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授粉后45~6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为89.7%~97.3%.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55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随着玉米收获期的推迟,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变化.授粉后50d、55d和60d收获的种子萌发过程中SOD、CAT和POD活性都显著高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而其MDA含量都显著低于40d、45d收获的单交种.研究表明玉米单交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为授粉后55d.  相似文献   

2.
Cd2+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浓度Cd2+对辣椒种子发芽率、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以及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0 mg/L)能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促进辣椒胚根、胚轴生长,诱导萌发幼苗SOD、POD、CAT酶活性提高,降低MDA含量.较高浓度Cd2+(≥20mg/L)降低辣椒种子发芽率,抑制辣椒胚根、胚轴生长,抑制萌发幼苗SOD、CAT酶活性,增加MDA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的磁场处理对柴胡种子萌发及幼苗抗逆性的影响,为柴胡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将处理后的柴胡种子置于25℃恒温40%光照的培养箱中培养,观察柴胡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株高,测定幼苗幼叶中叶绿素含量、CAT、POD、SOD酶活性。多数经磁场处理的柴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及幼叶中的CAT、POD、SOD活性高于对照,100 mT 55 min处理的发芽率、POD、SOD活性最高。柴胡种子放置时间越长,种子活力越低。适当的磁场处理,能显著促进柴胡种子的萌发,提高柴胡幼苗的抗逆性,对柴胡的人工栽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对高温胁迫下叶用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处理叶用莴苣种子进行高温萌发试验,统计了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株高、鲜重和根长,并对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经30~120 mg/L水溶性壳聚糖溶液处理的叶用莴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的根长、株高及鲜重均高于对照,SOD、POD、CAT的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的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以水溶性壳聚糖浓度为60 mg/L处理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营养成分与生理生化特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18,(10)
为了探讨不同成熟度棉花种子所含营养成分对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开花当日挂牌标记,获得包括13个样本的种子群体,比较其百粒重、发芽率,粗脂肪、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同时检测发芽第4天时的MDA、POD、CAT、SOD活性水平。结果表明:1)各样本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粗脂肪含量较多,可溶性糖含量居中,淀粉含量较少。棉花种子的成熟度主要影响可溶性糖的积累。2)同为棉花种子,百粒重和第4天发芽率2个指标差异不大;种子越大,发芽率越高;受粗脂肪含量和种子成熟度的正向影响。3)种子成熟度影响到萌发期间有毒物质(MDA)的积累,以及CAT和SOD活性。粗脂肪含量影响到MDA浓度和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则影响到CAT和SOD活性。因此,在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下,种子成熟度越高,活力越强,越有利于其萌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光照对沙葱种子萌发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2h光照和24 h光照下的沙葱种子发芽率仅为对照的20.8%和8.8%,表明沙葱存在光休眠现象,为需暗种子;在12 h和24 h光照处理下,催芽前期SOD、POD活性及Vc含量水平较高,MDA和CAT含量低于0h;而在种子萌发后期,SOD、POD活性降低,MDA和CAT含量升高,说明在光胁迫下,沙葱种子萌发后期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水分组合对川黄芪种子萌发和生理活性的影响,以川黄芪种子为材料,设置温度(低温5℃,常温15℃,高温25℃)和湿度(低湿10%,中湿30%,高湿60%)复合9个双因素处理,随处理时间(7, 14, 21 d)测定发芽率和5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水分组合均促进了川黄芪种子萌发,其中常温/低湿处理第14天的萌发率最高,达70%。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可溶性蛋白(SP)含量逐渐降低,并且湿度越高,SP含量越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逐渐升高,并且常温组合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低温和高温组合;此外,低温组合和高温组合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常温组合,说明川黄芪种子萌发后受到低温和高温胁迫,常温条件最适宜萌发。主体间交互检验发现,温度、水分、胁迫时间对SP、SOD、POD、CAT和MDA均呈极显著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SOD与MDA可作为评价川黄芪种子生理活性的主要指标。综上表明,常温/低湿处理14 d是川黄芪萌发的最佳条件,此时川黄芪种子的生理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川黄芪种子的萌发率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棉花种子老化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棉花种子贮藏过程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选取辽棉23号、辽棉31两个品种的棉花种子,以毛籽及光籽为试验材料,在T=40℃、R=100%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老化处理2,4,6d和老化处理8d。将种子激活后,测定种子渗出液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渗出液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升高,酶(POD、CAT、SOD)活性下降,并且不同品种、不同状态(光籽和毛籽)之间表现不同。结合各处理间发芽情况,认为棉花种子贮藏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以保证其活性,生产中也可以利用热击处理(温汤浸种)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棉花种子萌发,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效应。【方法】以国欣棉9号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温室进行试验。设置不同褪黑素浓度(0、10、20、50、100μmol·L~(-1))处理,研究了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变化。【结果】盐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均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了种子胚根伸长,增加了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高浓度(50、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抑制了种子萌发,降低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的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减轻了盐胁迫对种子的过氧化伤害。【结论】低浓度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种子耐盐性,而高浓度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20μmol·L~(-1)褪黑素为盐胁迫下调控棉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水稻桔秆浸提液对甜玉米(Zees ways L. var. saccharata Sturt)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水稻桔秆浸提液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高、根长、总干重、相对含水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浸提液对甜玉米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幼苗苗高、根长、总干重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并且低浓度的水稻桔秆浸提液能够提高甜玉米叶片的CAT,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维持细胞质膜的稳定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海藻糖在渗透胁迫下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在25% PEG-6000渗透胁迫下海藻糖(TH)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mol/L TH能明显促进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种子发芽率提高19.52%、发芽指数提高33.12%、活力指数提高1.76倍;幼苗MDA含量下降37.77%,Pro含量提高6.96%;POD活性提高33.11%,SOD活性提高1.4倍,CAT活性提高51.08%。  相似文献   

12.
以日光温室栽培的伊丽莎白和蜜世界厚皮甜瓜为试材,通过测定不同叶龄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探讨了在叶片展开至衰亡过程中保护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龄7~21 d,SOD活性不断升高,之后短时下降,在叶龄28~35 d(伊丽莎白;蜜世界延续到42 d),酶活性迅速升高,随后急剧下降。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伊丽莎白、蜜世界CAT活性上升分别从7 d叶龄持续到21 d和28 d,之后不断降低;而POD活性上升则分别持续到49 d和56 d叶龄,随后大幅下降;MDA含量与POD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在叶片衰老期间,中晚熟品种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3.
乙烯利浸种对聚乙二醇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出能使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下最佳萌发的乙烯利浸种浓度,用0、100、200、400、800 mg/L的乙烯利对玉米(‘三北2号’)种子浸种24 h,再分别用0%、5%、10%、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测定20个双重胁迫处理组合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MDA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100~800 mg/L的乙烯利都能提高PEG6000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同时降低MDA含量,增强POD和CAT活性。(2)各指标在200 mg/L乙烯利浸种时与相同PEG水平下0 mg/L乙烯利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00 mg/L乙烯利浸种能显著缓解玉米幼苗在5%~15% PEG6000模拟下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黑小麦76对海水的耐受能力,添加稀释后不同浓度的海水溶液处理小麦种子,5d后调查黑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 10%、20%海水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轻微促进作用,在30%~40%海水浓度范围内,随海水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海水处理浓度的升高,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黑小麦有较高的耐盐性,而且在海水胁迫下调控种子萌发,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各有一套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对叶片中SOD、POD、MDA、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SOD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为10﹪时达到最大值,当盐浓度大于10﹪时,急剧下降;POD活性显著增加,到达30﹪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随后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POD的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MDA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CAT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海水浓度为5﹪时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段晓云  郝风  王志敏  汤青林  宋明 《种子》2008,27(1):71-73
芹菜种子经过超干处理,在常温下贮藏一段时间后,其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比常规贮藏种子高且差异显著。超干贮藏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贮藏种子;超干种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活性高于常规贮藏种子。  相似文献   

16.
紫穗槐种子萌发对盐旱逆境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PEG-6000及混合溶液处理紫穗槐种子,测定其对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幼苗叶片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种子发芽能力下降,幼苗生长指标下降;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对3种胁迫条件下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紫穗槐种子在萌发期和幼苗期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和抗旱能力,萌发幼苗对盐、旱胁迫存在交叉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本研究以菜豆品种‘P16028’为试验材料,设置蒸馏水对照(CK)、100 mmol/L NaCl处理(NaCl)以及NaCl处理条件下添加1 mmol/L Put浸种(NaCl+1 Put) 3个处理组,对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CK相比,盐胁迫导致菜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降低,抗氧化酶SOD、POD、CAT均呈下降趋势,其O2-、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上升,种子萌发受到抑制。而添加外源Put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菜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也提高了SOD、POD、CAT氧化酶活性,降低其O2-和MDA含量,提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菜豆对盐胁迫的抗性。由此可见,使用外源Put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提高菜豆种子的耐盐性,从而有效的促进菜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8.
温度胁迫对豇豆种子萌发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茜  刘伟  陈禅友 《种子》2007,26(10):32-35
以3个豇豆品种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重复3次,设置低温15℃、常温25℃(对照)和高温35℃3个处理,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确定供试种子批种子活力正常后,在萌发种子胚根长到1 cm时,分胚根和子叶两个部位取样测定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TSP)、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胚根中TSP含量均较常温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子叶中的TSP含量在低温处理下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在高温下与之相反;温度胁迫下,各豇豆品种胚根和子叶中MDA含量均较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SOD活性变化与之相反,但品种间有差异。胚根POD活性在低温下极显著高于对照,在高温下却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子叶中与之相反。子叶中CAT活性在低温下上升,高温下下降,而胚根中均上升。因此,低温和高温都明显阻碍豇豆种子萌发,但生理基础上不完全一致,且胚根和子叶的反应有明显差别,其中比较一致的是种胚萌发时MDA含量升高和SOD活性下降,反应不一致的有TSP含量、POD活性及CAT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棉田恶性杂草。本研究旨在通过抗氧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龙葵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为龙葵萌发预测和防除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的6个龙葵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萌发温度(10~40℃)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分析比较不同种群对温度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6个龙葵种群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萌发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XJ1600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而LN2209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HN2160和LN2209种群的POD活性在10~30℃时相对较高,但在35~40℃时相对较低;XJ1600种群的CAT活性在10~30℃时较稳定,而LN2209种群的CAT活性在20~35℃时变化较小。各种群龙葵种子的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高温胁迫可...  相似文献   

20.
汪妮 《种子》2011,30(7)
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谷子幼苗的抗氧化酶( SOD、CAT、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NP浓度的增加,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的的SOD、CAT、POD酶活性变化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当SNP浓度为100μmol/L时,SOD活性最大,为对照的116.2%;当SNP浓度为200μmol/L时,CAT活性最大,为对照的244.6%;当SNP浓度为200μmol/L时,POD活性最大,为对照的172.7%.谷子种子萌发后幼苗的MDA含量在0~100μmol/L范围内与SN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在100~ 500 μmol/L范围内呈显著正相关;其中100μmol/L时MDA含量最低,为对照的7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