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综合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96—2021年全国及22个省份烤烟的产量、播种面积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我国22个烤烟主产区域烤烟的生产集中度、生产规模指数,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各省份的生产集中度相对稳定,集中度排名最高的是云南省;具有较高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是云南、贵州;数据显示,湖南生产规模指数逐渐在上升;同时,我国规模比较优势较集中,多数集中在0.5~1.0之间;效率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0~0.5之间,排名最高的省份是山东;我国各省份的烤烟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波动幅度不大。根据全国及各省份的规模、效率、综合比较优势的数据把各个省份分为“三高省“”两高一低省“”一高两低省份“”三低省”四种类型,并根据四种类型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全国15个食用豆主产省份1999~2018年的食用豆生产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国食用豆种植向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聚集;云南、甘肃、重庆、内蒙古和四川5个省份的食用豆生产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全国食用豆种植省份的综合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且综合比较优势不断增强。鉴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玉米生产地区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系统评估方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选取2008—2014年我国20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其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得出2014年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山东省在玉米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时,分析了不同省份比较优势的形成原因,结合供需情况、生产结构调整等问题,提出我国玉米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花生是山东省四大农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小麦和玉米,与棉花相近,是山东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对花生种植业中花生与其他主要作物生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运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对山东与其他三大花生主产省份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与省内主要竞争作物相比,还是与其他三个花生主产省区相比,山东花生生产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对作物生产研究和秸秆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根据2006—2010年文献的田间实测数据,研究了非禾谷类大田作物在中国大陆主产省份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结果表明:大豆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42和1.50,6个省份的收获指数为0.35~0.47,秸秆系数1.13~1.86。马铃薯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的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71,甘薯分别为0.69和0.45,木薯分别为0.64和0.50。其中,11个省份的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薯类作物收获指数为0.55~0.77、秸秆系数0.30~1.17。棉花皮棉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值分别为0.15和2.91,5个省份棉花的皮棉收获指数为0.12~0.18,秸秆系数2.41~4.09。花生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50和1.14,6个省份花生收获指数为0.41~0.54,秸秆系数0.85~1.43。油菜的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26和2.87,6个省份油菜收获指数为0.24~0.28,秸秆系数2.57~3.17。向日葵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全国平均数分别为0.32和2.63,4个省份向日葵收获指数为0....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13个淡水养殖主产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规模指数、地区专业化指数以及地区比较优势的测度指标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生产专业化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淡水养殖业呈现出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区域布局;(2)黄渤海流域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其他产区的水平,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专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东南沿海流域的专业化水平呈现下降趋势;(3)湖南、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提供了资源禀赋条件;(4)长江中下游地区无论在资源禀赋还是在综合比较优势上都具有优势,是我国淡水养殖业发展比较全面的地区。研究成果对我国淡水养殖业的产业布局规划和产业结构优化都有较强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6-2015年全国及各省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及单位面积产量等数据资料分别测算我国18个玉米生产省区的玉米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结合GIS技术探讨1996-2015年全国玉米生产省区综合比较优势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以后全国玉米生产集中度排名格局基本形成且保持稳定;我国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黄淮海夏播玉米区;1996-2015年具有玉米生产规模优势的省份保持相对稳定,同期我国玉米种植省生产效率比较优势相对较集中,多数省份玉米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集中在0.5-1.0与1.0-1.5区间内;全国玉米种植省的综合优势指数(AAI)与效率优势指数(EAI)变动趋势存在相对一致性。依据1996-2015年玉米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8个玉米种植省分别归入玉米种植优势“双低省”、“效率优势省”、“规模优势省”及优势“双高省”四大类,并根据类别特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法下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6年棉花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12个棉花主产省份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划分及差异比较,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间,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波动较小,上升趋势明显;(2)12个棉花主产省份可划为3类:一类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二类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三类地区包括江苏、河南、山西、陕西;(3)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过程呈现西部地区逐步增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缓慢减弱,并由东中部省份向西部省份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我国2001~2016年棉花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12个棉花主产省份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划分及差异比较,概述了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特点及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16年间,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波动较小,上升趋势明显;(2)12个棉花主产省份可划为3类:一类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二类地区分别是江西、湖南、河北、湖北、安徽、山东,三类地区包括江苏、河南、山西、陕西;(3)我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演进过程呈现西部地区逐步增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缓慢减弱,并由东中部省份向西部省份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播种面积指数、单产指数、效益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和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玉米播种面积指数和单产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均位于全国第三位;效益指数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和全国优势省份相比不具有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十二位。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1997~2001五年平均位于全国第四位。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全国不同省份蔬菜生产的对称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以及对称性综合比较优势指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认为我国蔬菜生产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蔬菜生产的区域地区大多具备良好的市场区位市场,而且蔬菜生产的格局已经开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为了进一步发挥我国蔬菜生产的区域优势,提出以下建议:1)蔬菜生产应该走规模的道路;2)要建立国内统一的蔬菜流通体系,确保蔬菜区际贸易的高效畅通;3)政府应制定区域优势互补的蔬菜产业政策;4)各地要协调好蔬菜生产与发挥区域农业比较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桑蚕茧产业的高效发展对我国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运用超效率DEA、Tobit两阶段模型,对2014年中国15个桑蚕茧主产省份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从城镇化率、农林水事务支出水平等宏观角度明确了影响各主产省份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东部省份桑蚕茧生产效率普遍低于中西部省份,且15个桑蚕茧主产省份中的大多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应该加大生产规模;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对各省桑蚕茧生产效率起到负向作用,各省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对桑蚕茧生产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桑蚕茧生产效率,本研究从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农林水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合理规划农业和非农业发展关系的角度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西木薯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FAO数据库为测算数据,以全世界为参照,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效率优势指数以及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别测算了广西木薯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在世界前15位木薯主产国(地区)及东盟其他国家中,广西总产排序14位,生产集中度指数为0.553,排第15位,不具有比较优势;效率优势指数数1.913,排第3位,具有强比较优势。综合优势指数1.292,排名13位,与南美和非洲国家比具有较弱综合比较优势,与周边国家比具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棉花生产优势有利干农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以生产规模优势系数为指标,选取13个县份为对比单位对其进行长期跟踪生产优势比较,发现西北内陆区域生产规模优势最大,新疆、山东、河北等为优势省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从国内竞争力方面对云南茶叶与中国其他茶叶主产省份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灰色模型预测未来五年茶叶产量以及竞争力变化趋势。结论:云南省茶叶在国内比较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制约云南省茶叶竞争力提升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作为全国优质粳稻生产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根据1992~ 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水稻及粮食作物的相关生产数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选取了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3个指标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度与分析,从市级层面对现阶段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不同优势主产区进行了科学划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叶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茶叶产业科技化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各个主产省份间的茶叶竞争日趋激烈。文章利用2007—2012年的数据作为支撑,选取了国内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指数(SAI)、国际市场占有率(PRIM)等9个指标,构建茶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内9个主要产茶省份的茶叶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系统研究,最终得出各省在全国范围内的位次,并作出相应评价研究,以便深人了解我国各省茶叶产业现状,有利于我国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中国粮食生产历经几次波动后,现在总产处于下滑阶段。为实现粮食总体水平的增长,着力点应放在主要作物和重点地区上。文章应用基于产量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的综合优势指数法对中国1999—2003年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进行比较优势分析,确定了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优势区、规模优势区和综合优势区。最后对每个省份进行综合优势作物相对优势比较,指出各省份最具相对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比较优势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应按照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结构调整,以发挥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