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野生动物》2005,26(1):27
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局一份调查显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西藏黑熊比十年前减少了一半,目前仅为七千余只,面临绝迹的境地。有关专家建议加大对西藏黑熊的保护力度。据统计,1994年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地区有黑熊分布,数量为14062只,但目前仅有7031只,种群数量减少了一半,西藏黑熊的自然分布区域也大大缩小。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的黑熊资源在历史上曾经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但在1999~2001年的调查显示广东省的黑熊资源仅分布在粤北的部分山地林区,而且数量在50~100只左右。栖息地的减少和大量的捕杀都对黑熊资源产生威胁。因此我们建议对全省的黑熊资源进行调查及监测,加强野生黑熊资源保护及规范黑熊饲养场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于2003—2016年采用样线法对鄱阳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鄱阳湖周边三市13县72个子湖泊及周边草洲。结果表明: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5. 5±38. 5)只,其中2005年数量最多,为145只。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共在15个子湖泊记录到黑鹳,主要分布区域为鄱阳县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鄱阳县湖区黑鹳记录总数量为371只,占鄱阳湖区历年黑鹳分布数量总和的74. 6%。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呈聚集型分布,只有17. 3%的黑鹳分布在鄱阳湖区主要的候鸟保护区内。本研究表明鄱阳湖越冬黑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重要的候鸟保护区范围之外,为有效地保护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建议加强黑鹳种群监测,建立健全黑鹳种群就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李波  马跃  杨国祥  王震 《野生动物》2011,32(4):233-236
如何认识、正确处理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是极为重要的。与中国传统医药发展息息相关的黑熊养殖业,在中国已经存在20多年了。目前已完成了自野外捕获向自我繁殖以维持种群发展的关键转折,实现了养殖技术的升级、取胆技术的革新、养殖规模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本文概述了中国野生黑熊分布和种群数量,为保护黑熊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成效,以及黑熊养殖业的历史和发展现状。介绍了国内与黑熊保护和驯养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野生黑熊保护与黑熊养殖业的关系,揭示二者间即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内在关联,并对黑熊养殖业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解析。以化解黑熊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引导黑熊养殖业迈向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藏狐种群数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87—1988年在西藏的野外调查,利用截线法,以半正态分布作为探测概率密度,估计出了整个西藏境内的藏狐种群数量。计算结果得最高分布密度达0.9175只/km~2,最低及0.003只0/km~2(每1.1—333.3km~2 有1只狐)。按此密度,以62万km~2 栖息面积计算得种群数量为3.7125±10414只(α=0.2)。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截线法用于藏狐种群数量调查的几个实际问题.如截线的布置,调查精度、栖息面积的确定等。文章最后呼吁应立即禁止猎捕藏狐、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1 ~2014年,作者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驼鹿种群数量和分布调查研究.采用三阶抽样及大样方法在6个林业局和1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数量调查,结果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驼鹿种群密度为0.051 2±0.003 05只/km2(置信区间80%),种群数量2 648±158只,调查精度78.37%.与2008年该区域内的3 015±290只相比较,减少率12.2%,年均减少率为2.16%.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获得了驼鹿的分布范围,内蒙古大兴安岭驼鹿分布区总范围约88 512 km2,栖息地总面积约51 715 km2.与1989年对比,减少24 730 km2,缩小21.8%,年递减率0.98%.与2008年栖息地面积比较,减少2 665 km2,减少率4.9%,年递减率0.83%.最近6 a的数量、栖息地下降趋势减缓,说明了经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懈努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天保工程等国家、地方宏观保护政策密切相关.但亟待寻求除森林禁伐、限伐、管护之外的驼鹿栖息地生态恢复与有效管理措施,遏制驼鹿种群和栖息地继续下降,从而使这一珍贵的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原麝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原麝栖息生境不断的恶化以及乱捕滥猎,致使辽宁省的原麝分布区域缩小,种群类量减少,作于1994-1995年对全省的原麝资源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7年2~6月运用路线法在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常见鹭科鸟类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内常见鹭科鸟类的最大种群数量为4274±92只,其中池鹭1949±41只,小白鹭1098±25只,牛背鹭994±19只,夜鹭243±12只.  相似文献   

10.
黑熊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了提高黑熊人工饲养管理水平,保护其种群数量,本文介绍了黑熊的生态学特性;从发情期、围产期、哺乳期3个方面简述了黑熊人工饲养管理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