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洋楹组培快繁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洋楹优树种子无菌苗单株作为初始外植体,通过均匀设计和正交设计试验筛选培养基配方,并对诱导增殖流程、培养条件、炼苗等技术环节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南洋楹无性系规模化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南洋楹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MS+6BA 0.5 mg/L诱导分化2周期后,转入增殖培养基MS+6BA 0.2 mg/L+NAA0.02 mg/L+蔗糖30 g/L,采用自然光源培养4周期,可显著抑制玻璃化现象,增殖倍数达4.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01 mg/L+IBA 0.2 mg/L+蔗糖20 g/L,生根率72.3%;将生根与炼苗过程结合进行可增强植株抗性,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2.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金银花优良无性系苍源1#为外植体,采用离体快繁技术建立其组培快繁体系,以期能在短期内进行大量扩繁。研究结果表明:茎段是较适合的外植体材料,在MS+BA 0.5 mg/L(单位下同)+IBA 0.5培养基上能较好地诱导生芽,建立无菌系;在MS+BA 0.1~0.5+NAA 0.1~0.3的培养基上能有效增殖,增殖系数可达6.5;生根培养基以MS+IBA2.0为宜,生根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3.
南京椴茎段植株再生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南京椴无菌实生苗茎段的组织培养,探索南京椴带芽茎段分化、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适宜诱导南京椴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30.0g/L+琼脂5.2 g/L,诱导分化率为100%;最佳芽增殖及继代培养基为MS+BA 0.5~1.0 mg/L+NAA 0.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2 g/L,繁殖系数达4.0~5.0;在生根培养基(1/2MS+BA 0.1 mg/L+IBA 0.5 mg/L+蔗糖20.0 g/L+琼脂5.2 g/L)中添加5.0 g/L AC能明显促进不定根形成,40 d后生根率达56.6%;生根苗移栽至泥炭土中,成活率达80.0%.  相似文献   

4.
迷迭香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茎段为起始外植体,进行迷迭香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在MS BA 0.2mg/L IBA 0.01 mg/L培养基上腋芽诱导分化效果最好,诱导率可达75%;诱导出的腋芽转入1/2 MS BA0.3 mg/L IBA 0.1 mg/L AC 1 g/L培养基中增殖与伸长效果最佳,每个腋芽的平均诱导芽数为3.5个,平均芽长为3.0 cm;在1/4 MS IBA 0.1 mg/L AC 1 g/L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达87%。  相似文献   

5.
以丽格海棠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是MS+BA0.5mg/L+NAA1mg/L,芽增殖的 培养基是MS+BA0.1mg/L+NAA0.5mg/L,适宜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IBA0.5mg/L,生根率98%。移栽的适宜基 质为沙子+锯末(1:1),成活率为96%。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快速繁育川中岛白桃无菌苗,以川中岛白桃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嫩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筛选出无菌苗培养、芽增殖和不定芽诱导生根等不同阶段激素的最佳组合。无菌苗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0 mg/L IBA 0.1 mg/L,出芽率达74.0%。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BA 1.5 mg/L IBA 0.2 mg/L,增殖系数达7.67。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1.0 mg/L,生根率达86.7%,生根数为7.56条/株。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紫叶风箱果组培外植体选择、灭菌、启动分化、初代、继代、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筛选研究,以期建立紫叶风箱果的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以春季幼嫩茎尖为宜,取材的最适季节3-5月(温室环境),消毒灭菌的最适方法为0.1%HgCl_2与2%NaClO1:1混合液体浸泡8 min;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6-BA2 mg/L+GA_30.5 mg/L+IBA0.05 mg/L,增殖培养基为改良MS+6-BA2 mg/L+GA_3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5 mg/L+NAA3.0 mg/L+IAA0.5 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一种最佳的夏堇离体快速扩繁体系,以夏堇盆栽苗叶片为外植体,比较了几种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诱导、不定芽增殖、幼苗生根的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NAA 0.1mg/L+BA 1.0mg/L、1/2MS+IBA 0.2mg/L、1/2MS+IBA 0.5mg/L分别为诱芽、增殖及生根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以黑枸杞当年生枝条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诱导、增殖和生根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MS+BA1.0mg/L+IBA0.8mg/L,萌芽率达到78%,平均芽高1.9cm;增殖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MS+BA 1.6mg/L+IBA 0.10mg/L,有效增殖倍数达到6.32倍;生根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1/2MS+NAA 0.2mg/L+IBA 0.6mg/L,生根率达到92%,平均生根条数3.6条。  相似文献   

10.
西南桦叶芽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对西南桦的叶芽组培技术研究可知,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抗氧化剂及多次转接可诱导分化并有效防止褐化。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mg/L+KT0.5mg/L+NAA0.1mg/L,增殖系数可达3.4。生根培养基经正交试验筛选为1/2MS+NAA1.0mg/L+IBA2.0mg/L+6-BA0.1mg/L,生根率可达88%。组培苗移栽时应注意调节环境因子与组培苗的生长关系。优良组培苗造林后生长整齐均一,增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5种油茶优良无性系,在春季不同时间段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穗条作外植体,进行芽的诱导、增殖培养。本研究筛选出了各油茶无性系进瓶诱导的最佳时间,具有广谱性、适合无性系繁殖的增殖培养基:H改良+BA 2.0 mg/L(以下单位同)+IAA 1.0,同时选出了繁殖系数高、有效苗数量多、可应用于组培产业化发展的优良油茶无性系。  相似文献   

13.
楸树是晋城地区的乡土树种,本试验是利用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提供的61个金丝楸无性系进行对比试验,同时对无性系的物候期、生理特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观察分析。初步选育出7个适应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为进一步开展选育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九江市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之一,九江市作为江西省的林业大市,其林业在九江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九江市林权制度改革时间较早,2004年在武宁县开始试点后推开,2007年主体改革结束,并通过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全面检查验收。笔者通过对九江市林权制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林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从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江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基于江西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提出了做强县域竹产业集群、加快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竹产品市场、加快竹林资源培育和做好顶层设计等6条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草珊瑚组培中外植体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草珊瑚组培快繁体系过程中,采用常规的表面消毒方法难以获得有效的无菌材料。本文报道了不同的表面消毒方法和抗生素结合使用对组培中污染菌的防除有较好作用。最有效的外植体消毒方案为:草珊瑚的幼嫩茎段经75%酒精处理30 s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浸于120 mg.L-1利福平溶液中振荡预培养2~4d,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无菌水冲洗3~4次,可以达到较佳的消毒效果,消毒成功率可达55.56%。  相似文献   

17.
水蒸气蒸馏提取芳樟精油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实验室条件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芳樟精油的优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条件对芳樟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芳樟叶片的精油提取得率高于枝干,水上蒸馏方式优于水中蒸馏,最佳蒸馏功率为600 W,最佳蒸馏时间为40 min,叶片采后最佳存放时间为48 h以内,此条件下精油的提取得率为1.4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对获得的芳樟精油进行成分分析,鉴定出6种化合物,总GC含量为94.56%,其中主要成分芳樟醇为89.58%。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不同质量浓度芳樟精油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芳樟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质量浓度为500、250和125 mg/L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0.88%和67.94%。  相似文献   

18.
以7年生不同造林密度樟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林分平均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等指标,探究造林密度对樟树幼林林分生长及林分蓄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樟树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呈现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平均胸径、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最大;2)造林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的影响较小,枝下高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高,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时林分枝下高最高;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林分蓄积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达到最大值;4)各密度条件下林分胸径生长过程相似,但胸径生长旺盛期的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造林密度为833株·hm-2时胸径生长旺盛期持续时间最长;5)不同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林分单株材积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随造林密度的增大而减少;6)综合考虑,樟树人工林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合理造林密度范围为1 111~1 667株·hm-2。  相似文献   

19.
姚颖  姚德生 《河北林果研究》2011,(4):349-351,368
为了丰富当地杨树种质资源,从南京林业大学引种4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4个无性系中,895杨、797杨、95杨在当地均有良好的生长适宜性,其苗高分别为对照加拿大杨的124.3%、116.8%和114.2%,地径分别为对照加拿大杨的159.3%、136.5%和133.9%。关键词:美洲黑杨;引种;苗期试验;成活率;生长量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人工林空间结构提供新方法,精准提升人工林森林质量,在雷州半岛选取1~5年生短轮伐期桉树纸浆用材林,分析不同林龄的桉树人工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合大小比数、角尺度、开敞度、竞争指数和材积等5个子目标提出评价指数,并以Monte Carlo法建立林分间伐模型,得出最佳采伐方案,从而能精确定位采伐木。结果表明:1)桉树人工林各林龄中Normal分布拟合直径分布的效果最佳,Weibull和Logistic分布次之;2)1~5年生的桉树人工林大小比数均接近0.5,林木大小差异不明显,林分角尺度均<0.475,林木呈均匀分布;3)林木总体承受的竞争压力较小,其中1年生林木生长空间充足,2年生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3~5年生林木生长空间表现为不足或严重不足;4)以3和5年生桉树人工林样地为例,通过林分间伐模型确定最佳采伐方案,采伐木株数小于总株数的25%,伐后各项结构参数都得到了优化,增强了林分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