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蔬菜》2009,1(15):14-16
蔬菜作物中类胡萝卜素的遗传研究及其基因工程改良邓波涛等(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中国蔬菜》2009(16)类胡萝卜素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辅助色素和光氧化作用的保护剂,对人体营养和健康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目前已成功克隆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不同光质对蔬菜作物类胡萝卜素含量的调控作用,重点从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调控、翻译后调控及库源调控方面总结了光质对蔬菜作物类胡萝卜素的调控机制,旨在为蔬菜作物高效种植、产品器官品质光质调控及植物照明灯具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是果实成熟研究中的模式植物,在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种类与含量变化是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的重要因子,其相关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番茄果实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番茄果实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分布与含量,番茄果实在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参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等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该热点问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远缘杂交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缘杂交在作物性状改良、新类型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方面意义重大,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远缘杂交在芸薹属作物育种中获取雄性不育系、获得抗病性、改良农艺性状和创造芸薹属作物新类型等方面的研究,对芸薹属作物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体内,是人体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在蔬菜作物中,不同种类和含量的类胡萝卜素赋予其颜色的多样性.植物类胡萝卜素积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有色体发育有关,由多个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调控,还受环境因素影响.本文对蔬菜作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途径及...  相似文献   

6.
瓜类作物离体雌核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邓英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20,47(9):1810-1826
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对于作物改良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瓜类作物的研究中,通过诱导离体雌核发育是获得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瓜类作物未受精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再生植株鉴定、单倍体加倍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对瓜类作物单倍体研究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地展望,以期为后续瓜类作物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是蔬菜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该文对蔬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的研究现状及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做了综述,同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有机肥料是我国重要的肥料资源,它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土壤肥力、改善作物品质及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我国有机肥利用的现状和发展前景,重点阐述了有机肥料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以及不合理的耕作、灌溉措施,导致我国耕地土壤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作物出苗、发育和产量。土壤容重是土壤主要结构特性之一,与土壤孔隙度、土壤通透性以及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密切相关,对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耕地土壤容重对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土壤容重的调控途径等3个方面分析阐述了人工调控改良耕地质量的可行性,最后对改良土壤容重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做出展望,以期为耕地土壤容重调控途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园林植物花色形成是受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和生物碱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类黄酮色素在植物花色改良上研究较多,机理较为清楚。本文综述了类黄酮色素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花色改良上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阐述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园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合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慧君  明家琪  张雅娟  徐娟 《园艺学报》2015,42(9):1633-1636
园艺植物富含类胡萝卜素,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园艺作物育种目标之一。概述了近年来在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氧化裂解和其它衍生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在结构基因调控、转录因子调控、转录后调控和库源调控等多个层面上阐述了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调控机制。其中,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的转录因子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主要分为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和影响果实成熟进而间接调控类胡萝卜素合成两大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转录因子、新基因和新调控方式正不断被挖掘。  相似文献   

12.
植物类胡萝卜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一类色素,对于植物的外观色泽、商品性和人类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详细综述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分析方法,以期为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合理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可降解螯合剂对草坪植物高羊茅发育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思予  多立安  赵树兰 《园艺学报》2017,44(11):2186-2194
以盆栽高羊茅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3、6、9、12和15 mmol·kg~(-1))生物可降解螯合剂谷氨酸二乙酸四钠(Glutamic acid N,N-diacetic acid tetra sodium salt,GLDA)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盐(Iminodisuccinic acid sodium salt,IDS)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及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GLDA和IDS处理对高羊茅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高浓度的抑制作用更强。对高羊茅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6 mmol·kg~(-1)处理生物量达到最大;而所有螯合剂处理均显著抑制了根系的生长。与对照相比,低浓度的螯合剂(3、6和9 mmol·kg~(-1))对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高浓度处理显著降低了其含量。螯合剂对SOD和CAT活性的影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则随螯合剂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表明添加螯合剂对高羊茅构成了逆境胁迫。鉴于此,在两种螯合剂应用于土壤重金属修复时,以低浓度(6 mmol·kg~(-1))施加为宜,并且可以考虑在植物收获前几天施加或分次加入。  相似文献   

14.
以‘中油桃9号’及其黄肉芽变的花和叶片为试材,采用HPLC法对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类胡萝卜素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花萼中,黄肉突变体的总类胡萝卜素水平为‘中油桃9号’的5.7倍,其中的β–胡萝卜素为‘中油桃9号’的19.6倍;除DXS和LCY-E外,突变体花萼中无论是合成类胡萝卜素的基因,还是降解类胡萝卜素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在花瓣中,两个材料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无显著差异,但各类胡萝卜素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突变体DXS、HDR、PDS、LCY-E、CHY-B和CCD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ZDS、NCED1和CCD4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中油桃9号’。在叶片中,‘中油桃9号’和黄肉突变体均以β–胡萝卜素、紫黄质、9–顺式–紫黄质和叶黄质为主,幼果期时两个材料的类胡萝卜素总量无显著差异,果实成熟后突变体的类胡萝卜素总量呈上升趋势,显著高于‘中油桃9号’;自花后55~80 d,仅CCD4的表达模式与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一致,因而认为CCD4的表达差异是两个材料后期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西瓜瓤类胡萝卜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瓜瓤颜色差异缘于所含类胡萝卜素种类与数量的不同。分析它们在不同品种西瓜中的组成,研究造成这种差异的遗传背景与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促进西瓜营养育种及其类胡萝卜素应用开发。西瓜类胡萝卜素分析最初是通过开放柱色谱法进行,当前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由于分辨率低或缺少标准样品,目前,2种方法都还得不到满意结果。色素分析结果表明,红色瓤西瓜主含番茄红素,橙黄色瓤主含ζ-胡萝卜素、前番茄红素与β-胡萝卜素,白色瓜含有六氢番茄红素、β-与ζ-胡萝卜素。基因型、染色体倍数、环境条件及果实成熟度影响西瓜中番茄红素含量。西瓜瓤颜色受几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位点有2或3个等位基因。目前,已从西瓜中分离出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几种酶的cDNA全长及基因片段。根据所发现的类胡萝卜素种类与基因分析结果,提出西瓜类胡萝卜素的可能生物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柱头甜瓜品种MR-1和黄色柱头甜瓜品种TN为亲本,构建F_2群体,利用200个F_2单株为作图群体,基于双亲材料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的SNP-CAPS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135个CAPS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基因组长度2 731.97 cM。利用该图谱对甜瓜柱头黄绿颜色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12个与柱头颜色相关的QTL,其中与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相关QTL 4个,柱头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QTL 3个,柱头色卡颜色相关QTL 2个,柱头总叶绿素含量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比值相关QTL 3个,分布在1、2、4、5、7、8、11、12号连锁群上,可解释4.63%~20.44%的表型变异,其中,调控柱头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柱头色卡颜色的主效位点分别为SChC-1-1、SCaC-12-1和SCoC-2-1,其贡献率分别为18.78%、12.08%和20.44%。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在南瓜中合成酮基类胡萝卜素的功能,采用农杆菌介导瞬时表达技术,将含有衣藻β–胡萝卜素加酮酶基因CrBKT的pBI121-CMTPCRBKT载体和pBI121对照载体的农杆菌菌液注入授粉后2、5、10、15和25 d的南瓜果实中,3 d后观察发现,授粉后2和5 d的果实转化后果肉呈微红,其中授粉后5 d的颜色较深,而10 d以上的无红色色素积累。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色素成分,发现积累的红色色素为酮基类胡萝卜素角黄素和虾青素。与对照相比,注入CrBKT基因的授粉后2和5 d的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增加,5 d的幼果约增加了1/3,且含有106.31μg·g~(-1)酮类胡萝卜素,其中角黄素占80.65%,虾青素占19.35%,而授粉后10 d以上的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酮类胡萝卜素的积累。PCR扩增表明转化组织中表达了该基因。结果表明,CrBKT基因只能在授粉后5 d以内的幼果中表达,并将幼果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酮基类胡萝卜素;随着果实成熟,菌液在果肉组织中无法渗透而阻碍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郑蓓蓓  谢宗周  郭文武 《园艺学报》2013,40(7):1262-126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柑橘种间体细胞杂种[‘朋娜’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粗柠檬(C. jambhiri Lush)]和其两个融合亲本果实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气相色谱测定可溶性糖及有机酸含量,并检测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比较分析体细胞杂种果实品质遗传及基因表达特点。结果表明,体细胞杂种类胡萝卜素成分及含量均偏向粗柠檬亲本,柠檬酸、苹果酸积累量也偏向粗柠檬;而蔗糖含量处在中亲值;实时定量PCR 技术检测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的7 个基因,其中4 个基因在‘朋娜’脐橙中的表达量高于粗柠檬,环化途径中番茄红素ε 环化酶基因(CitLcy-e)、玉米黄质环氧酶基因(CitZep)在体细胞杂种中表达量偏向粗柠檬亲本,显著低于‘朋娜’脐橙。可见粗柠檬遗传物质的表达在体细胞杂种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贵叶  秦蕾  Tayeb Muhammad  张洋  张颜  梁燕 《园艺学报》2017,44(11):2109-2116
通过EMS诱变获得了1个可稳定遗传的番茄黄色柱头突变体,命名为ys(yellow stigma)。色素含量测定发现:同野生型相比,突变体ys柱头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但对香豆酸和柚皮素查尔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推测呈黄色的柚皮素查尔酮的大量积累可能在黄色柱头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分析发现,突变体和野生型在柱头表面结构、柱头可授性及花粉活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对突变体ys与野生型构建的F_1、F_2、BC_1以及BC_2群体的遗传分析发现,F_1和BC_2均为绿色柱头植株,F_2和BC_1群体绿色柱头植株与黄色柱头植株的比例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P0.05),表明黄色柱头突变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20.
张玺丽  殷学仁  李方  陈昆松  刘晓芬 《园艺学报》2017,44(12):2296-2304
将杨梅果实中参与花色苷生物合成的转录因子编码基因MrMYB1和MrbHLH1同时搭载到双元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内,重组成双价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将其分别转入烟草、番茄和森林草莓,成功转化MrMYB1-MrbHLH1的烟草、番茄和森林草莓不定芽因大量积累花色苷而呈红色,与野生型或假阳性不定芽相比,表型差异明显;转化35S::MrMYB1-MrbHLH1的烟草和番茄植株中可显著积累花色苷呈红色,且该性状可稳定遗传。MrMYB1-MrbHLH1在3种园艺植物具有调控花色苷积累而使阳性转化植物部分组织器官呈现红色的功能,是1个有潜力的遗传转化可视化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