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寻求能够用于鉴定与评价不同类型氮素营养效率稻种资源苗期的特征性状,以88个不同类型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的稻种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苗期15个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氮素营养效率稻种资源苗期15个性状在低、中、高3种类型间差异性不尽相同,在低、中、高效NUE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的性状有6个(占比40.0%),在低、中、高效NAE间和低、中、高响应NUER间均为10个(占比66.7%),即获得高效NUE、高效NAE和高响应NUER的途径是不同的;(2)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对不同类型氮素营养效率影响程度大小亦不完全相同,对NUE的影响为植株含氮量>倒3叶SPAD值>单株根表面积>单株地上部干重>单株总干重>单株总根长,对NAE的影响为单株总干重>单株根干重>单株总根长>单株地上部干重>植株含氮量>单株根数>单株根表面积>倒3叶SPAD值>单株根体积>单株黄叶数,对NUER的影响为单株总根长>单株根表面积>单株地上部干...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的油菜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与评价方法,温室盆栽条件下设置土壤低氮(0.05g/kg)、中氮(0.2g/kg)和高氮(0.3g/kg)3个水平,测定了75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种质的苗期形态性状及氮素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NUE)。结果表明:苗期各性状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氮的敏感性不同,3个不同氮处理水平下单株根表面积的变异程度均表现为最大,低氮胁迫加大了种质间的差异。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间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表现为高效和低效的较少,表现中效类型的种质最多;NAE和NUE间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以NAE作为氮素营养效率指标来鉴定与评价种质间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和根冠比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以NUE作为氮素营养效率指标来鉴定与评价种质间苗期氮素营养效率差异应选择在高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水稻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3个氮素水平下对7个杂交中籼水稻品种进行水培试验,对氮素利用率与苗高、根长、单株分蘖、单株干重等4个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秧龄4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显著,该秧龄的秧苗氮素利用效率与苗高、根长及单株分蘖数目存在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2*,0.97**,-0.88**;而秧龄期为37d时,4个性状在3个氮素水平下差异不显著,且氮素利用效率与4个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初步认为47d秧龄期可作为苗期氮高效品种评价与筛选的合适时期。秧龄47d时的苗高、根长、单株分蘖数、单株干物质重等4个性状的变异范围和变异系数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表现最大,表明40mg/l的氮素浓度可作为苗期氮高效评价与筛选的适合浓度。并发现秧龄47d时,氮素利用效率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仅与单株干物质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本研究初步认为,单株干物质重可作为苗期氮素效率高低的筛选指标。由于在40mg/l的氮素浓度下47d秧龄的K优52单株干物质重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最大,并且其吸氮速率与相对氮素利用效率亦最大,故初步认为K优52是一个苗期氮高效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在苗期可通过根系形态数量性状对氮高效小麦品种进行鉴别,利用营养液培养法,在正常氮(5mmol·L~(-1))和高氮(45mmol·L~(-1))处理下,研究了黄淮平原区18个主栽小麦品种苗期氮素利用效率与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关系;通过干物重和氮积累量与根系形态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供试小麦品种植株氮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划分不同氮效率类型。结果发现,在两种氮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根干重、茎叶干重、单株干重、根氮含量、茎叶氮含量、单株氮含量、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可作为氮效率评价指标。小麦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育种早期筛选高氮效率材料的指标。不同氮效率类型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总体积、根尖数均表现为氮高效型氮中效型氮低效型。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小麦幼苗植株氮积累量和根系形态数量性状的预测模型,拟合精度在91.91%以上。小麦不同氮效率类型间的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单株根尖数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生产上可根据小麦苗期根系的主要形态数量性状判断其氮效率高低。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甘蓝型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鉴定及评价方法,筛选合理的次级评价指标和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设置低氮(45 kg/hm2)、中氮(180 kg/hm2)和高氮(270 kg/hm2) 3个施氮水平,测定了416份不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种质植株性状及氮素吸收效率(NAE)、氮素利用效率(NUE)和氮收获指数(NHI)。各性状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氮的敏感性不同,低氮下第一次有效分枝数的变异程度表现为最大,单株籽粒重次之;中氮和高氮处理水平下单株籽粒重的变异程度均表现为最大,低氮胁迫加大了种质间的差异。油菜种质氮素营养效率基因型间差异明显,表现中效类型的种质最多,高效和低效的较少。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AE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籽粒重、单株地上干重和株高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UE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高氮处理下,以单株地上干重、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籽粒重和每角粒数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油菜种质间成熟期NHI的鉴定与评价应选择在低氮处理下,以单株籽粒重、单株地上干重和茎基粗为间接指标进行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耐低氮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给大麦耐低氮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溶液培养和大田产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大麦苗期和成熟期各相关性状在两种供氮条件下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苗期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单株吸氮量、地上部干重和苗高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籽粒产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变异为: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分蘖数>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籽粒产量>相对氮素利用率>相对苗高。相关分析表明,低氮胁迫下分蘖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苗期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苗高和成熟期相对籽粒产量间互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从各性状的相对值中可以看出,大麦品种BI04表现最好,具有较强的耐低氮性,BI45表现最差,对低氮胁迫相对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变异数和频数分析,对88份稻种资源进行了苗期氮素利用效率(NUE)、吸收效率(NAE)和氮素利用效率响应度(NUER)的基因型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1)不同稻种资源苗期的NUE、NAE和NUER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且受氮素水平的影响。低氮、中氮和高氮间的NUE存在极显著差异,并随氮素水平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低、中氮间的NAE的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地小于高氮;(低氮NUE-高氮NUE )/ 高氮NUE的NUER极显著高于(低氮NUE -中氮NUE)/ 中氮NUE、(中氮NUE -高氮NUE)/ 高氮NUE的NUER,且后两者间未达显著差异。 2)不同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变异系数存在极大的差别(达20%以上),大小顺序为NUER>NAE>NUE,即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基因型差异大小是NUER>NAE>NUE。 3)不同稻种资源苗期NUE、NAE和NUER的基因型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拟合度最好的是NUE,其次为NAE,NUER最差。  相似文献   

8.
2003和2004年,在盆栽条件下以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为材料,设计9个氮肥处理,研究施用氮肥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的影响及根系性状与氮素吸收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单株不定根数的差异较小,其余11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年度间差异均很大;氮处理对抽穗期12个根系性状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年度与氮处理对单株根干重、单条不定根粗、单条不定根干重、单株根系α-NA氧化量、单株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成熟期氮素累积量的互作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各施氮处理中,增施和早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单株不定根数,施氮量较少且作1次施用时,氮肥作基肥施用的处理单株不定根总长度和根干重最大,施氮量较多且作2次施用时,以基肥+保花肥施氮组合的单株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最大。抽穗期单株的不定根数、不定根总长度、根干重、根系α-NA氧化量、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591^**~0.850^**)。  相似文献   

9.
为适时精确诊断赣花7号的氮素营养状况,通过设置6个氮素水平(施纯氮0、75、150、225、300、375 kg/hm2),在不同时期(出苗后30、45、60、75和90 d)分别测定花生不同叶位(主茎倒一完全叶、倒二完全叶和倒三完全叶)的SPAD值和相应叶位叶片的含氮量,分析其施氮水平、SPAD值和叶片含氮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方程的拟合。结果显示:施氮水平与SPAD值、叶片含氮量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SPAD值和叶片含氮量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并且在各叶位中,以主茎倒3叶的相关性最好,其可作为氮素诊断的理想叶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半冬性与春性小麦苗期氮肥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与生理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盆栽条件下,选用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各3个,研究了不同氮源(NH_4~+-N、NO_3~--N、NH_4~+-N+NO_3~--N三种类型)供应条件下小麦苗期(6叶期)根系性状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吸收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小麦苗期氮素吸收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植株总吸氮量和氮肥吸收效率表现为半冬性类型显著高于春性类型,不同氮源处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根系性状中,平均根长、根系总长、根系总吸收面积表现为半冬性类型高于春性类型,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表现为半冬性类型低于春性类型,根系重量、氧化力则因供应的氮源不同,生态类型间存在差异。根干重、根系氮积累量与氮肥吸收效率显著相关,其他性状与氮肥吸收效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