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物栽培研究与现代生态农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栽培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前沿学科之一。其理论基础具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其研究领域宽广,涉及因子复杂。作物栽培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其控制措施,探索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使用生产资料,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保持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发挥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实现作物生产和产品优质、高产、低耗、无公害,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生产技术体系及其系统理论。作物栽培在人类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远古时代,人类通过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开创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其中对野生植物的驯化过程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物栽培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作物生产的科学。简要回顾了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指出作物栽培在人类发展文明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明确作物栽培科学的涵义及其理论体系,强调了新世纪下发展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并针对当前作物栽培科学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将为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开拓许多新领域,新世纪下作物栽培科学必将与时俱进,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作物栽培学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振文 《作物杂志》2003,19(1):11-12
1 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和优化决策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栽培作物的实践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作物、环境和措施三个方面,品种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导因素,是内因。但是,有了优良的品种并不一定能够获得产量高和品质好的结果,因为作物只有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运用配套的栽培技术,才能使品种的遗传特性充分表达,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作物栽培研究的对象包括粮、棉、油、糖、绿肥、饲料等各种作物。各种作物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器官建成、产品、产量……  相似文献   

4.
作物栽培领域的新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栽培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的对象是作物 ,每种作物都有各自的器官建成和产量形成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规律。每一作物的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 ,对外界环境条件都有一定的要求 ,作物栽培学要求研究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矛盾并加以解决。作物的群体由众多的个体组成 ,作物栽培学必须研究作物群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 ,解决两者的矛盾 ,创造一个个体和群体都能协调发展的农田生态体系。该学科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应用科学 ,内容及其丰富 ,综合性强。其目的不仅着眼于一个作物、一季作物的高产 ,还必须考虑到季季高产 ,全年高产…  相似文献   

5.
<正>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学科群及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协办、扬州大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拟于2014年8月中下旬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以"作物可持续生产与现代农业"为主题,围绕作物栽培耕作、生理生态的基础理论,作物高产高效、高产优质、丰产抗逆的栽培技术,探讨作物栽培耕作与生理生态学科的发展方向。本次会议以青年科技工作者为主,要求年龄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  相似文献   

6.
会讯     
《作物杂志》2002,18(6):13
2002年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年会暨全国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研讨会于11月4~6日在山东农业大学召开。路明理事长主持开幕式并讲话。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盖国强致欢迎词。农业部副部长、中国作物学会顾问刘坚专程出席会议,做了目前农业战线形势与建设小康社会问题的重要报告,使与会者深受鼓舞。山东省政府、农业厅和泰山市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余松烈、山仑、戴景瑞和中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分会主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凌启鸿,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旭,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登海,山东农业大学副校长董树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辛志勇等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7)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种重要育种方法,明确生态条件和打顶措施对杂种优势的影响,对提高烟草杂种优势研究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烟叶烟碱含量杂种优势相差较大的3个杂交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选择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不同生态环境和打顶措施对烟叶烟碱含量、烟叶烟碱含量杂种优势及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间的烟叶烟碱含量差异显著,烟株打顶前后烟叶烟碱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打顶处理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高于不打顶处理;不同生态环境、打顶和不打顶处理间的烟叶烟碱含量的中亲优势值差异不显著,而超亲优势值、超标优势值差异显著;不同生态环境、打顶和不打顶处理间,烟叶烟碱含量杂种优势相关的PMT、AO、QS基因的中亲优势表达量相差也不显著,与处理间中亲优势值的表现差异一致。结果表明,在选用中亲优势作为度量指标进行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中,可不考虑生态环境和打顶的影响,在一个试验点对双亲及F_1采用相同的农艺措施就能获得较为准确的鉴定结果;而在选用超亲优势、超标优势作为度量指标进行杂交种应用潜力评价中,需在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农艺措施下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
中国作物学会将召开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年会。初步议定于年底在北京召开。征文的范围有:1.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理基础与技术;2.作物抗逆稳产的生理基础与技术;3.高新技术在作物栽培、作物生理研究中的应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中国作物学会2002年11月4~7日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年会暨全国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作物学会栽培研究委员会主任凌启鸿教授做了主题发言,与会理事与代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后凌教授又吸取讨论意见,在主题发言的基础上写成题为“论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成就与振兴”的论文,总结了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的形成、发展、壮大过程,以及当前面临的研究推广工作受冷落、机构撤消、人员散失的严重局面,并提出振兴栽培科学的建议,期盼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本刊特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秋实 《作物杂志》1994,10(1):16
振兴栽培科学服务三高农业──“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在京隆重举行本刊讯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21~24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53个单位、74名科技工作者出席了会议。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11.
化学打顶对于抑制棉花顶端的无限生长和实现轻简化栽培具有重要意义,而合适的打顶剂则是简化栽培管理的关键。采用自主配制的3种化学打顶剂(Z1、Z3和Z4)和市场上购买的氟节胺(Z2)、增效缩节胺(Z5)和缩节胺粉剂(Z6)3种化学药剂于花铃期(7月26日)进行喷雾(对照为不打顶),于吐絮期对棉花株高、果枝始节高、植株上部(第9果枝)、中部(第5果枝)和下部(第2果枝)3个部位果枝长度、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考察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打顶剂均对棉花的株高和果枝始节高有抑制作用,并且降低了上部果枝长度,增加了棉株的有效结铃数,增加了纤维产量,部分打顶剂对棉花纤维品质有轻微的影响,其中Z4处理在株型、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棉花打顶和保留营养枝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适应生产上对棉花简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以‘华杂棉H318’为材料,设置打顶整枝(A)、打顶留叶枝(B)、不打顶留叶枝(C)、不打顶整枝(D)4个处理,在大田条件下,对打顶、整枝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打顶使棉花的平均成熟期延迟5~6天。打顶、留叶枝有利于棉花茎枝、叶片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的积累。留叶枝单株铃数增加,单铃重和衣分降低,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与整枝处理相当,打顶、留叶枝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不大,最后得出打顶留叶枝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13.
打顶留叶数与烤烟品种TSNA形成累积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明降低烟草中的TSNA(烟草中的特有亚硝胺)含量的技术措施,该文通过对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进行不同打顶留叶数处理,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其鲜叶及成熟叶样品进行TSNA分析检测,以期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个烤烟品种的TSNA的形成积累主要是在叶片成熟阶段,鲜叶中的含量很低。盛花期打顶能够降低K326及红大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分别为11.3%、10.3%;见花打顶能够降低云烟85烤烟品种TSNA的形成积累,降幅为4.9%。三个烤烟品种K326、红大、云烟85的四种亚硝胺含量在成熟的叶片中;NNK含量最高、NAT第二、NNN第三、NAB含量最低,正常打顶的三个烤烟品种,NNK含量占总TSNA的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4.
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技术措施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益严重的土壤盐渍化抑制作物生长,使栽培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为提高盐胁迫下农作物的产量,研究提高植物抗盐性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提高植物抗盐性的一些措施,包括培育抗盐作物和品种、利用Ca或微量元素、抗盐剂和植物激素以及增施有机肥、合理灌溉、地膜覆盖等其它措施,以期为植物抗盐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对土壤培肥与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作物秸秆还田是有效利用秸秆资源的重要途径。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温室气体排放和作物产量等会产生明显影响。为了充分利用作物秸秆资源,并探讨其还田效用,综述了作物秸秆还田相关技术、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和米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从秸秆还田轻简栽培技术、不同稻作方式下秸秆还田的环境效应及不同作物类型秸秆还田效应等方面提出了未来深入开展秸秆还田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合理利用作物秸秆、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以及保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 台果枝打顶、叶枝7 月5 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 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 万株/hm2~5.1 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相似文献   

17.
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及高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宾  赵明  董志强  陈传永  孙锐 《作物学报》2007,33(10):1674-1681
针对目前作物产量水平长期徘徊难以突破,产量分析理论缺乏量化指标体系,可操作指导作用小等问题,依据“三合结构”模式二级结构层各因素的关系,建立了“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并通过田间试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春玉米、夏玉米、水稻和冬小麦高产实例进行定量化分析,明确了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高产突破的可能方向。结果表明,提高叶片平均净同化率(MNAR),改善群体的物质生产能力,是水稻产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适当提高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或经济系数(HI)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冬小麦产量;春玉米籽粒产量主要伴随着MLAI和单位面积穗数(EN)的增加而提高,其实质是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的提高增加了单位面积上总粒数(TGN)。进一步研究确定了“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公式代换可推导出某一参数与目标参数的函数关系。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式的建立为作物群体定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全面掌握群体参数变化与产量形成的定量关系,为指导作物生产进行有效的技术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在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作物产质量,其准确测定对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作物遗传育种、栽培技术推广、激素残留鉴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文章叙述了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分子机制、产质量调控及内源激素测定方法,以期为植物激素研究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优质棉‘沧198’的高产简化配套技术,进一步明确多茎栽培对不同肥力、不同气候年型的适应性,2007-2009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常规株型为对照,连续3年研究‘沧198’多茎株型的增产效果;分析纤维品质、成铃空间分布特点及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沧198’多茎株型在干旱或阴雨不同气候年型,均表现出显著增产效果,增产幅度12.5%~22.1%;多茎株型成铃质量空间分布,下部1~4果枝结铃单铃重平均4.47 g,略低于常规株型4.70 g;上部13~14果枝成铃质量显著优于常规株型,单铃重提高14.5%,子指增加7.5%,衣分高6.6%;叶枝结铃平均单铃重为5.2 g,不仅高于主茎1~4果枝的结铃单铃重(4.47 g),也高于常规株型1~4果枝结铃的单铃重(4.70 g),纤维品质与常规株型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与常规株型相比,节省整枝用工62.5%,劳动用工投资减少18.0%,劳动效率提高1.37倍,经济效益提高39.6%。‘沧198’多茎株型主茎和叶枝协调发育,叶枝早摘心,解决叶枝铃小、吐絮晚、质量差的技术难题,不同气候年型、不同肥力条件均表现显著的增产效果,实现了高产优质、简化、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是重要的谷类作物之一,其丰产与否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作物合理的间作套种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本文总结了旱地种植玉米与豆科作物、小麦、蔬菜以及其他一些旱地作物的间作套种的研究进展及一些实施成效。通过文献综合分析得出,玉米与旱地作物间作或套种的生产模式与单作栽培模式相比,不仅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如何拓展与深化系统研究,着力构建技术体系与栽培标准,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并且认为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应用于大面积实际生产的技术规范和栽培方法,服务于当今现代旱地农业生产是必要的也是亟待要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