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用枫树叶对73例草鱼肠炎病、18例草鱼皮肤白粉病试治,有效率分别为63%、86%,且安全、方便,对鱼无副作用.1、治草鱼肠炎病  相似文献   

2.
建立小鼠葡聚糖硫酸钠肠炎(DSS)模型,并分析肠炎小鼠中骨质丢失的发生情况.C57BL/6小鼠口服DSS溶液2周以建立肠炎模型,第1周饮用2% DSS溶液,第2周饮用1% DSS溶液.饮用蒸馏水的C57BL/6小鼠作为对照.记录每组小鼠体质量变化,观察粪便和血便状况,μCT分析股骨骨质丢失的情况.结果表明DSS处理组小鼠和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骨质丢失,骨量减少,骨小梁数目下降.说明DSS诱导的小鼠肠炎模型可以作为研究肠炎引发骨质丢失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3.
犬细小病毒是犬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叫犬出血性肠炎.临床上以出血性肠炎或非脓性心肌炎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但以幼犬和外地引进的品种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死亡率20~80%.  相似文献   

4.
春夏季几种主要鱼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肠炎病 肠炎病多数发生在5~10月,发病症状:腹部膨胀,有红斑、外突、红肿、腹部微血管充血,形成血栓、粘膜外溢.1~2龄草鱼发病率可达40%~50%,严重的可达90%以上.防治措施:(1)每万条鱼种或是50kg成鱼采用大蒜头0.25kg,食盐0.20kg,饵料0.54kg,用干面粉拌和成团,投入水中喂鱼,连续喂养7d左右.  相似文献   

5.
养貉常见病     
1.瘸毒性肠炎急性传染病,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死亡率高(80%~100%),对养貉业威胁极大.症状与犬瘟热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生态素对獭兔肠炎和腹泻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将腹泻试兔按照年龄分为成年兔组(5月龄以上)、青年组(3~5月龄)和幼兔组(1~3月龄),分别以生态素、氟哌酸、环丙沙星和喹乙醇等进行治疗。研究表明,以上处理方法对肠炎腹泻的治愈率分别为90 16%、86 36%、88 04%和78 89%,以生态素组最好,与喹乙醇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 01),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 05);生态素对重症肠炎、轻症肠炎、粘液性肠炎和普通腹泻的治愈率分别为58 33%、87 50%、93 55%和100 00%,差异极显著(P<0 01或P<0 001);生态素对不同年龄獭兔肠炎和腹泻的治愈率没有明显的差异。试验表明,作为一种益生素,生态素对于獭兔腹泻和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使用方便,见效快等优点,同时可减少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的使用,有助于绿色动物食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犬细小病毒病又称犬传染性出血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诊表现为肠炎型和心肌炎型,肠炎型以剧烈呕吐、血水样腹泻、脱水、白细胞显著减少、小肠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心肌炎型以急性非化脓性心肌炎为特征。幼犬多发,死亡率为10-50%,是犬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于秋鹏  金睿  叶方  金国祥 《吉林农业》2011,(6):267-267,273
肠炎是家兔的一种高发病,其病因复杂,控制困难,给养兔业造成很大的威胁。饲料及饲料原料霉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绿色高效防霉促生长剂——8318A对家兔肠炎进行控制研究,取得可喜的效果。流行饲料对照组的肠炎病发病率为12.5%(3/20,15/100),单独喂草对照组的肠炎病发病率为18.3%(4/20,18/100),加酶饲料试验组的肠炎病发病率为0(0/20,0/100)。  相似文献   

9.
<正>一、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介绍雏鹅新型病毒肠炎是一种雏鹅高发性传染病,由于传染源是一种腺病毒,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染性极高。特别是30日以内的雏鹅很容易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威胁,发病率为25%以上,有时甚至能够达到100%,这种高发的雏鹅疾病经常会造成雏鹅大量死亡。而且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在发病时间上没有明确的限制,不论春夏或者秋冬,还是雨季或者雪季,都会出现雏鹅新型病毒肠炎的发生。在发病的临床现  相似文献   

10.
正犬细小病毒病,又叫犬病毒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是犬科动物的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的烈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污染的饲料,在消化道感染发病。据临床发病犬的种类来看,纯种犬及外来犬比土种犬发病率高,临床上以呕吐、急性出血性肠炎、非化脓性心肌炎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实际病例中,以出血性肠炎病例居多,感染率90%以上,病死率最高可达50%。病犬的粪、尿、呕吐物和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一旦发  相似文献   

11.
草鱼的肠炎病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 它常常与烂腮、赤皮病并发 , 而且 , 具有季节性 . 每一年的 4- 10月是草鱼发病的季节 , 也是高峰期 , 其死亡率一般高达 50% 左右 , 有的甚至高达 90% 以上 , 是危害草鱼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 害病的草鱼喜离群独游 , 行动缓慢 , 不吃食 , 腹部膨大 , 呈出红斑 , 肛门红肿 , 腹腔积水 , 肠壁充血呈紫红色 , 轻压腹部 , 有血黄色粘液外流 . 这些症状 , 可帮助我们诊断草鱼肠炎病 .  相似文献   

12.
貉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貉细小病毒(RDP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细小病毒变异率不断升高,致使貉细小病毒性肠炎不能得到很好地防控.本文从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病原特性、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和疫苗研究进展等多方面对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为貉细小病毒性肠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联合清热补益中药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效果。方法125例盆腔恶性肿瘤行放射性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和对照组,3组患者均行外照射(6MV-X直线加速器DT50Gy/25d~60Gy/30d)治疗,而且中西医结合组(45例)加口服Gln 9粒/天及清热补益中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中药组(40例)仅加口服清热补益中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对照组(40例)不加任何预防用药。3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时,加用诺氟沙星0.2g和及思密达3g,每天3次,症状消失后停用。观察3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中药组、对照组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分别为13.3%、32.5%、5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且以中西医结合组出现急性放射性肠炎的时间最迟,均在放疗30次后出现。结论Gln联合清热补益中药可预防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是盆腹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较好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草鱼肠炎病可分为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机械损伤性肠炎等多种类型,应根据不同病因、症状正确进行诊治。1.病毒性肠炎病病原是呼肠孤病毒,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水温在20℃~33℃时易流行,6—9月为流行季节,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主要症状:鱼体表及肌肉的充血现象均不明显,但肠道充血严重,肠内无食物,肠道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参照Gen Bank中肠炎沙门氏菌特异性序列sdfⅠ设计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的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分离株进行检测,并应用K-B纸片扩散法和PCR方法检测分离株对22种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扩增出203 bp的目的基因,DNA最低检出量为100 pg/μL,菌液最低检出浓度为4×10~3 cfu/mL,PCR方法检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10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6株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对22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青霉素(98.21%)和红霉素(96.43%)的耐药性最高;耐药基因检测发现,tet A、aph(3')-Ⅱa、bla CMY-2、cat1和sul1的检出率较高,均大于50%。可见,建立的PCR方法可有效检测鸡源肠炎沙门氏菌,鸡源肠炎沙门氏菌分离株耐药性严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16.
治肠炎柿树皮、石榴皮、枣树皮各30g,水煎冲红糖60g,灌服可治疗猪肠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肠炎沙门氏菌是一类引起人与动物腹泻的病原菌,其致病性与三型分泌系统密切有关.本次试验研究临床上腹泻牛体内分离的一株肠炎沙门氏菌致病性与三型分泌系统的关系,试验选取SipA、SipD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序分析.本次试验分别运用特异性引物扩增SipA、SipD的基因,连接到T载体上并测定目的片段序列.测出的序列在GeneBank上进行比对,以确定分离菌与其他菌株亲缘关系.试验结果显示该株肠炎沙门氏菌的SipA基因、SipD基因与肠炎沙门氏菌P125109同源性达100%.  相似文献   

18.
1992年2月和3月,在长沙一鸡场发生小鸡伪劣氯霉素中毒症,发病率为33%~42.9%,死亡率为17.1%~26.1%.病鸡临床表现发呆、沉郁,两脚无力,步态不稳.临死前出现痉挛、角弓反张和昏迷.病理变化主要是:大脑皮质微软化灶,肝坏死灶,胆囊肿大,肾淤血,变性及坏死,卡他性肠炎等.用小鸡人工复制试验成功,饲喂伪劣氯霉素的小鸡死亡.  相似文献   

19.
水貂肠炎病毒B株全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貂肠炎病毒基因组分4个重叠片段进行PCR扩增,并将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中,测定基因组近全长序列。其中编码水貂肠炎病毒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基因)全长为2 007 bp,编码668个氨基酸;编码结构蛋白基因(VP2基因)全长为1 755 bp,编码58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水貂肠炎病毒B株与犬细小病毒、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NS1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8%~99.2%和98.8%~99.2%,与其他细小病毒毒株VP2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5%~99.8%和97.8%~99.5%,与MEVantigenic type 2株在亲缘上有着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果子狸病毒性肠炎(MEV)是由肠炎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泛白血球症或传染性肠炎.其特征是胃肠粘膜的炎症和坏死变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生产危害很大.1998年9~10月,商州市郊区某养殖场果子狸发生病毒性肠炎,死亡49只,死亡率31.2%.现将诊治结果报告如下. 1 原因及症状 1.1 原因该场位于商州市东郊,饲养果子狸137只,1998年8月低价从外地购进20只种兽,由于圈舍有限,新进种兽在进场前未经检疫隔离观察和防疫,与原种群混养.9月中旬呈散发流行,未引起重视,9月下旬,部分圈舍果子狸出现拉稀、厌食现象,以当年育成兽(体重2~3.5kg)较多,病程7~14天,并开始死亡.9月底,全群呈流行状态.用氯霉素、青霉素常规肌注,同时口服土霉素,氟哌酸等抗菌素治疗1周,病势未减,最高峰期每天死亡4~5只,病程5~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