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做青工序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过程,做青过程中的生化成分变化是乌龙茶独特品质形成的物质基础,与乌龙茶的品质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表明,做青过程中水浸出物、儿茶素、多酚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总量均呈下降趋势,做青强度越大,这些生化成分减少也较多。同时,在做青过程中,L-EGCG、L-ECG、L-EGC减少,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不断形成,多酚类总量与水浸出物总量间的变化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茶多酚、茶黄素含量与乌龙茶品质呈显著正相关。此外,做青环境的温、湿度对做青的生化变化与乌龙茶的品质形成也有重要影响。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目前对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做青强度与可溶性糖的变化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传统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登良  郭勤  张大春 《茶叶科学》2004,24(3):197-200,206
试验分析了焙火前后岭头单枞乌龙茶内含成分和芳香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岭头单枞乌龙茶经过焙火工序后,水浸出物的含量、多酚类含量、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茶黄素含量、茶红素含量均有所减少,茶褐素含量增加较多;具有清新花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减少,具有果香的芳香组分相对含量增加。说明经过焙火工序后,岭头单枞乌龙茶滋味变得醇厚回甘,香型由花香型向其特有的蜜香型转变,可见焙火工序对岭头单枞乌龙茶特殊品质的形成具有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乌龙茶香气的特征及其与品质等级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引言 乌龙茶以其独特的风味畅销国内外,特别是在日本和东南亚地区,乌龙茶销量日益上升,一般的条形茶以及袋泡茶、罐装茶水都成为时髦的饮料。目前关于乌龙茶品质的化学本质、加工原理等的研究远比红、绿茶少。茶叶常规成份中,粗纤维与绿茶品质、茶黄素和茶红素与红茶品质已发现有较大关系,但这些成份及其他常规成份都还不能反映乌龙茶的品质。乌龙茶的特点是其内质,即香气和滋味比  相似文献   

4.
乌龙茶和黄茶中茶黄素和茶红素的含量迄今尚未有人研究过,因此笔者对这两种成品茶中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测定工作,并获得了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5.
人工接种真菌发酵普洱茶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普洱茶自然渥堆发酵的基础上,研究了人工接入黑曲霉、青霉和酵母3种真菌后普洱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咖啡碱、氨基酸和灰分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均与自然渥堆发酵相一致,呈增加趋势的有茶黄素。茶褐素、咖啡碱、水溶性果胶和灰分,呈减少趋势的有茶多酚、儿茶素、茶红素、水溶性糖、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由于人为增加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所需的优势菌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以上这些化学成分的变化幅度与自然渥堆发酵的存在着量上的差异性,人工接种真菌后,更有利于茶多酚、儿茶素、水浸出物、水溶性糖、茶红素的保留,有利于茶黄素、咖啡碱的积累,并生成适量的茶褐素。人工接种真菌渥堆发酵普洱茶.在方法上是可行的.但有关相应的技术参数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和红碎茶内质化学鉴定已被茶叶工作者作为鉴别红茶品质高低的化学指标之一。但它们的原始数据较多,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化时长,同时人工计算也易出差错。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的实践,利用微电脑这一先进的计算工具,按《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手册》(中国茶科所编)“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测定”和“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指示的计算公式,编制:①同时计算茶叶含水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红碎茶汤色十鲜爽度得分和浓强度得分;②已知茶叶含水量,计算茶黄素、茶红素、茶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微域制茶环境与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室摸拟系统对影响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工序——做青——的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以毛蟹品种为材料,分析探讨不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形成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在环境温度20~30℃,相对湿度40%~80%范围内加工的乌龙茶,在同等工艺条件下,随着温度的提高,茶多酚氧化消耗量愈大,氧化产物特别是次生氧化产物含量明显增加,A_1的低温不利于茶黄素的积累,在A_2、A_4的温度内茶黄素的积累量接近,A_1的茶褐素生成量最少,超过A_2茶褐素含量明显增加。相对湿度的不断提高,茶多酚的消耗量却趋于减少,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随湿度增大而呈削减趋势。过高和过低的温度及湿度环境均不利于乌龙茶品质形成。 研究表明通过制茶微域环境的控制可以达到稳定和提高品质目的,并提出微域设计的可行性,生产性试验证明微域环境原理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得以应用,克服不良气候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几个坦洋工夫红茶产品的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主要内含生化成分(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等)的测定,探讨坦洋工夫红茶品质与主要生化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坦洋工夫红茶茶汤滋味的浓度与水浸出物、茶多酚、茶红素的含量有关,茶汤滋味的鲜爽度与游离氨基酸、茶黄素、茶多酚的含量有关,茶汤的红浓度与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茶汤的亮度则与茶黄素、茶褐素的含量有关,香气与氨基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不同茶季生产52个乌龙茶茶样,对其茶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安溪黄旦品种产清香型乌龙茶的年均茶黄素含量较高,本山品种产浓香型乌龙茶年均茶黄素含量较高;武夷山肉桂品种产乌龙茶茶黄素年均含量较高于其他品种。季节间,安溪生产的清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为:夏季=秋季春季,夏季、秋季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较春季存在显著差异;安溪地区生产的浓香型乌龙茶茶黄素含量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春季与秋季之间差异显著;武夷山产区和台湾南投产区乌龙茶茶黄素含量:秋季春季,季节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焙火工艺能一定程度提高茶黄素含量。  相似文献   

10.
红茶色素的系统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红茶色素是指茶多酚在红茶制造过程中所形成的有色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归纳起来可分为三大类:茶黄素类、茶红素类、茶褐素类。茶黄素是一类呈橙黄色的物质,它是构成茶汤明亮度和滋味鲜爽度的主要组成成分;茶红素呈红色,是红茶汤色的主体物质;茶褐素是一类呈棕褐色的物质,是形成暗汤的基本因素。优良品质的红茶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  相似文献   

11.
茶黄素形成机理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黄素、茶红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两类主要色素物质,其中茶黄素主要指由茶多酚、儿茶素类及其衍生物氧化缩合而来的且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茶黄素经酶促氧化或非酶促氧化易进一步形成茶红素。在红茶成品茶中,茶黄素的含量不到0.3%,而茶红素  相似文献   

12.
以1984年和2014年生产的茯砖茶为材料,分别对其感官品质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茶多糖、总黄酮、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生化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陈年茯砖茶与2014年的茯砖茶相比,茶多酚、水浸出物和茶红素含量均显著减少,降幅达30%以上;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总黄酮和茶黄素下降幅度在18.80%~26.75%;可溶性总糖和茶多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未达显著水平;而茶褐素的含量显著增加,增幅35.65%。感官审评结果表明:1984年的茯砖茶汤色红棕,陈香显著,滋味醇和。  相似文献   

13.
红碎茶品质注重于内质,内质又突出滋味,滋味则要求浓强鲜。红碎茶浓强鲜的品质风格是在良好的鲜叶原料基础上,在合理的制茶工艺技术条件下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在形成红碎茶的品质过程中,茶多酚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红碎茶品质的优次主要决定于茶多酚的氧化程度高低和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  相似文献   

14.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15.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碎茶“浓、强、鲜”的品质风格,是茶汤各种生化成分综合反映的结果。红碎茶的品质优次除了与茶汤生化成分的总量多少有关外,它们之间的组成比例变化对茶汤香味也起重要作用。我省红碎茶水浸出物在40%左右。其中主要含有10—25%的茶多酚,5—10%的茶红素,4—10%的茶褐素,0.4—2.5%的茶黄素,3—5%的咖啡碱,此外还含有氨基酸、水溶性糖、果胶、有机酸、芳香油、水溶性维生素、水溶蛋白、无机盐及其他物质。茶汤滋味的浓度就是决定它们含量的多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茶多酚和茶红素。滋味的强度与茶黄素、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密切相关。茶汤的鲜味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香气成分除了来源于  相似文献   

17.
茶红素化学及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红素是一类异质的酸性酚性色素的总称,其主要前体物为儿茶素和茶黄素类.它与红茶的色泽、汤色、浓度和强度等品质密切相关.由于茶红素的异质性,其溶解性和色谱学性质相差较大,化学结构还不清楚.目前茶红素主要制备方法仍然是经典的有机溶剂分级提取法.尽管茶红素单体的分离纯化尚未见诸报道,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研究者在体外实验和动物学研究中发现,茶红素与儿茶素、茶黄素相比,存在一些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如抗氧化、抗癌、抗肿瘤、抗突变、抗炎、抗白血病、预防肥胖,甚至有抗神经毒素作用.茶红素作为红茶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碎茶加工是一个以酶性氧化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获得最优的茶叶品质。于是,茶叶酶性氧化如何发生、发展以及与揉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剖析的问题。一、“强烈快速”揉切的理论基础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红碎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多酚类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罗勃茨(Roberts)的研究认为,对红茶发酵起主导作用的儿茶素是没食子儿茶素及其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和氧的作用下,生成茶黄素(TF),茶黄素会偶联氧化成茶红素(TR),茶红素能进一步氧化或跟其它化合物发生聚合,形成茶褐素(TB)。罗勃茨(Roberts)研究认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品种榕春早、茗科1号鲜叶为原料,进行超声波辅助发酵的红茶工艺试验,分析红茶品质的变化,比较茶多酚、氨基酸、酚氨比值、儿茶素组分、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等差异,初步得出超声波辅助发酵对鲜爽度有一定增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有关资料认为,青茶属半“发酵”茶类,必然存在茶黄素类(TFs)和茶红素类(TRs),并采用Roberts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青茶中TFs与TRs含量。还有人用分光光度法进行了六大茶类TFs和TRs的测定,对此,不少人持有怀疑态度。竹尾忠一等(1984)曾用同一品种鲜叶分别制成红茶、乌龙茶和釜炒茶(即炒青),用茶汤的甲基异戊酮萃取液经葡聚糖凝胶LH—20柱层析和双向纸层析鉴定,在乌龙茶中虽检出黄烷醇类氧化产物,却没有发现TFs。这一研究结果引起了我国茶叶工作者的关注。为研究我国传统制作的青茶中有无TFs,我们选用闽北水仙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水仙中含有茶黄素类物质,但其含量与组分比例不同于红茶,现将检测情况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