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废水中高浓度的盐会抑制微藻的生长,通过添加外源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来促进微藻在盐胁迫下的生长,同时考察不同微藻和盐离子种类对高盐废水培养微藻生长特性与氮磷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加模式下培养28 d,小球藻、链带藻、四尾栅藻的最高生物量分别为0.55、0.66、0.75 g/L,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0.7%、88.5%、79.7%和90.7%、92.6%、92.4%,总磷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四尾栅藻在模拟高盐废水培养24 d后,高质量浓度IAA(20 mg/L)对其生长效果最好,生物量最高可达0.403 g/L,低质量浓度IAA(≤2 mg/L)对其无明显促进作用甚至抑制生长;高质量浓度IAA(20 mg/L)的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20%和44.1%;总磷去除率为97.2%,其余5组总磷去除率均维持在15%左右。此外,不同种盐条件下四尾栅藻生物量分别为0.667 g/L(空白组)、0.750 g/L(Cl-组)、0.898 g/L(NH4+组)和1.037 g/L(NH4  相似文献   

2.
选取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两种微藻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浓度沼液中的生长特性、对沼液中污染物净化效果以及优势藻种品质安全情况,以获得可有效净化养猪场沼液污染物并能积累生物量的微藻。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比钝顶螺旋藻更耐污,两种微藻在低浓度沼液(10%和20%)中生长较好,培养10天后蛋白核小球藻OD680最高D0处理为2.12,螺旋藻OD560最高L0处理1.73。利用20%浓度沼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和钝顶螺旋藻,经10 d培养结束后,蛋白核小球藻最大生物质产量能达到1.31 g·L-1,而钝顶螺旋藻的最大生物质产量为1.09 g·L-1。蛋白核小球藻对沼液总氮、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82%、75.04%、86.05%、57.87%、93.50%和77.92%,高于钝顶螺旋藻。经沼液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其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达干重的61.87%,且Hg、Cd、Pb、As和Cr含量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因此,蛋白核小球藻对规模化养猪场沼液...  相似文献   

3.
沼液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与活性物质,将沼液用于水培蔬菜,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较高的氨氮浓度以及不均衡的营养元素是制约沼液作为营养液用于水培植物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以小葱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初始氨氮浓度与不同营养元素添加对小葱生长状况的影响,获得了以沼液为基质的小葱水培营养液配方。该配方为:氨氮浓度为850 mg·L-1的沼液稀释5~6倍,添加磷酸二氢钾120 g·m-3、氯化钾340 g·m-3、七水硫酸镁150 g·m-3、氯化钙180 g·m-3、微肥0.1 mL·m-3。此配方下以沼液为基质的小葱水培营养液中含氮150 g·m-3、磷42 g·m-3、钾310 g·m-3、钙80 g·m-3、镁50 g·m-3、硫65 g·m-3、铁4.5 g·m-3、铜0.02 g·...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鸡粪沼液对环境污染的同时寻求资源的再生利用,以鸡粪沼液膜过滤出水作为小球藻培养基,研究了二氧化碳(CO2)体积浓度(0.03%~10%)及氮磷比(N/P=10~260)对小球藻生物量与色素累积,以及对氨氮、磷酸盐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CO2体积浓度为7.5%、N/P=80的条件下,小球藻干重最高可达3.38 g·L-1,叶绿素(Chlorophyl, Chl a+b)浓度为30.78 mg·L-1,氨氮去除率为68.6%。CO2浓度对小球藻累积生物量的影响更大,培养20 d后,额外补偿CO2的各处理组中磷酸盐去除率均>98%。研究为鸡粪沼液膜过滤出水培养微藻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典型有机废弃物中NH3、CS2的释放特征,将鸡粪、果蔬废弃物、餐厨垃圾进行序批式厌氧消化。结果显示NH3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9.4±6.6 mg·m-3)>鸡粪(7.2±3.7 mg·m-3)>果蔬废弃物(4.9±3.9 mg·m-3);原料NH3生产潜力:餐厨垃圾(6.5 g·t-1)>鸡粪(3.8 g·t-1)>果蔬废弃物(2.0 g·t-1)。CS2在沼气中的平均浓度:餐厨垃圾(0.05±0.03 mg·m-3)>果蔬废弃物(0.04±0.03 mg·m-3)>鸡粪(0.02±0.01 mg·m-3);原料CS2生产潜力:餐厨垃圾(0.04 g·t-1)>果蔬废弃物(0.02 ...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有效容积为4 m^3的全混式反应器,在中温(35℃)的条件下,分别进行了单一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与厨余垃圾(S2)的混合物料(S3)(混合比为2∶1)厌氧消化工程中试。结果表明,单一餐厨垃圾固相物料(S1)厌氧消化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料有机负荷(OLR)为80 kg·d-1,停留时间(HRT)为50 d;当OLR增至115 kg·d-1时,其平均容积产气率由2.04 m^3·m-3d-1降至2.02 m^3·m-3d-1,气体甲烷含量由61.1%降至38.4%。混合物料(S3)日进料量由80 kg提升至120 kg时,平均容积产气率由2.11 m^3·m-3d-1升高至2.30 m^3·m-3d-1,甲烷含量亦由61.9%升高至63.8%。因此,将餐厨垃圾固相物料与厨余垃圾进行混合可以有效改善物料厌氧性能,其有机负荷以及甲烷产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获取玉米田耕层不同土壤的各项参数,本文将玉米田耕层典型土壤分为未与玉米根茬接触的普通土壤(PT)和与玉米根茬结合形成根土复合体的土壤(GT),采用物理试验与离散元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离散元参数进行标定。基于Hertz-Mindlin(no slip)接触模型,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以土壤堆积角为目标值,进行了四因素五水平仿真试验。基于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接触模型,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敏感性分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试验,以土壤硬度为目标值,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PT最优解组合为:粘结键法向刚度4.37×107 N/m3、粘结键切向刚度1.46×107 N/m3、切向极限应力3.24×105 Pa; GT最优解组合为:粘结键法向刚度5.19×107 N/m3、粘结键切向刚度4.25×107 N/m...  相似文献   

8.
<正>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是补齐粮食产后处理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能够减少粮食收贮霉变造成的损失,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近期成武县组织人员对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粮食生产与烘干需求情况成武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现有耕地面积8.33×104hm2,常年种植小麦4.7×104hm2,总产量4×105t,玉米种植6×104hm2,总产量5.4×105t。小麦收获时,如果天气良好,空气干燥,收获运输到仓库,含水率12.5%以下,达到国家小麦收购标准,无需烘干。按照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计算,需要烘干的粮食作物约在3.6×105t。  相似文献   

9.
滨海盐碱地施用沼液对紫甘蓝生长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在江苏省东台市滨海盐碱土上进行紫甘蓝大田种植的最佳施用量与施用方式,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施用对紫甘蓝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沼液可以提高紫甘蓝产量。浇施时,最佳沼液施用总量为每小区25.2 L(5.6 m^3·667m-2),产量最高为3747.2 kg·667m-2。应用沼液可以提高甘蓝Vc含量,但对可溶性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浇施效果好于喷施,沼液的理想施用量范围为5.6~6.9 m^3·667m-2。施用沼液可以改良滨海盐碱土壤性状,有助于降低土壤的pH值和EC值,改善土壤的酸碱度,提高或恢复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0.
酿醋废水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在柱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利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水解酸化液流出物进行了小球藻培养实验。研究表明酿醋废水经水解酸化处理后COD、氨氮、总磷、挥发性脂肪酸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COD、总磷含量分别减少了61.8%、63.6%,挥发性脂肪酸成分变化幅度较大。当酿醋废水水解酸化流出物体积分数高于40%,小球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10%~30%体积分数的水解酸化流出物培养的小球藻生长较好,藻细胞浓度可达6.6×107个/m L,并且流出物添加磷酸盐后,小球藻在低体积分数废水流出物生长没有延滞现象。培养7 d后,小球藻对酿醋废水水解酸化流出物的净化效果显著,氨氮、总磷几乎全部去除,添磷条件下废水流出物COD降低达96.6%。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30%的水解酸化流出物生长含油量最高为24%,C16-C18的脂肪酸含量在83.0%~95.5%之间,该小球藻具备一定的生物柴油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实验用充分腐熟的牛粪作为有机组分,与无机基质蛭石、珍珠岩按不同的体积配比制成6种栽培基质,研究了适合生菜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并利用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栽培基质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生菜生长的最佳配比是牛粪∶蛭石∶珍珠岩体积比5∶1∶2(T2),pH值为7.10,EC值为3.61 mS·cm-1,孔隙度为75.66%,各总养分(TN 18.03 g·kg-1,TP 8.32 g·kg-1和TK 13.5g·kg-1)及速效养分(速效氮1092 mg·kg-1,速效磷416 mg·kg-1,速效钾187 mg·kg-1)含量相对较高,适合生菜的生长。盆栽试验证实,以市面常见的栽培基质作为对照,T2处理能显著促进生菜的生长,增加生菜的生物量,并改善生菜的品质,硝酸盐含量降低14.55%,生菜叶片中维生素C含量提高36%。  相似文献   

12.
<正>菏泽市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经济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1%。菏泽市耕地面积8.6×105hm2,其中花生每年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5.3×104hm2,夏花生种植4.9×104hm2。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引导和示范园的辐射带动下,机械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一、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现状(一)花生播种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夏花生机械化种植模式有三种:一是免耕播种,即小麦收获后直接进行播种,采用穴播式花生播种机进行播种,约占65%;二是起垄覆膜播种,  相似文献   

13.
<正>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总面积为3814km2,地势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阶梯状下降,海拔在800m以上的山区面积有2×105hm2,占全县的51.6%,海拔在400~800m之间的低山丘面积有1.6×105hm2,占全县的41%,坡度在25°左右,山间夹有较为开阔的谷地,接近盆地,河道高宽,水流渐缓,易于淤积,海拔在400m以下的岗丘平畈区有2.86×104hm2,占全县的7.6%,是个半山区半丘陵县。搞好金寨县宜机化发展,是实施金寨县“两强一增”行动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粮食安全、保证增产增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有机负荷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在50 L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CSTR)进行进料负荷从0.72增至3.86 kgVS·m-3d-1的梯度实验。同时采用Modified Gompertz模型研究不同进料负荷(1、2、3、4、5 kgVS·m-3d-1)产甲烷动力学特性,开展生化产甲烷潜力(BMP)试验。结果表明,日产气量和挥发性脂肪酸(VFA)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波动上升,而吨VS产气量和碱度则随之下降;在负荷3.15 kgVS·m-3d-1阶段,VFA为2000 mg·L-1左右,酸碱比在0.13左右,容积产气率在2.25 L·L-1左右,系统稳定性强且厌氧消化效率高,此负荷为最佳负荷。BMP试验显示Modified Gompertz模型适合描述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最大产甲烷量和最高产甲烷率均随着负荷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结合作物产量全面评估沼液衍生加工获得的沼基硫铵液肥、粉末等增值化沼肥和传统沼肥、化肥在茄子种植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340 kg N·hm-2),增值化产品沼基硫铵液肥和沼基硫铵粉末的总环境影响值与沼肥比分别低41.0%和46.3%。总体上不同氮水平下的沼肥环境影响值随施氮量成比例增加,但沼肥施氮量为85 kg·hm-2的茄子产量高于170和340 kg·hm-2。沼基硫铵液肥的茄子产量为63.42 t·hm-2,较等氮沼肥高27.9%;沼肥经增值化处理后再施用显著减少NH3和重金属排放,有效提高茄子产量。  相似文献   

16.
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对氮磷浓度的响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外完全随机试验,研究粉绿狐尾藻净水效果对水体氨氮、硝氮、总磷浓度的响应机制。试验发现,氨氮、硝氮浓度分别为25、15 mg/L时,粉绿狐尾藻在无污染物输入环境中能发挥最优净水效果。净水效果存在氨氮、硝氮浓度阈值,阈值之内净水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关系。高氨氮浓度(15~25 mg/L)环境中,粉绿狐尾藻对氨氮更具有亲和性,会抑制对硝氮的吸收,导致对硝氮的去除效果较差。总磷浓度在35 mg/L以内,随浓度增加,净水效果愈好。高磷环境能促进粉绿狐尾藻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吸收,并且氨氮、硝氮、总磷去除率最高。粉绿狐尾藻更适合净化高磷水体。夏季高温天气,粉绿狐尾藻对氨氮、硝氮、总磷的去除率30 d后分别可达78.1%~81.1%、59.1%~63.9%、85.7%~91.9%,对总磷、氨氮去除效果显著,硝氮去除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为评估自卸车在不同挡位行驶时的污染物排放,采用便携式排放测试设备(PEMS)对一台国Ⅵ重型柴油车进行了2次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参考GB 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进行了综合排放测试。结果表明,车辆行驶挡位影响发动机排温,进而影响NOX排放,转速高的情况下NOX排放更低。高挡位低转速情况下NOX比排放为225.6 mg/(kW·h),低挡位高转速情况下NOX比排放为73.2 mg//(kW·h),降低了67.6%;高挡位低转速情况下PN比排放为9.74×1010个/(kW·h),低挡位高转速情况下PN比排放为8.57×1010个/(kW·h),降低了1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电化学氧化法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处理水质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在前期试验得到最佳条件(温度25℃、电流密度40 A/m2、水流速度300 m L/min)下,以不同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和固体悬浮颗粒物的模拟养殖水以及实际养殖水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加入低压紫外汞灯后电解与紫外协同去除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电解紫外协同处理氨氮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电解法,运用本系统处理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7、1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去除效率相对于单独电解时分别提高45.0%(p0.05)、36.0%(p0.05)和20.0%(p0.05);电解紫外协同去除氨氮效率受氨氮初始质量浓度、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实际养殖水等因素影响,随着氨氮初始质量浓度及水体中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升高,氨氮的去除效率降低,达到同种去除效率所需的时间延长,当处理固体悬浮颗粒(SS)分别为100、150、200 mg/L的模拟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效率随着SS的升高而降低,相对于仅含氨氮的模拟养殖水,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降低51.7%(p0.05)、65.5%(p0.05)和72.4%(p0.05);在处理实际养殖水时,氨氮的去除速率明显降低,去除完全所需的时间延长,在本系统中电解紫外对氨氮、亚硝氮、固体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具有较好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7.8%、96.9%和92.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强化厌氧消化的机理以及不同底物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ES生产的沼气中甲烷浓度可以稳定提高,同时可以避免产酸阶段挥发性脂肪酸积累造成的不稳定。当底物分别为葡萄糖和乙酸钠时,BES反应器中的甲烷浓度和甲烷产率均高于传统厌氧消化反应器。当底物为葡萄糖时,单批次投料的平均甲烷浓度为71.7%。当底物为乙酸钠时,单批次投料的平均甲烷浓度最高可以达到85.4%,单日池容甲烷产率最高为1.24 m3·m-3d-1。通过对BES反应器中的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可以通过还原CO2来生成甲烷的古菌微生物群落的占比高达82.2%,体现出BES中还原CO2的产甲烷菌占主导。实验结果表明,BES对丙酸盐有明确的降解效果,在15天内反应器中的丙酸盐浓度由1100 mg·L-1下降至10 mg·L-1,能避免底物的过度酸化。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东北半湿润区喷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春玉米最佳施氮管理模式,于2017年在东北地区开展了不同喷灌施氮管理对春玉米生长、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3个总施氮量:N200(200 kg/hm2),N160(160 kg/hm2)和N120(120 kg/hm2),其中播种时统一埋施氮肥60 kg/hm2,苗期统一喷施氮肥10 kg/hm2,其余在拔节期和灌浆期按照3种施氮比例T1(1∶0),T2(2∶1)和T3(3∶1)通过水肥一体化喷施施入.结果表明:T1获得了最高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施氮量能够促进产量的增加,但N200和N160的平均产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处理中T1N200的产量最高,为12 489 kg/hm2;T1N160处理的氮收获指数最大,为74.98 kg/kg.施氮量增加,氮肥偏生产力随之降低,0~100 cm土壤内的硝态氮残留量随之增多.T1处理的平均硝态氮残留量最少,降低了氮素淋失的风险.综合考虑,推荐该地区采用总施氮量160~200 kg/hm2,其中播种期施基肥60 kg/hm2,苗期追施10 kg/hm2,其余在拔节期全部追施的施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