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淑霞 《中国种业》2016,(11):61-61
<正>安豆515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周9521-3-4为母本、获黄三选-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2。1选育过程2007年用周9521-3-4作母本、获黄三选-3作父本进行杂交,收杂交荚;2007年冬海南种植选杂交株2个。2008年安阳单株种植,收综合性状好的植株选7株。2009年安阳单株种植,收综合性状好的植株选13  相似文献   

2.
临旱1号(98-2-3)是临沂市水稻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培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适合黄淮麦茬稻区种植的旱稻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0054.  相似文献   

3.
张林军 《中国种业》2012,(12):63-64
旱丰902是陕西隆丰种业有限公司通过自选材料87-6/京农79-13∥长武131选育的适合陕西渭北旱塬及相类似旱地种植的抗旱、抗寒、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连续2年参加陕西省区域试验,2010-2011年度参加生产试验,2012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陕审麦2012011。1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1.1亲本来源87-6系育种者1988年从当地农民种植的农家品种中株选提纯稳定而成,该材料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昆仑14号是2013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青稞新品种,2013-2015年昆仑14号青稞品种在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表现高产、多抗,适宜于门源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通过3年示范种植,摸索总结出适合本品种的最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豆5156是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周9521-3-4为母本、获黄三选-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系谱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201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豆2016002. 1选育过程 2007年用周9521-3-4作母本、获黄三选-3作父本进行杂交,收杂交荚;2007年冬海南种植选杂交株2个.2008年安阳单株种植,收综合性状好的植株选7株.  相似文献   

6.
杂交玉米苏玉24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配组选育而成(原名ZH04-1)。在江苏、安徽等省种植过程中,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特点,是一个适合大面积种植的紧凑型抗倒、高产的玉米品种。该品种2008年已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玉200802)。  相似文献   

7.
正保麦6号(原名保丰10-82)是江苏保丰集团公司独家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505),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该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10),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淮北地区、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MC4592是以国外优良种质与国内核心种质相结合,利用"高大严"技术手段,结合DH育种新技术,选育而成的适于东华北春播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在增强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抗病能力(中抗-高抗多种主要病害)、提高子粒灌浆与脱水速率、提高种植密度和适应机械收获等方面有所创新。201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京审玉2014001;201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相似文献   

9.
单志明 《中国种业》2013,(10):51-51
摘要 先麦10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于2001-2008年选育的高产、抗病、抗倒、优质小麦新品种。2009-2012年参加河南省参加河南省水地春水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2012年10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12015。品质优良、适应性广,适宜河南省中高肥力地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0.
泛玉6号是河南黄泛区地神种业农科所以自选系改478为母本、DSO1为父本选育的紧凑型高产中早熟玉米杂交种.2004-2006年参加河南三年三级试验.于2007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713107;2007年、2008年参加陕西省两年三级试验,于2009年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09007.该品种在各地试验、大田种植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性好;果穗均匀,秃尖小;多抗,活秆成熟;夏播生育期95~100天,每亩适宜种植种植密度4 000~4 500株,适合河南各地和陕西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正>锦润911是由锦州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锦02-59为母本、锦04-77为父本,于2007年在海南育种基地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201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12559。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4006。本品种适宜在辽宁、吉林和山西中晚熟区,天津、河北北部、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2.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13.
正德利农988是山东省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以万73-1自交系作母本,明518自交系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11010。经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德利农988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好等特点。适宜种植密度6.00~6.75株/hm2。适宜种植区域是陕西关中春、夏播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1品种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伟科702是由郑州伟科作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以WK858为母本、798-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品种。该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11008;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2013年国家农业部主要推广品种之一,2015年已确定为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之一。该品种2011年引入嵩县,2011-2014年连续4年在嵩县农业科学试验站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突出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1品种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期100d,适宜本区夏玉米种植。株高  相似文献   

15.
刘守渠 《中国种业》2016,(10):65-66
<正>华美368玉米品种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自选自交系H07-47作母本、H07-12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4008。该品种双穗率高,适宜宽窄行和立体种植,等行距种植密度以4000株/667m~2为宜,宽窄行种植密度以3500株/667m~2为宜;一般每667m~2产量在800kg以上,高产记录达  相似文献   

16.
刘伟 《中国种业》2021,(2):108-109
龙桦15是黑龙江田友有限公司于2011年以龙生01-687为母本、田选8216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稻20200038)。该品种具有早熟、稳产、抗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相似文献   

17.
吴学有 《中国种业》2020,(11):118-120
红单21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品质中晚熟玉米单交种,品种组合为:G11-3-3?P209。该品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能力强。2020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20160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000~2000米种植。  相似文献   

18.
鄂马铃薯5号是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以393143-12&#215;NS51-5后代为基础材料,系统选育而成。2008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薯2008001。目前已经在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南部的西南马铃薯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晋糯10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2008年以自选系N2-1作母本、自选系hN1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早熟黑糯玉米杂交种。经2012—2013年的品比、生产试验,2014年5月由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晋审玉2014020。该品种适宜在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黑河43号大豆品种大面积推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河43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农科所)1997年以黑交92-1544为母本、黑交94-1211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原品系代号为黑交00-1152。2007年初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2010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为CNA20070227.0)。黑河43号的种植面积之大,种植范围之广,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