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圆腹鲑[Pangasius、sutchi Fowler]。隶属鲇形目,(鱼芒)鲇科、(鱼芒)鲇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目前我国引进的品种有体色红白相间和蓝白相间两种,所以又称红鲨和蓝鲨。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型长而侧扁,具脂鳍,为热带鱼类。适温范围为13~36%,生长适宜水温22~36℃,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下限水温为12℃。由于其具有食性杂、  相似文献   

2.
淡水鲨鱼温流水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水鲨鱼学名为苏氏园腹(鱼芒)[Pangasius sutchi (Fowler)]。隶属鲇形目,(鱼芒)鲇科、(鱼芒)鲇属。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型长而侧扁,具脂鳍,为热带鱼类。适温范围为13~36℃,生长适宜水温22~30%,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下限水温为12℃。我  相似文献   

3.
东莞淡水和河口鱼类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1月至2009年8月,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标本的方法,调查记录了东莞鱼类共计98种,分别隶属于14目34科。其中鲤形目最多,共3科43种,占总数的43.88%;其次为鲈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27.55%和9.18%。调查发现,东莞鱼类分布的特点主要为鲌亚科、雅罗鱼亚科、鲿科和鲇科等河道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江干流;平鳍鳅科、鳅科、野鲮亚科和亚科鱼类等喜流水性鱼类则主要分布于东莞东部及东南部的溪流中;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七丝鲚(Coilia grayi)、凤鲚(C.mystus)、花(C lupanodon thrissa)等咸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珠江口至石龙一带。调查还显示,东莞的鱼类资源出现了衰退,主要表现为名贵、特色鱼类的减少及鱼类小型化的出现。文章还对东莞鱼类资源衰退的原因及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陆奎贤 《水产科技情报》1993,20(2):82-83,70
1981~1982年间,在珠江口设4个采样点,用底拖网每月采样一次,获鱼类76种,其中以棘头梅童鱼、凤鲚、广东鲂、中华海鲇、七丝鲚、花鲈渔获量最多。在季节变化上,春夏季渔获种类较多,冬季较少;但冬季渔获量最高,春季最低。几种主要经济鱼类初次性成熟年龄多为1龄,产卵期集中在5~7月。  相似文献   

5.
2010年3-12月对小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7个采样点共采集鱼类标本1701尾,隶属于6目9科47属56种,其中小江汉丰湖坝上水域采集鱼类28种,坝下水域采集鱼类42种.鲤形目和鲇形目分别占种总数的69.5%和12.5%.宽鳍(鲻)(Zaco platypus)、黑尾(鳖)(Hemiculer tchangi)、鲇...  相似文献   

6.
淮王鱼,产于安徽省淮河,但以中上游凤台县的黑龙潭、白龙潭、峡山口、绵羊池等河段为最多,到过凤台的人都想尝尝"淮王鱼"的味道.淮王鱼形似黄颡鱼,背部灰黑色,腹部粉白色带微红,有鼻须一对,短小,上颚口角须一对;下颚口须二对.口开于腹面,半月形,口唇厚,齿如磨石,为肉食性鱼类,常以小虾、小鱼、泥鳅、丝子虫、小螺为食;谷雨前后产卵.最大二十斤左右,一般的三至五斤.淮王鱼之所以著名,主要是肌肉细腻,肉多刺少,脂肪甚多,味道甚美.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最  相似文献   

7.
大口鲇营养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原名南方大口鲇,俗称河鲇、鲇巴朗、叉口鲇、大鲇鲐等,系鲇形目、鲇科、鲇属鱼类之一种,天然水域里以鱼虾为食。属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我国长江出产的名优鱼之一。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从1985年起就开始对它进行移养驯化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现已在省内外大面  相似文献   

8.
长吻鮠养殖技术讲座(一)长吻鮠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之一,更是长江上游的主要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鲇形目科跪属,因其吻较一般鱼为长.故学名叫长吻。该鱼的体型近似纺锤形,体色灰白或灰黑,也有呈粉红色的。周身光滑无鳞,极富粘胶,背鳍后有一个肉质脂鳍。口下...  相似文献   

9.
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底栖肉食性的沿岸种类。因其性凶猛、个体大、生长陕、味鲜美,素享"鱼类之王"之美誉。1990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烟台海带育苗场和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育苗首次在国内获得成功以后,我国北方和南方相继进行红鳍东方鲀的工厂化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育苗技术不断改  相似文献   

10.
<正>锥体虫属于单细胞鞭毛虫,寄生于脊椎动物血液中。在我国分布较广,一年四季均可发现病原体。由蛭传播,可感染多种淡水和海水鱼类,从锥体虫在鳟血液中发现以来,已经有近500种锥体虫被发现和命名,其中寄生于鱼类的有150多种。张其中等1993年在大鳍鳠血液中发现锥体虫,将其命名为鳠锥体虫(Trypanosoma hemibagri)。汪开毓等2000年初次报道了南方大口鲇的锥体虫病。孙秀秀2016年报道了老虎斑的锥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部分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13种鲇形目鱼类的134条COI基因,并与Gen Bank中获得15种鲇形目鱼类的51条COI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鲇形目鱼类COΙ基因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较少,为越南隐鳍鲇(Pterocryptis cochinchinensis)、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3种共计5个位点;平均碱基含量A+T(55.5%)显著高于G+C(44.5%)。利用Kimura’s 2-parameter计算28个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3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Neighbour-Joining(NJ)树较Maximum Likelihood(ML)树更为适合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发育分析;COI基因在科及其以下水平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分类方法所认同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达到82.9%以上;在目水平的一致性的可信度较低,仅为71%;半鲿属聚为单系类群,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三者聚为一支,黄颡鱼属与拟鲿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朱元鼎  金鑫波 《水产学报》1983,7(2):159-174
本文对我国鲉形目鱼类的鳍形作了比较研究。作者对背鳍、臀鳍、尾鳍、胸鳍和腹鳍依次作了细致的观察,根据各鳍的联合特征分为20型和25亚型。同时对鳍的式型及其分化趋势、鳍的形态和生态、鲇形目和鲈形目等鳍形比较,以及鳍的形态演化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杨翠平 《内陆水产》2004,29(12):10-10
香鱼又称海胎鱼、油香鱼、细鳞鱼、瓜鱼、平鱼、八月香、肥鱼等,在日本称鲇,是一种一年生小型珍稀经济鱼类。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南部至鹿儿岛.朝鲜沿海及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及台湾的某些入海溪河中。  相似文献   

14.
梁子湖6种凶猛鱼饵料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梁子湖6种凶猛鱼间的铒料相似性作了研究。以铒料组成的更正重量百分比为基础,计算营养位宽度、营养位重叠指数及食物重叠指数。结果表明:红鳍原Bo、青梢Bo、翘嘴Bo3种间及鳜、鲇、黄颡鱼间的铒料相似程度较高。依据食物重叠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6种凶猛鱼类划分为2个类型,红鳍原Bo、青梢Bo、翘嘴Bo属中上层摄食类型,鳜、鲇、黄颡鱼属中下层摄食类型。  相似文献   

15.
淡水白鲨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淡水白鲨,又名苏氏圆腹(鱼芒),隶属于鲇形目,(鱼芒)鲇科,(鱼芒)鲇属,学名Pangasius sutchi(Fowler)。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形长而侧扁,具脂鳍,身体粉白色,各鳍条末端红色。由于其具有体色艳丽、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抗病力强、少肌间刺、肉质细嫩等优点,因而市场前景无比广阔。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和11月对安徽大沙河的鱼类进行了采集和调查。结果显示,大沙河有鱼类47种,隶属4目12科40属。其中鲤形目35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1种,鲤科占总数的66.0%。上游、中游和下游江段分布有鱼类23种、29种和40种,其中上游和下游的初级食肉性鱼类较多,而中游的杂食性种类所占比例最高。优势种为彩副、高体鳑、粗唇、宽鳍、泥鳅、棒花鱼、鲫、麦穗鱼、沙塘鳢和马口鱼等,主要经济种类有鲫、黄鳝、泥鳅、粗唇、似鳊、沙塘鳢、、红鳍鲌、马口鱼、宽鳍和大刺鳅等,不同河段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东海外海纯科鱼类垂钓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弘 《海洋渔业》2001,23(1):38-40
东海外海有着丰富的纯科鱼类资源,但 由于纯科鱼类大多内脏有剧毒,可致人于死 命,故我国长期以来把它作为"禁食”的毒鱼. 然而纯科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红 鳍东方纯和假晴东方纯等,在日本更被视为 珍品.80年代,舟山和山东、辽宁、江苏等沿 海渔区曾组织引进日本纯科鱼类延绳钓生产 技术,开发利用纯科鱼类资源,主要是黄海渔 场红鳍、假晴等东方纯,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 益,但生产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辽河鲇种群生殖调节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辽河流域鲇种群生殖适应性,即个体生殖力及其调节机制、生殖过程及其适应性。结果表明:鲇个体生殖力低于鲤科鱼类而与乌鳢和胡子鲇相近,卵质优于鲤科鱼类;鲇产卵期长,有利于亲鱼充分利产卵场和仔鱼利用铒料资源;产卵后卵巢内有大量的卵母细胞残留是对不稳定生殖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阿友 《中国水产》2014,(4):42-43
<正>老支书自发救水珍安徽凤台县刘集乡硖山口村离县城3公里,地理位置独特,为千里淮河第一峡,上游淮水受硖山口峭石阻拦,迂回冲刷而下水流急湍,这里有种驰名中外的宝贝叫淮王鱼。淮王鱼亦称淝王鱼,或!皇鱼,是淮水中的特有珍稀物种,是我国珍贵食用鱼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水中活化石"之美誉。淮王鱼一奇在于它对栖息环境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一是流水湍急之处,二是石虩之间,三是深潭之上。硖山口的黑龙潭由洪水冲击形成,长200米、宽100米左右,深约16米,即使淡水季节也有急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粗鳍鱼属鱼类分类进行研究整理,记述了我国产的2种粗鳍鱼,其中石川粗鳍鱼(TrachipterusishikawaeJordaeetSnyder)为我国东海鱼类新纪录,并对其形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