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氮肥和幼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幼穗分化后期37°C高温处理4 d,研究氮肥和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早稻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或是常氮下,与适温相比,高温降低了淦鑫203的结实率、单茎产量、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或适温下,与常氮相比,高氮增加了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高氮的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单株产量高于高温常氮,说明适当增施氮肥可缓解高温的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氮肥和幼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幼穗分化后期37 °C高温处理4d,研究氮肥和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早稻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或是常氮下,与适温相比,高温降低了淦鑫203的结实率、单茎产量、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或适温下,与常氮相比,高氮增加了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高氮的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单株产量高于高温常氮,说明适当增施氮肥可缓解高温的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氮肥和幼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幼穗分化后期38℃高温处理4 d,研究氮肥和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早稻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或是常氮下,与适温相比,高温降低了淦鑫203的结实率、单茎产量、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或适温下,与常氮相比,高氮增加了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高氮的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单株产量高于高温常氮,说明适当增施氮肥可缓解高温的减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期生化制剂应用对水稻抗高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兴化市水稻穗分化期生化制剂缓解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及对水稻产量结构和产量的影响,在水稻穗分化期不同阶段应用生化制剂以缓解高温热害,结果表明:8月25日为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8月30日为喷施吨田宝处理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最佳时期。应用生化制剂对水稻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且喷施磷酸二氢钾处理略好于喷施吨田宝处理,均好于清水对照处理,但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水稻耐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述了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及水稻耐热性分子遗传与耐热新品种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开展水稻耐热性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生殖生长期高温诱导水稻颖花不育的生理机制。高温阻碍水稻授粉、受精过程,导致严重颖花不育,不同生殖生长期高温影响颖花育性的生理机制不同,幼穗分化期高温阻碍雌、雄性花器官生长发育,引起花器结构、形态异常,限制花后授粉受精,增加水稻颖花不育率;抽穗扬花期高温导致花器生理活动紊乱,抑制花药开裂、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直接阻碍授粉受精,增加空粒率。花期高温对水稻颖花育性的影响最严重,针对该时期高温可通过遗传改良、栽培管理、化学调控、辅助授粉等缓解高温对颖花育性的伤害。未来在不同生育时期高温对水稻颖花育性影响差异的生理机制、高温与其他环境因子互作对颖花育性的影响及高温下颖花发育的联动性等方面还须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寿县每年7—8月时常发生连续的高温天气,对当地水稻生长产生了不利影响,降低了水稻产量及品质。该文结合寿县水稻生产实际,分析了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以及水稻发生高温热害的生理机理,提出包括选择对高温耐受能力强及遗传性状稳定的水稻品种、加强健身栽培管理、结合当年的气候条件科学安排播种时间、实施人工辅助授粉等应对措施,以期为缓解水稻高温热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湖南省主推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避开水稻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与抽穗期的高温热害,通过分期播种,研究不同时期的气温对一季晚稻品种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抽穗灌浆结实及产量的影响,同时调查了湖南省大面积生产的高温热害.研究与调查结果表明:在湘中地区,生育期相对较长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20日左右,生育期相对较短的一季晚稻品种最佳播种期是5月30日左右,最安全的幼穗分化的减数分裂期是8月13日后,最安全的抽穗灌浆期则是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施用生物硅肥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水稻上施用生物硅肥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试验还表明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在大量元素化肥降低30%情况下,水稻产量不会降低,效益分析表明水稻幼穗分化期施用生物硅肥可以达到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形成期高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水稻穗形成期受到了高温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穗形成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阐明了高温对穗部性状影响的机制,概述了高温试验的研究方法和高温应对措施,并为开展穗形成期的耐热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高温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极端高温出现频率增加,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孕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是水稻高温敏感时期。综述了水稻高温敏感期高温影响其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高温影响花粉发育、花药开裂和颖花育性等, 也影响到同化物积累与转运、籽粒灌浆和淀粉合成等生理生化过程,最终导致结实率下降和产量降低。从现有研究看,结实率和籽粒产量是水稻耐热性鉴定的两个主要农艺指标。综合已有的研究,提出了遗传改良、肥水管理优化、人工辅助授粉和生长调节物质应用是减缓水稻高温伤害的可能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穗型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和研究长穗水稻材料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挖掘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为后续水稻穗长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克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水稻分子遗传育种改良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围绕一份前期获得的长穗水稻材料展开,统计和分析了长穗材料的相关农艺性状,并对该材料在幼苗期和成熟期的6个生理生化...  相似文献   

14.
适宜播期的确定是水稻种植中重要的环节与内容,然而生产上总会出现播期提前或推迟的现象,播期不同导致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差异,进而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造成影响,根据品种特性、生产地气候资源合理安排播期,有利于实现水稻高产优质的协同。不适宜的播期通过影响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等降低水稻产量,通过影响穗前生长与穗后籽粒灌浆充实而影响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理化性质。从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等指标梳理前人在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秧龄、不同品种选择、氮肥及其他养分调控、栽植密度、水分管理以及化学调控等方面针对播期变化的水稻栽培调控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生产上从播期角度调控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直播水稻的播种期与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直播水稻播种期、播种量对产量和穗粒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播种期通过影响水稻穗粒数而直接影响产量,并间接通过播种量而产生侧面作用;播种量则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均有影响,因另有较多其他因素,则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 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 0 k g/hm2(N0)、22.5 kg/ hm2(N1)、37.5 kg/hm2(N2)和 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 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 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 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 S0 > S1 > S2 > S3。相较于 S0,处理 S1、S2 和 S3 分别减产 32.0%、52.7%、67.8%,且差异显著;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 S1、S2、S3 处理下, 处理 N2 和 N3 水稻产量较 N1 分别提高 3.9% 和 4.3%、4.4% 和 6.8%、0.9% 和 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 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 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 S2 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 S1。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利用山东省临沂市1994~2007年的气候资料和临沂国家农业气象基本站的水稻观测资料,采用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了水稻不同生育期气象因子对水稻各主要产量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临沂市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子为幼穗分化期的降水量,其间降水量每增加1mm,每hm^2水稻大约减产13.5kg。影响空秕率的主要影响因子是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其中穗发育期温度每升高1℃,水稻的空秕率大约下降3.93个百分点。水稻的穗粒数和成穗率共同受到分蘖期日照时数的影响,分蘖期日照时数每延长1h,穗粒数大约减少0.24粒,成穗率大约下降0.07个百分点。影响水稻成穗率的另一主要气象要素为穗发育期的日平均温度。水稻千粒重主要受幼穗分化期的日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幼穗分化期低温多雨不利于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81~1983年,对玉米早、中、晚熟5个单交种进行了穗分化观察与产量测定。表明,雄穗分化始期品种间差异较小,晚熟单交种在高温干旱或低温多雨年份对雌雄穗分化变化小。玉米穗分化的进程可利用出苗后天数推算穗分化阶段,雌穗小花形成后根多叶茂的品种和采取延长雌穗分化Ⅰ~Ⅲ阶段的措施可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究氮素粒肥缓解水稻灌浆期高温胁迫响应生理机制,为栽培措施缓解水稻高温危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于开花期进行低氮(每盆0 g纯氮)、中氮(每盆0.8 g纯氮)、高氮(每盆1.6 g纯氮)3种施氮水平处理,6 d后移入温室进行高温处理。测定了水稻叶温及穗温,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SOD、POD、NR、GS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及氨基酸含量等。[结果]施用氮素粒肥显著降低了水稻的叶温和穗温,减少了高温下MDA的积累,促进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了水稻植株氮代谢,增加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及氨基酸的含量。灌浆期高温降低了水稻结实率和千粒质量,氮素粒肥的施用显著缓解了高温对千粒质量和稻谷产量的影响。2个品种产量在各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产量以低氮高温处理最低,高氮常温处理最高。‘宁粳3号’对高温胁迫更为敏感,减产幅度更大。高温胁迫初期水稻叶片内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内氨基酸含量呈下降态势。氮素粒肥的施用既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灌浆早期叶片中氨基酸的含量,同时也能持续维系水稻叶片有较高的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了水稻抗逆性。[结论]氮素粒肥的施用能显著提高植物体内氮代谢水平与抗氧化酶活性,并增加叶片氨基酸含量,减少高温逆境条件下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0.
当前,水稻生长即将进入拔节长穗阶段,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搞好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对于保足穗、攻大穗、塑造高产株型、搭好丰产架子至关重要.一、科学管理水浆,增强根系活力水稻在拔节、长穗期需水量最多,此时上层根系和穗分化同步发生,是水稻生育后期的主要功能根系,做好水分管理以提高根系活力是水稻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水稻在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敏感,必须充分满足水稻对水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