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冬季南繁棉花上的病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桂良 《植物保护》2004,30(3):70-71
经数年对棉花南繁病虫害调查明确,冬季在海南进行棉花加代繁殖时棉花病害发生种类和发生规律有别于我国内地其他棉区,其苗期主要病害是立枯病、猝倒病,铃期有疫病、炭疽病和曲霉病等。  相似文献   

2.
棉疫病菌elicit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疫病菌是我国棉花和苎麻疫病的主要病原菌,引起棉花烂铃、死苗,苎麻叶斑和茎腐,严重影响棉花和苎麻的产量和品质[1,2],该菌的主要寄主有棉花、苎麻和构树[3]。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主要依靠土壤和种子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近年来,由阿拉山口口岸进口棉短绒量不断增加,2008年口岸进口棉短绒货量为3.8153947万t,大部分棉短绒都含有大量的棉籽,可能携带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Hansen)和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K leb)。为保护新疆及我国棉花产业安全,防止棉花枯、黄萎病菌随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传入,对进口棉短绒中棉籽是否携带棉花枯黄萎病菌进行了检验。结果,只在进口棉短绒中棉籽上检测到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vasinfectum(Atk.)Snyder & Hansen),未检出棉花黄萎病菌。  相似文献   

4.
商鸿生 《植物保护》1988,14(3):10-11
棉花苗期轮纹斑病在塑料薄膜保护栽培下可以严重发生,病原菌为Alternaria macros-pora Zimm。该菌可在病残体中越冬,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棉花幼苗易遭受低温冷害、淋雨和日灼,且苗期抗病力降低,是该病流行的主要诱因。现采用农业与药剂等综合措施防治,抗菌剂“402”、甲基托布津、退菌特、代森锌、代森铵和波尔多液等多种杀菌剂均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棉和常规棉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实验室恒温和大田自然条件下,通过对转Bt基因棉国抗22和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的对比试验研究,探讨两种棉花对烟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8℃恒温条件下,在花铃期棉花上,国抗22上的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从卵到成虫羽化)比常规棉亲本泗棉3号短17.79%、存活率高4.5%、产卵量高39.62%、雌虫寿命长12.14%、内禀增长率rm大20.18%;在苗期棉花上,国抗22上的B型烟粉虱发育历期比泗棉3号短14.14%、雌虫寿命长17.46%、rm大1.47%,存活率和产卵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自然变温条件下,国抗22上烟粉虱发育历期比泗棉3号短13.6%。在同一品种棉花上,饲养在苗期棉花上烟粉虱的发育历期较花铃期棉花长。结果显示,花铃期棉花比苗期棉花更有利于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常规棉亲本相比,转Bt基因棉花上烟粉虱的种群扩增速率更快。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研究病原菌侵染棉花的组织学过程对致病机理解析和抗病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系统研究了其对抗病棉种海岛棉7124和三裂棉、感病棉种军棉1号和戴维逊棉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初始侵染没有明显差异,接菌5 h后,分生孢子均能吸附在感病和抗病棉种的根表面。但侵染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侵染感病棉种中病原菌3~5 d到达皮层,5~7 d达到维管束,随后迅速扩展繁殖,侵染14 d后即完成系统侵染,并开始产生黄萎病症状;而病原菌侵染抗病棉种,5~7 d才侵入皮层,7~10 d到达维管束,14 d后仍无法扩展,病原菌的定殖与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形成系统侵染,较少形成黄萎病症状。本研究通过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对抗/感棉种的侵染过程研究,为大丽轮枝菌致病机理研究和抗性资源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棉花叶位SPAD值的影响及棉花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施氮量和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棉花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含氮量不同,苗期、蕾期、花铃期、铃期叶片含氮量分别为28.1、27.4、32.2、30.9 g·kg-1。在各时期不同处理的叶片含氮量,均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施氮水平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增加。土壤质地不同(砂壤土、粘壤土)时,高、中、低产棉田棉花叶片含氮量存在差异;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棉花叶片含氮量随之提高,同时棉花不同叶位间的含氮量更加接近。对叶绿素的分析表明,不同施氮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差异显著;施氮量增加能够提高棉花叶片的SPAD值,同时减小棉花不同叶位间SPAD差值的大小。初花期和花铃期顶1叶的叶位差指数PDI与棉花叶片含氮量的相关性最高,可以用叶位差指数作为衡量棉花氮素状况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现状与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综述了我国棉花黄萎病发生与为害损失的概况、病害消长规律与气候因素、土壤中微菌核数量的动态关系及其病原菌致病性,生理分化类型,寄主范围,致病机理与品种抗病性机制及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黄萎病猖獗为害、北方棉区出现成片病株严重落叶等阻碍棉花生产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对黄萎病的基础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加速棉花抗病品种选育与有效药剂筛选等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棉花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可溶性糖含量与棉花抗蚜性的关系,在室内人工接蚜为害和田间自然蚜群两种条件下,测定不同抗蚜性棉花品种受棉蚜为害后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对棉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受棉蚜为害时,抗性品种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感性品种,棉蚜为害胁迫后,抗蚜棉花品种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感蚜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棉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棉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可溶性糖与棉蚜若蚜历期呈正相关,与内禀增长率呈负相关。本研究说明可溶性糖含量对棉花的抗蚜性有一定的影响,转基因棉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常规棉品种可能是导致非目标害虫棉蚜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李居平 《植物医生》1999,12(1):17-17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重病棉田一般减产20~30%,甚至绝产。受病皮棉纤维品质也相应下降。由于两种病害的病原菌生活习性近似,故防治措施也大致相同。1.杜绝病菌来源。两种病菌都能通过棉种、棉籽饼、病残体、粪肥、流水、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并...  相似文献   

11.
 大丽轮枝菌(Verticullrum clahliue Kleb.)是世界性的土传病原菌,严重为害棉花等多种作物。姚耀文等(1982)根据我国棉花黄萎病菌在3大棉种上的致病性反应,将致病力最强的陕西泾阳菌系定为生理型I;致病力最弱的新疆和田菌系为生理型Ⅱ:致病力中等的河南安阳茵系为生理型Ⅲ。  相似文献   

12.
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品种抗病性及主要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调查了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6省70县(市)200块棉田和不同栽培模式下棉花烂铃病发生情况,田间试验评价了棉花品种对烂铃病的抗性,采用离体棉铃人工接种方法分析了棉铃烂铃主要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情况。结果表明:(1)所有调查的棉田均有棉花烂铃病发生,其中,棉铃疫病在各地发生最为普遍而且严重,仍属于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棉区的最主要的棉花烂铃病,其病原菌为苎麻疫霉(Phytophthora boehmeriae)。(2)与春棉直播模式相比,3种套种模式均能显著减少棉花烂铃病的发生,其中麦-棉-西瓜12∶2∶1种植模式的防效最好,减少烂铃72.96%。(3)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审定的50个棉花品种对棉花烂铃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邯7860、邯棉103、锦科178、百棉1号和郑农棉4号5个品种对棉花烂铃病表现了较好的抗性,单株烂铃低于3.0个。(4)苎麻疫霉在棉铃上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萎病诱导抗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报道了利用棉花致病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棉花产生抗枯萎病性。通过诱导物的筛选,发现Rhizoctonia solani、Colletotrichum gossypii和Fusarium moniliforme可诱导棉苗产生抗枯萎病。在诱导效果上,R.solani明显比C.gossypii和F.moniliforme强。此外,由以上3种病原菌菌丝体提取物诱导的抗性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病  相似文献   

14.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黄萎病菌微菌核研究进展*李雪玲张天宇王立新(山东农业大学植保系泰安271018)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dahliaeKleb.)是威胁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此病由Carpenter1914年首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陆地棉...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室内毒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法在室内测定了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菌毒清等12种杀菌剂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的毒力作用,结果显示,多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以多菌灵作用最强,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为0.77ppm(沪产)和0.96ppm(杜邦公司产品),其余杀菌剂品种EC50值在1.14ppm ̄52.65pm之间。  相似文献   

16.
郭海丹 《植物检疫》1996,(4):210-212
1995年我国北方棉区棉花黄萎病再次大发生,冀,鲁,豫,陕,晋等省均严重发生,造成我国棉花严重减产。分析其发生原因认为:土壤含菌量大,病原菌可能产生分化是先决条件,缺乏抗棉花黄萎病的优良品种是重要内因:生长季节温湿度适宜是关键环境条件,建议要进一步落实种子调运过程中的检疫措施,加强抗耐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防病健身的栽培耕作技术,达到棉花黄萎病的持续治理。  相似文献   

17.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土传病害,西兰花残体还对其有一定的防治作用,防效为62.82%。为解析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本研究通过土壤杆菌转化的方法构建了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标记菌株,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和空白对照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的侵染和扩展情况。结果表明构建的标记菌株gfp-wx-1与野生菌株wx-1的生物学特性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大丽轮枝菌在添加西兰花残体营养基质中棉花体内扩展较慢,具体表现为:在空白营养基质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及根内部,第3 d到达茎部维管束,第5 d叶片可观察到少量病原菌,第7 d第一片子叶呈现大量病原菌,后期迅速扩展,叶片出现黄萎病斑;而在营养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种植的棉花体内,大丽轮枝菌在接种第2 d时就可侵染根尖表层,第3 d侵染根尖内部,第5 d侵染茎部维管束,直到第7 d第一片子叶才出现少量病原菌,后期扩展慢,叶片病斑较少。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大丽轮枝菌在两个处理棉花根部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西兰花残体能够显著降低大丽轮枝菌在棉花根部定殖的量。该研究初步明确了西兰花残体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机制,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喀什地区日平均温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喀什地区棉花气候产量指数与日平均温度的相关分析 ,得出影响本地区棉花产量的日平均温度的关键时段为三叶~现蕾生育期和棉花开花盛期内 ,并与相应时段的日平均温度建立了回归模式。然后用巴楚、喀什、莎车、麦盖提、叶城的日平均温度分别与当地县市的棉花产量做了相关普查 ,分析得出影响巴楚、喀什、莎车、麦盖提棉花产量的日平均温度的关键时段也在三叶~现蕾和开花盛期期间 ,而叶城的日平均温度与棉花气候产量的相关系数很小 ,表明叶城温度条件较好 ,热量充足可充分满足棉花生长的需求。最后建立了各地棉花气候产量预报模式 ,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欧安 《植物检疫》2003,17(2):118-119
湛江口岸每年进口棉花 (皮棉 )数万吨 ,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坦桑尼亚、乌干达、墨西哥、巴基斯坦、几内亚、津巴布韦等1 0多个国家。棉花均在出口国用集装箱装载 ,经香港转口运抵湛江。批量小 ,批次多 ,四季不断。由于进境棉花和集装箱来源广 ,疫情复杂 ,必须对棉花检疫工作高度重视 ,加强检疫。1 检疫重要性大部份棉花在田间采收后都在仓库贮存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 ,所以进境棉花既可能带有田间的病虫杂草 ,又极易受仓库和集装箱的污染而带有仓贮害虫。 1 997年湛江霞海口岸在进境棉花中检出的仓贮害虫就达2 0种 ,杂草 3种 ,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