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陇春28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用系统选育法,自1999年通过有性杂交、南繁北育、异地穿梭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该品种以自育品  相似文献   

2.
陇紫麦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针对甘肃省旱地冬小麦生产对品种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要求较高的特点,于2001年以漯珍1号为母本、陇鉴127为父本配制组合,用陇鉴127为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通过系谱法和异地抗病性鉴定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麦2014012)。1特征特性该品种强冬性,中熟,生育期275 d,比亲本陇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汾豆92为耐旱性强、高抗大豆黑斑病。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折合产量155.28公斤/亩,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6.56%;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折合产量154.30公斤/亩,较对照陇豆2号平均增产7.64%,2017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湘油13号     
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3号(原编号224-2)系湖南农学院油料研究所用国内优质油菜品种湘油11号与早熟品种湘油10号杂交选育而成.1990~1993年参加湖南省优质油菜区域试验,在三年区试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系)第一位、1992年4月通过专家组的现场评议,1994年通过湖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正>陇春3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的杂种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加倍单倍体纯系材料,经系谱法定向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9-2011年参加甘肃省水地春小麦(东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1-2012年进行大田示范,2013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甘审麦2013005。  相似文献   

6.
淀粉加工马铃薯新品种陇薯8号(原代号L0206—6)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9年育成.该品种具有高淀粉含量、抗晚疫病、薯形美观、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10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了更好地发挥陇薯8号优质、高淀粉特性,甘肃省农科院在渭源县高海拔地区会川镇建成了种薯繁育基地.建立了陇薯8号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健全了良种繁育体系.严格管理.有力地防止了病毒病对种薯的侵染.保证了种薯质量。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号青海省农林科学院育成的我国第一个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品种青油14号,于1994年5月17日在西宁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此结束了我国春油菜区长期引种国外优质油菜品种的历史。青油14号的育成,是继该院“七五”期间育成...  相似文献   

8.
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育成,该品种具有抗病、高产、高淀粉、低还原糖、适应范围广等优点。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甘肃省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马铃薯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诱导油菜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用链霉素等10种抗生素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陇油2号和白菜型油菜品种陇油3号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以诱发突变。结果得到52株雄性不育株,其中从陇油2号中得到13株,从陇油3号中得到39株。现蕾期链霉素注射处理,只从陇油3号中得到3株不育株,在陇油2号中没有找到不育株。苗期喷施链霉素处理,只从陇油2号中得到4株不育株,而在陇油3号却没有发现不育株。  相似文献   

10.
文国宏 《中国马铃薯》2007,21(3):191-191
<正>1品种来源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1993年以武薯85-6-14为母本,以陇薯4号为父本组配杂交,在其杂交组合中经系统定向选择,至2003年选育完成了淀粉与全粉加工兼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陇薯6号(原代号L9408-10)。2004年8月31日通过甘肃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2005年5月23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陇豆2号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豆2号大豆新品种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晋大7826作母本,铁丰8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8910-5-8,2005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强、适合套种、适应性广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2.
陇棕棉2号(原代号BC05)是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彩色棉新品种。该品种纤维色泽棕色,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性状稳定,抗病性突出。2010年3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审棉2010003号),是适宜于西北内陆棉区种植的棕色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张秉贤  南宏宇 《中国棉花》2007,34(11):26-27
陇棉1号(原代号低酚88-02)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从棉花抗枯萎病品系低酚34选择变异单株,经系谱法选择和定向培育,于1996年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抗蚜棉花品种。1994—1995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1995—1996年参加甘肃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1998年8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甘种审字第212号)。1特征特性陇棉1号属早熟性陆地棉品种,生育期139天。植株塔形,棉株长势强、抗逆性强、不早衰,株高65cm,茎秆粗细中等,嫩茎绿色,茎表绒毛较多。主茎节间长度均匀,叶片薄,中等大小,叶背茸毛多,叶层空间分布合理,田间通风透光性好…  相似文献   

14.
常杂油2号(G212A×S15)为湖南省常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两系法选育的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2010年进入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3月通过湖南省油菜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常杂油2号(审定编号:湘审油20110061。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高含油量等特性,2009年开始生产试验和高产示范.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5.
湘油13号     
湘油13号湘油13号(原编号224-2)是湖南农业大学油料研究室用湘油1l号作母本,湘油10号作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甘蓝型早熟油菜新品种。1994年1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湘油13号1991至1993年度参加湖南省油菜区域试验,平...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新品种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应用双亲优势互补的杂交育种原理,以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品系代号9446—6—2—1—1—3。2002年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003—2005年参加品种(系)比较试验,2006—2008年小面积推广示范,2009年、2010年2年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麦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甘肃省冬小麦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麦2012012)。  相似文献   

17.
陇春32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强抗逆作物米高梁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人感病受体小麦89122-16后,结合D1代幼胚培养挽救加代稳定技术,经早代表型变异筛选、常规优良性状选拔、分子标记及HMW-GS检测、抗锈性鉴定、品质分析等手段,历经10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强分蘖及综合性状优良的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号为甘审麦2014002.  相似文献   

18.
陇单5号是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2003年以外引系K12为母本、自育系LY32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大穗中晚熟玉米杂交种。2005-2007年参加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有效积温≥2600℃地区种植。2009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甘审玉2009001。  相似文献   

19.
陇亚7号系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74—6作母本,陇亚5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油纤兼用型亚麻新品种。1988年4月审定命名。 该品种株高70—80厘米,工艺长度45—50厘米;群体果层较厚,单株蒴果为11—25个;千粒重7.3—7.8克,含油率39—44.2%;生育期84—114天。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春油菜双低高产新品种陇油2号的选育孙万仓,张涛,杨玉萍,张有元,刘元寿,路海儒,安贤惠(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兰州730070)陇油2号原代号B106—13—3,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里金特为母本、奥罗为父本杂交,经过丰产性、品质及适应性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