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病毒病是油菜栽培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高达70%以上,致使油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含油量降低.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70%,含油量降低1%~5%。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又与多种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油菜病毒病在油菜产区均有发生,秋季早播或移栽的油菜和秋旱年份易发病.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的达70%以上,病株可减产65%,菜籽含油量可降低7%.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长江中下游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子.我县常年病叶株率在50%左右,高的年份达90%以上,一般感病株较健株平均减产30%~40%,种子含油量降低1%~5%,损失严重.因此,搞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是确保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油菜,又叫油白菜,苦菜,是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原产我国,颜色深绿,帮如白菜,属十字花科白菜变种。一、油菜病毒病一般年份发病率为5%~20%,重发年份高达50%以上,致使油菜减产5%~30%,严重的达70%以上,发病重的植株枯死,同时还导致油菜籽品质降低。1、危害症状苗期至角果期均能发病,不同类型油菜发病症状差异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是一种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油料作物,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也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在生产过程中,要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以免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影响其经济效益。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病菌侵染引起的。病原属真菌子囊菌纲,柔膜菌目,核盘菌属。油菜感染菌核病后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其产量和品质,一般产量会降低10%~20%,严重时产量可降低7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海门市油菜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油菜生产。不仅导致油菜减产,而且还造成油菜含油量下降。常年可使我市油菜减产11.87%左右。近两年发生尤其严重,2001年大发生,田间病株率76.3%,病指达62.98。2002年本市虽推广了拓行稀植技术,使田间密度从前3年的每亩0.86  相似文献   

9.
四川直播油菜田杂草危害严重,为了探索本地区油菜杂草绿色防控综合技术,通过秸秆覆盖还田和高效农药施用的组合试验,研究其对四川盆地稻-油轮作两熟区直播油菜杂草发生和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菜田冬前杂草有7科10种,黄鹌菜、碎米荠、繁缕、通泉草等4种阔叶杂草为优势种类。施农药或秸秆覆盖还田,能有效降低田间杂草鲜重44.82%~86.53%,其中禾本科、菊科、石竹科的杂草均大幅度减少。(2)施用高效农药与农户习惯处理(FP)相比,油菜产量显著提高了5.7%~18.0%;相同施药处理情况下,增加油菜秸秆覆盖还田,产量提高了2.7%~7.1%。秸秆覆盖还田配合高效农药减量25%协同施用时,杂草防效最好,且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一、油菜霜霉病的发生与危害 信阳市是河南省油菜种植核心区,也是农业部发布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的优势区域之一.油菜霜霉病是信阳油菜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在80%以上,一般年份减产10%~2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30%~50%.油菜霜霉病除侵染油菜外,还可侵染白菜、萝卜、花椰菜、甘蓝、芥菜、芜菁等十字花科作物.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安全生产不利。本文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俗称"白秆""空秆""麻秆""霉蔸",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油菜生产区每年都会发生,一般年份病株率达10%~30%,严重的达70%以上。一般发病程度可减产10%~15%,严重地块可减产60%以上,同时造成油菜籽品质下降,出油率低,影响农户经济收入。油菜菌核病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病,其中在开花结果期发生程度最严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和桃赤蚜(MyZus Persicae Sulzar)是印度Haryana地区白菜型油菜“褐沙逊”的主要蚜虫。油菜受这两种蚜虫危害种子含油量分别降低5.62%和2.93%。在未施氮—灌溉和未施氮—不灌溉两种处理下,这两种蚜虫的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4.
青海春油菜田除草剂筛选及药害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春油菜田除草剂药害发生规律和筛选适合的除草剂,选取6种常用油菜田除草剂,研究了青海春油菜田药害发生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除灵在防除春油菜田杂草时极易发生药害,应谨慎使用,不能超过最大施用剂量(1 950mL/hm2)。施用氟乐灵、乙草胺、胺苯磺隆高量的倍量(分别为6 000mL/hm2、2 010mL/hm2、300g/hm2)后,春油菜发生严重药害,开花比例抑制率分别为56.25%、43.19%、13.06%,角果期株高抑制率分别为15.57%、14.10%、10.53%,产量严重降低,分别下降47.81%、44.16%、18.61%,因此使用时不宜超过最大施用剂量(即3 000mL/hm2、1 005mL/hm2、150g/hm2)。二氯吡啶酸、精喹禾灵高量和高量倍量处理后在试验过程中未引起明显药害,作物生长未受到影响,产量与人工除草(对照)相当,在春油菜田杂草防除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5.
陈志军 《农技服务》2014,(10):86-86
<正>常德市油菜种植面积450多万亩,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澧县、安乡、汉寿等地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且含油量降低。一、为害症状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  相似文献   

16.
何平安  李翚  吴文革  王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10-6711
[目的]评价"庄福星"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油菜的增产效果。[方法]研究了在移栽和直播2种不同栽培方式下"庄福星"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庄福星"在油菜苗期能够降低发病率6%~8%,在抽薹-初花期能够降低发病率6%~10%,在成熟期能够降低发病率4%~6%;"庄福星"能够有效促进油菜开花结实,使其形成较多的单株有效分支数,延长主花序长度,增加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庄福星"在移栽田中的增产效果明显优于直播田。[结论]"庄福星"能够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危害程度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7.
乐至县盛池乡油菜常年种植9800亩以上,是农民群众经济收人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近年来油菜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以及双低油菜的推广,菌核病对油菜的为害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常年株发病率10%~30%,严重的达9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3%.通常情况下,双低油菜的耐病性比常规油菜品种差,故要特别加强对菌核病的防治,以达到油菜高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的安全生产不利。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正>菌核病是威胁油菜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重发时可减产50%以上。油菜从苗期到近成熟期都可发生此病,以开花后发病最盛;叶、茎、荚都可被害,茎秆受害最重;严重时造成茎腐、植株枯死、结荚不实、后期倒伏,严重减产。春季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生产中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清沟防渍。春季多雨地区田间易积水,渍害影响根系吸收而使植株生长发育受阻,抗病力降低。此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5种自制包膜尿素对油菜养分缓释作用及油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肥料能够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做到一次施肥长期供应,满足油菜生长期的养分需求。从油菜的品质来看,包膜肥料提高植株油菜Vc含量为8.3%~48%,提高植株叶绿素含量为8.5%~36%,降低硝酸盐含量为6.4%~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