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北冬虫夏草是虫草属模式种,是一种药用真菌,其主要药用成分虫草菌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均高于冬虫夏草,现在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本文从栽培场所和季节选择、菌种选择及制作、栽培管理总结北冬虫夏草瓶栽栽培技术,同时介绍其产品品质标准,以实现北冬虫夏草的大规模高产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虫草是一种名贵药用真菌,因滋补、药用功效与天然冬虫夏草相近,近年来倍受重视。该市每年可在3~5月和9~11月进行栽培,但由于气候的影响,往往容易导致栽培失败。如何利用控温控湿设备,减少气候因素的影响,进行工厂化周年栽培,提高栽培成功率,降低栽培风险,提高栽培效益?将近几年来工厂化栽培北虫草的成功经验和栽培技术做了总结,现整理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北虫草工厂化栽培技术奉献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袋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优良栽培料配方为对照,共设置5种配方进行瓶栽试验。比较了各种配方对菌丝长势、生长周期、商品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4的菌丝长势好,出菇整齐,开伞难,其商品性与对照相当;一潮菇的生物转化率达85.71%,比对照增产9.62%;生长周期比对照缩短3d,有效地缩短工厂化生产周期,从而达到了节能增效的效果,是金针菇工厂化瓶栽较为理想的栽培料配方。  相似文献   

4.
李鸿相  董亚贤 《新农业》2013,(15):44-45
北虫草(也称蛹虫草、北冬虫夏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蛹虫草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腺苷、多糖、SOD以及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上等的滋补佳品。北虫草的发现与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新的营养源。北虫草的发现1986年8月。沈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在沈阳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中,于沈阳棋盘山水库北岸林地中发现9枚野生的北冬虫夏草,并对采集的子实体进行分离、驯化,经过多年的研究,北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工厂化生产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将野生的北冬虫夏草在实验室分离培养,用北冬虫夏草菌人工接种固体培养与柞蚕蛹,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培养,长出同野生北冬虫夏草形态一致的子实体,缩短了北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同时可以常年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北冬虫夏草的特征特性及其工厂化栽培技术,包括菌种筛选、养菌管理、出草管理、采收等,以期为北冬虫夏草工厂化种植推广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沈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219-220
双孢菇三区制工厂化栽培是在单区制、双区制工厂化栽培基础上,采用培养料二次发酵、发菌培养、出菇管理分别在不同室内完成的工厂化栽培模式,缩短了栽培周期,增加了栽培次数,提高了产能。同时,由于二次发酵单独在发酵室内完成,有利于控制室内温、湿度,提高培养料二次发酵的质量,为双孢菇工厂化栽培高产、优质、高效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白灵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筛选及栽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1号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试验。结果表明:配方4为白灵菇工厂化栽培最适培养料配方;适当提高白灵菇栽培袋装料量,可提高其相对产量;白灵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主要靠培养基自身的含水量,一定的含水量是确保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小米粒菌种具有菌丝萌发速度快、菌丝强壮、接种方便的特点,可缩短生长周期,节约成本;后熟时间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以及菇蕾分化时间、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虫草在药用价值、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可与野生的冬虫夏草相媲美,因而吸引很多的科研工作者对栽培方法进行探究.本文就搔菌一环节对北虫草生长做了认真细致的试验,得出如下结论:搔菌可以更好的促进菌丝转色,缩短出草周期,并且可以有效的防止"边草"和"不出草"现象的发生,使虫草子实体生长的更加茂密、整齐。  相似文献   

10.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配方、接种、菌丝培养、出草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为提高北冬虫夏草的栽培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了野生冬虫夏草、野生蛹虫草和人工栽培蛹虫草3种常见虫草的活性成分,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蛹虫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野生虫草相同,氨基酸总量高于野生冬虫夏草,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含量远高于野生蛹虫草,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中微量元素种类也与野生虫草相同,且未检测到对人体有害的Pb和Cr。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完全可以代替野生蛹虫草来进行工厂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液体菌种培养和使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寿荣  温鲁  吴梅艳  姜春歌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08-11909
[目的]明确碳氮源和培养方法对蛹虫草液体菌种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碳氮源的培养液,接种蛹虫草菌种后分别进行振荡培养和静置培养,观察培养液中菌丝球的大小、多少和分生孢子数量,再进行栽培比较。[结果]碳源以玉米糁、玉米、小麦、小麦米为好,氮源以蛹汤和蛋白胨为好,培养方法则以振荡培养为好。[结论]选用适宜碳氮源进行蛹虫草的振荡培养,可获得优良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旨在为富硒蛹虫草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蛹虫草菌株CM003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基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和4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菌落形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瓶栽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mg/L)亚硒酸钠对蛹虫草长势、子座产量及子座硒含量的影响,并拟合了栽培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与蛹虫草长势评分、子座产量、子座硒含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在平板培养基上,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100 mg/L 时,蛹虫草的菌落形态基本正常,菌落直径的变化幅度较小;当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450 mg/L 时,蛹虫草菌丝仍能缓慢生长。采用常规瓶栽法栽培蛹虫草时,随着亚硒酸钠质量浓度的增加,蛹虫草的长势评分和子座产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子座硒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拟合方程显示,营养液中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8.2 mg/L时,蛹虫草的长势最好;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58.17 mg/L时,蛹虫草子座产量最高;亚硒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子座硒含量最高达92.68 mg/kg。【结论】蛹虫草对亚硒酸钠不仅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具有较强的富硒能力,是人工生产富硒产品的优良载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北虫草菌种接种家蚕幼虫进行蚕虫草的人工栽培试验,调查菌种、家蚕品系、孢子数量对家蚕幼虫接种后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家蚕幼虫接种北虫草菌种之后,随着感染率的增加体重逐日下降,大批感染的时间一般都集中在第3~7天;菌种是决定人工栽培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蚕品种的影响不大,日系原蚕对北虫草菌种的感染率略高于杂交蚕;采用孢子数量多的孢子液接种,家蚕的感染速度快且感染率高,孢子液的孢子数量以106/mL范围以上较好。  相似文献   

15.
提高蛹虫草质量和产量的综合生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强  刘金龙  郑小江  陈瑶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8):4069-4075,4081
目前市场上生产的蛹虫草产品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影响市场对蛹虫草产品的消费,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种Hz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高于菌种B1、Bz1、H1孢子复壮的菌株培养的子实体干重,其液体培养基最优组合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8 g/L、KH2PO4 1.0g/L、MgS04 500 mg/L.生产富硒蛹虫草培养基的最优主料为富硒大米45 g、培养液55 mL,在培养温度为22℃、空气相对湿度70%时蛹虫草子实体生长最好.综合而言,子实体培养最优条件为日间温度22℃、夜间温度15℃、空气相对湿度70%、光照度200 lx,并结合先用日光灯照射、待子实体长至1~2 cm时使用蓝紫灯照射处理的产量最高.检测结果显示,蛹虫草子实体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别为硒52.03 mg/kg、蛋白质27.74%、腺苷0.05%、多糖2.50%、虫草素2.61%、氨基酸26.92%,尤其是所含的虫草素具有工业提取价值.  相似文献   

16.
北虫草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之一,可食药两用,具有较高的医疗作用和营养价值.北虫草人工栽培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调节好气象条件是人工栽培成功的关键.该文总结分析了北虫草人工栽培的季节选择、栽培场所及生长发育各阶段的气象要素条件,为北虫草栽培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收集不同的虫草菌株,对5个虫草菌株进行了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人工栽培和分子鉴定等试验,研究了正常菌株和退化变异菌株间的差异,并从中筛选出最适合开发利用的优良菌种。结果表明:蛹虫草不同菌株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别属于种类差异。在人工栽培试验中,K17菌株的子实体长,颜色橘黄,出草整齐,子囊壳丰富,产量高,每瓶干重达4.67g。K17菌株是5个供试菌株中最适宜人工栽培和开发利用的菌种。5个虫草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545~566bp,GC含量为56.11%~57.06%。经核酸序列数据库GenBank同源性检索比对,均与蛹虫草有高度同源性,且5个菌株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8.
辐射诱变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于桂英  徐方旭  王升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75-16576,16696
[目的]筛选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方法]采用放射性元素60Co-γ射线辐射诱变方法对蛹虫草菌株进行处理。[结果]筛选出yccGy1016诱变菌株为目标菌株,其生物转化率达12.5%,菌丝中虫草素含量达481.6 mg/kg,子实体虫草素含量达9 600 mg/kg,明显高于对照菌株。[结论]经10代加富PDA斜面继代培养及罐头瓶小麦培养基栽培试验,yccGy1016诱变菌株具有产量性状稳定、产生虫草素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294-19294,19297
[目的]探明磁处理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为蛹虫草胞外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磁场强度及不同处理时间对蛹虫草的液体菌种进行处理,采用乙醇沉淀法提取其胞外多糖。[结果]不同梯度的磁场强度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影响明显,随着磁处理强度的增大,蛹虫草产胞外多糖的量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结论]磁处理对蛹虫草胞外多糖的产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主要因素的正交试验对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栽培的最适培养基为大米培养基,最佳接种量为20 ml,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佳温度均为21℃,最佳光照时间为14 h/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