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凡  蒋景龙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0):2241-2248
[目的]分析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阐明在有限水分亏缺下复水产生补偿效应的可能性和补偿强度,为黄瓜的抗旱栽培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瓜王F1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照、干旱、极旱、极旱复水对照和极旱复水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叶面积、株高、茎粗、主根长及地上部生物量,与极旱处理相比,极旱复水处理各生长指标增幅达8.3%~366.7%,但显著低于极旱复水对照(P<0.05,下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逐渐降低,极旱复水处理使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恢复到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著升高,极旱复水处理则将这些生化指标降至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结论]干旱后及时复水能缓解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强度不足以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阻碍,对植物的补偿效应具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谷子品种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耐旱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耐旱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谷子形态性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鲁谷1号叶片首先出现黄色斑点并开始萎蔫。干旱胁迫导致2种谷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复水后济谷16较快地恢复到对照水平;二者的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显著增加,鲁谷1号的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都高于济谷16。2种谷子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济谷16SOD活性增加的幅度比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鲁谷1号P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 CAT活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略有上升。不同耐旱性谷子品种的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旱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野牡丹的耐旱能力,以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 D.Don)为材料,采用盆栽模拟干旱的方法,持续干旱12 d后复水处理,分别在干旱第3、6、9、12天测量数据,以干旱0 d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及复水后野牡丹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不断增加,植物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蒸腾速率(Tr)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先上升后下降;植物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有所上升,各项指标经过复水处理后均能恢复到干旱第3天水平。从野牡丹光合和叶绿素荧光参数随不同干旱胁迫的变化及复水后各项指标均能有所恢复可知,野牡丹具有一定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4.
刘文利  叶建军  余世孝  孙淑玲  李恒威  魏道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07-13910,13917
[目的]建立快速、标准化测定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耐旱性的评价方法。[方法]以佛甲草、松叶景天、毛马齿苋为试验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叶片结构,研究了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干旱胁迫对它们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指标对快速评价3种植物抗旱性的有效性。[结果]用人工气候箱模拟干旱胁迫能显著提高3种植物耐旱性的筛选效率,建议以此为基础建立景天类、马齿苋类植物快速评价方法;叶片结构特征和形态变化与水分代谢紧密相关,可作为3种植物耐旱性评价的基本依据;干旱胁迫后,叶绿素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差异反映了3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可作为耐旱性评价的参考;SOD、POD活性与3种植物对干旱的抵抗力不一致,不宜作为耐旱性评价的指标。[结论]综合叶片解剖学、形态变化及复水试验结果,得到耐旱性强弱为毛马齿苋〉佛甲草〉松叶景天。  相似文献   

5.
干旱胁迫对3 种野牡丹科植株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野牡丹科植物为材料,研究土壤干旱胁迫对植株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随着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野牡丹‘天骄’和翅茎异形木MDA含量呈上升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时达到最大值,而角茎野牡丹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中度胁迫时达最大值(18.1 μmol/g)。3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干旱胁迫不敏感,而可溶性糖含量则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轻度干旱胁迫时达最小值,在重度干旱胁迫时达最大值。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翅茎异形木和野牡丹‘天骄’的耐旱性较强,角茎野牡丹的耐旱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用盆栽法研究干旱和复水后八宝景天、沙打旺、紫花苜蓿和早熟禾4种植物实生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4种植物的RWC显著下降,相对电导率、MDA、Pro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升高;复水后,4种植物受到的伤害显著缓解,RWC有明显上升,相对电导率、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有所下降,但各指标含量都没有完全恢复到胁迫前的水平;八宝景天的各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复水后各指标恢复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求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红椿盆栽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整体相关性,为深入研究红椿的抗旱性奠定基础。【方法】在人工遮雨棚中对2年生红椿盆栽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8个叶片生理指标,并运用典型相关法对未干旱(干旱胁迫前)、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3组指标两两之间的整体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干旱胁迫前与干旱胁迫条件下,红椿盆栽幼苗叶片生理特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干旱胁迫前及干旱胁迫下红椿幼苗生理响应典型相关分析的第1对典型变量(U1,V1)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 5,叶片相对电导率可以反映干旱胁迫前的生理特性,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2)干旱胁迫与复水后红椿盆栽幼苗叶片生理特性有显著相关关系,干旱胁迫及复水条件下红椿幼苗生理响应典型相关分析的第1对典型变量(W1,Z1)的相关系数达到0.998 3,反映干旱胁迫和复水后生理特性的典型变量均主要由叶片相对电导率决定。(3)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含量与复水时的POD活性和MD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干旱胁迫下红椿幼苗光合作用的保持能力强,则复水时表现出来的抗氧化酶活性也高。(4)干旱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复水后的P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03,说明复水时红椿幼苗植株叶片生理特性的恢复状况与干旱胁迫时受创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5)干旱迫胁前与复水后叶片生理指标的相关性表明,复水后红椿幼苗植株的耗水量、抗旱性与正常供水时植株的抗旱潜力直接相关。【结论】干旱胁迫伤害程度不重,则对复水后红椿幼苗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适当干旱能促进植株抗逆性的提高,过度缺水则会对植株造成伤害,且修复慢,符合生物节水原理。  相似文献   

8.
以2年生黑果腺肋花楸为材料,采用盆栽形式进行土壤逐渐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处理,通过测定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对土壤干旱及复水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黑果腺肋花楸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明显;复水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所恢复,并保持相对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黑果腺肋花楸通过调节自身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一系列生理指标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植物整体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以2年生的东澳棕(Carpentaria acuminata)实生苗为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0、7、14 d和21 d,再复水3 d和6 d,测定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叶绿素含量的生理指标,用于明确东澳棕叶片和根系对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叶片的SOD活性、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7 d时显著增加,随着干旱进行而减少,复水后又增加,相对电导率的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叶绿素含量在干旱胁迫21 d时达到最大值,复水后降低。根系的SOD活性只在干旱胁迫21 d时显著提高,复水后显著降低;Pro含量在干旱胁迫14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干旱胁迫7 d时升高,后降低,复水后升高,MDA含量干旱胁迫7 d时降低,干旱胁迫21 d时升高,复水后降低,根系的相对电导率在干旱胁迫7 d时略增加,后降低。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相同,根系的SOD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7 d-复水期间的变化趋势也相同,说明叶片和根系之间、SOD和MDA之间具有协同效应。干旱7 d-复水期间叶片的SOD活性和MDA含量显著高于根系,干旱14 d-复水期间叶片的Pro含量显著低于根系。植物地上部和根系之间存在协同和互补效应,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水分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芍药的耐旱性,本研究以芍药品种粉玉奴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胁迫方法,研究叶面喷施1-甲基环丙烯(1-MCP)对芍药幼苗耐旱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自然干旱胁迫20 d明显抑制了芍药幼苗的生长,旱害指数达到70.65%。外源喷施1-MCP可明显缓解干旱胁迫对芍药幼苗造成的损伤,80 g/hm~2 1-MCP处理的效果最佳。干旱胁迫达到20 d时,喷施80 g/hm~2 1-MCP的芍药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和总根长分别较自然干旱胁迫对照(CK2)提高28.17%、14.10%、14.51%和25.31%,旱害指数降低53.63%(P0.05),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分别较CK2提升93.05%和132.30%,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分别较CK2提升58.95%、84.73%和74.05%,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_2~(·-))产生速率分别较CK2降低25.17%、25.47%、21.02%和22.91%。干旱胁迫达到10 d时,喷施80 g/hm~2 1-MCP的芍药幼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较CK2提升78.67%、67.62%和94.02%(P0.05)。综上所述,外源喷施1-MCP可通过提高芍药幼苗抗氧化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有效降低因干旱胁迫而导致的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缓解干旱胁迫损伤,提高耐旱性。  相似文献   

11.
6种多浆植物耐旱性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干旱胁迫处理6种多浆植物,观测其抗旱天数、暂时萎蔫率及植株的形态变化,结合生理和形态指标的测定,表明八宝景天和露草的耐旱性形态表现及生理基础最好,佛甲草和细叶佛甲草其次,垂盆草和凹叶景天较差;离体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失水率和离体叶片相对电导率能较灵敏地反映多浆植物的耐旱性,适宜用作耐旱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以鼓粒速率作为大豆耐旱性评价指标,采用盆栽试验,先以汾豆65和中作3088为试验材料,在鼓粒期设置干旱胁迫(短期)和正常灌水(对照)处理,测定大豆荚果厚度变化,并用新建的方法对7个大豆材料的鼓粒期耐旱性进行初步比较。结果表明:大豆鼓粒期遭遇短期干旱胁迫,处理期鼓粒速率明显下降甚至停滞,复水后出现快速鼓粒现象(补偿效应),但后续鼓粒速率明显低于对照处理。中作3088适应干旱胁迫的能力优于汾豆65。在同等鉴定条件下,耐旱性较好的大豆材料表现为延迟萎蔫、胁迫期鼓粒速率较高、复水后鼓粒速率能较好恢复等特征。通过平均抗旱系数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定,鲁96150、邯豆5号和秦豆11号鼓粒期耐旱性较强,中黄35和秦豆8号鼓粒期耐旱性一般,而汾豆65和中黄30鼓粒期耐旱性较弱。综上所述,大豆受旱后以荚果厚度表示的鼓粒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可用于大豆鼓粒期耐旱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近年来,干旱对玉米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以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干旱胁迫4、6、8 d以及分别复水4、8 d的试验处理,研究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叶片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如下: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毛状根植株和对照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下降趋势,细胞间隙CO_2浓度(C_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干旱胁迫6、8 d,毛状根植株受影响较小,各光合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P0.05)。毛状根植株干旱胁迫8 d的SPAD值、P_n、G_s与对照组干旱胁迫6 d的SPAD值、P_n、G_s相当,干旱胁迫4 d,差异虽不显著,但趋势相同。说明毛状根植株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及耐旱性。随着复水天数增加,不同干旱胁迫处理的毛状根植株和对照组植株生理生化水平逐渐恢复,甚至干旱胁迫4 d处理的毛状根植株的G_s出现了超补偿现象,干旱胁迫6、8 d处理的毛状根植株恢复良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植株(P0.05)。对照组植株除干旱胁迫4 d能恢复至接近正常供水水平外,干旱胁迫6、8 d处理恢复较难。结果表明,玉米毛状根再生植株光合能力强,这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根系,所以其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强,旱后复水的恢复能力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金银忍冬、胡枝子和小紫珠3种野生花灌木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对3种花灌木耐旱性进行比较。方法土壤水分梯度设置为CK、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对照组为田间最大持水量,通过分析干旱胁迫下植物叶片中SOD活性、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探究3种灌木耐旱性。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加,3种植物的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金银忍冬叶片中S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轻度干旱时活性最高,比对照增加了2.8%。胡枝子和小紫珠为持续下降趋势,重度干旱时,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4.4%和65.4%。结论金银忍冬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相对稳定。重度干旱下,3种植物的各项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动。试验表明,金银忍冬较其他2种灌木更具耐旱性。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射干(Blackberry lily)对干旱胁迫和复水的响应机制,以2年生射干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式,设置正常浇水(CK)、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及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射干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作用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LD、MD、SD处理15 d后的SPAD含量分别下降了13.5%、24.8%和36.9%。(2)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Pn、Gs、Ci、Tr、Fv/Fm、q P、ETR在LD处理下缓慢下降,MD和SD处理下迅速下降。(3)NPQ随干旱胁迫程度加深而显著升高,与CK相比,LD、MD、SD处理15 d后,NPQ分别升高了10.8%、17.9%和28.9%。(4)复水2 d后,射干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仍小于CK。因此,干旱胁迫下射干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15 d重度干旱会对光合细胞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失;复水2 d后,LD和MD的Ci、NPQ、ETR可较快恢复,而SD则无法恢复。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脱水素的表达与水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脱水素对小麦抗旱的作用,阐明脱水素表达与水分的关系。【方法】以2个耐旱性不同的同核异质小麦品系(高抗和低抗)为材料,在盆栽自然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处理小麦幼苗,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分析小麦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相对透性和脱水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随土壤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大,有1条28 ku脱水素特异表达;耐旱性弱的小麦品系叶片中脱水素的表达早于耐旱性强的小麦品系,说明其对干旱胁迫更敏感;而耐旱性强的小麦品系叶片中脱水素蛋白含量高于耐旱性弱的小麦品系;复水后,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上升,细胞膜相对透性减小,脱水素蛋白在一小段时间内仍存在,说明其表达有一定的延续性。【结论】小麦耐旱性与其受干旱影响的程度和脱水素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复水处理对不同干旱胁迫后的烤烟品种生长以及叶片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以烤烟K326和红花大金元为材料,设计了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统一进行复水处理,在胁迫结束当天及复水的第1、4、8天对烟株进行农艺性状调查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复水处理有助于K326和红花大金元在干旱胁迫后的烟株生长及烟叶内源保护酶活性的恢复,并且恢复速度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变得缓慢;同时,在同等干旱程度下,K326的生长和保护酶活性恢复速度总体上要比红花大金元的快,这表明K326的抗旱性要优于红花大金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干旱及复水对辣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辣木(Moringa oleifera)为试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4、8 d辣木幼苗根际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其叶绿素总含量和抗氧化酶的变化特性。[结果]水分胁迫下,根际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总含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辣木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着干旱时间的持续呈现先降低再上升趋势,辣木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但在干旱胁迫前8 d,2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并不显著(P0.05)。复水后,各生理指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除POD活性显著低于CK外(P0.05),其他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辣木幼苗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复水对干旱胁迫具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栽培型和野生型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为试验材料,对干旱胁迫4,8,12,16 d和复水处理下4,8 d百脉根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复水后,各指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但POD的活性明显仍低于对照(P<0.05);从MDA含量变化来看,复水后细胞膜受到的伤害仍然没有修复。干旱胁迫处理下,栽培型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生化变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说明来自湿润环境中的野生百脉根的耐旱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以1年生地枫皮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干旱和干旱后复水3种水分处理,考察地枫皮叶片相对含水量、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探明干旱胁迫及干旱后复水对地枫皮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地枫皮细胞脱水,水分亏缺增加了叶片的MDA含量,SOD、CAT、POD活性均降低。干旱后复水提高了叶片含水量和CAT活性,其中叶片含水量达到对照水平,表明地枫皮干旱复水后植株表现出较强的恢复能力。地枫皮过氧化物酶系统对干旱和干旱后复水处理均表现出相应的响应特征,可能与其干旱适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