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晚熟玉米杂交种,2006年9月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张泽民  刘丰明 《作物学报》1998,24(2):182-186
对1963~1993年10个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玉米杂交种进行了2年研究,结果表明:30年来玉米杂交种育种的遗传增益为68.98%,单株产量的遗传增益为22.77%,河南省玉米育种对玉米增产的贡献为64.05%,在诸产量组成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改良效果最显著,其次为行粒数,穗长和粒重的变化较小,因此,在河南省及其相似生态地区的玉米育种策略应是稳定百粒重和穗长,着重改良穗组,穗行数和行粒数。  相似文献   

20.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单穗粒重最为相关的性状是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关联度高的还有穗长、行粒数、粒深等,而其他几个穗部性状如轴粗、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秃尖、粒厚等与其关联度也较高。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