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00余万亩。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其它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只有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2009年玉米机收面积只有59万亩,占可机收面积的34%。玉米机收成为制约全市粮食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的瓶颈。2010年,北京市为推进玉米机收发展采取了四大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是辽宁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全省玉米种植面积160万hm^2,占粮食作物面积50%,产量占60%。经过多年的试验,目前玉米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基本构建,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完整的机械作业工艺流程,为辽宁省推广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辽宁省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是:机械整地98%以上,其中机械灭茬72.6万hm^2;机械播种134万hm^2;药剂除草免中耕63.1万hm^2;机械深施化肥160.6万hm^2;秸秆还田14.6万hm^2;机械收获1.9万hm^2;机械脱粒达98%以上。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机收程度只有1.19%,收获是薄弱环节,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亟待攻克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是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也是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玉米是吉林省的“看家”作物,其种植面积达304.7万hm^2,占全省耕地总资源的55%,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8.2%。吉林省也是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由于其地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坐落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特殊的玉米生产自然优势和良好的玉米生产技术与机械化基础,因此,吉林玉米的生育特殊性一直成为机械化收获技术“攻克”的巅峰,多年来,吉林省的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特别是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似乎成了中国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4.
1前言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3.6亿亩,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21.1%,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但其生产机械化程度要落后于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10年~15年.近年来,玉米机播发展很快,1998年比1997年玉米机播面积增加了13.2%,达到9737公顷,占播种面积的38.58%,但玉米机收发展缓慢,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号称“饲料之王”。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及玉米深加工技术的高速发展,玉米价格稳步上升,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这就意味着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有着客观的必要。但是.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一直比较低.尤其是玉米收获机械化始终没有大的进展(全国玉米机收率仅2%多一点).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2545万hm^2。由于玉米既是重要的食用粮,又是用途极广的工业原料,所以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在增加,这也就意味着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有着客观的必要。正因为如此,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大同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以种植业为主,玉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2.33万hm^2左右,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0%。目前,玉米生产耕、播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玉米收获机械总量少,机械收获水平低。玉米收获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作业环节,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玉米作物种植分布及生产特点1.玉米种植的分布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约为2907万hm^2,总产达到1.37亿t左右。玉米在我国分布广阔,主要集中在东北春玉米种植区、黄淮海夏玉米种植区和南方山地丘陵玉米种植区。  相似文献   

9.
1.加快发展玉米机收的意义 玉米是新疆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2007年底新疆玉米种植面积达50.5万hm^2,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地位。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物,其用途已渗透到新疆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然而玉米收获是一项费时费工的作业环节,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0%以上,因玉米同棉花成熟期相近,又存在同棉花收获争劳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31个省、市、区都有玉米种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畜牧业发展和加工转化的拉动下,玉米消费快速增长,价格逐年上扬,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在玉米主产区,玉米生产是农民的最基本的收入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数量的增加,很多地方农业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已十分突出,尤其是玉米收获劳动量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0%,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玉米播种面积258万hm^2,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目前河北省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基本解决,而玉米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2004年,河北省仅有玉米联合收获机500台左右,完成作业面积1.85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的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孝义市地处山西省中西部,西依吕梁山,中贯孝河水,全市辖12个乡镇、4个办事处,44万人。现有耕地总面积3.6万hm^2,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谷子为主。玉米是全市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3%以上,并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机化的发展,广大农民期盼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玉米机收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发展的热点,成为孝义市农机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增峰 《当代农机》2014,(10):14-15
玉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民权县是河南省玉米生产大县之一。长期以来,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不高.一直制约着当地的玉米种植生产,继小麦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后,玉米收获机械化成为实现粮食生产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和该县农机化工作的主攻点。为做好2014年玉米机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机大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国前列。2006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88.69万hm^2,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41.8%,平均单产411.4kg/0.067hm^2,总产1781.6万t。随着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玉米单产和总产稳步提高,农机装备为玉米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山西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玉米种植面积逐年上升,保持在107万hm^2左右,是第一大粮食作物。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播种环节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机械化作业面积已达到60余万hm^2,占到总播种面积的55%左右,化肥深施、中耕、运输、植保、脱粒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也相应有了很大提高。由于在不同的作业环节广泛推广应用了机械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良种化肥,节约了大批劳动力,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但是,山西省玉米生产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方面是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形不成规模效益;再一方面是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致使玉米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为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强化玉米生产主要环节特别是收获环节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相似文献   

16.
1.长治市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 长治市是山西省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也是长治市的第一大农作物,年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年总产量达150万吨。若按50%的机收率计算,全市需要玉米收获机1000台。然而目前全市玉米收获机拥有量23台,机收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小麦80%的机收水平,玉米机收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玉米收获机发展现状 玉米是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达2800多千公顷,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68.2%。吉林省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整地、播种、中耕以及植保等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而收获环节机械化却进展缓慢,成了阻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2005年全省销售玉米收获机50多台,2006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超过100台,  相似文献   

18.
《农机科技推广》2009,(10):8-11
玉米是我国种植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年种植面积近3000万公顷,年产量3300多亿斤。2008年,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8%和粮食总产量的31%,在粮食生产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玉米作为重要的传统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用途已渗透到我国工农业的各个方面,玉米生产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经实现粮食总产量连续六年增长,其中近三年保持一万亿斤以上水平,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传统粮食作物中,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2500万公顷,产量达14500万吨,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6%和粮食总产量的30%。然而2009年全国玉米机收水平却不足5%,要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玉米机械化收获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是玉米种植大省,年种植面积在3868万亩,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约27%,是河南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玉米生产过程中,机播率达70%左右,但玉米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偏低,仅10%,成为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