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草地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元 《草业科学》2012,29(2):306-313
草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人类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可替代性的深入认识,通过生态补偿使草地生态服务的受益者支付消费成本,以促进草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生态服务价值增值。在总结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草地生态补偿的内涵、理论基础、生态补偿机制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总结,分析了目前草地生态补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1 石渠县草原生态现状 全县拥有天然草地321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862万亩,天然草地面积分别占四川省和甘孜州草地面积的15.33%和23.88%,以高寒草甸草地为主要草地类型。石渠县草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可用“三多”“三少”来概括:即:草地鼠害多、“三化”(鼠虫害化、板结退化、荒漠化)草地多、自然灾害多。“三少”是草地可载量少、可食牧草种类少、草地肥力回复少。  相似文献   

3.
陕西草地总面积为317.68万hm2,其中天然草地258.46万hm2。由于地形复杂多样,从南到北横跨3个气候带,形成了陕西草地资源独有特点:(1)草地资源分布不均衡,陕北居多,关中、陕南较少。陕北北涉毛乌素沙地南缘,南接渭北旱塬,共有草地125.2万hm2,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1.6%,关中、渭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安全进行量化研究,为该区域构建草地保护新格局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榆林市草地资源为研究对象,以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模型为基础,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选取 12 个草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构建榆林市草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该市 2019 年的草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对 12 个县(区)草地资源进行生态安全等级确定,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结果】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全市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 0. 435 8,生态安全状态为临界安全。【结论】草地生态安全保护治理措施是榆林市各县(区)草地生态安全状态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采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开展分区域生态调控,实行“一区一策”。  相似文献   

5.
按照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地域分布规律将四川的草地分为高原牧区、川西南山地、盆周山区和内地,并根据4个不同区域草地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海草地资源生态功能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高寒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防风固沙、水源涵养、调节气候等。天然草地是高寒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是青海大农业经济的支柱,是青海藏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赖以当存的基础。据草地资源调查,青海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总价值为4068.03×10^8元(人民币)/年,其中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3948.90×10^8元(人民币)/年,是全省草地经济服务价值的17.60倍。  相似文献   

7.
保护天然草地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世界草原资源大国,我国草地畜牧业仍属弱势产业,主要原因是草地严重退化、草地灾害频繁、草地超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资源,以生态环境为本,以草为本,资源永续利用和以建设求发展的生态畜牧业。  相似文献   

8.
按照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地域分布规律将四川的草地分为高原牧区、川西南山地、盆周山区和内地,并根据4个不同区域草地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按照草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地域分布规律将四川的草地分为高原牧区、川西南山地、盆周山区和内地,并根据4个不同区域草地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景观生态分类在草地资源分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运用的草地分类系统,划分类型较细,侧重于对资源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着重于认识资源。针对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类型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中存在的问胚.将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引入草地资源分类中,划分草地资源类型,建立草地资源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突出景观格局对草地形成及利用的作用,使分类结果更有利于草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3S”技术在区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广泛应用。以昭苏县为例,建立该县草地资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1.
果洛牧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果洛州草地畜牧业现状和草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提出了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和发展草地畜牧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运用的草地分类系统,划分类型较细,侧重于对资源数量与分布的调查,着重于认识资源.针对草地分类系统及草地类型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将景观生态分类理论引入草地资源分类中,划分草地资源类型,建立草地资源分类的原则、依据和标准,突出景观格局对草地形成及利用的作用,使分类结果更有利于草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3S"技术在区域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中的广泛应用.以昭苏县为例,建立该县草地资源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草地生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内蒙古草地生态作用及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我国北方草地由于超载的人口、滥垦、滥牧、滥采、滥伐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文章阐释了草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提出了国家必须高度重视、全民行动、长期坚持才能解决草地生态问题,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建设和利用草地及恢复自然生态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着重探讨了草地生态水文物理过程、草地水文化学过程和草地生态效应等草地生态水文过程主要内容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分析了草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12,21(1):24-27
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据调查报道全省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0.72%。目前,退化草地面积达3131×104hm2,严重危及三江源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为此,青海省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等,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徐太敏 《畜牧市场》2008,(12):35-37
根据《农业部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操作手册》的要求,奉节县组织技术人员于2005、2006、2007、2008年6~7月对不同生态条件的20个样地的监测,监测的内容包括草地生态状况、草地植被状况、草地生产力状况、草地利用情况等。通过四年的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基本了解了奉节县低、中、高山地区的草原资源与生态情况和草地利用现状,为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与保护库区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牧民草地生态观念这一微观视角,分析了西藏北部牧民生态观与草地退化的关系,并提出了现如今藏北牧民的生态观特点及影响因素。以藏北地区6个县为调查地点,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形式,研究了当地牧民的草地生态观特点,并从草地资源使用者的角度对藏北的草地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锡林浩特市草地生态现状和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恢复、建设锡林浩特市草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草地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持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格局、功能和过程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目前,草地退化导致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评价我国草地资源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尤其是其潜在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的价值,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开发决策、保护和恢复草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内涵基础上,再叙述2003年即千年生态系统框架提出以来我国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总结,旨在为区域及全国尺度开展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