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简述了安庆棉区70年代以来棉铃虫发生的历史状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1992~1996年棉铃虫的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生期早、发生量大、发生盛期长、发生范围广。分析自1992以来棉铃虫发生量回升,发生程度加重的原因,主要是农田生态条件改变,食料更加丰富,气候条件适宜,天敌控制作用削弱,棉铃虫抗药性发展致使高繁殖力的棉铃虫种群数量急剧增长。根据当地棉铃虫发生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分析,提出控制棉铃虫为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综合治理,大力推行行之有效的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强化统的功能,策略上3代防治重点为早发棉田,兼治其他棉田,4代全面防治,5代以中、晚熟棉田为防治重点。  相似文献   

2.
2020年小麦条锈病在陕西大发生,是近三十年来发生面积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重的一年。从菌源、品种、气象、种植等因素简要分析了重发原因;结合近年条锈病发生情况,分析今后发生形势,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3.
一、“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面临的形势 1.“十一五”时期,“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郊区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按照有成常委的说法,“农业发生了功能性变化,农民发生了观念性变化,农村发生了由表及里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胡杨河市棉蓟马发生早、发生严重,严重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本文阐述了棉蓟马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和生活习性,分析了发生危害因素,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胡杨河市棉蓟马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山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无害化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趋势。稻纵卷叶螟频繁发生;二化螟连年中度发生,越冬虫量增加,发生期提早,为害明显加重;稻飞虱诱虫量与田间发生虫量逐年减少;稻蓟马成为秧田的重要害虫。病害方面,矮缩病严重发生;稻曲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无害化治理技术以推广抗性品种、实施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适时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6.
金星  张秀菊 《新农业》2023,(12):32-34
本文阐述了柞蚕种杠子蛾发生的机理、危害和致病原因,按照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类型,叙述了杠子蛾发生时的症状,得出了蚕种质量、饲料质量低劣和管理粗放及自然灾害等是引起杠子蛾发生的结论,提出了比较具体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琦  刘媛  李欣 《宁夏农林科技》2004,(3):46-47,45
2003年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种类多、程度较重。有些病虫是近十多年来发生最重的一年,有些是多年来发生危害不重的,2003年却在部分地区严重发生。通过对上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的考察,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研究、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中剖析设施花卉病虫害发生特点,探究了白粉病、灰霉病、蚜虫、白粉虱等优势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发生条件,制定出了设施优势病虫害综合防控对策,以栽培管理、生态调控、色板诱杀为主,辅以化学防控,旨在为江苏区域设施花卉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安庆棉区70年代以来棉铃虫发生的历史状况,较为详细地阐述了1992-1996年棉铃 发生特点。主要表现在:发生期早、发生量大、发生盛期长、发生范围广。分析自1992以来棉铃虫发生量回升,发生程度加重的原因,主要是农田生态条件改变,食料更中丰富,气候条件适,天敌控制作用削弱,棉铃虫经性发展致使高繁殖力的棉铃虫种群数量急剧增长。根据当地棉铃虫发生的特点发生原因分析,提出控制棉铃虫为害的根本途径在  相似文献   

10.
气象要素对棉铃虫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15年来尤其是1992年以来临汾地区气象资料和棉铃虫系统调查数据,探讨了该区温度、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棉铃虫发生消长的影响。结果认为,4-6月份温度是影响越冬代和1代发生期、2代卵盛期的主要因子,此期温度高的年份,棉铃虫发生早;降水量和雨日数主要作用于2,3,4代发生量,在各代发生期内,雨量大、雨日多、分布匀、空气湿度高,棉铃虫大发生。这为县、乡、村发布棉铃虫短期预报,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文霞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06-207
保护地蔬菜生理障碍的发生近年来日渐严重。本文介绍了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蔬菜易发生的生理障碍和发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云南松毛虫各虫态特点,提出了最实用的办法就是在云南松毛虫的蛹期进行调查,以蛹期的数量为基数对云南松毛虫翌年的发生趋势、发生范围、发生危害程度及发生期进行测报。  相似文献   

13.
董宇 《安徽农学通报》2023,(11):86-88+109
基于北方地区园林绿化中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本文简单总结了该地区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如地域、气候、生物学、土壤等方面,并提出了几点防治措施,包括强化北方城市园林的预警与监控工作、科学引进益鸟、选择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以期为北方城市园林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陕西,甘肃小麦病毒病的研究历史和发生种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50年代初以来,对陕西、甘肃小麦发生的矮缩、黄化和坏死现象进行了研究,小麦黄矮病为间歇流行的主要病毒病、小麦棱条斑花叶病为关中渭河流域土传病毒病,小麦类菌原体兰矮病为间套作为覆盖高产小麦的主要病害,小麦丛矮病常有发生,小麦黄叶病偶有发生,拟小麦线条花叶病干旱麦共零星发生,小麦条纹花叶病和丛生病零星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淮海流域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8年由于一代灰飞虱的特大发生,导致玉米粗缩病在黄淮海流域大发生,尤其是位于鲁西南的济宁市麦田套种玉米发生极为严重,造成了一定减产。本文依据大量田间调查资料,从多方面研究分析了一代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一代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了解上海市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于2010年—2021年连续12年对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奉贤区鲜食玉米生产上的病虫害不同发生概率和发生情况,可综合将其划分为重大发生、常发发生和潜在发生病虫3类,其中,重大发生害虫为玉米螟、大螟和二化螟。为提升奉贤区鲜食玉米果穗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从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鲜食玉米生产上需坚持“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植保理念,重点监测和防控好重大发生害虫,并兼顾对其他病虫的防控,做到尽量不用和少用农药,全面控制奉贤区鲜食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进而稳定当地农民种植鲜食玉米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棉盲椿象主要以绿盲椿象、苜蓿盲椿象、三点盲椿象、中黑盲椿象等发生危害。近几年,由于抗虫棉的普及,对棉铃虫的发生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棉田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大减少,其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使棉盲椿象由以前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8.
水稻二化螟持续大发生危害加重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自推广杂交水稻以来,水稻二化螟为害加剧,发生代次多,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损失逐年加重。为此,探讨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规律和大发生的原因,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选用对口化学农药防治为重点,以及生物、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蔡趁  侯建芳  宋喜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70-170,172
介绍了玉米螟的发生规律、发生条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就喷施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发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GA3、B-9、乙烯利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显著地提高了番茄畸形果(尤其是乱形果中顶裂果、混发果)的发生率,而且还加重了畸形果的发生程度及增加了畸形果的类型。其中GA3的影响最大,B-9次之,乙烯利的作用较小。2,4-D和PCPA则显著地降低了畸形果的发生类型和发生程度。PP333有减轻畸形果发生的趋势。在本试验的施用浓度下,IAA、NAA、BA、CCC等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畸形果的发生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