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冬季温度低,不利于沼气池发酵产气。为保证沼气池在冬季正常使用,管理和维护显得十分重要。温度是沼气发酵的重要外因条件,温度适宜则细菌繁殖旺盛,活力强,沼气池内的厌氧分解和生成甲烷的速度就快,产气就多。当发酵温度在10℃以下时,沼气发酵反应基本停止。为保障沼气池的顺利越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内从不同pH、不同发酵温度、不同发酵时间3个方面对沼气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pH7.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d为昭化区沼气厌氧发酵的最优条件,此时沼气产气率大,对大肠菌群的杀灭作用强。  相似文献   

3.
赵坚 《山东饲料》2007,(12):36-36
户用沼气,它的原理就是人畜粪便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后而产生气体,这个发酵过程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进行。发酵温度最低10℃,最高60℃。由于条件的限制。牛棚里所建的沼气池到冬季保温会有一定的困难,导致轻则不产气,重则冻坏沼气池。怎样才能使牛棚里的沼气池安全越冬,使农民群众一年四季都能够正常使用沼气?冬季来临时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1用于生产沼气利用牛粪有机物在高温(35~55℃)、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厌氧细菌)降解成沼气(主要是甲烷),同时杀灭粪水中的大肠杆菌、蠕虫卵等。产生的沼气可作生活能源,残渣又可作肥料。除严寒地区外我国各地都有用沼气发酵开展粪尿污水综合利用的成功经验。我国北方冬季为了提高产气率往往需要给发酵罐加热,主要原因是沼气发酵在15~25℃时产气率极低,从而增加沼气生产成本。2加工成有机肥牛粪的有机肥处理可以为养殖场创造极其优良的牧场环  相似文献   

5.
应用短期发酵人工瘤胃技术,模拟反刍动物饮水温度,研究饮水温度对饲料发酵在瘤胃中产气的影响。试验共分12℃、20℃、30℃、39℃和50℃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20个重复。每组处理按预定温度发酵2小时后,将温度调至39℃。分别在2、4、6、8、12、24和36小时时记录产气量。结果表明,发酵最初2小时的温度对饲料在瘤胃中的产气有显著影响(P<0.05)。在6、8、12、24和36小时时5个时间点,39℃处理组产气量最高,30℃次之,然后是20℃和12℃两组,50℃处理产气最少。建议在冬季给反刍动物饮用40~45℃的饮水,这样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农村户用小型沼气池冬季安全生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户用小型沼气池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冬季不产气的现象,制约了农村沼气的健康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冬季产气中止最主要的原因是池内温度低于发酵的适宜温度。在对山西省一些冬季停止产气的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沼气池池温的因素,这其中主要包括沼气池的建造位置、建造质量、沼气池池顶的覆土、沼气输送管道的安装、冬季沼气池日常管理,发现由于冬季日常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原因大约占64%,同时池顶覆土和建造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针对以上因素提出了适当的对策和解决方法,重点对冬季日常管理提出了新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全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设立温度、pH值和发酵时间3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优化设计方法,确定各因素对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产毒量的影响程度,并绘制发酵过程细菌生长曲线和产毒曲线。结果显示,pH对细菌的产毒量影响显著(0.01P0.05),发酵时间、温度对细菌产毒量影响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pH7.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6 h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生产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鸡粪的发酵处理与饲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鸡粪沼气发酵法 江苏省沼气研究所用鸡粪沼气发酵物作猪饲料添加剂,经试验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发酵装置为一只3立方米普通水压式沼气池增设一立式搅拌器改装而成。从投料至结束,历时192天,共投鸡粪总固体1003千克,产气370.6立方米,最高日产气4立方米,平均日产气1.93立方米,池容平均产气率0.64立方米/立方米·天,每千克鸡粪总固体产气0.37立方米,投料浓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内蒙古地区由于温差大导致的沼气产量不足、产气不稳定等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太阳能加热可移动式沼气罐,测定了牛粪和不同农作物秸秆配比(分别为1∶1、2∶1、3∶1)对沼气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35℃温度范围内牛粪与玉米秸秆配比为2∶1时发酵60 d总产气量、日产气量均最高,发酵60 d的总产气量为33 m3,日产气量最高可达8.4 m3;p H值呈动态变化,发酵初期、中期、后期p H值分别为7.15,6.50,6.60。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7,(9):38-41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肉牛棚舍发酵床饲养模式调查,以期为牛用发酵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分为冬夏两期,夏季评价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畜舍环境及肉牛生理指标的影响;冬季测试发酵床状态对其床体不同深度温度变化的影响,依据不同发酵状态区分为高温组、中温度组、低温度组,剖析其不同深度的温度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夏季发酵床组相对湿度与温湿指数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肉牛的呼吸数、皮温和直肠温度亦显著高于水泥地面组(P0.05)。因此,夏季发酵床会加重高温的影响。冬季发酵床不同深度的温度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温组20~60 cm深度区域的温度大于35℃,显著高于0~10 cm表层(P0.01);中温组25~45 cm区域的温度高于25℃,显著高于0~10cm和65~80 cm区域的温度(P0.05)。床温可反应发酵实态,调查结果提示,20~45 cm区域为发酵床进行有氧发酵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1.
浅谈沼气池快速启动和日常管理的技术要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家圣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33-134,139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实施农村沼气国债和民生沼气工程项目。无论是新建成的沼气池还是大换料后重新启动的沼气池,从向沼气池内投入发酵原料和接种物起,到沼气池能正常稳定地产生沼气为止,这个过程称为沼气池发酵启动。结构相同的沼气池,发酵启动的各个环节处理是否得当,其产气和使用效果差异很大。在夏季,启动顺利的沼气池,封池后3~5 d即可点火使用;启动不顺利的沼气池,封池后10~20 d甚至更长时间都不能点火使用,有的甚至产生发酵抑制现象,需要重新配料启动。因此,掌握好沼气池发酵启动和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添加高效发酵的复合菌种,以提高病死猪的发酵速度和效果。试验在冬季和夏季分别进行,每个季节试验4个周,分为对照一组(垫料+菌种)、对照二组(垫料+病死猪)、试验组(垫料+菌种+病死猪)。结果:夏季上午10时室温25℃~36℃,试验组中部温度在第2天升高到60℃以上,对照二组在第4天升高到55℃以上,对照一组第2天温度达到50℃左右,持续3 d开始下降,试验组经过2周发酵处理完毕,小骨塑化不成形,只剩下大块腿骨和牙齿。冬季上午10时室温为-4℃~4℃,试验组中部温度在第3天达到55℃以上,对照二组第5天温度达到50℃以上,试验组经过3周发酵处理完毕,达到同样的效果。发酵结束后发酵产物中菌落数由发酵开始的10~8CFU/g数量级下降到10~3CFU/g数量级,且为添加的有益菌种,杀灭微生物效果明显。发酵产物经蛔虫死亡率测定,没有发现活的虫卵。表明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病死猪操作简单,在猪场的粪污处理场旁边即可进行,免去了病死猪的运输污染问题。既节能环保,又能够达到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发酵产物生产生物菌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如何使君子兰长得美?东北冬季寒冷.如何使君子兰长得美?实践告诉人们,只有注意温、光、水、肥的管理就能实现。1.温度:冬季吉林省1月份气温可达-20~-30℃,如果室内的温度过低,君子兰就有冻伤、冻死的危险。因此,君子兰在冬季管理中,温度十分重要。实践证明,白天以15℃~21℃为宜.夜间不要低于12℃。花期应控制在14℃~21℃之间,此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产生夹箭现象。2.光照:冬季必须使阳光直射,提高窖温,促进君子兰的光合作用。为此,冬季以全光照为宜。3.浇水:冬季要适时浇水,一般每5天浇1次.并做到浇透,不浇…  相似文献   

14.
自然发酵床的研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采用天然素材制成高温发酵床和低温发酵床,并且在低温发酵组饲养4头体重为20kg左右商品杂交猪。测量了猪床垫料上、中、下三层的温度,比较发酵进程。结果表明:高温发酵组温度上升迅速,最高达61.6℃,在不补充可发酵原料条件下维持11日;低温发酵组于进猪后床温升高,经15日稳定于52℃左右。自然素材发酵床可行,粪中微生物对发酵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新疆沼气池产气率低的问题,以新疆呼图壁西域春奶牛场的鲜牛粪为厌氧发酵原料,系统地研究温度对牛粪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在50℃、30℃和实验室环境下模拟户用沼气池的发酵环境。[结果]50℃环境下发酵效果最佳,产气量最高;pH值过低(76)会导致整个发酵的失败;在发酵过程中,营养物质TN减少,但损失量不大,TP、TK有所增加。[结论]温度和pH值是影响产气量的主要因素,发酵后的牛粪总养分符合有机肥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发酵时间对完全混合发酵日粮(total mixed fermentation ration,TMF)发酵品质的影响。将0.5% CT-10(同型发酵乳酸杆菌)、5%糖蜜和TMR装入发酵袋内并于5、15和25℃条件下密封发酵,在发酵5、10、15、20和30 d时开袋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结果显示:5℃时,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各组间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粗灰分(Ash)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 < 0.05);15℃时,各组间NDF含量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其他指标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25℃时,各组间EE、Ash、NDF和ADF无显著差异(P > 0.05),而CP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显著降低(P < 0.05)。不同的发酵时间对TMF有机酸含量影响显著(P < 0.05),在5和15℃时,发酵30 d天时pH分别降至4.23和4.36,达到发酵过程中的最低点;各个发酵温度条件下,氨态氮(NH3-N)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前15 d持续增加,之后又呈现先缓慢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5℃时,发酵20 d,pH降至4.57,乳酸含量和TVFAs含量分别达到最高。综合以上结果和V-Score评分最终得出:5℃时,发酵20 d效果较好,15℃时,发酵15、20 d效果较好;25℃时,发酵5 d效果较好,饲料等级均为优。  相似文献   

17.
生态型发酵床养猪模式对猪舍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对发酵床养猪与传统水泥地面养猪两种模式下猪舍的环境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猪舍环境温度在冬季可达16.1℃~21.3℃,氨气含量在通风前后分别为16.80mg/m3、10.95mg/m3,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低温时期对新型发酵床猪舍与普通猪舍室内平均温度变化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大,而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波动幅度较小;在冬季中午室外温度较高时新型发酵床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基本能达到普通育肥舍室内日平均温度(P〉0.05),而在早上和晚上室外温度较低时猪舍室内的日平均温度明显低于普通育肥舍内日平均温度(P〈0.05)。试验表明,冬季新型发酵床育肥猪舍室内日平均温度具有显著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别测定夏季和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温度,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显著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P<0.01);夏季发酵床养猪猪舍温度略高于常规水泥地面养殖猪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山东饲料》2004,(4):24-25
根据多年栽培双孢菇的经验,我们将栽培技术进行了大胆改革,产量比原来明显提高,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双孢菇属中温偏低型。菌丝体的适宜温度为6~32℃,最佳温度为20~28℃。子实体的适宜温度为8~22℃,最佳温度为14~18℃。最佳播种期应在9月5日~15日,以此推算,培养料发酵时间应在8月10日~20日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